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     范仲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金贵回民中学 马保忠 诗文欣赏.
Advertisement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1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2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答:設問 用典 答:暗喻 1)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對偶 借代 2)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互文 疊字 3) 靜影沉璧 比喻.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 四 課. 習作 1 悔 侮 悔 誨 侮 誨 晦 2   遞 褫 遞 遞 3      徵 徽 微 徵 徵.
古代四大名楼 : 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 王勃的《滕王阁序》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 湖北武昌的黄鹤楼 :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岳陽樓記》 --- 范仲淹 作者簡介  范仲淹( 989—1052 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 、軍事家、文學家。死後謚 “ 文正 ” ,世稱 “ 範文正公 ” 。  兩歲喪父,和母親隨繼父(為小官吏)四處遷徙。  26 歲登進士第,因敢於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  慶曆元年(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比較與對照法 (配合四下 課業4 媽媽的變化 外貌描寫、對比).
范仲淹 指導老師:胡瀚平 S   國二甲 31號 吳娸甄.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与民同乐.
Nickname(s).
《春曉》.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范仲淹.
第三冊 第一課 岳 陽 樓 記 范仲淹.
岳 阳 楼 记 范 仲 淹.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下列文句中的「以」字,意義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
引入一 二百元的哲學 以下一千元的價值是不是相等的呢? 是 1000元 1000元.
千古绝唱因楼而生   文化名楼因诗而名 “楼观非有文字称记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岳 阳 楼 记》 《醉 翁 亭 记》 复 习 课 汪 静.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異同 三 四 Q3 請問在〈岳陽樓記〉中 第一段的 4w 1h ? When. Who. Why. Where. how.
L1-1 前言: 亭台樓閣在台灣 南園 林家 一、導遊岳陽樓 二、話說岳陽樓古今-位置、沿革、地位 三、記體文章 四、本文背景 五、題解提問
岳陽樓記 范仲淹 白繼敏老師製作.
耶和華祝福滿滿 Jehovah’s Blessings Abound 版權所有 :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101北一女中 資訊選手培訓營 妳不可不了解的指標 Nan.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十 曲式──二段體、三段體.
101北一女中 資訊選手培訓營 圖論基礎 Nan.
岳陽樓記 國二甲 S 吳孟潔 授課老師:胡瀚平 老師.
檔案與磁碟的基本介紹.
關係代名詞用法 1.關係代名詞和先行詞的對應 2.如何利用關係代名詞將兩句 簡單句合併成複合句 3.關係代名詞的省略 4.練習題
《新一代數學》(第三版) 六下D冊 20 行程圖.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Ch20. 計算器 (Mac 版本).
寫作與思維.
詞:曲麗華 / 曲:林婉容 小羊創作詩歌集 9《一粒麥子》 CCLI#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詞:曲麗華 / 曲:林婉容 小羊創作詩歌集 9《一粒麥子》 CCLI#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算獨教學 范國祥製作 於新湖國小 算獨資料來源
花 時 間.
What is your name? Roger. What is your name? Roger.
北一女中 資訊選手培訓營 圖論基礎 By Nan( ).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轉品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之先後生於吾乎? 名詞轉動詞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名詞轉形容詞 君子不齒,.
北一女中 資訊選手培訓營 妳不可不了解的指標 Nan.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就在這裡 Right Here.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我全心信靠我主 無論走何路 我全心信靠我主 憂慮全消除 穿過黑暗烏雲密佈 直上天堂路 我全心信靠我主 祂永不失敗
2.1 一元一次不等式 定 義 設a、b為兩個實數。.
A Servant Hear, A Servant Song 主僕心靈之歌
居家問題小偵探.
TO 全面啟動的思辨模式 EDIT BY 歐陽宜璋
L3 Dialogue Linda: Hey! What are you guys doing? 嘿!你們倆個傢伙在做什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岳陽樓記     范仲淹

第一段敘作記的緣由 慶曆四年春,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慶曆四年春天, 滕子京被貶謫為巴陵郡太守。 到了明年, 政事通達,民生和樂, 所有廢弛的政事,都一一興辦了。

第一段敘作記的緣由 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 刻唐賢今人 詩賦於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於是重修岳陽樓, 擴大舊有的規模, 刻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 並囑託我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第二段略寫洞庭湖 和岳陽樓的景致 予觀夫巴陵勝狀, 在洞庭一湖。 轉化 銜遠山, 吞長江,投影片 5 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 我看那個巴陵郡最美的景觀, 就在一個洞庭湖。 它含著遠處的君山, 吸納著長江的流水, 水勢洶湧壯闊, 寬廣無邊; 轉化 湯湯,音ㄕㄤ ㄕㄤ。大水急流的樣子。

