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运动画面拍摄 主讲人:黄庆华 手 机:15893907556 Q Q: 448939510.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104 學年度第 1 學期選課說明會 一、選課時間及說明 選課相關項目日 期 課程上網 ( 一 ) 下午 2 點 選課各階段 ( ☆選課前,請先上網填寫期末問卷,才能選課! ) 選課手冊請同學自行上網下載
Advertisements

安佳旅行社員工內部教育課程用 1 張家界八日銷售課程 員工內部教育課程用 課程日期 2015 年 4 月.
盧玉玫  短期代課  學期代課  高職兼任  大專院校兼任  英文學程  健康與體育領域學程  學 POP  學摺汽球  學小魔術.
苏少版《音乐》教材分析与 教学研究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戴海云. 提 纲 第一部分 《音乐》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 《音乐》教学实验与研究 教学研究 案例分析.
活动基本事项活动基本事项 评审项目评审项目 参赛时间: 4 月 10 日至 5 月 10 日 小学组: “ 校讯通 ” 专项绘画 专题活动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参赛资料需准备无误 初中组: “ 校讯通 ” 专项绘画、 我和 “ 校讯通 ” 手机动漫创作;
第二節 - 生物病蟲害及疫病的防治 第一章:生物科學與農業. 農作物的病蟲害 1. 植物、動物和人類都可能遭受病蟲危害, 例如:蘋果蠹蛾的幼蟲會啃食蘋果 2. 農作物受到病原體感染的影響 (1) 昆蟲的叮咬、啃囓時,會出現病蟲害的病癥 ( 根、莖、葉的腐敗潰瘍或變色 ) ,導致農作物 生長不良或死亡,使產量銳減或品質低劣.
医学论文题目的编审加工 济南军区医学科技情报研究中心 羡秋盛. 医学论文题目的编审加工 题目(题名),题 - 额 目 - 眼睛 题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要求用最简洁、恰当的 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简洁的要求是切忌用冗长的主 、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 “ 恰当 ” 的要求应反映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
彩虹 之路.
新北市各區強迫入學委員會 運作機制及考核暨觀摩會
中考冲刺之 ——现代文阅读技巧2.
中国的巴格达 ——生活在东莞的日子里.
歡迎來到棋藝社的世界 象 這裡面可是這一年來棋藝社所累積的心得喔! 帥.
影视及剧本艺术分析.
大家电3W项目 “预约配送二期”介绍 雪彤.
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省思 山东师范大学 张茂聪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多尼多尼·喬巴 王立宇.
规范档案管理 服务企业发展 莱芜市档案局 李勇.
——贷前准备、现场调查、调查分析及撰写报告
資源回收再利用 -環保再生皂 講師:環保局技師 配合學校:成功國中.
學生兼任勞動型助理(工讀生) 勞健保投保作業說明會
夢想中的戰表 戰鬥指標 工資 工時 特別保護 地點 職務職權 福利 學習力 工作安全 職災預防
醒醒吧!各就各位 醒醒吧!花錢購買金融商品的產業界 醒醒吧!接受委託,替產業服務的金融業.
學生申訴管道 學生受教權的維護.
微电影 ----制作营销策划案----.
七堵調車場與台鐵平溪線.
泉州五中第五届“校园之星”评选.
认知·体验·熏陶“三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与实践
金福氣 品 牌 介 紹. 金福氣 品 牌 介 紹 品牌介紹: 整個風格的靈感來源於60年代的南洋,融入星馬華人的傳統建築街屋、拉門窗臺,再輔以中國風濃厚的擺飾、南洋一帶很愛使用的彩色木板,再搭配上全木質的桌椅、木框瓷磚組合的收銀台,櫃臺上高高的咖啡壺、茶壺、老式收音機,復古懷舊+南洋.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户外拓展方案目录 活动概述 项目安排 项目简介 投资预算 关于西点.
病历书写及检查标准 主讲教师:包穆蓉.
基于创新终端的内容运营新模式 长虹信息 Module und Variations_E.
职业理想近距离 班级:13302班 14302班 主持人:指定同学主持 时间:12月12日 19日.
台灣國片的興起、式微與再興之研究 班級: ˍ王令佳 60929ˍ陳韻淇 60936ˍ潘翎慈 關鍵字:國片、台灣電影、發展策略.
遵义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儿童脑瘫康复科 2013年8月8日.
國立台南大學創意手工皂職能師資培訓檢定合格 (102)南大教進字第S0068號
運動員的身體素質.
山寨 是罂粟还是野花? 对山寨 现象的调研与分析 应用伦理学课题.
创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学校自查报告 斗门区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 2012年5月22日.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志愿者培训第一期 CP小树苗生活部志愿服务.
第十七章 栓剂.
第 三章 FIDIC合同条件及其索赔条款解析
四技二專多元入學管道 簡介 主講者:輔導室 陳寶美主任.蕭淑仁老師 日 期:97年9月24日 地 點:行政大樓五樓視聽中心.
第五章 防雷与安全用电管理 第一节 雷 电 简 介   一、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由雷云(带电的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它会对建筑物或 设备产生严重破坏。因此,对雷电的形成过程及其放电条件应有所了解,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   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
微课特征 应用及发展趋势 于忠生 QQ: ; 年12月8日
身体素质: 概念: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 。 影响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的因素:
通識課程教學助理 工作說明 通識教育中心.
乐 yuè Music 乐 lè Happy.
任課教師:丁文生教授 研究生:郭郁芳(M991F302)
龙泰▪御花园 2014年度营销总结 龙泰公司营销部 2015年1月10日
第八章鋼之熱處理 改進教學計畫編號:教改進-97C-003 計畫主持人:楊慶彬.
真诚的合作,从这里开始…….
實驗 9 氣體熱容比測定 Measurement of the gas heat capacity ratio
宏观经济分析 第11次课 尚德娜娜老师.
發展學生多元智慧,實施以性別平等為核心的協同教學
零、多媒體概論 郭秋田.
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 信息技术组.
如何運用圖書館資源 民族國中圖書室 敬製.
中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報告人:資訊工程學系 許慶賢 系主任.
主題茶館創業模擬 (SpongeBob Tea)
乐曲《风笛舞曲》的弹奏.
辽宁省工商联云平台 视频会议系统 安装及使用.
(母體平均數)差異性檢定.
5-4 力度記號練習.
第八节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第五节 测量电压 认识电压 小涡轮 抽水机 阀门 电源 开关 小灯泡 水路 阀门 小涡轮 抽水机 电路 开关 小灯泡 电源.
走进微课世界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視聽教育中心 業務簡報 報告人: 李鴻亮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九月十八日.

