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戰後經濟、社會的變遷 第一節經濟的成長與挑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交流. 摘 要 建造师制度简介 一级建造师报考要求 一级建造师考试制度 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 一级建造师与二级建造师区别 考试及培训心得交流.
Advertisements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 1 )经济特区经济特区 A 、概念: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 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 政策行各种优惠的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 收外商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以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 展。我国创办的特区是兼营工、商、农、牧、住宅、旅游.
历史组:李丹 这首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重大决策 ? 自主学习 :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 1 、什么是对外开放 ? 2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 3 、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刚刚听到的歌曲的名字? 1979 年的春天指什么? “ 画一个圈 ” 是指什么?
国内外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刘墨祥. 国内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 21 世纪的第一年我国加入了 WTO ,标志着从此 我国接受了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竞争,这一规 则在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因而我们面临着真正的 国际竞争压力、面临着如何解决好本世纪我国的 医疗保健措施、药学事业、医药经济发展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因而加强、加快自主创新药物研究.
第五冊第一章 西亞 班級 : 國三丁班. 簡介 西亞與中亞氣候 乾燥,傳統上是 游牧民族重要的 生活空間,而今 日當地盛產的石 油、複雜的民族 紛爭與特殊的地 理位置,緊密地 牽動全球的經濟 與政治情勢變化, 成為國際關注的 焦點之一。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茅盾中学 政治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回 忆.
公營事業民營化前後績效之比較 -- 以陽明海運公司為例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中華民國 94 年 2 月.
台灣農民的地位與形象 —— 以「無米樂」 (2005 年 ) 為例. 故事大綱  紀錄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  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可以領略到生 活的智慧,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 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 共生共存著  可是我們曾經想過 , 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
第九講:變遷中的我國 國家安全威脅.
第2课时 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朝鲜半岛

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扩大会议学习材料 (2015年第3期) 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 二○一五年三月.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 周继专.
中国历史以来的 对外开放(关系).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Cross-Strait Service Trade Agreement)對台灣產業 的影響 報告人:龔春生.
加入TPP/RCEP,我們做得到! 經濟部 103年3月19日.
OECD與OPEC 指導老師:鍾美芳 班級:四國三B 組員: 4950P032 莊佩雲 4950P036 陳湘婷 4950P039 戴曼君
商务谈判礼仪.
第9章 區域經濟整合.
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中國加入WTO幹部培訓讀本 第一章至第四章 報告人:邱垂正、姚聖泰
第2课时 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朝鲜半岛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經濟學系 劉碧珍 教授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辽宁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彭红英.
2015年浙江高考政治生活 考点与时政热点解读.
关注时事政治 了解社会热点 ——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例析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陈保生 2014年3月25日
世新大學全球產業分析碩士班 FTA自由貿易協定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外贸缩减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3课 △课标要求:
北京机动车限行令事件 事件回放: 2008年6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对本市机动车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从7月20日起至9月20日,北京市机动车将分单双号行驶。
朝代顺序 国家的产生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元 明、清 社会的变革时期
清淨家園‧社區行動 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環保生態面向95年度執行成果簡報.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簡 介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黃志鵬 局長 99年4月7日.
主讲: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百年的耻辱, 就在今天洗雪; 百年的梦想, 就在今天实现, 米字旗降落, 一个时代的结束; 五星红旗升起, 一个民族的尊严。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为什么说是百年的耻辱和百年的梦想?为什么全国人民如此盼望香港回归?香港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
亚太经合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亚太经合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英才网.
組員:林廷翰、林彥辰、林哲宇、康皓翔(報告者) 中華民國
三 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板 对应学生用书P249.
CHAPTER 17 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面对经济全球化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第一章 觀看世界的方式 第一節 區域的意義及其劃分 第二節 文化景觀與文化區 第三節 國家間的結盟 第四節 經濟發展下的世界.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会议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經濟學期末報告題目(一) 一、黃金價格波動之經濟分析 二、原油價格波動之經濟分析 三、香蕉價格波動之經濟分析 四、 × ×價格波動之經濟分析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 党的发展历程—— 2016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第四章 第七章 第一章 中華民國在臺灣 History 第一節 政治 第二節 經濟 第三節 社會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经济史的课程知识: 政策与市场的无间道 标准要求(教学要点) 概念与结论、经典试题 教学案例 束鹏芳 (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第六章 立法(2).
视频资料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视频资料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资料卡片 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于2001年11月11日晚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
第 七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國際組織與國際社會 康軒版 公民第六冊第四節 2018/11/22.
第2章 歐洲概述與歐洲西半部-南歐 ㄧ、歐洲概述 (一)位置與範圍:歐亞大陸西北側,濱大西 洋、北極海,緯度跨35°~71°
名稱: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UN) 報告人:陳德安
第一篇 全球化.
台灣的環境議題 -觀光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指導老師:呂之蕙 組員: 4000M001陳曉瑩 4000M003徐敏瑄 4000M031林雅涵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第三篇 跨國貿易與投資.
與專有關之重要國際公約與組織 17 第一節 TRIPS 第二節 巴黎公約 第三節 PCT 第四節 WTO 第五節 WIPO.
ECFA對金融產業的影響與金融從業人員的準備工作
兩岸經濟列車啟動, 它將影響所有企業, 還有你的工作權和財富!
各位同學, 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與您的日常生活有何關聯?
中文四 王雯麗 外交四 徐政祺 斯語一 陳妤屏 國貿二 陳于安
第6章 國際貿易下的政治經濟.
欧洲一体化进程 知识回顾 性质: 经济组织 性质:经济政治组织 欧洲共同体(1967) 199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盟(199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戰後經濟、社會的變遷 第一節經濟的成長與挑戰 第十章 戰後經濟、社會的變遷 第一節經濟的成長與挑戰

