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电信支撑网 现代电信网是由电信业务网和电信支撑网两大部分构成。本章所讨论的电信支撑网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7.1引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8章 现代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8.1 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8.2 现代通信网分类 8.3 通信网的发展 返回主目录.
Advertisements

第4章 SDH支撑网.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GOOWI 万物“无”连 --低功耗蓝牙在IoT中的应用    魏心伟 高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第六章 实现局间电话互通 任务六 自环实验.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3 交换机干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2 认识虚拟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实用操作系统概念 张惠娟 副教授 1.
第10章 FPGA硬件设计 <EDA技术与应用> 课程讲义
项目四 组建跨地区网络 授课教师:肖颖.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三篇 组织工作.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Kvm异步缺页中断 浙江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室 徐浩.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从现在做起 彻底改变你自己 Sanjay Mirchandani EMC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信息官.
存储系统.
网络常用常用命令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华为—E8372h- 155 外观设计 产品类型:数据卡 建议零售价格:299元 上市时间:2017年6月7日 目标人群:大众
大数据管理技术 --NoSQL数据库 HBase 陈 辉 大数据分析技术.
乐驾-车载无线终端-CARRO 产品类型:车载无线路由器 建议零售价格:¥599 江苏鸿信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第十章 IDL访问数据库 10.1 数据库与数据库访问 1、数据库 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由低到高分为四级:字段、记录、表、数据库四种。
课程设计.
第六章 SS7-7号信令系统.
第17章 网站发布.
第一章 cdma2000无线网络 基本性能指标 肖 建 荣.
CPU结构和功能.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第3章 信息与信息系统 陈恭和.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微机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 MCS-51定时器/计数器 一、定时器结构 1.定时器结构框图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VisComposer 2019/4/17.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IT 安全 第 9节 通信和网络控制.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长春理工大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室.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基于MST的模拟卡 技术交流.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机械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管理 Maintenance integrity & reliability.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Google的云计算 分布式锁服务Chubby.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3.8 局域网应用实例 某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中心组网实例 会议中心的无线组网实例.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FVX1100介绍 法视特(上海)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施 俊.
位似.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四路视频编码器 快速安装手册 1、接口说明 2、安装连接 3、软件下载 4、注意事项 编码器软件下载地址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7章 电信支撑网 现代电信网是由电信业务网和电信支撑网两大部分构成。本章所讨论的电信支撑网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7.1引言 第7章 电信支撑网 现代电信网是由电信业务网和电信支撑网两大部分构成。本章所讨论的电信支撑网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7.1引言 7.2 NO.7信令网 7.3 数字同步网 7.4 电信管理网

7.1 引言 一个完整的电信网路除了应有传递各种消息信号的业务网路之外,还需要有若干个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网路,以支持业务网路更好地运行。业务网路是指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图像、数据等电信业务的网路。在业务网中传递的是各类业务的信息信号。 支撑网路是指能使电信业务网路正常运行的、起支撑作用的网路。它能增强网路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在支撑网中传送的是相应的控制、监测等信号。 现代电信网的三个支撑网: NO.7信令网:NO.7信令网是发展智能业务和ISDN业务的必需; 数字同步网:数字同步网是开放数据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的基础; 电信管理网:电信管理网则是对电信业务网的运行实现集中监控、实时调度的自动化管理手段。

7.2 NO.7信令网 7.2.1 N0.7信令系统简介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7.2.3 我国信令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7.2.1 N0.7信令系统简介 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完成通话用户的接续或转接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控制信号和操作程序,用以产生、发送和接收这些控制信号的硬件及相应执行的控制、操作等程序的集合体就称为电话网的信令系统。

7.2.1 N0.7信令系统简介 图7.1为两个用户通过两地的交换机进行电话接续的基本信令流程。接续过程简单说明如下: ① 当主叫用户摘机时,用户摘机信号送到发端局交换机; ② 发端局交换机收到用户摘机信号后,立即向主叫用户送出拨号音; ③ 主叫用户拨号,将被叫用户号码送给发端局交换机; ④ 发端局交换机根据被叫用户号码选择局向及中继线,并把被叫用户号码送给终端局交换机; ⑤ 终端局交换机根据被叫号码,将呼叫连接到被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送振铃信号,并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 ⑥ 当被叫用户摘机应答时,终端交换机接到应答摘机信号,并将应答信号转发给发端交换机; ⑦ 用户双方进入通话状态; ⑧ 话终挂机复原,传送拆线信号; ⑨ 终端交换机拆线后,回送一个拆线证实信号,一切设备复原。

