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組織與管理概論 閱讀本章後,您應該能: ◎ 了解組織的特徵、管理者的類型。 ◎ 說明管理的意義、功能。 ◎ 闡述管理的重要性。 ◎ 認識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 ◎ 分析管理工作的差異性。 ◎ 比較各階層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 ◎ 討論學習管理學的理由。 ◎ 熟悉管理學的完整架構及相關議題
第一節 組織與管理者 組織(organization) 是指為達成某種特定之目的,人們有系統的結合。故學校、企業、協會、基金會、合作社、農會、醫院、政府機構、軍隊、教會、寺廟、棒球隊、扶輪社等都是組織。
第一節 組織與管理者
第一節 組織與管理者 管理(management) 最普遍被定義為一種經由「他人」努力而完成「事情」的程序。 管理者(manager) 是指在組織中未親自執行各項工作或任務,而指揮他人工作的個人,惟管理者也可能必須進行操作性的工作,例如,便利商店店長除了管理門市營運,自己亦負有直接面對顧客服務及處理收銀作業等責任。
第一節 組織與管理者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管理(management) 大致包括「資源」、「程序」、「目標」三個中心要素,由管理者運用規劃、組織、激勵、溝通、領導、控制等程序,有效率地利用組織內人力、資金、原物料、機器設備、方法、資訊等資源,並促其整體搭配和密切配合,使其發揮效果及效能以完成組織的目標。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效率(efficiency) 係指產出成果與投入資源的比值,即本益比。管理者運用有限的資源-金錢、人力、機器設備等,必關切使該資源有效運用,故減少投入、維持產出或投入不變、產出增加,都代表效率或生產力提高。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效能(effectiveness) 係指一個組織所呈現的成果或產出是否符合組織利害關係人的要求,亦即組織是否做對的事。例如,速食店所販賣的產品口味及品質是否符合顧客的要求,所排放的氣味是否符合環保規定;大學畢業是否具備一定的就業力、語文應用能力等。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管理者應如何作為才能促進他人努力完成事情,並達高效率、高效能呢?此乃涉及管理者的工作內容或職能,即所謂的管理程序(management process) 或管理功能(managementfunction)。 所謂管理功能(management function) 是指規劃、組織、領導、控制等一連串步驟的循環作用,如圖1-4 所示,因此又稱為管理循環(management cycle)。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1. 規劃 規劃(planning)係指決定未來一段期間內所追 求 的目標,及其為達成目標、因應未來環境變化 的策 略,發展一套有系統的計畫、行動方案以利 整合、 協調各種活動的程序。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2. 組織 組織(organizing)是指有系統地將群體的活動和 要素加以配置或安排。從事組織工作之目的就是 對 每個人設定其個別的特定工作,並予以協調整 合, 以達成組織的目標及計畫。在該程序中將涉 及專業 化分工、部門劃分、指揮鏈、控制幅度、 協調、授權、組織結構等,構成影響組織設計的 重要因素。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3. 領導 有效的領導通常包括兩個因素,一是領導者成功 的影響追隨者,另一為促使追隨者達成目標。因 此,可將領導(leading)定義為影響他人行為, 使其達 成目標的一種過程。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4. 控制 控制(control)是指監控及衡量組織成員的實際 成 效,並糾正缺失,以確保實際活動和組織目標 或計 畫一致的程序。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所謂管理的普遍性(universality of management)參見圖1-5,係指無論在任何國家、各種規模大小及型態的組織、所有工作場所都需要管理,管理者需要執行規劃、組織、領導、控制的功能,但須視狀況調整管理方式4。
第二節 管理的意義
第三節 管理的重要性 企業是指以營利為目的之組織,運用創業家的才能,結合土地、勞力、資本及組織管理等要素,在創新經營和承擔風險情況下,對某種事業進行有目標、有計畫、有組織的高效率經營。
