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与放射性 信息工程学院 数理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Advertisements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油茶良种繁育技术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志真 联系电话:
桂立明 核安全综合知识 第一章 原子核物理基础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研究室 桂立明 / 年7月6日.
康普顿散射的偏振研究 姜云国 山东大学(威海) 合作者:常哲 , 林海南.
第十章 原 子 核.
自傳 82410陳信宏.
放射性、辐射防护 与放射源基本知识 廖 彤 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东莞.
Radiation Interactions with Matter
§17.1 原子核的一般性质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核子组成。 质子(P): 核子 中子(n): 原子核符号
第 17 章 原子核基本知识简介 图为我国于 1988年12月在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建成的重离子加速器 HIRFL。1992年合成了208Hg,实现了我国在新核素合成方面零的突破.
辐 射 量 和 单 位 黑龙江大学物理学院 孙普男 教授 2011年8 月.
第4节 核力与结合能.
辐射基本知识.
第二章 粒子探测的物理基础 §2-1 带电粒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2-2 光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2-3 强子和物质的强相互作用
課程名稱:常見元素與元素符號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十章原子核物理 掌握:衰变定律、衰变常数、半衰期、放射性活 度、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熟悉:电离比值 放射性核衰变类型
为了增加乳制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加入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第一节 X射线基础 第二节 X-CT基本原理 第三节 X-CT图像重建方法 第四节 X-CT扫描机 第五节 X射线治疗
核医学概论.
第 12 章 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简介 大亚湾核电站夜景.
第五章 氦原子和多电子原子 4.1 氦原子的光谱和能级 4.2 全同粒子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4.3 多电子原子的电子组态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 电离环境室 曾利萍.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4课时:离子.
H2O HgO CO2 O2 都含有氧原子 质子数都是8 汞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碳原子和氧原子 氧原子 氧化汞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氫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核 電子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第七章 辐 射 防 护.
第二章 常用的辐射量和测量 临床放射学 放射卫生学 辐射防护学
辐射防护 姚红英 2010/3/23.
Best observations in TeV----shell-type SNRs give us more know about CRs acceleration----diffusive shock acceleration But electron or hadron?
NaI(TI)单晶伽马能谱仪实验验证 朱佩宇 2008年1月3日.
LD Didactic GmbH, Leyboldstrasse.1, Huerth, Germany –2008
Modification of mass formula by considering isospin effects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测井方法与数据处理 教师:庞巨丰教授.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光子能量线性_不同灵敏层厚度 photon,Cell Size 5x5mm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輻射知多少 2011年3月28日.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指導老師:高文民 班級:微電三甲 學號:4A23A015 姓名:詹峻銓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物理常见题型解题法(十二) 1.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应用 【例1】 天然放射性元素 (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全息照相 ——电科091 储佩佩.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Timing & charge yield of Surface and Bulk event
利用NaI(Tl)γ能谱仪探究特征X射线与康普顿散射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第三章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1、辐射与物质的作用类型及能量损失 § 2、电离辐射的生物学作用 § 3、生物靶的调节作用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祝贺曾谨言先生80寿辰! 李祝霞、吴锡真.
本章优化总结.
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系数μ 与原子序数Z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 制作: 邓堡中学邓武勇 2009年10月23日.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N = 47原子核91Ru的低位能级结构研究:g9/2壳三准粒子激发
祝贺曾谨言先生80寿辰! 李祝霞、吴锡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原子核与放射性 信息工程学院 数理教研室

原子与原子结构 1990年代 1932海森堡 1964夸克 轻子 12 夸克 36 媒介子 13 希格斯粒子 1 合计 62 轻子 12 夸克 36 媒介子 13 希格斯粒子 1 合计 62 其中 2个粒子尚未发现:引力子和希格斯粒子。 1932海森堡 1964夸克

原子核与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n (udd) P (uud) 1. 现代原子核的组成 n (udd) 中子 P (uud) 质子