究竟有多少個正多面體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讲 运动画面拍摄 主讲人:黄庆华 手 机:15893907556 Q Q: 448939510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造型基本概念 2、掌握各种运动镜头表现意义 3、熟练掌握各类运动镜头拍摄技巧和注意事项

摄像机的运动分为两类: 一是间接的摄像机运动,通过蒙太奇编辑完成的机位运动(心理主观感受)。如画面从全景跳到近景,是编辑的结果,而不是由摄像机来直接完成。 二是直接的摄像机运动,主要是摄像机通过自身机位的运动或光学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观众从电视画面中直接看到镜头的运动,是运动摄像的结果。

运动摄像定义: 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影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与固定画面相比,三个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变化。 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称为运动镜头或运动画面。在影视作品中,比固定画面运用更多。

运动摄像作用: (1)描述性作用 (2)戏剧性作用 展示画面空间,包括宏观空间和微观空间; 使运动的物体有相对稳定的画面表现; 使相对静止的物体产生动感。 (2)戏剧性作用 创造电视画面空间,在平面的画面空间上创造出立体的表现空间,使观众有空间位移和空间变化的真实感受。 表现多个构图元素之间的关系,完成视觉的转换; 形成鲜明的画面外部节奏; 表现被摄主体的主观视点,常用来拍摄主观镜头。

运动画面特点: (1)时空统一性。呈现的画面时空与现实时空一致性,不是通过剪辑带来的时空变化。纪实拍摄中特别重要。 (2)画面运动性。使画面从多层次、多视点、多元化表现新闻现场、新闻人物等,形成一种多景别、多角度、多背景的画面。将环境、人物进行概括介绍、表现,使新闻人物连续不断表现。

(3)视觉感受真实性,使观众比较强烈地感受运动存在。摄像机视点代表记者视点、观众视点,直接调动观众参与感、临场感。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 (4)心理体验一致性。描述主观视线时,观众具有强烈的视觉认同感,将自己的视觉感受等同被摄体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不同的节奏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

运动方式 广义:指画面表现一切运动的形式,涵盖被摄对象运动、摄像机运动、剪辑形成的画面运动。 狭义:指一个镜头内有推、拉、摇、移、跟、升降和变焦运动。分为: 纵向运动:推、拉、跟; 横向运动:摇、移; 垂直运动:升降; 综合运动:推、拉、摇、移、跟、升降。

拍摄运动镜头必须规范,包括起幅、运动、落幅三部分,都应当明确、合适、到位。 (1)起幅。运动镜头开始时的固定镜头。 “画框”不动,画面要有构图中心。 起幅画面应为固定镜头,并应当有一定的时间长度,以便交代清楚其中的内容,以及与相邻镜头进行正常组接。

(2)落幅。运动镜头结束时的固定画面。 要求构图完整,镜头稳定。落幅应当有适当的时间长度,以便完整地表达画面内容。 落幅是观众视觉的终结处,是整个镜头表现的重点,特别讲究画面的美感。 落幅应与起幅有一定的内存联系,必须摒弃那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式的漫无目的的摇摄,更要杜绝“拉风箱”似的往返推拉。

(3)运动。 运动镜头只有中间部分在运动,拍摄时应注意镜头运动的速度快慢要适当,尤其要注意保持速度均匀一致。 镜头运动反映的是摄像师思想活动:在想什么,想让观众看什么,想对观众说些什么等等。

3.1 推摄(推镜头) 3.2 拉摄(拉镜头) 3.3 摇摄(摇镜头) 3.4 移摄(移镜头) 3.5 跟摄(跟镜头) 3.6 升降摄(升降镜头) 3.7 综合运动

3.1 推摄(推镜头) 3.1.1 推镜头的定义 3.1.2 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3.1.3 推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3.1.1 推镜头的定义 推摄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广角变为长焦) ,使画框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起幅、推进、落幅)的一种拍摄方法。 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推镜头。 推镜头的两种拍摄方法: ①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 ②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3.1.2 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2)突出细节,突出重点的情节因素; (3)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4)推镜头的景别不断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5)推进速度的快慢可影响或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6)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戏剧元素来表现特定主题和含义; (7)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动感。

(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推镜头所要表现的主体部分逐渐“放大”并充满画面,具有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的作用。 通过画面框架向被摄主体的接近,从两个方面规范了观众的视点和视线。一方面“进”,即向前运动的方向性有着“引导”,甚至是“强迫”观众注意被摄主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显”,即落幅画面使被摄主体处于画面中醒目的结构中心的位置,视觉形象鲜明,给人以鲜明强烈的视觉印象。