7.2.1 N0.7信令系统简介 按信令的工作区域的不同,信令可分为两类: 用户线信令:是用户和交换机之间的信令,是在用户线上传输; 局间信令:是交换机之间的信令,是在中继线上传输的。局间信令按其传输技术的不同,又可分为随路信令方式和公共信道信令方式两种。本章重点介绍的是公共信道信令方式。

7.2.1 N0.7信令系统简介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将信令通路与话音通路分开,将若干条电路的信令集中在一条专用于传送信令的通道上传送。这一条信令通道就叫做信令信道数据链路。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的功能示意框图如图7.2所示。局间的公共信道信令链路是由两端的信令信号终端设备和他们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1.信令网的组成 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所组成。 独立信令转接点:只具有信令消息转递功能的信令转接点。 综合信令转接点:具有用户部分功能的信令转接点,即具有信令点功能的信令转接点。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3)信令链路 信令链路是信令网中连接信令点的最基本部件,目前基本上是64kbit/s数字信令链路。 信令网的连接方式:根据信令点之间连接方式的不同,所构成的信令网分为直联信令网和准直联信令网。 直联信令网:信令点间采用直联工作方式。由于直联信令网中未引入信令转接点,故也称为无级信令网。 准直联信令网:也称为分级信令网。信令点之间的信令消息是需通过信令转接点转接的方式而构成的信令网称为准直联信令网。 图7-3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2.信令网的结构 NO.7信令网与电话网一样,也可分为: 无级信令网:是指未引入信令转接点 的信令网,即全部采用直联工作方式的直 联信令网。 分级信令网:是指使用信令转接点 的信令网,即使用一级或二级信令转 接点的准直联方式信令网。 从对信令网的基本要求来看,信令网中每个信令点或信令转接点的信令路由尽可能多,信令接续中所经过的信令点和信令转接点的数量尽可能少。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无级网中的网状网虽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但当信令点的数量比较大时,网状网的局间信令链路数量会明显增加。如果有 N 个信令点,采用网状网连接时所需的信令链路数是 。可想而知,网状网具有信令路由多、信令消息传递时延短的优点,但限于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原因,不能适应较大范围的信令网的要求,所以无级信令网未能得到实际的应用。 分级信令网是使用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分级信令网按等级划分又可划分为: 二级信令网:由一级STP和SP构成。 三级信令网:由两级信令转接点,即HSTP(高级信令转接点)和LSTP(低级信令转接点)和SP构成。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信令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5所示。 图7.5 信令网的结构示意图 二级信令网比三级信令网具有经过信令转接点少和信令传递时延短的优点,通常在信令网容量可以满足要求的条件下,都是采用二级信令网。 但是对信令网容量要求大的国家,若信令转接点可以连接的信令链路数量受到限制不能满足信令网容量要求时,就必须使用三级信令网。 分级信令网中,当信令点之间的信令业务量足够大时,可以设置直联信令链路,以使信令传递快、可靠性高,并可减少信令转接点的业务负荷。 图7.5 信令网的结构示意图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3.信令网结构的选择 (1)信令网容纳的信令点数量 (2)信令转接点设备的容量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分级信令网,但具体是采用二级信令网还是采用三级信令网,主要取决于下述几个因素: (1)信令网容纳的信令点数量 应包括预测的各种交换局和特服中心的数量以及其他专用通信网纳入公用网时的交换局及各种节点。 (2)信令转接点设备的容量 可用两个参数表示: 该信令转接点可以连接的信令链路的最大数量; 信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可以处理的最大消息信令单元的数量(MSU/s)。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3)冗余度 信令网的冗余度是指信令网的备份程度。为保证信令网的可靠性,信令网必须具有足够的冗余度,以保证信令链路路由组有足够高的可用性。 在信令点之间采用准直联工作方式时,当每个信令点连接到两个信令转接点,并每个信令链路组内只少包含一条信令链路时,称为双倍冗余度,如图7-5(a)所示。如果每个信令链路组内至少包含两条信令链路时,则称为四倍冗余度,如图7-5(b)所示。 图7-5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4.信令网中的连接方式 信令网中的连接方式是指信令转接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及信令点与信令转接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1)STP间的连接方式 对分级信令网都需设置STP。二级信令网只设一级STP,而三级信令网则需设置两级STP,即LSTP和HSTP。 对STP间的连接方式的基本要求 是在保证信令转接点信令路由尽可能多的同时,信令连接过程中经过的信令转接点转接的次数尽 可能的少。 符合这一要求且得到实际应用的连接方式有两种: 网状连接方式 A,B平面连接方式;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网状连接方式 主要特点是各STP间都设置直达信令链路,在正常情况下STP间的信令连接可不经过STP的转接。但为了信令网的可靠,还需设置迂回路由。这种网状连接方式的安全可靠性较好,且信令连接的转接次数也少,但这种网状连接的经济性较差。如STP的数量是,则STP间网状连接所需的信令链路数应是 。 ② A,B平面连接方式 图7-7 STP间的连接方式 是网状连接的简化形式。A,B平面连接的主要特点是A平面或B平面内部的各个STP间采用网状相连,A平面和B平面之间则成对的STP相连。在正常情况下,同一平面内的STP间信令连接不经过STP转接。在故障情况下需经由不同平面的STP连接时,要经过STP转接。这种方式除正常路由外,也需设置迂回路由,但转接次数要比网状连接时多。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2)SP与STP间的连接方式 SP与STP间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方式: 分区固定连接(或称配对连接) 随机自由连接(或称按业务量大小连接) ① 分区固定连接方式 分区固定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4.8所示。 图7.8 分区固定连接方式示意图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2)SP与STP间的连接方式 SP与STP间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方式: 分区固定连接(或称配对连接) 随机自由连接(或称按业务量大小连接) ① 分区固定连接方式 分区固定连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每一信令区内的SP间的准直联连接必须经过本信令区的STP的转接。这种连接方式是每个SP需成对地连接到本信令区的两个STP,这是保证信令可靠转接的双倍冗余。 两个信令区之间的SP间的准直联连接至少需经过两个STP的两次转接。 某一个信令区的一个STP故障时,该信令区的全部信令业务负荷都转到另一个STP。如果某一信令区两个STP同时故障,则该信令区的全部信令业务中断。 采用分区固定连接时,信令网的路由设计及管理方便。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分区固定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7.8所示。 图7.8 分区固定连接方式示意图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② 随机自由连接方式 随机自由连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② 随机自由连接方式 随机自由连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随机自由连接是按信令业务负荷的大小采用自由连接的方式,即本信令区的SP根据信令业务负荷的大小可以连接其他信令区的STP。 每个SP需接至两个STP(可以是相同信令区,也可以是不同信令区),以保证信令可靠转接的双倍冗余。 当某一个SP连接至两个信令区的STP时,该SP在两个信令区的准直联连接可以只经过一次STP的转接。 随机自由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7.9所示。 图7.9 随机自由连接方式示意图