核素及符号表示 核素表示符号 核素 :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核称做核素 核素是原子核的一种统称 核 素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符 号    核素是原子核的一种统称 核 素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符 号 氦-4 2 4 4He 碳-12 6 12 12C 碳-13 7 13 13C 碳-14 8 14 14C 核素表示符号

最常用的两个术语:核素和同位素 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举例 同位素 相同 不同 1H 2H 3H 同中子素 2H 3He 同量素 其它: 稳定核素和不稳定核素 稳定同位素和不稳定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和非放射性核素

原子核的大小 R 实验发现:原子核内的质子+中子紧密地挤靠在一起,核子之间没有什麽空隙(与原子情况不同). 稳定原子核基本上类似与球体 原子核的半径 R = r0A1/3 原子核半径常数 r0 = 1.2  10-15 m = 1.2 fm A 原子核的质量数 例如:238U 7.4 fm R

原子核的质量 电子 me = 9.1×10-31 kg = 5.48×10-4 u = 0.511 MeV/c2 质子 mp = 1.007276 u = 938.256 MeV/c2 中子 mn = 1.008665 u = 939.550 MeV/c2 原子核质量 = 原子质量 — 全部电子的质量 MN(Z,A) = Ma(Z,A) — Z me 忽略了电子的结合能 ( eV 量级) 原子的质量可以用质谱计精确测量(有表可查) 原子核质量可以精确确定

核物质密度 密度比较 g/cm3 原子核中核子紧密挤在一起 根据  = M/V 计算 核物质密度 : 黑 洞 1018 核物质 1014 中子星 109 白矮星 105 水 1 原子核中核子紧密挤在一起 根据  = M/V 计算 核物质密度 :  ~ 2.3  1014 g/cm3 1 cm3 核物质 2 亿吨重 ! 密度比较 g/cm3

原子核结合能和原子核稳定性 天平为何倾斜? 轻 重

氦原子核( 4He)由2个质子 + 2个中子构成 2 x 1.007276 + 2 x 1.008665 - 4.002603 质量亏损 ΔM (4He) = 4.031882 - 4.002603 = - 0.029279 u 亏损的质量哪里去了? 质能关系 E = M C 2 ΔE(4He)= Δ M (4He) C2 = 27.27 MeV 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 氦原子核的结合能是 27.27 MeV

原子核结合能 比结合能 (原子核结合能/核子数) 定义:质子和中子结合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质量亏损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比结合能 (原子核结合能/核子数) 核素 比结合能MeV 核 素 2H 1.112 12C 7.68 235U 7.59 3He 2.573 16O 7.98 238U 7.57 4He 7.07 56Fe 8.79 最大 6Li 5.33 107Ag 8.55 7Li 5.61 208Pb 7.87

估算裂变释放的能量 n + 235U (236U)  X + Y + E 假设裂变成质量相等的两块 质量数各约为118 235U 核子平均结合能 7.6 MeV 质量数为118的原子核平均结合能 8.6 MeV 两者平均结合能差 1 MeV 230多个核子 总的 E = 200 MeV 比较 : 裂变能 n + 235U  X + Y+ E 200 MeV 化学能  C + O2  CO2 + E 4 ev 汽油与氧的爆炸,一个分子释放   40-50 eV TNT 爆炸自身释放能量,每个分子    30 eV

放射性衰变及其表示 什麽是核辐射 不稳定的原子核衰变时发射出的、载能的、亚原子粒子,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 αβγ 中子 质子 裂变碎片等 1)亚原子粒子 ( 原子大小 ~ 10-10 m) α 射线 氦原子核(4He) 2.2 x 10-15 m β 射线 电子(e)经典电子半径 2.8 x 10-15 m γ 射线 光子(电磁辐射) 0 质子和中子 1-2 x 10-15 m 原子核 Au (金) 7 x 10-15 m

载能(几十keV — MeV 量级或更高) 226Ra α 衰变发射 α 射线的能量 4.785 MeV 带电和不带电 不稳定原子核衰变 X Y + b + ΔE 母核 子核 发射射线 衰变能量 载能(几十keV — MeV 量级或更高) 226Ra α 衰变发射 α 射线的能量 4.785 MeV