(2)突出细节,突出重点的情节因素 单一特写画面不能交代清楚细节与事物整体的联系。推镜头从一个较大的画面范围和视域空间逐渐向前接近其中的某个细节形象,细节形象的视觉信号由弱到强,引导观众对细节的注意。在推进过程中,观众能够看到起幅画面中的事物整体和落幅画面中的细节,并能够感知到细节与事物整体的联系和关系,弥补了特写画面的不足。 推镜头将细节形象和情节因素在整体中呈放大状地表现出来,具有重点交代和突出显现的效果。

(3)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在一个镜头中既介绍了环境,又表现了特定环境中的人物。 推镜头和拉镜头表现的侧重点不同: 推镜头画面从环境到人物,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常常强调的是环境中的人物、群体中的个体、整体中的局部。 拉镜头则相反,强调的是人物所在的环境、个体所在的群体中、局部所在的整体。

(4)推镜头的景别不断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形成视觉前移效果。造成了画面框架向前运动。画面向被摄主体方向接近,画面表现的视点前移,形成了一种较大景别向较小景别连续递进的过程,对事物的表现有步步深入的效果和作用,保持了画面时空的统一和连贯,使主体与所处环境的联系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克服了组接的画面时空转换有可能产生的虚假性。 被摄主体由小变大,由不清晰变清晰。主体所占面积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景别由大变小。

(5)推进速度的快慢可影响或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推镜头使画面框架处于运动之中,直接形成了画面外部的运动节奏。 如果推进的速度“缓慢而平稳,能够表现一种安宁、幽静、平和、神秘等氛围。 如果推进的速度“急剧而短促”,则常显示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气氛,或激动、气愤等情绪。“急推”视觉冲击力极强,有震惊、醒目的效果具有一种揭示的力量。

(6)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戏剧元素来表现特定主题和含义 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画面向前运动,不是毫无目标、漫无边际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推进方向和终止目标,被摄主体决定了镜头的推进方向和最后的落点。 将画面从纷乱的场景引到具体的人物,或从人物引到极其细小的表情动作等,突出地刻画那些引发情节和事件、烘托情绪和气氛的重要的戏剧元素,从而形成影视所特有的场面调度和画面语言。

(7)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动感 当对迎着摄像机镜头方向而来的人物采用推摄,画面向着迎面而来的人物奔去,双向运动,画面效果明显加强了人物的动感,仿佛加快了其运动速度。 反之,当对背向摄像机镜头远去的人物采用推摄,则减弱了这种动感,具有步伐沉重、留恋、挽留之意。

3.1.3 推镜头的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1)推镜头应有其明确的表现意义 (2)推镜头的重点是落幅 推镜头通过画面的运动给观众某些启迪,或引起观众对某个形象的注意,或表现某种意念,或突出没被人注意的细节,或形成与内容情节发展对应的节奏。推镜头应有明确的推向目标和落幅形象。 (2)推镜头的重点是落幅 起幅和落幅都是静态结构,构图要规范、严谨、完整,特别是落幅画面应根据节目内容对造型的要求停止在适当的景别,并将被摄主体放置在最佳结构点上。拍摄时起幅和落幅应有适当的时间长度,可以分别作为固定画面使用。

(3)推进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画面中心要边推边向落幅中心点靠拢,忌先把主体移到画面中心再推上去,更忌当镜头推到落幅景别再移到主体处; 要做到准、匀。对重点表现的形象要准,不要“拉风箱”;速度快慢要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起动和停止应果断、流畅。

(5)移动机位的推镜头,画面焦点要随机位与被摄主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4)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一致 画面情绪紧张时,推进速度应快;画面内情绪平静时,推进速度应慢。 在表现一些运动物体时,物体运动快,推进速度应快些;反之,推进速度应慢些。 (5)移动机位的推镜头,画面焦点要随机位与被摄主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以落幅画面的主体为基准调整焦点,在起幅的广角阶段和落幅的长焦阶段,主体始终清晰。

3.2 拉摄(拉镜头) 3.2.1 拉镜头的定义 3.2.2 拉镜头画面的功用和表现力 3.2.3 拍摄注意事项 3.2 拉摄(拉镜头) 3.2.1 拉镜头的定义 3.2.2 拉镜头画面的功用和表现力 3.2.3 拍摄注意事项 3.2.4 变焦距推拉与机位推拉的共同点与区别

3.2.1 拉镜头的定义 拉镜头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 运动方向与推镜头相反。 景别由小变大,由特写或近、中景拉成全景、远景。 被摄对象由大变小,形成与观众距离由近变远的效果。 画面的形象由少变多,由局部变化为整体。

3.2.2 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3.2.2 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2)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3)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相关画面形象,形成某种对比、反衬或比喻的效果 (4)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至呈现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5)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 (6)内部节奏由紧到松,能产生微妙的感情色彩 (7)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镜头 (8)用作转场镜头

(1)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拉镜头画面从某一被摄主体逐渐拉开,展现出主体周围的环境或有代表性的环境特征物,最后在一个远远大于被摄主体的空间范围内停住。拉镜头画面从某一主体开始逐渐退向远方,画面视点后移,表现空间逐渐展开。 在点、面关系上具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①表明了点所在某处的位置,如表现学生张三在教室。 ②表明了点与面所构成的某种关系。如站立着的手持冲锋枪的武装警察(中近景),随着镜头的逐渐拉开,观众看清了这是人民法院、政府机关、公安局等,从一个点向面展开,展示主体与主体环境。

(2)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从小到大不断扩展,使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拉镜头从起幅开始,表现的范围不断拓展,新的视觉元素不断入画,原有的画面主体与不断入画的形象构成新的组合,产生新的关系,每一次形象组合都可能使镜头内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促成观众不断对镜头注意力的调整,揣测带来的新情节信息,更能够抓住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如:非洲草原,饮水的羚羊群——非洲象和斑马——草丛中两只猎豹。