7.2.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3)我国国内电话网的具体情况 大、中城市的市内信令网原则上将汇接局设为信令转接点。因而本汇接区的交换局信令点有—条信令链路连接到汇接局的信令转接点,另一条信令链路则按信令业务量的大小自由连接到其他汇接区的信令转接点。这种连接方法具有—定的经济性,即可充分发挥信令转接点的负荷能力,同时具有信令转接点发生故障时信令负荷分散的功能,这可使得信令网完全中断一个信令区业务的概率降低。这种连接方式就是随机自由连接。 对应于我国长途电话网的三级信令网,在HSTP间采用了A,B平面连接方式,因而适于采用分区固定连接方式。所以,我国长途三级信令网中的信令点和信令转接点的连接方式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

7.2.3 我国信令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1.我国NO.7信令网的网路结构及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 我国NO.7信令网采用三级结构第一级为HSTP,第二级为LSTP,第三级为SP。 2.我国NO.7信令网中HSTP、LSTP及SP间的连接 HSTP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LSTP和SP的信令消息。由于HSTP的信令负荷较大,故应尽量采用独立的信令转接点方式。 LSTP负责转接本信令区各SP的信令消息,它既可采用独立的信令转接点方式,也可采用综合的信令转接点方式。如果信令区所对应的本地网较大,也应尽量采用独立的信令转接点方式。

