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 秦帝国的兴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第 10 课 “ 秦王扫六合 ”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 施及其作用。 2 、难点:秦王嬴政完成统一 的条件;对秦始皇 “ 焚书坑儒 ” 的评价。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第1课第1课第1课第1课 公元前 259 年出生于赵国 13 岁登上秦王宝座 22 岁亲政 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 —— 《史记 · 秦本纪》 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 —— 《史记 · 吕不韦列传》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鸿门宴 ——《史记》.
课前准备: 阅读历史课本第34-38页.
当你看到神奇的兵马俑时.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李久柱.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学习目标 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燕 战国七雄 齐 赵 魏 秦 韩 楚.
贾 谊 像 (前200—前168) 导入 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五节 新郑二中 李香梅.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练习与思考 一、秦代社会主要阶级构成 二、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三、陈胜、吴广起义
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 温故知新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邑.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七年级上期历史复习.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10.2 立方根.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三单元 第 11 课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知识回顾 夏 商 奴隶 社会 西周 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 东周 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
项羽之死.
让我们看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
司马迁和《史记》 复习作家作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思想 《史记》 纪传体通史 《列传》 《本纪》 《世家》 《书》 《表》
屈原 欧阳修 司马迁 杜甫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象鼻中心校 张长生.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秦朝的统治 二OO六年七月.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是哪一年由谁 建立的?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第六章 秦.
题乌江亭(杜牧).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霸王别姬.
导入新课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后,摆在统治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维护统一、治理疆域辽阔的国家。当年的秦始皇是如何处理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秦朝,了解一下当时秦始皇采取的政策措施。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课前小测 (1)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割据局面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调查与记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本节我们结合AD5724驱动时序给大家介绍一下状态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用计算器开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一).
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 下册第七单元 不!是乐谱错了.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9.1平行四边形(5) 三角形中位线 辽宁省鞍山市市第42中学 栾晓娜.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暴政 大泽乡起义 秦朝的灭亡 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除法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除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 秦帝国的兴亡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的建立

秦灭六国 燕 赵 齐 战国七雄 秦 魏 赢政 韩 楚 前221年 定都咸阳

统一过程

说一说 赵 括 “纸上谈兵”的故事 白 起

秦灭六国 燕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赵 齐 秦 魏 赢政 韩 楚 前221年 定都咸阳

燕 赵 齐 秦灭六国 秦 魏 韩 楚 公元前230―前221年

秦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北至长城 西到陇西 咸阳 东到大海  秦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 南到南海

讨论一下 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材料2:幻灯片 12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材料1: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的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材料2:幻灯片 12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材料3:商鞅到秦国后,向秦孝公大谈治国图霸之术,受到重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   材料4:秦王嬴政善用人才,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皆无力抗秦。 讨论一下 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秦的统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1)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人们苦于战争,渴望和平,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实力最强。 (3)秦采取了正确的军事方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长平之战后, 六国皆无力御秦。 秦的统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秦的统一有什么重要的 历史意义? (1) 秦完成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 侯割据争霸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 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 的共同愿望,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3) 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小资料: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又称天子,是中央集权统治的核心。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多称王。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后,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命臣下进献尊号。李斯等根据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贵之说,建议以泰皇为号。秦王下令:“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秦始皇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沿用了两午多年。

千古一帝 : 秦始皇

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 公元前209年夏,一些贫苦的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就要被处死。于是陈胜和吴广杀死押送的军官,率众起义,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的统治,九百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后,陈胜在众人的拥戴下,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并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口号。起义军分兵三路直逼咸阳,秦二世惊恐万分,急忙把几十万刑徒武装起来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寡不敌众,吴广、陈胜相继被害,起义失败。 “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常指人民起义。

二、陈胜吴广起义 合作与探究 陈胜、吴广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起义的时间、地点、建立的政权分别是什么? (2)如何评价陈胜吴广的起义?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张楚  陈胜、吴广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比喻誓死杀敌取胜之决心和同仇敌忾之士气。 项羽、刘邦灭秦 项羽 比喻誓死杀敌取胜之决心和同仇敌忾之士气。 刘邦

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 根本原因 1、役多 2、税重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战争 导致 3、刑酷 反对 4、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三、楚汉战争(前206—前202) 鸿门宴 四面楚歌 项羽 刘邦 项伯 项庄 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 孤立无援的困境。 四面楚歌 项庄

秦帝国兴亡时刻表 统一 (公元前221年) 灭亡 (公元前206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 秦亡后,刘邦项羽为争夺皇权进行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6——202年)。刘邦胜,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 公元前230——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由陈胜吴广起义而开始的秦末农民战争于公元前206年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统一 (公元前221年) 灭亡 (公元前206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

历史连连看: A 鸿门宴 (1)纸上谈兵 B 巨鹿之战 (2)指鹿为马 C 长平之战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 垓下之战 E 陈胜吴广起义 F 秦二世重用宦官赵高 (1)纸上谈兵 (2)指鹿为马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6)四面楚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想一想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原文大意 一人发动起义,就使得整个王朝都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你能回答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的问题吗?

练一练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回答: (1)李白诗中秦王叫什么名字? 嬴政 (2)“扫六合”指的什么事情? 秦统一六国 (3)“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①秦完成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 侯割据争霸的混战局 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 的共同愿望,秦统一 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③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 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在了解了项羽悲剧的一生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阅读材料: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请回答:  (1)结合鸿门宴、乌江自刎的史实,试设想,如果你是项羽,你应该怎么去做? (2)在了解了项羽悲剧的一生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谢谢大家

成语“纸上谈兵”就是从这个故事发展而来的,比喻只会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叫赵括,他从小读了不少兵书,很能谈用兵之道。别人往往说不过他,有时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赵括因此很得意,自以为天下无敌。但赵奢很替他担忧,认为他只知兵书,不知变通,只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若用他为上将,肯定会大败。”后来,秦军进犯赵国,赵军在长平坚持抵抗。那时,赵奢已经去世,由老将廉颇指挥作战。廉颇虽然上了年纪,但身经百战,很懂用兵之道,他见秦军势力强大,便采取持久之计,打算把秦军拖垮,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理睬秦军的挑战。秦将白起知道廉颇善于用兵,僵持下去对秦军不利,便派人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赵括,别的人都不在乎。赵王正嫌廉颇没有速战速胜,不顾别人的劝告,派赵括接替了廉颇。赵括到了长平后,死搬兵书,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计划,结果被秦军包围,赵军粮绝,赵括在突围时被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军队全做了俘虏,并被活埋。    成语“纸上谈兵”就是从这个故事发展而来的,比喻只会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或举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幻灯片 19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或举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幻灯片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