(3)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相关画面形象,形成某种对比、反衬或比喻的效果 拉镜头是一种纵向空间变化的画面形式,可以通过镜头运动首先出现远处的人物或景物,随着画面的拉开,再出现近出的人物或景物,将前景的人物、景物和背景的人物、景物同处于落幅画面内,利用空间的相对性、相似性或相关性,产生内容上的关联和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例如:镜头从街道上乱扔垃圾的人物特写镜头拉开,看到一个“爱护卫生,从我做起”警示广告牌,前后两个画面形象,非常明显形成对比关系,一目了然说明问题

拉镜头和摇镜头比较 拉镜头利用纵向空间上的两个具有相关性的画面形象形成对比, 侧重于纵深方向两点形象的捕捉,而且能够在落幅中使其前后共存。 摇镜头利用横向空间上的两个具有相关性的画面形象形成对比, 适合于横向空间中两个主体的表现,但一般很难将这两个主体同时保留在落幅之中。

(4)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至呈现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随着镜头的拉开,被摄主体从不完整到完整,从局部到整体,给观众一种求知后的满足。这种调动形成了视觉注意力的起伏,能使观众对画面造型形象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 例如;水环境污染源新闻中,从流动的污水拉开,结果是某工厂排水管口流出,观众可清楚看到环境被污染的事实真相。 电视剧中还可以“拉”出“意料之外”的情况画面。

(5)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 主体面积由大变小,主体周围的环境由小变大,主体形象逐渐远离,主体由清晰到不清晰,视觉信号越来越弱。 连续景别变化,表现时空完整连贯,在画面表现上具有无可质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6)内部节奏由紧到松,能产生微妙的感情色彩 拉镜头的起幅画面主体形象鲜明突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随着镜头的拉开,画面越来越开阔,相应地表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情色彩。还可以表现一种延展画面时空、回味画面内涵的意味。

(7)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镜头 拉镜头画面表现空间的扩展,反衬出主体的远离和缩小,往往有一种退出感、凝结感和结束感。 在最终的落幅画面中,主体像戏剧舞台上的“退场”和“谢幕”一般,并且而通过拉镜头的运动引发人们的思考情绪;常用作电视节目或栏目的结尾(星光大道、今日说法等)。

(8)用作转场镜头 特写拉成全景的拉镜头,由于其起幅特写画面背景空间表现的不确定性,经常在电视剧等节目中被用作转场镜头,使场景的转换连贯而不跳跃,流畅而不突兀。 如:表现主人公在办公室到家中一场戏镜头处理。 A:主人公座在办公室工作(全景) B:主人公看报纸(特写)逐渐拉开成坐在家中沙发上(全景) ,实现了场景的转换

3.2.3 拍摄注意事项 ①画面造型的重点是落幅构图; ②注意被摄主体在画面拉开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3.2.3 拍摄注意事项 ①画面造型的重点是落幅构图; ②注意被摄主体在画面拉开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③速度均匀,且应与画面情绪和节奏一致。

3.2.4 变焦距推拉与机位推拉的共同点与区别 (1)共同点: (2)区别: ①都引起连续的景别变化; ②被摄主体都产生从小到大的变化; 3.2.4 变焦距推拉与机位推拉的共同点与区别 (1)共同点: ①都引起连续的景别变化; ②被摄主体都产生从小到大的变化; ③心理体验相同。 (2)区别: 从操作角度看,视角、视距发生哪些变化。 从视觉效果上看,透视关系和景深发生哪些变化。 从观众心理分析,与日常生活体验的同与不同。

①视角 ②物距 移动机位推拉镜头不会改变视角; 变焦推会使视角变窄,变焦拉会使视角变宽。 移动机位推拉镜头使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物距)发生了改变; 变焦距推拉不会改变物距;

③景深 ④落幅 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的焦距不变,所以景深不会改变; 变焦推拉镜头焦距发了变化,会影响景深:推镜头会减小景深,拉镜头会扩大景深。 变焦距推镜头是放大起幅中的某个部分,落幅中不会出现新的事物; 移动机位推镜头是机位向前的变化,随着机位向前,画面内可能会出现起幅中没有的新的事物。

3.3 摇镜头 3.3.1 摇镜头定义 3.3.2 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3.3.3 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3.3.1 摇镜头定义 摇摄是指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三脚架上的活动底盘(云台),或其他辅助器材,或拍摄者自身人体,水平或垂直转动摄像机光学镜头光轴线(拍摄方向角度),使镜头上下、左右、甚至周围的旋转,从而产生拍摄角度和画面空间连续变化的一种拍摄方式的拍摄镜头。 摇镜头就像一个以摄像机为中心点的对四周立体空间的扇形以至环形的扫描。

摇镜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运动形式包括: 水平横摇,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常用来介绍大场面。 垂直纵摇,从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常用来展示高大物体的雄伟、险峻。 中间带停顿的间歇摇。 摄像机旋转的环形摇。 各种角度的倾斜摇。 摇速极快“甩”镜头。

3.3.2 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2)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3.3.2 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2)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3)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物体或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4)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镜头把它们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比喻、并列、因果关系;

(5)在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时或作减速、或作停顿,构成一种间歇摇; (6)在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使画面上的形象全部虚化,以形成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甩镜头; (7)用摇追的方式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8)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用摇的方式逐个出现,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 (9)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10)利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11)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12)摇镜头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手法之一。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通过转动摄像机镜头光轴来拍摄,突破了画框的空间局限,周围景物尽收眼底。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视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巡视视觉效果,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多侧重于介绍环境、故事或事件发生地的地形地貌,或表现运动物体的动作或两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①水平摇常用于扩展视野,介绍环境,给人以平静、安宁、舒展、开阔的感受。可表现群山、草原、沙漠、海洋等景物。 ②垂直摇可以显示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的高大,产生崇高、庄严、正直向上的感觉,从上向下摇能造成“拔地而起”的效果。