第三節 管理的重要性 所謂企業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係指運用創業家的才能,結合人力、財務、原料、資訊等資源,以規劃、組織、領導、控制等管理功能, 執行有關生產、行銷、人力資源、財務及研究發展等企業功能(businessfunction),俾達成企業的預期績效5
第三節 管理的重要性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將管理和創新精神視為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其所稱之創業家(enter-priser) 是一個創新者,能發現創新機會、推動創新並願意承擔風險的人。
第三節 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指出,管理是企業生命的泉源,創業家是充滿自信、掌握機會、懂得創新、適度承擔並利用風險的人。而企業成敗的重要因素,在於是否能夠成功的完成三項任務:(1)達成企業的使命;(2)使企業的各項工作具有「生產性」;(3)使員工有所成就,順利擔當環境衝擊及社會責任。倘企業無法進行管理即不能達成此三項任務,其重要性對於企業經營而言可見一斑。
第四節 管理角色 明茲伯格認為管理者扮演十種不同的角色,即所謂管理角色(managerial roles), 如表1-2 所示。首先, 人際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係指和組織內其他成員維持關係的活動,可區分為代表人、領導者及聯絡人角色。
第四節 管理角色 資訊角色(informational roles)是指保持和發展資訊網絡的工作,包括監視者、傳播者和發言人。 決策角色(decisional roles)著眼於扮演與決策有關的角色,包括創業家、問題處理者、資源分配者及談判者。
第四節 管理角色
第五節 管理工作的差異性
第五節 管理工作的差異性
第五節 管理工作的差異性
第六節 管理能力
第六節 管理能力 技術能力(technicalskill)是指應用於特定作業或業務工作上的專業知識、工具和方法。例如, 撰寫電腦程式、編製財務報表、分析銷售統計報告等;該能力通常經由大學、技職教育體系或企業內部的教育訓練部門培養而來。 一般而言,基層管理者需要技術能力的程度較高,對於其管理能力影響較大;反之,高階管理者對於技能知識的要求較寬鬆,因為所涉及技術範圍之廣,管理者亦無法樣樣精通。
第六節 管理能力 人際能力(human skill)是指和他人相處、合作,並且成為一個有效率工作團隊的能力。管理者經常須與組織內外部各界人士接觸、領導部屬努力工作、同事間協調合作,對上司亦須維持良好關係以保持工作順利進行,因此具備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第六節 管理能力 概念能力(conceptual skill)是指管理者將組織視為一個整體及互動關係的能力。其中,包括了解各功能部門之間的互動關係,個別部門變化對其他部門的影響,以及組織本身與工會、社區、產業、社會、政府之間的關係。一位管理者如何在錯綜複雜的情況中抽絲剝繭、理出頭緒,端賴於管理者的概念能力。因此,概念能力亦可理解為抽象思考能力,包含了大部分的心智能力,如邏輯推理、歸納整合、類推衍伸等能力。
第七節 我們為何要學習管理學 首先,學習管理學的第一個理由是有助於自身了解如何受到管理者決策的影響。我們生存在一個由組織或機構所組成的社會,日常生活中無論食衣住行育樂都依賴特定的組織或機構供應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不論是從經濟生產、流通服務、衛生保健、教育、環境保護、追求新知識或國防安全,都交由若干組織完成特定任務,包括企業、學校、政府、軍隊、教會、社團等營利或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第七節 我們為何要學習管理學 其次,學習管理學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管理者的行為和組織實際運作情形。在現今的工商社會中,一旦自學校畢業,踏入就業市場,開始自己的生涯規劃,此時不是要管人,就是被人所管理。對於立志成為專業經理人(professional manager) 的人而言,熟悉管理功能可奠定將來發展管理才能的良好基礎。
第七節 我們為何要學習管理學 最後,學習管理學的第三個理由是為未曾受過訓練但將來可能成為管理者的專業人員作準備,許多人目前被訓練成會計人員、秘書人員、金融人員、程式設計師、銷售人員、教師、律師、醫師、音樂家、藝術家等,未來都有機會成為管理者,可能管理會計師事務所、貿易公司、銀行、電腦公司、百貨公司、學校、律師事務所、醫院、交響樂團、美術館等。
第八節 本書架構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