學習目標 知曉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經濟成長過程 了解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經濟成就 明白當前中華民國經濟方面的新考驗

戰後臺灣的經濟成長過程 (一)民國38~42年:經濟重建時期 (二)民國42~48年:以農業培養工業與進口替代時期 (三)民國48~62年:出口擴張(經濟起飛)時期 (四)民國62~68年: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 (五)民國68~迄今:產業升級與自由化、國際化時期

經濟重建時期(民國38~42年) 一、背景: 1.戰後經濟破壞、農工生產停頓、百業蕭條 2.大陸軍民湧入、民生物資短缺 3.通貨膨脹、物價飛漲 二、政策 1.穩定金融秩序: (1)措施: 民國38年(1949)發行新臺幣:舊臺幣四萬元換新臺幣一元 下令停止與中國大陸的匯兌往來 (2)結果:惡性通貨膨脹始轉趨緩和。

二次戰後的臺灣經濟破壞、百業待舉 圖為民國34年臺北市民在戰爭期間墜毀的軍機 殘骸中,撿拾可用物資,以便論斤賣出。

戰後軍民湧入臺灣及通貨膨脹 左:國軍撤退至高雄港上岸之情景 右:臺銀壹百萬圓本票於民國38年5月開始發行,反映出當時臺幣通貨膨脹的嚴重。

民國38年臺幣改制 民國38年新臺幣一元兌換舊臺幣新臺幣四萬元,舊臺幣流通至12月31日止。 圖為公告及新臺幣面額四種,分為一、五、十、百元。

經濟重建時期(民國38~42年) 二、政策 2.土地改革: (1)目的:削弱地主力量 (2)推動者:臺灣省主席陳誠 (3)措施: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 (4)結果: 許多小地主逐漸沒落。 扶植許多自耕農。 農民減輕了負擔、刺激生產意願。 促使大部分大地主轉營工商業。

土地改革 (一)三七五減租(民國38年):耕地租租額不得超過主要作物正產品全年收穫總量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37.5%) (二)公地放領(民國40年):政府將公有耕地優先由承租公地的現耕農承領的政策。放領面積,每戶不超過水田二甲或旱田四甲。公地承領人在規定期限內,繳清地價後就取得土地所有權。

土地改革 (三)耕者有其田(民國42年): 1.規定地主保留(中等水田三甲、旱田六甲)及免征耕地。 2.政府徵收地主超額之出租耕地,放領給現耕農民。 3.放領的地價,以耕地正產物(稻穀甘藷)全年收穫總量2倍半(分十年均等攤還)。 4.徵收方面,補償地主70%為政府發行的實物土地債券(分十年均等償付,並加給年息4%),30%為水泥、紙業、工礦、農林等公營事業股票(一次給付)。