1)α衰变 放射性衰变的三种基本类型: 衰变  衰变  衰变 α (4He) 母核 子核 发射射线 衰变能量 放射性衰变的三种基本类型: 衰变  衰变  衰变 1)α衰变 α (4He) 母核 子核 发射射线 衰变能量 226Ra → 222Rn + 4He + 4.78MeV ( Z, A ) (Z-2, A- 4) (2,4) (88,226) (86, 222)   ( 2,4 ) 衰变能在反冲核与 α 粒子间按动量能量守恒分配 原子核变化发射的载能的亚原子粒子—— 放射性粒子。

2)-衰变 母核 子核 -射线 衰变能量 14 C → 14N + 0e + (Z,A) ( 6,14 ) ( 7,14 ) ( -1,0 ) ( 0,0 ) 负电子 反中微子

n 发生β-衰变的原因 :原子核中中子数太多 14 C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 β-衰变, 中子β-衰变: n → p + e- + p 原子核 发生β-衰变的原因 :原子核中中子数太多 原子核 N / Z 比值 稳定性 12 C 6/6 = 1 稳定 14 C 8/6 = 1.33 不稳定 14 C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 β-衰变,            产生一个质子,一个负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 中子β-衰变: n → p + e- + n p

3) 衰变 母核 -衰变  衰变 137 Ba +  射线(661.7 keV) 子核(基态) (0.0) 光子是什麽? 137 Cs 137 Ba* (激发态) 母核 -衰变  衰变 137 Ba +  射线(661.7 keV) 子核(基态) (0.0) 光子是什麽?  射线就是高能量的光子 :几百keV-MeV 量级  衰变发生由于原子核能量态高,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在这个过程中发射 射线,原子核能态降低。  射线是高能量的电磁辐射——  光子

α 衰变 β- 衰变 β+ 衰变  衰变

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N = N0e-t 指数衰减规律 N = N0e-t N0: (t = 0)时放射性原子 核的数目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 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 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N = N0e-t

半衰期 (T1/2) 定义: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原子核,其中有一半发生了衰变所经过的时间。 1 2 3 4 5 n 放射性原 子核数目 N0 N0 /2 N0 /4 N0 /16 N0 /32 N0 /64 N0 /2n 经过n个半衰期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是原有的 1/2n

半衰期与衰变常数的关系   和 T1/2 两者有一一对应关系 N = N0e-t 由半衰期定义 t = T1/2 , N=N0/2 代入计算得到 T1/2 = ln 2/  T1/2 = 0.693 /    和 T1/2 两者有一一对应关系 理论研究中多用衰变常数 实际应用中一般用半衰期

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 一 核辐射与物质的基本作用 二 带电粒子通过物质 三 γ射线通过物质 四 γ射线的吸收 五 中子与物质的作用 一 核辐射与物质的基本作用 二 带电粒子通过物质 三 γ射线通过物质 四 γ射线的吸收 五 中子与物质的作用 核辐射量度及其单位 1 放射性活度(A) 2 吸收剂量(D) 3 剂量当量(H)

核辐射的基本性质 1.008665 n 中 子 1.007276 +1 p 质 子  5.486×10-4 ±1 e± β 4.00279 n 中 子 1.007276 +1 p 质 子  5.486×10-4 ±1 e± β 4.00279 +2 4He α 质 量 ( u ) 电荷 (e) 符号 种类

核辐射与物质的基本作用 。。。。。。 。。。原子。。。 αβ γ n 微观粒子间碰撞有动量和能量的传递 库仑作用 1 电离作用 2 电离效应 物 质:气体 液体 固体 包括人体 等 。。。。。。 。。。原子。。。 αβ γ n 微观粒子间碰撞有动量和能量的传递 库仑作用 1 电离作用 2 电离效应

