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的相对稳定: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稳定 内环境稳态 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pH值、渗透压、温度的相对稳定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内环境稳态 直接相关的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通过眼、耳获得信息之后,自身是如何处理信息,并作出迅速反应的?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如何实现?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1、基本单位:神经细胞 神经元
神经末梢:轴突末端形成的许多细小的分支。 相关概念: 细胞膜(突起)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体: 代谢和营养中心 神经元 树突:多而短 轴突:少而长(一般情况下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 神经末梢:轴突末端形成的许多细小的分支。 神经纤维:轴突和长的树突及其外包裹的髓鞘。 神经:多条神经纤维汇集成束,外面在包裹一层膜构成。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
2、神经系统 支配头部、面部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支配躯体、四肢活动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 非条件反射: 反射 条件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低级神经中枢(脑干、脊髓)参与完成。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 非条件反射: 反射 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后天学习和训练,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条件反射:
吃杨梅时口腔分泌大量唾液是 反射。 非条件 看到杨梅时口腔分泌大量唾液是 反射。 条件
三、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 受 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 应 器 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能感觉机体内外刺激,并产生兴奋。 把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 把兴奋传出至效应器 效 应 器 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完成反射的条件 反射弧的结构保持完整性 足够强度的刺激
判断下列情况是否属于反射: 草履虫趋利避害 含羞草叶片被触碰后会闭合 被针刺感到疼痛 手被针刺迅速缩回 × × × √
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这个实验表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蛙的坐骨神经
静息==未受刺激==未兴奋 Na+多 K+多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Na+、K+分布不均。膜外[Na+]>膜内[Na+],膜内[K+]>膜外[K+]。静息时,细胞膜上K+的通道蛋白打开,导致K+外流,使膜外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含有较多负离子,使膜电位呈现出外正内负。 静息==未受刺激==未兴奋
当神经纤维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上Na+的通道蛋白打开, Na+迅速内流,形成局部膜电位内正外负的状态。 K+多 Na+多 当神经纤维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上Na+的通道蛋白打开, Na+迅速内流,形成局部膜电位内正外负的状态。 受刺激时,产生兴奋。所以兴奋部位==受刺激部位;未兴奋部位==未受刺激部位。
受刺激的兴奋部位和与它相临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在膜的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的传导。
局部电流的方向: 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神经元上任何一个地方受刺激产生了兴奋,兴奋都可传至这个神经元的各个部位。
+ 蛙的坐骨神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过程: 刺激 电位变化 电位差 局部电流 刺激未兴奋部位 2、特点:双向传递
五、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突触
突触小体
当神经末梢(也称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经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 +
讨论: 1、为什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之后要被水解?(例如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会在突触间隙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成乙酸和胆碱。)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怎样的? 神经递质不水解,导致突出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例如肌肉僵直。 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或树突。因为只有突触小体(前膜)内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小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过程 突触 2、特点——单向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A神经元轴突兴奋 突触前膜 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 突触间隙 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突触后膜 2、特点——单向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信 号 形 式 传 导 速 度 传 导 方 向 实质 电 信 号 化 学 信 号 快 慢 双 向 单 向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参与生物节律的控制) (有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五、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下丘脑 (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参与生物节律的控制)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 (有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大脑皮层功能区 躯体运动中枢 书写语言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
排尿反射: 感受器 (膀胱壁) 传入神经 上行传导束 大脑皮层 神经中枢 (脊髓) 下行传导束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 1、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2、各神经中枢彼此联系,相互调控。 3、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六、大脑的高级功能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 书写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听、不能说)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说、不能听) 书写语言中枢——书写障碍(能看、能听、能说、不能写) 视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失失语症(能听、能写、能说、不能看)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短期记忆主要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的联系又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神经调节——小结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神经元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3、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反射弧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冲动/电信号(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神经递质) 6、神经系统分级调节——高级中枢控制低级中枢 7、人脑高级动能——语言、学习、记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