土地改革 左:三七五減租公告。 中:公地放領。 右:慶祝實施耕者有其田

經濟重建時期(民國38~42年) 三、助力:美援(1951-1965)、大陸人才移入 1.美援:民國40-54年間 (1)金額:共援助了十四億八千萬美元 (2)功效:抑制通貨膨脹、援助基礎建設、培養技術人才 (3)石門水庫就是在美援下,所興建的重大基礎建設。 2.大陸人才移入:不少外省籍經濟技術人員為國民黨政府重用,使臺灣經濟重建能順利展開。

美援臺灣 美援物資在基隆港卸貨。

美援麵粉袋

以農業培養工業與進口替代時期 (民國42~48年) 一、背景: 1.軍費占政府支出一半 2.人口增長率高達千分之三十 3.外資缺乏,不鼓勵進口 二、政策: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

以農業培養工業與進口替代時期 (民國42~48年) 三、措施: 1.發展農業 (1)土地改革成功及「農復會」(中國農村復興 聯合會)的推動 成果:糖、米、茶、香蕉、食品罐頭大量外 銷,每年賺進一億美元外匯。 (2)透過田賦徵實、肥料換穀等方式 成果:增加對農民所得的徵收,作為支援工 業發展的資金。

田賦徵實 開始實施:民國35年(1946) 內容:規定土地稅每一元臺幣改徵稻穀8.85公斤,以後常以各種名義一再加徵稻穀。 結果:累積換算到最後每一元臺幣實徵稻穀27公斤,然一元臺幣根本沒有如此價值。可說是另一種變相的加稅。

肥料換穀 背景:戰後國民政府壟斷化學肥料進口 開始實施:民國39年(1950) 內容:規定稻穀與化肥的交換比價為一斤肥料換一斤稻穀。 結果:實際上化肥的國際價格,僅需半斤稻穀價格,因此肥料換穀實為一種變相加稅。 廢除:民國62年(1973)

以農業培養工業與進口替代時期 (民國42~48年) 三、措施: 2.發達工業 (1)理念:惟有提高關稅、限制進口、管制外匯,層能保護民族工業,並可進口替代。 (2)政策:民國42年(1953)設「經安會」(經濟安定委員會)推動六年經濟建設計畫 (3)主持人:尹仲容(1903-1963) (4)成果: 新設了六千家以上的民營工業 民營工業產值每年成長10%,成功進口替代 有效節省外匯及創造就業機會

尹仲容(1903-1963)

進口替代 藉著美援物資中的棉花、棉紗來發展紡織工業,以小麥與黃豆來發展麵粉、食油與飼料工業,即所謂「進口替代工業」。

進口替代 五Ο年代初,尹仲容提出「進口布不如進口紗,進口紗不如進口棉」的主張,以及「代紡代織」的方法,推動本土的紡織工業。 在初期,尹仲容的這項措施引來強烈的質疑與批評,但他卻展現高度的抗壓性,執意推動,數年之內,台灣的紡織工業不但為本國提供了物美價廉的衣著,也為台灣爭取到大量的外匯,成為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紡織工業大國。

出口擴張(經濟起飛)時期 (民國48~62年) 一、背景: 1.民國40年代末期,進口替代工業因國內市場飽和,工業成長趨緩。 2.國際分工: 美、日等國因國內工資大漲,於是將勞力密集產業移至開發中國家 3.技術官員(蔣碩傑、劉大中等)掌握國際分工情勢:計畫以臺灣低廉而優質的勞力,吸引外資。 4.鼓勵出口 二、政策:以出口貿易促進經濟成長

出口擴張(經濟起飛)時期 (民國48~62年) 三、措施:  1.民國48年底(1959):「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 →採取較自由的經貿政策  2.民國49年(1960): 「獎勵投資條例」 →以減免租稅等手段,吸引外資  3.民國54年(1965)起:先後成立高雄、楠梓、臺中三個加工出口區 →以出口退稅及廉價勞力,吸引僑外投資  4.助力:油價低廉、越戰因素