(2)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摇镜头扩展了画面的表现空间,可以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可用较小的景别,让物体充满画面,将无意义的部分排除在画面外部。 对超宽、超广的物体,如跨江大桥、拦河大坝等用横摇; 对超高、超长的物体,如电视发射塔、山谷等纵线条的用纵摇。

(3)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物体或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利用人们具有的思维联想特性,采用摇摄的方法表现现实生活中事物的特定联系,可在形式上提醒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表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如:从讲课的教师摇到听课的学生;从工厂厂牌摇动正在走进厂门的工人;从国旗摇到旗杆下的哨兵;珠宝摇到手铐。

(4)将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主体摇镜头连接时,表示某种暗喻、比喻、并列、因果关系 这种镜头将生活中富有对比因素的两个视觉形象连接起来,使其表现的意义远远超出两个单独形象本身的意义。 如: 从一个正在扫地的清洁工,摇到一旁正往地上扔瓜果皮的青年;从一片花朵摇到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从正向外排放工业废水的水管管口摇到河里漂浮的死鱼等。

(5)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联系时,采用间歇摇 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或间歇,常常用来表现或揭示一组画面主体的内在联系。通过镜头的运动轨迹形成一条无形的线和线上间隔相连的点,把几个主体串联起来,有“银线穿散珠”的艺术效果和作用。 新闻报道中,在介绍参加会议的几位领导时采用间歇摇。

(6)在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使画面上的形象全部虚化,形成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甩镜头 “甩”镜头是“摇”摄的极端表现形式。画面动感更强,力度更大,整个画面从急停到急速运动,再到急停反复多次,使画面运动有一种突然性和爆发力。极度地夸大起幅与落幅之间的联系。甩拍时,速度要掌握好,甩的部分(急摇的部分)画面一定要甩虚。 由于甩镜头表现的不是同一视域区内的事物,可以用来表现时间和地点的转移。

(7)用摇追的方式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追摇运动物体,摇动的方向、角度、速度均以被摄动体为“基点”。将被摄体相对稳定地处理在画框内的某个位置上,使观众在一段时间里看清楚被摄体的动态、动姿和动势。 在有众多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运动体的场面中,当追摇速度与被摄主体运动速度一致时,可以将这一运动主体从混乱的场面中分离出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如奔跑中的赛马、滑雪运动员、田径运动员等。

(8)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摇的方式逐个出现,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 积累式摇镜头不仅是画面形象的积累,往往也是表现的积累、情绪的积累。如同修辞学中的排比句,强化对观众的印象。 如对摩天大楼,用小景别逐层向上摇,出现不断重复的楼层,显示楼的高大。

(9)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观看不完全是被动的,时常主动地通过联想对画面未出现的事物进行猜测,当摇镜头摇出观众意料之外的事物进入画面,观众的猜想线索就会被阻断,随之而来的是对意外之物的注意和疑问,形成悬念,引发兴趣。

(10)利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摇镜头表现了戏中人的视线而成为一种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摄影机的视点直接代表剧中某一人物的视点所拍摄的镜头。 客观镜头:摄影机采用大多数人在拍摄现场所共有的视点所拍摄的镜头。

(11)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倾斜可以破坏观众欣赏画面时的心理平衡,造成一种不稳定感、不安全感;倾斜也可造成一种欢快、活跃的气氛。 伴随摇动的倾斜画面,不稳定不平衡的因素更强烈。如拳击比赛、斗牛士斗牛画面等。

(12)摇镜头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手法之一 摇镜头可以通过空间的转换、被摄主体的变换,引导观众视线由一处转到另一处,完成观众注意力和兴趣点的转移。 如从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摇到地面上分析图纸的工程师。

3.3.3 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1)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2)注重落幅构图 3.3.3 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1)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落幅位置要清楚,落幅与起幅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摇摄不应成为表现的目的,只能是表现的手段。 (2)注重落幅构图 “摇”镜头的起幅、落幅构图要完整充实,主体鲜明突出。介绍环境的“摇”镜头,尤其注重落幅构图要美观,焦点要聚实。在试摇的时候应明确“落脚点”的位置。

(3)讲究摇摄方向 (4)速度反映情感 (5)考虑对象变化 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联系的“摇”的镜头,摇的方向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快摇能表现兴奋、活泼,紧张等情绪;慢摇则有表现稳重、忧郁、懒散或从容舒缓等。 (5)考虑对象变化 拍摄反映内在联系的“摇”镜头,有时还须考虑到被摄对象表现状态的变化因素。因拍摄干扰,有的对象动作、表情等可能变化,这个对象就应当作为起幅,先拍下来。

(6)内容决定速度 摇速度应与画面内运动物体的位移相对应,力求主体稳定地保持在画框内的某一点上,否则,观众需要不断调整视线,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不稳定感。 在介绍和交代事物的空间关系时,摇速直接影响着观众对事物空间距离的把握,慢摇可以将现实两个相距较近的事物表现的相距较远。 摇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摇摄速度的快慢作用于人的视觉,会产生一种情绪的变化,摇速要与画面情绪发展相对应。画面紧张时,摇速相对快些。 摇速还应考虑观众对画面内事物和有价值形象的的辨认速度及识别速度。

(7)要讲求整个摇动过程的完整和谐 摇摄的全过程应当稳、准、匀、平、清,即画面运动平稳、起幅落幅准确、摇摄速度均匀、拍摄画面要清晰。 摇摄要一气呵成,不允许摇过头再往回摇。 “摇”应当有一定的幅度,镜头转动的角度通常在90度左右,有时可以更大一些。 摇速不应过快或过慢,以观众能看清楚画面为准。 摇速均匀一致,不可以时快时慢,特殊情况(如逐个介绍来宾时)才适宜采用“间歇摇”摄法。 摇摄时要注意画内地平线的水平。