7.2.3 我国信令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各级信令转接点与信令点间的连接方式如下: ① HSTP间采用A,B平面连接方式,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可靠性能,又能降低费用,A,B平面间成对的HSTP相连; ② LSTP与HSTP间采用分区固定的连接方式; ③ 各信令区内的LSTP间采用网状连接; ④ 各大、中城市的二级本地信令网中SP至LSTP的连接,根据情况可以采用随机自由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分区固定连接方式; ⑤ 未采用二级信令网结构的中、小城市的信令网中的SP至LSTP间的连接采用分区固定连接方式; ⑥ 信令网的连接中,每个信令链路组至少应包括两条信令链路; ⑦ 近期各信令点采用直联方式为主,待NO.7信令网具备监控手段后逐步增加准直联比例。

7.2.3 我国信令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3.信令链路组织 信令链路组织方案如图7.13所示。 图7.13 信令链路组织方案

7.2.3 我国信令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N0.7信令网中各类链路的定义为: A链路 (Access Link):为SP至所属STP(HSTP或LSTP)间的信令链路; B链路 (Bridge Link):为两对STP(HSTP或LSTP)间的信令链路; C链路 (Cross Link):为一对STP(HSTP或LSTP)间的信令链路; D链路 (DiagonalLink):为LSTP至所属HSTP问的信令链路; F链路 (Fully associated Link):为SP 间的直连信令链路。

7.2.3 我国信令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4.我国信令网中信令区的划分及信令转接点的设置 我国信令网中信令区的划分与我国三级信令网的结构相对应,在我国信令网中信令区的划分分为三级: 主信令区 分信令区 信令点 我国信令网划分为33个主信令区,每个主信令区内又划分为若干个分信令区。 各主信令区和分信令区及信令转接点的设置原则是: 主信令区按中央直辖市、省和自治区设置,其HSTP一般设在直辖市、各省省会、自治区首府。一个主信令区内一般只设一对HSTP。如果某些主信令区内信令业务量较大,一对HSTP不能满足信令点容量的要求,也可设置两对及两对以上的HSTP。 ② 分信令区的划分原则上是以一个地区或一个地级市为单位来划分。一个分信令区通常设置一对LSTP。

7.3 数字同步网 7.3.1 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网同步方式 7.3.2 基准时钟源及受控时钟源 7.3.3 我国同步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7.3.1 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网同步方式 1.数字网网同步的必要性 同步是指信号之间频率相同、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 图7.17说明了用数字传输设备把两个数字交换系统互连起来的情况。 图7.17 数字网示意图

7.3.1 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网同步方式 每个交换局都装有数字交换机,数字交换机都以等间隔数字比特流将消息送入传输系统,经传输链路传入另一个数字交换机,经转接后再传送给被叫用户。在每个交换机中数字信息流是以其流入的比特率接收并存储在缓冲器中,即以流入信息流的比特率作为缓冲器的写入时钟,而进入数字交换网路(DSN)的信息流的比特率又必须与本局的时钟速率一致,故缓冲器的读出时钟应是本局时钟。

7.3.1 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网同步方式 缓冲器的写入时钟速率和读出时钟速率必须相同,否则,将会产生以下两种传输信息差错的情况: ① 写入时钟速率大于读出时钟速率,将会造成存储器溢出,致使输入信息比特丢失。 写入时钟速率小于读出时钟速率,可能会造成某些比特被读出两次,即重复读出。产生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帧错位,这种帧错位的产生就会使接收的信息流出现滑动。 由上述原因可知,在数字通信网中,输入各交换节点的数字信息流的比特速率必须与交换设备的时钟速率一致,否则在进行存储和交换处理时将会产生滑动。滑动将使所传输的信号受到损伤,影响通信质量,若速率相差过大,还可能使信号产生严重误码,直至中断通信。

7.3.1 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网同步方式 2.实现网同步的方式 目前提出的数字网的网同步方式主要有: 准同步方式 主从同步方式 互同步方式 (1)准同步方式 准同步方式工作时,各局都具有独立的时钟,且互不控制,为了使两个节点之间的滑动率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应要求各节点都采用高精度与高稳定度的原子钟。 目前,国际数字网的连接是采用准同步方式运行,在ITU的G.811建议中已规定了所有国际数字连接的国家出口数字交换局时钟稳定度指标为110-11,这意味着在国际数字连接中两出口交换机之间每隔70天才可能出现一次滑动。