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 時間:民國48年(1959) 目的:因應美援停止後的該經濟措施,主要目的在於美援結束後,台灣經濟能夠達到自給自足程度。 主要內容: (1)獎勵儲蓄 (8)凍結軍費 (2)創設資本市場 (9)改善租稅制度 (3)經濟活動正常化 (10)調整公務人員待遇 (4)扶植民營事業 (11)建立中央銀行體系 (5)鼓勵投資 (12)單一匯率 (6)改善投資環境 (13)鼓勵出口 (7)成立公用事業費率委員會

加工出口區 是由政府提供廠房、公共設施(完善的水電、通訊、道路等)、租稅減免等優惠條件,吸引外國商人來台灣投資,將成品加工,再將產品出口,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紡織與家電產業,更成為臺灣外銷的主力。 民國55年(1966)成立高雄第一個加工出口區─高雄加工出口區(前鎮),這也是世界上首創這一型的加工出口區。 民國57年(1968)繼續籌建楠梓及臺中(潭子)加工出口區,分別於民國60年(1971)完工。

高雄加工出口區 民國55年12月3日(1966),高雄港成立臺灣第一個加工出口區-「高雄加工出口區」(前鎮)。 左:區內工作情形 右:作業員的下班車潮。

出口擴張(經濟起飛)時期 (民國48~62年) 四、成果:  1.工業產值超越農業,出口品以工業產品為主(電器、紡織、塑膠)  2.成為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的典範  (亞洲四小龍:香港、南韓、新加坡、臺灣)  3.促進臺灣社會階層的流動:許多商人是由「黑手」技工變頭家。

臺灣出口產品 統計圖中可見臺灣在出口擴張(經濟起飛)時期,工業產值明顯超越農業。

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 (民國62~68年) 一、背景:  1.民國62年(1973):第一次石油危機 原因: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以禁運石油為武器,導至油價暴漲。 結果:造成全球經濟不景氣,臺灣出口大幅衰退  2.退出聯合國(民國60年):造成民間投資意願低落  3.經濟基礎建設不足

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 (民國62~68年) 二、政策:「第二次進口替代」 1.臺灣資金、技術皆略有基礎,島內消費品所需的 中間原料,已足以支撐在臺興建大規模原料工業。 2.轉向重化工業,以建立自主的經濟體系 三、措施--推動大型公共建設,如民國63年(1974) 十大建設:  1.重點:以石化、鋼鐵、造船工業為主  2.進行交通基礎建設: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 北迴鐵路、臺中港、蘇澳港、中正機場  3.興建核能發電廠

十大建設 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宣布於民國63年(1974)推動十大建設。 自民國63年(1974)至民國68年底(1979)完工,共計耗資三千餘億元。

十大建設紀念郵票

十大建設 1.北迴鐵路 由蘇澳新站至花蓮站銜接花東線,全長88公里,民國69年2月1日舉行全線通車。 2.中正國際機場(桃園國際機場) 位於桃園縣大園鄉,於民國68年啟用。民國95年正式命名為「桃園國際機場」。 3.石油化學工業(高雄煉油總廠) 4.蘇澳港:民國63年擴建,民國72年完工,但因當地貨運需求不大,成為十大建設中較受批評的部分。

十大建設 5.核能發電廠 第一核能發電廠位於台北縣石門鄉,於民國67年開始運轉。 第二核能發電廠位於台北縣萬里鄉,於民國70年開始運轉。 第三核能發電廠位於屏東縣恆春鎮,於民國73年開始運轉。 第四核能發電廠位於台北縣貢寮鄉,目前仍在興建中。

十大建設 6.中國鋼鐵公司(中鋼) 其地點在高雄港第二港口。 7.臺中港 民國62年開工,民國72年全部完工。 8.中國造船廠(中船) 民國62年設立,位於高雄第二港口旁,民國96年更名為臺灣國際造船公司。 9.中山高速公路 北起基隆,南到高雄,全長373公里,民國69年全線通車。 10.鐵路電氣化 軌道里程電車線1153公里,民國68年完工,列車的平均速度提高,運輸能量也提高三成,行車時間也減少1/3。

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 (民國62~68年) 四、成果:  1.全球經濟低迷下,臺灣度過石油危機  2.每年保持出超及高經濟成長率(民國63-64除外)  3.為化纖、塑膠、鋼鐵業奠下基礎

