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直径小于0.1mm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章 绪论. 学习指南  目的要求 了解环境微生物研究对象和任 务,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生物 的分类和微生物的特点 。  重点 微生物在环境科学中的作用,微生 物的分类和微生物的特点  难点 微生物在环境科学中的作用.
Advertisement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微生物学 绪 论 PREFACE 微生物学教研室.
微生物的种类 一、细胞型微生物 1、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螺旋体。
微生物学.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微生物学 师生交流公共信箱 主讲 韩秋霞 (办)
盲杖与盲杖技巧.
龙星课程—肿瘤生物信息学上机课程 曹莎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锦 州 医 学 院 免疫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佟伟.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生物技术教研室理科楼307 教师:王秀然 电话: 微生物学 生物技术教研室理科楼307 教师:王秀然 电话:
Welcome to Microbiology Classroom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肺结核.
微生物和你 微生物和你 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微生物学 主讲 :朱 卫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生 化 教 研 室 张 学 礼.
兽 医 微 生 物 学.
第十一章 微生物生态学 第二节 环境中的微生物
植物和我们.
绪论 第一节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目前已鉴定的约200万种 生物 非生物 物质 一、生物的分界 界(Kingdom)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为什 么可以重新 长出新的 尾巴?.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二十章 胚胎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周德庆( 2011 ):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沈萍( 2000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闵航( 2005 ):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化学品清单 类型.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用计算器开方.
廣翅蠟蟬.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人工智能 制作人:蔡燊林 张恩玮.
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系列(十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蒲慕明教授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食品微生物学 任课教师:贾英民.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绪 论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直径小于0.1mm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 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 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 微生物 原动动物: 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二、微生物的发展简史 1、 史前期(~1676) 2、初创期(1676~1861) 列文虎克(荷兰):为微生物形态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制曲、酿酒技术) 2、初创期(1676~1861) 列文虎克(荷兰):为微生物形态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利用单式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微小生物,并于1676年首次观察到形态微小、作用巨大的细菌,从而解决了认识微生物世界个体微小难以发现的障碍; (2) 一生制作了419架显微镜或放大镜,放大倍数最高达266倍; (3)约发表了400篇论文,其中375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

巴斯德(法国):为微生物学奠基人。主要贡献有: 3、奠基期(1861~1897) 巴斯德(法国):为微生物学奠基人。主要贡献有: (1)开始客观上以辨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验 (2)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要的独特方法和技术 (3)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 (4)借助于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如人的狂犬病、家蚕微粒子病、牛羊的炭疽病等 (5)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 (6)微生物学开始建立

Where do the microorganisms come from? Spontaneous generation? Heat was used to kill the microorganisms in the liquid

When dust was prevented from reaching the sterilized liquid, nor microorganisms grew in the liquid

Contact with dust resulted in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liquid -disproved spontaneous generation

科赫(德国):细菌学奠基人 科赫学派的重要贡献有: (1)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尤其在分离微生物纯种方面和观察细菌的多种染色方法、悬滴培养法、显微摄影技术等; (2)利用平板分离法寻找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如炭疽病菌、结核杆菌、链球菌、霍乱弧菌等; (3)提出了证实病原微生物的科赫法则。

4、发展期(1897~1953) E.Buchner(德国):生物化学奠基人 发展期的主要成果有 (1)进入了微生物生化水平的研究。 (2)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广大,出现了抗生素等新学科。 (3)开始出现微生物学史上的第二个“淘金热”——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热潮。 (4)在各微生物应用学科较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一门以研究微 生物基本生物学规律的综合学科——普通微生物开始形成,代表人物是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Doudoroff。 (5)各相关学科和技术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5、成熟期(1953~) 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1)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2)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 (3)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 (4)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的飞速发展; (5)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三、微生物的五个特点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比表面积值=面积/体积,1cm3豌豆比表面积值是6,球菌的是60000。 2、吸收多,转化快 发酵乳糖的细菌如E.coli在1小时内可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 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h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100倍,比食用公牛强10万倍。 3、生长旺,繁殖快 1个E.coli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20分钟可分裂1次,24小时可分裂72次,后代数可达4722×106万亿 ,重约4722吨。

4、适应强,易变易 适应强,易变易的原因: (1)微生物多为单细胞; (2)单倍体; (3)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4)繁殖快,能在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后代,其变异频率在10-5~10-10时短时间内也可以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

5、分布广,种类多 (1)物种的多样性 1995年已记载的种类约20万种:原核生物3500种 真菌9万种 病毒4000种 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 估计微生物的总数在50~600万种 (2)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四、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1、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2、微生物学的任务: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微生物学的分科: (1)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分: 微生物分类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分子微生物学等

(2)按微生物应用领域分: 工业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农业微生物学 药用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等

(3)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细菌学 真菌学 病毒学 原核微生物学 自养菌生物学 厌氧菌生物学等

(4)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 微生态学 海洋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等

(5)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分: 化学微生物学 (6)按实验方法、技术分: 实验微生物学 分析微生物学 微生物信息学 微生物生物工程学等 微生物研究方法等

五、微生物学的未来 微生物学对于人类面临的新的和再现的传染病威 胁以及发展高效而不破坏环境的工业技术都是需要 的。 1.新传染病不断地出现,而老疾病又再一次广泛传播并具破坏性。爱滋病、出血热和结核病就是新的和再现的传染病的最好例证。微生物学家必须对这些威胁(其中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提出应对措施。

2.微生物学家们必须寻找使已确定的传染病停止传播的途径。抗生素抗性的增加将是一个持续性问题,特别是多重抗药性的传播,它们能使现代医学治疗对病原体无效。微生物学家们不得不研制新药和发现减缓或阻止抗药性传播的途径。必须发展新疫苗,来预防像爱滋病这类的疾病。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将需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DNA重组技术。 3.应该研究传染性因子与慢性病(如自身免疫和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这些慢性病可能部分由感染所引起。

4.我们现在对病原体与宿主细胞如何相互作用和致病途径的了解还只是开始,有关宿主是如何抗病原体入侵的,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进一步认识。 5.微生物在工业和环境控制中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以多种新的途径来利用微生物,例如,微生物能够:(a)用作高品质食物和其他实用产品(像工业用酶)的来源;(b)降解污染物和有毒废物;(c)用作治疗疾病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载体。此外,在防止微生物损害食品和农作物方面也一直显示其重要性。

6. 微生物的多样性是值得研究的另一个领域。实际上, 据估计已经培养的微生物种群还不到地球上的1%。我们必须研究开发新的分离技术和恰当的微生物分类方法,该分类包括在实验室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对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发现新的微生物将可能引导工业制造更加进步和增强环境控制。

7. 微生物群落常常呈生物膜状生活,这些生物膜对于医学微生物生态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膜研究刚刚起步,需要很多年我们才能较好地了解它们的本质,才能应用。总之,微生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8. 许多微生物的基因组已测序,在今后几年内,将会有更多的基因组序列被测定。这些序列对于了解基因组与细胞结构的关系以及什么是生命存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基因组合提供了重要信息。基因组及其功能的分析将伴随生物信息学领域和应用计算机研究生物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