带电粒子通过物质 α + 靶原子 → 正离子 + 电子 + α e- + 物质中原子被电离,在粒子通过的路径上形成许多离子对: 正离子和自由电子 带电粒子通过物质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由电子 + - + - + - e- + - 库仑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离子 + - + - + - + - α + 靶原子 → 正离子 + 电子 + α 4He + Ar → Ar+ + e- + 4He

α 电离作用强 α 射线与β射线电离效应比较 α 射线 β 射线 径迹 粗 直 细 弯 电离作用  Z1Z2 /v2 α 射线 β 射线 径迹 粗 直 细 弯 电离作用  Z1Z2 /v2 Z1 入射粒子原子序数 Z1 靶粒子原子序数 v 入射粒子速度 α 电离作用强 电离作用严重 产生离子对数目多 实验结果

α粒子径迹是一条直线 5.3 MeVα粒子在空气中 的射程3.83 cm 电子径迹是折线

γ射线通过物质 1 γ射线是什麽 2 γ射线的电离作用 3 轫致辐射 4 正电子湮灭

γ射线是什麽? 能够同物质原子发生作用,但不能直接使原子 电离;有动量和能量交换,能够产生载能次级 带电粒子,可以对物质发生电离作用。 γ射线是波长很短能量高的电磁辐射 ( ﹤ 10-11 米,keV,MeV),来自原子核γ衰变, 不带电, 静止质量为0 能够同物质原子发生作用,但不能直接使原子 电离;有动量和能量交换,能够产生载能次级 带电粒子,可以对物质发生电离作用。

γ射线对物质的电离作用:两步过程 第 2 步 次级作用 三种作用效应 γ射线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 产生次级电子 电离效应 第 1 步 初级作用 第 2 步 次级作用 三种作用效应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 产生次级电子 γ射线 电离效应 次级电子使 物质原子电离

作用机制 光电效应 自由电子 原子 γ + A  A* + e- (光电子) 受激原子 原子  A + X 射线 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了。 γ + A  A* + e- (光电子) 原子  A + X 射线

电子对效应 M + γ → M + e+ + e- → γ1 + γ2 1.02 MeV me me 0.511MeV 0.511MeV 与原子核作用可能产生一对正-负电子 能量转化成质量 M = E /C2 M + γ → M + e+ + e- → γ1 + γ2 1.02 MeV me me 0.511MeV 0.511MeV 基本条件: γ射线能量 Eγ 1.02 MeV

3 轫致辐射 应注意玻璃含有40K U Th 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X射线 电视机显像管 产生机制 特征: x 射线能量连续 0 – EMax(电子能量) 电视机 高压15 kV 电子束能量15 keV x 射线能量 0 -15 keV 原子核 应注意玻璃含有40K U Th

4 正电子湮灭 e+ + e- → γ + γ 正电子与负电子相遇发生湮灭,产生两个 0.511 MeV的 γ光子。 4 正电子湮灭 正电子与负电子相遇发生湮灭,产生两个 0.511 MeV的 γ光子。 e+ + e- → γ + γ me+ + me - = 0.511 + 0.511 MeV 质量转化为能量 转化效率 (100 %)

γ射线的吸收 γ射线通过介质时由于同物质的作用,γ光子的数量不断的减少,物质层越厚减少得越多,这种现象称做对γ射线的吸收。 I I0 厚 度 X I(x)= I0 e-μx 实验发现:γ射线强度随通过介质层厚度增加而减小,服从指数衰减规律。

指数衰减规律 I(x)= I0 e-μx μ指数衰减因子 线性吸收系 1)γ射线能量高 μ值小 2) 原子序数高 μ值大 能量(MeV) μ指数衰减因子 线性吸收系 1)γ射线能量高 μ值小 2) 原子序数高 μ值大 铅和铝吸收系数 能量(MeV) 铅(Pb) cm-1 铝(Al)cm-1 0.6 1.6 0.2 1.0 0.8 0.18 2.0 0.5 0.1