(8)掌握急摇技法 急摇形成了“甩”镜头,甩是指摇镜头的一种。从起幅快速摇到落幅,中间部分往往是模糊的。 关键在于对它的落幅的把握。快速摇镜头容易导致落幅停不稳,所以,可以单独拍摄落幅固定画面,然后在后期制作的时候与甩摇的过程剪接在一起。 镜头切断在“甩”的过程之中,再另接一个落幅镜头。

“甩”镜头拍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机位和运动状态,使被摄物在画面中尺寸的大小、构图元素的位置等发生变化,以满足主题的要求。选择纵向线条丰富、较密集、反差大、层次感明显的景物拍摄,以便产生出明显的明暗运动线条,加强甩的审美和表达效果。 (2)控制好方向、力度、速度、落幅的构图。在拍摄前,先要对机位、角度、景别有所构想,考虑好素材的取舍及在画面中的位置、所占面积以及相互关系,避免正式拍摄过程中产生忙乱现象。在拍摄中,根据主题内容和情节的要求,对已有的客观环境进行调整、安排,以保持画面构图的整体美,运动过程画面最好能完全虚化。

(3)必须熟练操作,动作干脆利落,决不可拖泥带水、犹犹豫豫。先想好怎么“甩”,“甩”到哪里、接什么镜头等,并反复试练,体验“甩”的感觉,然后实拍,当然最重要的首先应当考虑“甩”得是否有必要。

3.4 移动摄像(移镜头) 3.4.1 定义 3.4.2 移摄的功用和表现力 3.4.3 移摄应注意的问题 3.4.4 拍摄要领

3.4.1 定义 移动摄像是将摄影机架在(依附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方式。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 可表现被摄主体在现实空间内的各种状态,反映和还原了人们生活中的视觉感受。 把视线从某一对象移向另一对象; 边走边看,走近看或退远看; 在汽车上,通过车窗向外眺望。

根据摄像机移动的方向,移动镜头分为: 平移:人不动,摄像机动;或者人和摄影机都动。 升降: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移动拍摄,即升降镜头。 前移动(摄像机机位向前运动,类似于推) 后移动(摄像机机位向后运动,类似于拉) 横移动(摄像机机位横向运动,类似于摇) 斜向“移”摄 曲线移动(摄像机随着复杂空间而做曲线运动) 升降: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移动拍摄,即升降镜头。

移动摄像常见拍摄方式 轨道车 车载 水上移动 减震器 移动车和脚轮 空中拍摄

软轨、脚轮和小摇臂

移动车

移动车

脚轮

飞机航拍

空中轨道

车载移动

车载拍摄吸盘

减震器 最著名的是美国“CP”斯坦尼康公司的减震器,国内常把手持减震器称为“斯坦尼康”(STEADICAM)。 国内有一种称为“小斯”的手持DV减震设备,重量不到两公斤,适合DV机拍摄的场合。

3.4.2 移动摄像的作用和表现力 (1)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可以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向轴线的变化。 横向移动在横向上突破了画面框架两边的限制,开拓了画面的横向空间;如表现“敦煌壁画”的宽广效果,只有用移摄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纵向移动在纵向上突破了画面框架两边的限制,开拓了画面的纵向空间。航拍的移镜头在电视屏幕上展示了立体化的视觉形象等。

(2)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弘的造型效果。 对复杂空间表现上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突破了画框的限制,并导致了空间透视的变化。在不切换镜头的情况下能对空间景物进行多角度、多景别、多层次、立体化的描绘。

(3)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加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移动摄像引导观众视线,吸引注意力,具有主观感受。如摄像机在飞驰的汽车中,画面表现的是车前和窗外飞速闪地的景物、行人,与观众的主观视觉相同,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参与感。 移动摄像将受众的视点“调度”到摄像机的位置上,让电视观众的视线与摄像记者的视线同一,使观众感的受到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表现纪实效果和真实性。

(4)摆脱了定点摄影束缚,形成了多样化的视点,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丰富了电视画面的造型形式和表现内容。如急速滚动的车轮、跳伞、观察海底等。 是日常生活的视觉生理体验,例如在行进中的车辆中观看窗外的景物。 (5)反映活动范围 可以用与被摄主体同样的运动轨迹发生参照关系,反映主体的活动范围和路径。

3.4.3 移动摄像应注意的问题 (1)拍摄时多用广角镜头或者镜头的广角端。在运动过程中画面动感强且平稳。 (2)肩扛或者徒手拍摄移动镜头的时候,注意以身体运动带动脚步走动,尽量保持身体重心在水平线上移动。 (3)利用交通工具作为移动摄像的辅助工具时,注意保持车辆的平稳,通常会将轮胎的气放掉1/3,并尽量避免摄像机直接接触车辆。 (4)注意随时调整焦点,确保被摄主体在景深范围内,但要避免过度透视和明显变形。

移镜头与摇镜头的区别:

3.4.4 操作步骤 (1)观察并确定拟移摄的景物,设计移摄的方向路线; (2)取景、构图、聚焦(手动MF),试移一遍; 3.4.4 操作步骤 (1)观察并确定拟移摄的景物,设计移摄的方向路线; (2)取景、构图、聚焦(手动MF),试移一遍; (3)正式拍摄“移”镜头。起幅、落幅有一定的时间长度,在“移”的过程中跟踪聚焦。

3.5 跟摄(跟镜头) 3.5.1 定义 3.5.2 跟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3.5.3 拍摄应该注意的问题