7.3.1 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网同步方式 (2)主从同步方式 主从同步方式是在网内某一主交换局设置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时钟源,并以其作为主基准时钟的频率控制其他各局从时钟的频率,也就是数字网中的同步节点和数字传输设备的时钟都受控于主基准同步信息。 (3)互同步方式 采用互同步方式实现网同步时,网内各局都设置自己的时钟,但这些时钟源都是受控的。在网内各局相互连接时,它们的时钟是相互影响、相互控制的,各局设置多输入端加权控制的锁相环电路,在各局时钟的相互控制下,如果网路参数选择适当,则全网的时钟频率可以达到一个统一的稳定频率,实现网内时钟的同步。

7.3.2 基准时钟源及受控时钟源 1.基准时钟源 2.受控时钟源 (1)基准时钟源 在数字同步网中,高稳定度的基准时钟是全网的最高级时钟源。符合基准时钟指标的基准时钟源可以是铯原子钟组和美国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 我国目前采用分布式多基准时钟源方式。北京设一个铯原子钟组,向北方地区提供基准时钟源,武汉设一个铯原子钟组,向中南地区提供基准时钟源。 (2)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Globe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海军天文台设置的一套高精度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提供的时间信号对世界协调时跟踪精度优于100ns。收到的信号经处理后可作为本地基准频率使用。 2.受控时钟源 数字同步网中的受控时钟源是指输出时钟信号频率和相位都被锁定在更高等级的时钟信号上,也就是受控时钟源输出的时钟是受高等级的时钟信号所控制的。在主从同步网中受控时钟源也称为从钟。

7.3.2 基准时钟源及受控时钟源 (1)受控时钟源的构成 在主从同步数字网中从节点的时钟源都是受控时钟源,它们都是受高一级的基准时钟或从输入的数字流中提取的基准时钟信息所控制,受控时钟源的核心部件是锁相环路。 7.19 受控时钟源的构成框图 为了保证从节点时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常是由23个锁相环路构成时钟系统。对这23个锁相环路的输出是通过频率监测或采用大数判决方式选择准确度最好的经倒换开关倒换输出。

7.3.2 基准时钟源及受控时钟源 (2)锁相环路 锁相环路又称锁相振荡器,锁相振荡器主要由相位检测器、环路滤波器以及压控振荡器组成。为了配合外同步频率和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变换,使输入相位检测器的两个信号频率相等。

7.3.3 我国同步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1.同步网的组网方式及等级结构 第一级:基准时钟。是数字网中最高质量的时钟,是网内唯一的主控时钟源,它作为全网的基准时钟,采用铯原子钟组实现。 第二级:为具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度时钟,由受控的铷钟或高稳定度晶体钟实现。分为A类和B类,设置于一级(C1)和二级(C2)长途交换中心的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的时钟属于A类时钟,它通过同步链路直接与基准时钟源相连并与之同步。设置于三级(C3)和四级(C7)长途交换中心的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的时钟属于B类时钟,它通过同步链路受A类时钟控制,间接地与基准时钟源同步。

7.3.3 我国同步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第三级:具有保持功能的高稳晶体时钟,其频率稳定度可低于二级时钟,通过同步链路受二级时钟控制并与之同步。三级时钟设置于汇接局和本地网端局。 第四级:一般晶体时钟。它通过同步链路受第三级时钟控制并与之同步。第四级时钟设置在远端模块、数字终端设备和数字用户交换设备。

7.3.3 我国同步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2.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组网原则 在同步网内应避免出现同步定时信号传输的环路。 在规划和设计数字同步网时必须考虑到地域和网路业务情况,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在同步网内应避免出现同步定时信号传输的环路。 选择可用度最高的传输系统传送同步定时基准信号,并应尽量缩短同步定时链路的长度,以提高可靠性。 主、备用定时基准信号的传输应设置在分散的路由上,以防止主、备用定时基准传输链路同时出现故障。 受控时钟应从其高一级设备或同级设备获取定时基准时钟,不能从下一级设备中获取定时基准时钟。 同步网中同步性能的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通路上介入时钟同步设备的数量,因此,应尽量减少定时链路中介入时钟同步设备的数量。