半吸收厚度(d1/2) 半吸收厚度 单位:cm γ射线强度减弱1/2 所通过物质层的厚度 γ射线的防护大都选用 重金属铅、水泥等, 0 I / I γ射线强度减弱1/2 所通过物质层的厚度 γ射线的防护大都选用 重金属铅、水泥等, 构成很厚的防护墙。 物质层厚度 半吸收厚度 单位:cm

αβγ对物质电离作用的比较 2 MeV 射程(m) 离子对密度/mm α 0.01 6000 β 2-3 60 γ 10 几个

1 MeV 的粒子穿透物质能力 α 1 页 β 60页/本 γ 4580本 n 铅 地 下 1-2 米深 中子源 铅室

αβγ射线穿透物质能力    αβγ 射线穿透 人体皮肤情况

中子与物质的作用 中子不带电不能直接使原子电离,但中子容易进入原子核内,同原子核发生作用引起核反应 1)与 H 原子核的弹性碰撞 传递能量 质子跑出来 中子被慢化   n + H → n + p 第一步 打出质子(载能) 第二步 质子引起物质电离 慢化剂:轻水(1H2O) 重水(2D2O)

n 14N 14C 人体有大量 H 和 N 原子 中子对人体电离效应严重 伤害也严重 2) 中子核反应 例如( n,p)反应 n + 14N → 14C + p 第一步 核反应产生质子 第二步 质子对物质产生 电离作用 n 14N 1 p 电离 14C 2 人体有大量 H 和 N 原子 中子对人体电离效应严重 伤害也严重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 这些粒子虽能够同物质发生作用但都不能使物质发生电离效应 ~ eV 量级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直接或间接使介质发生电离 效应的带电或不带电的射线 或粒子 (能量 ﹥keV ) α、β、γ、 x、 n、p、 裂变碎片  介子等   来 源  1)放射性物质 (人造 天然) 2)加速器 3)反应堆 4)宇宙射线 5)地球环境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 这些粒子虽能够同物质发生作用但都不能使物质发生电离效应 ~ eV 量级 移动电话 800-1800 MHz ﹤0.01 eV (没有电离作用)

核辐射量度及其单位 1 放射性活度( A ) 定义:样品中放射性原子核在单位时内发生衰变 的原子核数目。 单位: 1贝可 = 1 次核衰变/秒 1 Bq = 1 次核衰变/秒 2 吸收剂量( D ) 定义: 单位质量受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平均电离辐射能 单位: 1 戈瑞 = 1焦耳 / 千克 1 Gy = 1 J/ kg

3 剂量当量(H) 意义:表示电离辐射 引起生物效应 的大小 H = Q D Q 电离辐射的品质因数 生物放大效应 D 吸收剂量(戈瑞) 严重 25 α射线 质子 离子 有 2 氚的β 射线 中子 1 β e±(﹥30keV) X  (﹥30keV) 放大效应 Q 因子 电离辐射类型 意义:表示电离辐射 引起生物效应 的大小 H = Q D Q 电离辐射的品质因数 生物放大效应 D 吸收剂量(戈瑞) 量度单位: 1希沃特 = 1焦耳/千克 1 Sv = 1 J/kg

放射性活度(A) 吸收剂量(D) 剂量当量(H) 三者意义和区别 任何物质 吸收剂量(D) 1戈瑞 = 1焦耳/千克 1 Gy = 1 J/kg 有机体 剂量当量(H) H = Q D 1希沃特 = 1 焦耳/千克 放射源 活度(A) 1贝克=1次核衰变/秒

小 结 1 核辐射同物质作用,仅当把能量和动量传递给物质才发生;没有能量和动量传递就没有作用。 小 结 1 核辐射同物质作用,仅当把能量和动量传递给物质才发生;没有能量和动量传递就没有作用。 2 通常遇到的核辐射主要是对物质的电离作用,会对物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人体也不例外。 3 剂量是指辐射与物质作用后,释放或吸收能量的量度。 4 不同种类的核辐射给出相同的能量时,可能会对物体造成不同的辐射损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