如何寫作“文章解讀” 王依婷
100學測: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閱讀框線內朱光潛〈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中的一段文字後,回答問題: (一)作者指出木商、植物學家和畫家「知覺」同一棵古松有三種不同的反應態度,這三種態度各有優劣嗎?以你對本段引文的理解,請加以闡述說明。 (二)閱讀了作者這一段文字後,依據它的意旨,請你重新給它訂個題目,並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一)、(二)合計文長限150字—200字(約7行—9行
範例 (一)我覺得三種態度並無優劣之別,木商認知在於「商用」,學者認知在於「科學」,畫家認知在於「美感」,朱光潛先生給的引導是開放式的理論,歸結的關鍵在於:對「真」、「善」、「美」三個層次的追求,其間惟有異同,而無優劣。 (二)朱光潛先生的美學理論,本源自義大利美學大師──克羅齊(Bendelto Croce)的「美感直覺Science Needs Intuition of Aesthetic Perception」,強調藝術美感可以來自第一印象的直覺,基於以上理由,我會將本文定名為「與藝術的第一眼邂逅」
99學測題目:秋日的聲音 作者對“悲秋”傳統有何看法? 作者認為萬物的心境與四季轉換有何相應之處? “真正的聲音”從何而來?
題幹標明清楚 問題(一):作者的看法、傳統的看法 問題(二):四季轉換、照抄與發揮 問題(三):統整的工夫
(一)作者認為傳統的悲秋,只是人們自己心境的投射。其實秋天也也有寧靜平和的一面,他讓人照見自己,也讓人有機會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二)萬物的心境常隨著四季的景象做一種相應切換,如春的新生、夏的蓬勃、秋的寧靜、冬的凋零,都分別帶給人喜悅、熱情、平和、哀傷的感覺。 (三)真正的聲音來自於平和安寧的靜心,當人的內心處於無欲的狀態時,也就不會受到喧囂的干擾。
“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