投影片4第二段略寫洞庭湖和岳陽樓的景致

第二段略寫洞庭湖和岳陽樓的景致 朝暉夕陰, 從早到晚,晴陰變化, 氣象萬千, 景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這就是岳陽樓壯麗的景觀, 前人之述備矣。 從早到晚,晴陰變化, 景象萬千。 這就是岳陽樓壯麗的景觀, 前人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

借代。騷,憂愁。屈原作離騷;離騷,即遭遇憂愁的意思。後世因以騷人為詩人或失意文人的代稱。 然則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 多會於此, 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 但是這兒北邊通向巫峽, 南邊直到瀟湘, 遭貶遠調的官吏與多愁善感的文人, 往往聚在這裡, 他們觀覽景物的心情, 能沒有不同嗎? 激問, 開啟下文

第一段敘作記的緣由 第二段略寫洞庭湖和岳陽樓的景致 「岳陽樓之大觀,前人之述備矣。」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 第三段:雨悲之情 第四段:晴喜之情

第三段敘陰雨時的景象,令人感傷。。 像那陰雨綿綿、 段首發語詞,常與「至於」搭 配使用。相當於白話的「說到……」、「如果是……」 段首發語詞,常與「至於」搭 配使用。相當於白話的「說到……」、「如果是……」 第三段敘陰雨時的景象,令人感傷。。 若夫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像那陰雨綿綿、 好幾個月天氣都沒有放晴, 冷風呼呼地怒吼著, 渾濁的浪濤向空中翻騰;

第三段敘陰雨時的景象,令人感傷。。 日星隱耀, 太陽和星星掩蔽了光輝, 山岳潛形; 山岳隱沒了形跡; 商旅不行, 商人旅客都不敢通行, 檣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嘯猿啼 太陽和星星掩蔽了光輝, 山岳隱沒了形跡; 商人旅客都不敢通行, 船的桅杆被風吹倒,船槳也折斷了; 傍晚時分,天色昏暗, 只聽見老虎狂嘯猿猴哀啼。 迫近

第三段敘陰雨時的景象,令人感傷。。 ──登斯樓也, 則有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 這時登上岳陽樓, 就會有遠離京城,思念家鄉, 擔心遭毀謗,害怕被譏諷的心情, 滿眼蕭條淒涼, 感慨至極而滿懷悲傷。

第四段寫晴朗時的景象,令人喜悅 至於在春風和煦、陽光明亮、 波平浪靜時, 天光水色交互輝映, 不動 湖面一片碧綠,廣闊無邊。 至若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 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 至於在春風和煦、陽光明亮、 波平浪靜時, 天光水色交互輝映, 湖面一片碧綠,廣闊無邊。 不動

第四段寫晴朗時的景象,令人喜悅 借代 沙鷗自在的飛翔棲息, 魚兒快樂地游來游去; 岸邊及沙洲上的白芷和蘭草, 香氣濃烈、花葉茂盛。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借代 沙鷗自在的飛翔棲息, 魚兒快樂地游來游去; 岸邊及沙洲上的白芷和蘭草, 香氣濃烈、花葉茂盛。 通「菁菁」。音ㄐㄧㄥ。茂盛的樣子。

第四段寫晴朗時的景象,令人喜悅 有時雲煙完全消盡, 皓月當空,一望無際; 水面上的月光閃爍如黃金, 湖底月影倒映如沈在水裡的璧玉; 而或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 有時雲煙完全消盡, 皓月當空,一望無際; 水面上的月光閃爍如黃金, 湖底月影倒映如沈在水裡的璧玉; 漁人的歌聲,相互應和, 這樣的快樂哪有窮盡呢?

第四段寫晴朗時的景象,令人喜悅 偕,音ㄒㄧㄝˊ。並;同。 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這時登上岳陽樓, 就會有心胸開朗,精神愉悅, 得失都忘了, 迎著春風,舉杯暢飲, 真是得意洋洋啊! 偕,音ㄒㄧㄝˊ。並;同。

和遷客騷人雨悲而晴喜的表現有所不同。或,有。二者,指「遷客騷人」。另有一說:指「雨悲晴喜」。 第五段敘述古仁人志士的胸襟 唉! 我曾探求古代有仁德修養的人的胸懷 有的人 和這兩種人的表現有所不同。 那是什麼呢? 嗟夫!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 和遷客騷人雨悲而晴喜的表現有所不同。或,有。二者,指「遷客騷人」。另有一說:指「雨悲晴喜」。