7.3.3 我国同步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3.基准时钟信号的传送 同步基准信号的传送方式: 采用PDH 2.078Mbit/s专线,即在上、下级综合定时供给系统之间用PDH 2.078Mbit/s专用链路传送同步基准信号。 采用PDH 2.078Mbit/s传输业务信息的链路,利用上、下级交换机之间的2.078Mbit/s传送业务信息流的中继电路传送同步定时基准信号,这时的同步定时基准信号是经时钟提取电路提取的。 在采用SDH传输系统时,是利用SDH线路码传送定时基准信号的。上级SDH设备已同步于该局的BITS,通过STM-N线路码传送下级SDH设备,从信息码流中提取2.078Mbit/s时钟信号作为本级BITS的同步基准信号。

7.4 电信管理网 7.4.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7.4.2 TMN的功能 7.4.3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

7.4.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1.电信网路管理 (1)网路管理的含义及演变 网路管理是实时或近实时地监视电信网路的运行,必要时采取控制措施,以达到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用网路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使尽可能多的通信得以实现。 电信网路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电信网路资源,提高网路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7.4.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2)网管中心的构成 如图7.25所示。 图7.25 网管中心的构成

7.4.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网路管理系统由多个网路管理中心和相应的传输线路组成,网管中心设备按作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计算机系统 显示告警设备 操作终端

7.4.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3)电信网路管理技术的发展 电信网路管理的思想随着电信网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传统的网路管理思想是将整个电信网路分成不同的“专业网”进行管理。这种管理结构是对不同的“专业网路”设置不同的监控管理中心,这些监控管理中心只对本专业网路中的设备及运行情况监控和管理。 由于这些监控管理中心往往属于不同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目标;另外这些专业网路往往又使用了仅用于其专业网内的专用管理系统,有时还可能在同一专业网内由于设备制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管理系统,故这些系统之间很难互通,因此造成各中心不能共享数据和管理信息。而且在一个专业网中出现的故障或降质还可能影响到其他专业网的性能。 为解决传统网路管理方法的缺陷,现代网路管理思想采用系统控制的观点。将整个电信网路看作是一个由一系列传送业务的互相连接的动态系统构成的模型。 网路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实时监视和控制各子系统资源,以确保端到端用户业务的质量。 为了适应电信网路及业务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人们提出了电信管理网(TMN)的概念。

7.4.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2.TMN的基本定义及其应用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M.3010建议中指出: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是提供一个有组织的网路结构,以取得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之间、操作系统与电信设备之间的互连。 图7.27 TMN与电信网的总体关系

7.4.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TMN的应用可以涉及电信网及电信业务管理的许多方面,从业务预测到网路规划;从电信工程、系统安装到运行维护、网路组织;从业务控制和质量保证到电信企业的事务管理等,都是它的应用范围。 TMN可进行管理的比较典型的电信业务和电信设备有: 公用网和专用网(包括ISDN、移动网、数据网、电话网、虚拟专用网以及智能网等); TMN本身; 各种传输终端设备(复用器、交叉连接、ADM等); 数字和模拟传输系统(电缆、光纤、无线、卫星等); 各种交换设备(电话交换机、数据交换机、ATM交换机); 承载业务及电信业务; PBX接入及用户终端; ISDN用户终端; 相关的电信支撑网(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 TMN通过监测、测试和控制这些实体还可用于管理下一级的分散实体和业务,诸如电路和由网元组提供的业务。

7.4.2 TMN的功能 1.TMN的一般功能 2.TMN的应用功能 与TMN相关的功能一般可分为两部分: TMN的一般功能 TMN应用功能 主要划分为以下五种管理功能: (1)性能管理 (2)故障(或维护)管理 (3)配置管理功能 (4)计费管理功能 (5)安全管理功能

7.4.3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 1.TMN的应用功能与逻辑分层 TMN的逻辑分层体系结构,具体划分如图7.28所示。

7.4.3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 TMN主要从三个方面界定电信网路的管理: 管理层次 管理功能 管理业务 2.TMN的主要特点及使用效益 TMN是一个高度强调标准化的网路,这种标准化体现在TMN的体系结构和接口标准上。基于TMN标准的电信管理网中,每一个系统的设计都遵循开放体系标准,系统的内部功能实现是面向对象的,因此系统软件具有良好的重用性,可以克服传统管理网路的弊端。 TMN是一个演进的网路,它是在各专业网路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统一的、综合的管理网路。TMN的出发点是建立一个各种网路管理系统互联的网路,管理各种各样的电信网路。包括监视、调整、减少人工的干预;解决接口的标准化问题;实现管理不同厂家的设备;减少由于新技术的引进对管理系统带来的根本性改变,以达到一种逐渐演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