產業升級與自由化、國際化時期 (民國68~迄今) 一、背景:  1.民國67年底(1978):第二次石油危機 (1)原因:伊朗發生政變、兩伊戰爭,石油產量銳減,油價飆升。 (2)結果:臺灣經濟受創,出口競爭力銳減,由以石化工業最為嚴重。  2.對美鉅額出超(順差),美要求我國開放國內市場 3.新臺幣升值及通貨膨脹的壓力。(不利出口)

產業升級與自由化、國際化時期 (民國68~迄今) 二、政策:  1.轉向強調消耗能源少、低汙染、技術密集、高附加價值的「策略性工業」,如機械、資訊、電子、電機、運輸工具。  2.民國73年(1984):「自由化、國際化」經貿政策

產業升級與自由化、國際化時期 (民國68~迄今) 三、措施:產業升級  1.民國69年(1980):設「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以優惠條件,鼓勵廠商投資高科技產業,使得資訊產業乃漸異軍突起。  2.民國79年(1990):公布「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發展通訊、資訊等十大新興工業,將臺灣建成「科技島」。

民國69年(1980)設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中央的圓形建築物為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新竹科學園區 民國69年(1980)設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中央的圓形建築物為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產業升級 左:十二吋晶圓。 右:電腦晶片的製造。

十大新興工業 通訊 資訊 消費性電子 半導體 精密器械與自動化 航太 高級材料 特用化學與製藥 醫療保健 汙染防治

產業升級與自由化、國際化時期 (民國68~迄今) 三、措施:產業升級 3.民國73年(1984)「自由化」: 大幅降低關稅 取消不必要進口限制 允許民間設立銀行 公營企業民營化

產業升級與自由化、國際化時期 (民國68~迄今) 三、措施:產業升級 4.「國際化」: 積極拓展美、日以外的貿易夥伴 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世界貿易組織」(WTO) 5.推動「十二項建設」、「十四項建設」、「六年國建計畫」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亞太經合會)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英語: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是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成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始設於1989年,現有21個成員經濟體。 臺灣是以「中華台北」名義加入。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經濟部長蕭萬長(左八)代表李登輝總統出席雅加達亞太經合會

世界貿易組織(WTO)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或世貿;英語: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寫為WTO) 創立於1995年,前身是1948年的「關貿總協」(GATT)。 台灣是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加入,於2002年1月1日起,成為世貿組織之第140個會員。 截至2008年7月23日,世界貿易組織共有153個成員。

十二項建設 十二項建設則加入農業、文化、區域發展等方面的計畫。建設期間涵蓋1980年至1985年。 十二大建設內容共有: 興建南迴線以及拓寬臺東線,完成臺灣環島鐵路。 新建新的東西橫貫公路三條,分別為玉山至花蓮玉里、嘉義(以上即台18線公路)以及玉山至南投水裡(台21線公路的一部份)。 改善高雄屏東一帶公路交通(拓寬台1線、台17線、181線及185線公路)。 進行中鋼公司第一期第二階段工程(第一期第一階段屬十大建設)。 繼續興建核能發電二、三兩廠(核能發電一廠屬十大建設)。

十二項建設 完成台中港第一階段第二、三期工程(第一階段第一期屬十大建設)(十二大建設順帶興建台中漁港)。 開發新市鎮,廣建國民住宅(平均每年2,5000戶)。 加速改善重要農田水利系統。 修建台灣西岸海堤工程及全島重耍河堤工程。 將屏東至鵝鑾鼻道路拓寬為四線高級公路。 設置農業機械化基金,促進農業全面機械化。 建立每一縣市文化中心,包括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

十四項建設 十四項建設是1984年(民國73年)時任行政院長的俞國華推動的系列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了: 中鋼三期擴建 電力擴建(核四廠) 石油能源重要計畫 (開發油氣能源) 電信現代化 鐵路擴展計畫 公路擴展計畫 台北市鐵路地下化