第五段敘述古仁人志士的胸襟 借代:借指在朝為官 借代:借指貶官在外。 他們不會因為外在環境或自己的遭遇而悲喜。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在朝做官,就為人民而憂慮; 退處在野,就為國君而擔心。 像這樣,在位時要憂慮,不在位時也要憂慮,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 借代:借指貶官在外。

第五段敘述古仁人志士的胸襟 提問 像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快樂呢? 他們一定會說 「與」、「歸」,都是歸附、認同的意思。 激問 像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快樂呢? 他們一定會說 「在天下人還沒憂慮以前,就先憂慮; 在天下人都得到快樂以後,才享受快樂」吧! 唉!如果沒有這種人, 我的精神要歸附誰呢!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 吾誰與歸? 「與」、「歸」,都是歸附、認同的意思。 激問 我要向誰學習呢?

六作記的時間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記的時間是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課文分析 架 構 主 題 思想延伸

全文結構表 晴喜 雨悲 記「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主旨 : : :敘作記之由 寫景 議論 敘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憂後樂的仁者胸懷 喜情 晴景 悲情 雨景 夜景 日景

主題:先憂後樂的仁者胸懷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本源於《孟子‧梁惠王》下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雪宮:齊宣王的離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主題:先憂後樂的仁者胸懷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本源於《孟子‧梁惠王》下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雪宮:齊宣王的離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思想延伸 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孟子‧離婁下》) 伊尹:「天之生此民也, 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予, 天民之先覺者也; 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 非予覺之而誰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孟子‧萬章下》)

思想延伸

字義比較

夫 1.予觀夫巴陵勝狀: 2.若夫霪雨霏霏: 3.嗟夫: 1.那個 2.發語詞語尾 3.嘆詞語尾

則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2.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 3.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1.就是 2.就 3.那麼

極 1.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感極而悲者矣: 3.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1.到達 2.到了極點 3. 窮盡的

或 1.而或長煙一空: 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1.:有時 2.:有的

微 1.微斯人,吾誰與歸: 2. 引入,微指左公處(左忠毅公軼事): 3.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廉恥): 1.沒有 2. 暗中 3.衰微:

修辭

對偶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靜影沉壁 (單句對)

借代 「錦鱗」游泳 借代「魚」 居「廟堂」之高 借代「朝廷」 處「江湖」之遠 借代「鄉野民間」

其他常用借代: 雙鯉魚: 杜康: 黃髮: 干戈: 「書信」 「酒」 「老人」 「戰爭」

其他常用借代 垂髫: 絲竹: 東宮: 方寸: 「小孩」 「音樂」 「太子」 「心」

「互文足義」 互文見義、參互見義 ˙定 義 : 把一個完整的意思拆開, 分別放在兩句中或一句中的兩個地方; ˙異 名 : 互文、互辭、互言、 互文見義、參互見義 ˙定 義 : 把一個完整的意思拆開, 分別放在兩句中或一句中的兩個地方; 理解或語譯時必須 前後語意互相拼合,彼此補充。

單句中的互文足義 1.主人下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主人和客人下了馬, 主人和客人上了船。 主人和客人下了馬,上了船。

單句中的互文足義 2.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煙霧和月光籠罩著寒水 煙霧和月光籠罩著沙灘。 煙霧和月光籠罩著寒水和沙灘。

單句中的互文足義 3.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秦漢時的明月, 秦漢時的關塞。 秦漢時的明月和關塞。

單句中的互文足義 4.岸芷汀蘭。 岸上水洲上長著芷, 岸上水洲上長著蘭(等香草)。 岸上水洲上長著芷、蘭(等香草)

單句中的互文足義 朝暉夕陰, 朝暉陰, 夕暉陰, 朝夕暉陰, 從早到晚,晴陰變化,

對偶句或排比句中的互文足義: 1.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有些將軍和戰士身經百戰而犧牲, 有些將軍和戰士則從軍多年後平安歸來。 有些將軍和戰士身經百戰而犧牲, 有些(將軍和戰士)則從軍多年後平安歸來。

對偶句或排比句中的互文足義: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悲。 不以己喜悲。 不以物(好壞而)喜悲。 不以己(得失而)喜悲。 不因環境好壞和 一己得失而歡喜或悲傷。

對偶句或排比句中的互文足義: 3.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文章和詩歌的創作都應該針對時代, 文章和詩歌的創作都應反映社會現實 文章和詩歌的創作都應該針對時代, 反映社會現實

對偶句或排比句中的互文足義: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民。 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 都憂其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