3.5.1 定义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跟镜头分为三种情况: 表现物体时,能持续表现被摄主体运动状态。 3.5.1 定义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表现物体时,能持续表现被摄主体运动状态。 表现人物时,主体人物在画面中相对静止,背景产生“流动感”。有特别强的穿越空间的感觉,适宜于连续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细部的变化。 跟镜头分为三种情况: 前跟是从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摄像师倒退拍摄; 后跟(背跟)和侧跟是摄像师在人物背后或旁侧跟随拍摄的方式。

3.5.2 跟镜头的功用及表现力 (1)运动主体明确,画面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主体(人物或物体),能突出主体,交待主体在运动中的动态、动姿和动势。 画框始终“套住”运动中的被摄对象,将被摄对象相对稳定在画面的某个位置上,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神态变化和性格特点。例如:表现一个人工作繁忙,用跟镜头拍摄使动作连续。也可表现运动员运动。

(3)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合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2)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运动速度相一致,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背景、环境则始终处于变化中,被摄主体在画框中呈现相对静止状态,观众的视线被牢牢吸引,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如跟随主持人追踪拍摄 (3)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合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表现的是被摄人物的视向,观众有强烈的参与感和现场感。

(4)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节目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新闻摄像中,提倡不干涉被摄对象的纪实性拍摄是保证电视新闻真实性的重要环节。提倡“跟踪追击”、“围追堵截”等“被动式”的记录表现方法,摒弃“导演、摆布”和“指挥、调度”等“主动臆造式”的表现方式。

(5)跟镜头的画面造型不同于推镜头、移镜头。 跟镜头有明确的被跟摄对象,景别相对稳定。 推镜头画面中有一个明确的主体,且由小到大景别在变化,落幅是以主体为中心结构的画面。 移镜头画面中没有明确的主体,且景别不变,表现整个空间和整个群体形象。

3.5.3 拍摄应该注意的问题 (1)画面应基本上保持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性运动,不能幅度过大和次数过频的跳动。“跟”镜头用来表现人物的运动状态。“摇跟”法一般表现运动的过程。 (2)等速运动拍摄。镜头运动的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要保持一致,要“跟上”、“追准”被摄对象,避免发生主体“逃出”画面,“跟丢了”再去“追回来”的现象。“移跟”是摄像师与被摄主体保持变化不大的一定距离,基本相等运动速度来拍摄。

(3)运用“出画”组接。起幅可以让运动主体先动起来,接着镜头才运动。落幅可以故意“放”主体“走”出画面,切断后再组接其它镜头,这样也比较自然合理, (4)把握背景影调。“跟”镜头选择背景影调略深,主体显得明亮并与背景分离,采用逆光拍摄效果较好。背景景物有明显的色彩变化的“跟”镜头,动感强烈。

(5)注意景别的选择。在跟拍中,可以采用中景、全景等景别。特写难以作为跟拍的景别,而大全景则会失去“跟踪”的意义。 (6)注意焦点和光线的变化。在拍摄过程中保持构图的美感并要注意焦点的变化,一边“跟”摄,一边对主体修正聚焦。 (7)镜头综合运用。“跟”镜头可结合“推”、“拉”摄法成为复合运运动镜头,根据内容表达的要求而综合运用。

3.6 升降镜头 3.6.1 定义 3.6.2 升降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3.6.3 升降镜头拍摄时需注意的问题

3.6.1 定义 升降镜头是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 3.6.1 定义 升降镜头是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 一般需在升降车或专用升降机上才能很好地完成,也可以肩扛或怀抱摄像机采用身体的蹲立转换来升降拍摄,但这种升降镜头幅度较小,画面效果不明显。

升降镜头在做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多视点的表现特点,其具体运动方式可以分为垂直升降、斜向升降、不规则升降等。 升降镜头画面造型与实际生活差异性大,极富视觉冲击力,甚至能给观众以新奇、独特的感受。在新闻节目应用较少,而在电视剧、文艺晚会、音乐电视等应用较广。

3.6.2 升降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2)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点、面间关系。 垂直摇镜头由于机位固定和透视变化,高处物体的局部可能发生变形。升降镜头则可以固定景别对局部准确地再现。 (2)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点、面间关系。 视野扩大,可表现某点在某面中的位置,视点降低反映某面中某点的情况。

(3)常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能够强化画内空间的视觉深度感,引发高度感和气势感。如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用大景别可显示场面的规模。 (4)可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升降镜头从高至低或从低至高的运动过程中,可在同一镜头中完成不同形象主体的转换。

(5)镜头的升降,视点连续变化,形成了多景别、多角度、多视点的构图效果,传达出情绪的波动和情感的变化。 视点升高,镜头呈现俯角效果,表现对象低矮、渺小,有蔑视之意;视点下降,镜头呈现仰角效果,表现对象有居中高临下之势,有敬仰之感。 升降镜头主观感较强,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对画面造型效果的“距离感”,拍摄新闻节纪实类型节目慎用。否则,会影响节目内容的真实感和客观性。

3.6.3 拍摄时需注意的问题 (1)升降镜头的升降幅度要足够大。 (2)拍摄升降镜头时要有一定的速度。 (3)拍摄升降镜头时要有韵律感。

3.7 综合运动镜头 3.7.1 定义 3.7.2 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3.7.3 需要注意的问题 3.7 综合运动镜头 3.7.1 定义 3.7.2 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3.7.3 需要注意的问题 3.7.4 肩扛方式拍摄综合运动镜头的优点

3.7.1 定义 综合运动摄像是指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多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拍摄方式。 3.7.1 定义 综合运动摄像是指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多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拍摄方式。 综合运动镜头在复杂的空间场面和连贯紧凑的情节场景中,能够显示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综合运动镜头比单一方式呈现出较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 有推摇、拉摇、移推、拉跟等几百种形式。