十四項建設 建設臺北地區大眾捷運系統 防洪排水計畫 水資源開發計畫 自然生態保育與國民旅遊計畫 都市垃圾計畫 醫療保健計畫 基層建設計畫

六年國建 六年國建(1991年-1997年),全名為國家建設六年計畫,為中華民國政府於1990年代初期提出的國家整體建設之一。 總金額為八兆二千億元,其中五兆二千億元為公共投資金額,但是在行政院提請立法院審核預算時,由於行政院長郝柏村的背景加上六年國建的預算過於龐大,必須大量舉債。 1993年2月郝柏村下台,連戰繼任為行政院長,內閣緊急檢討改進,停止大部分六年國建計畫,維持近3年之久的六年國建至此草草收場。 六年國建率先開啟了台灣財政赤字之大門

六年國建 國家建設六年計畫(六年國建)為 1.電力建設 2.航空客運 3.鐵路建設 4.環保 5.醫療保健 6.住宅建設 7.文教設施8.社會福利還有十大新興工業、八大關鍵技術並把台灣地區劃分為十八個生活圈

經濟發展與成就 一、條件不佳:天然資源缺乏、人口密度過高、軍費負擔沉重、外交挫折不斷等 二、有利條件:  1.勤奮的人民,能在日治時期留下的基礎上,善用美援及從大陸帶入的資金  2.教育普及、經濟政策正確 三、經濟奇蹟(台灣經驗):經濟快速成長、物價穩定、國民所得大幅成長、生活水準提高、外匯存底龐大、從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

當前經濟挑戰—國內因素 一、泡沫經濟:民國70年代末期股市、房地產狂飆的破滅。 二、經濟競爭優勢不在:因工資、地價上漲,勞力密集工業漸失優勢。 三、產業外移:環保意識覺醒及激烈抗爭亦加速投資環境惡化。 四、九二一大地震(民國88年,1999):創傷臺灣經濟 五、政黨惡鬥:各政黨的意識型態干擾財經政策,尤其是如何面對中國市場的吸力。

九二一大地震 左:埔里南光國小校舍破壞。 中:草屯災情。 右:埔里災情。

當前經濟挑戰—國際因素 一、捲入民國86年(1997)「亞洲金融風暴」:臺灣股價下跌,導致若干不良企業周轉失靈,牽連許多銀行,使其呆帳遽增。 二、臺灣對美貿易依存甚深:民國90年(2001)美國陸續受到網路科技公司破產、911恐怖攻擊事件等因素,經濟明顯衰退,臺灣易受波及。 三、民國92年(2003)SARS危機:全球景氣雪上加霜,臺灣經濟再蒙不利陰影。 四、民國96-98年「金融海嘯」:全球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升。

亞洲金融風暴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於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國開始,之後進一步影響了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和其它的資產價值。此危機另一名稱是亞洲金融風暴。

亞洲金融風暴下東亞國家經濟成長率(單位:百分比)

金融海嘯 2007年-2009年環球金融危機,又稱金融海嘯、信用危機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 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抵押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 直到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臺灣經濟面臨的新考驗 一、國際貿易壁壘的形成:歐洲聯盟、東南亞國協、北美自由貿易區等 二、中國、印度國際經濟崛起 (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 三、全球石油供需失衡:油價不斷飆升。 四、政府負債日益惡化:經濟建設經費不足。 五、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 六、如何加速使臺灣產業邁進,發展資本、技術、知識密集的產業。

兩岸貿易關係發展 李登輝時代─民國85年(1996)提出「戒急用忍」。 1996年8月14日,李登輝在國民大會答覆國大代表國是建言時指出,「以中國大陸為腹地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論調必須加以檢討」。 並明確界定:「高科技、五千萬美金以上、基礎建設」三種投資應對大陸「戒急用忍」,以免臺灣喪失研發優勢以及資金過度失血。 陳水扁時代─ 民國90年(2001):召開「經發會」,調整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 民國95年(2006):變更為「有效開放,積極管理」。

兩岸貿易關係發展 馬英九時代─民國98年(2009):提出「CECA」 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或稱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英文暫簡稱「CECA」;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是中華民國政府於2009年提出並極力推動的經濟外交協議或條約。 現已改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英文暫簡稱: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但遭到台灣兩大在野黨的強力反對。反對該協定的人士認為:協定將加快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實質統一,且跟一個中國原則相似。 內涵 主要內容要於兩岸互通將約定關稅減免。也就是兩岸達成簽署自由貿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