综合运动的三种形式: (1)先后方式,又称“连动”法。可以把几种运动摄法连接在一起,镜头运动有先后其顺序如推摇镜头(先推后摇)、拉摇镜头(先拉后摇)等 (2)包容方式,又称“合动”法。可以把几种运动摄法糅合在一起,镜头运动同时、同步紧密结合,如移中带推、边移边推等; (3)前两种方式的混合运用。

DV拍摄中,简易小摇臂

3.7.2 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1)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3.7.2 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1)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叙事结构完整,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通常表现出较长的时间特征和动作的连续性,保证了叙事结构的完整,从而体现了画面的真实性。 (2)是形成电视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利手段 通常包括摄像机位、镜头焦距和镜头光轴三者的变化,在一个镜头中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反映被摄主体和空间环境,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为人们开拓了一种观赏和认识自然景物的新的造型形式。

(3)镜头的连续动态,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的流程。 使导演通过镜头运动有意识地组织观众对情节和场景的认识成为可能,保证了场面调度的随意性、多样化和连续性、完整性。表现复杂的场景空间中的人和物。 (4)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 在连续不断的画面时空里表现不同的事件、情节、人物和动作,形成多结构的画面关系。由于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增加了单一镜头画面的容量,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5)镜头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的节奏感。 复合运动镜头画面节奏流畅,表现完整的时间流程,使画面具有纪实特性和音乐感;音乐是时间艺术,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

3.7.3 需要注意的问题 (1)除非表现惊恐、不安、慌张等特殊情绪对画面的特殊要求外,镜头的运动应力求平稳流畅; 画面的大幅度倾斜摆动,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眩晕,破坏观众的观赏心境。

(2)镜头运动的每一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的动作和方向转换一致,与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使画面外部变化与内部变化完美结合。 运用必须有理由。 运用必须要有计划、有章法,用得恰到好处。 必须符合观众的观看习惯,使观众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和现场感。 同步运动的层次要分明。

(3)机位运动时注意焦点的变化,始终将主体形象处理在景深范围内。注意拍摄的技术要求,如光圈、焦距、方向等。 镜头运动的先后顺序要清楚。观察被摄景物,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确定复合运动镜头的拍摄路径。 注意现场的光照情况,尤其是镜头运动可能造成被摄主体忽明忽暗,拍摄时应精心设计镜头运动的路线,并注意采取措施尽力避免主体的明暗变化。

(4)摄录人员应默契配合,协同动作,步调一致,由于运动的多样、场景的复杂,必须防止镜头运动不到位甚至“绊倒”摄像师的后果,更加注意防止“穿帮”现象。 穿帮指拍摄中与画面造型有关的各部门工作漏出破绽的现象。如:超出了布景的范围露出了假的真相,如照明灯架、移动轨道、现场工作人员等。前后拍摄时道具、演员服饰与化妆有所出入。

刘谦2013春晚上的魔术表演。倒酒时,酒瓶上的缺口未被刘谦完全遮住,酒漏了。

3.7.4 肩扛方式拍摄综合运动镜头的优点: (1)人的视点 (2)运动节奏的“人化”效果。 3.7.4 肩扛方式拍摄综合运动镜头的优点: (1)人的视点 肩扛方式拍摄,镜头的拍摄高度为正常人眼睛的高度,画面看起来也最为熟悉和亲切。 (2)运动节奏的“人化”效果。 肩扛方式拍摄的运动镜头,运动的速度是人物行进的速度,画面运动的起伏直接受人物步伐、步频等影响。易使受众强烈地感受到摄像机的存在。 具有浓郁的现场氛围,是加强画面真实性和现场感的有效表现手段,也是情节性节目中表现剧中人物主观镜头常用的拍摄方法。

(3)镜头调度的随意性。 肩扛摄像机拍摄使拍摄过程中各操作动作集于拍摄者一身,各种变化均由拍摄者控制。镜头调度自由、灵活,应变能力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总结: 动有目的 动有动法 动静结合

课堂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运动摄像?运动摄像分几类? 2、推拉镜头的表现重点分别是什么。 3、摄像机(移机位)前推镜头、前移镜头和跟镜头三者之间差异性?举例说明? 4、怎样用升降镜头表现感情状态的变化。 5、新闻联播中常用的是固定镜头还是运动镜头多,为什么?

任务书 项目 内 容 课题 运动镜头拍摄 实训设备 摄像机、三脚架、电池、话筒以及配件。 要求 学生必须按照小组实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内 容 课题 运动镜头拍摄 实训设备 摄像机、三脚架、电池、话筒以及配件。 要求 学生必须按照小组实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要求做好记录(包括小组成员、分工、学习成果等)。 每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结果,并进行创作体会交流(包括:创作过程、创作产品、创作体会) 4.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学生评议各组的展示成果。 学习步骤 按照要求进行分镜头(注意是用固定画面和运动镜头)的设计,制定出拍摄计划, 进一步明确运动镜头的特点和要求。 在运动方式、运动速度等因素考虑拍摄。 小组认真讨论拍摄提纲,做到计划合理可行。 操作规程 检查摄像设备的状况及配套设备齐全。 按照摄像的标准操作步骤调整摄像机到最佳工作状态。 按照拍摄计划逐一进行分镜头拍摄。 设计一个场景或一个事件,按照实际使用的原则进行有效工作 小组成员要全员参与,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注意事项 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注意设备的正确操作(保证清洁、用力不要过猛)。 注意运动镜头起幅、落幅构图和运动过程。 注意景别的规范性。 操作中注意观察、细心操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问题 1、分镜头稿本写作。 2、拍摄场记本。 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