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全國科技會議南部預備會議 議題六「結合科技能量,促進永續發展」 子題四「陸域資源保育與規劃管理」 題綱內容確認會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專業科目必修 管理學概論、化 妝品行銷與管理、 專題討論、藥妝 品學、流行設計、 專題講座、時尚 創意造型與實務 專業科目必修 化妝品法規、生 理學、化妝品原 料學、化妝品有 效性評估、時尚 化妝品調製與實 務、藝術指甲、 生物化學概論、 美容經絡學、校 外實習 專業科目必修 應用色彩學、化 妝品概論、時尚.
Advertisements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面試技巧-社會新鮮人 主講人:謝瑞蓉.
指導老師:謝妃涵 老師 學生:楊芷綺、林詩綺、林吟珊 黃鈺涵、林香湘、梁紜軒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六月
Ch 02 研究的過程.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解读《陕西省2015年中考说明》 简谈2015年英语学科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五大段 创世记 至 出埃及 过红海 至 士师时代 列王时代至 两约之间 耶稣降生 至 复活 耶稣升天 至 再来 圣经大纲:第二集 概观.
臺大講座 / 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 學術副校長
破漏的囊袋.
大氣系統與全球氣候變遷 許晃雄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探討論文分享 組員: 6號 王佳驊 10號 吳育甄 40號 蘇小婷.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國際資訊安全標準ISO 27001之網路架構設計 –以國網中心為例探討風險管理
文學院、管理學院、海科院 暨各系所 及通識教育中心
指導老師:黃貞芬 老師 專題組員:B 黃育宇 B 魏志軒 B 平震宇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中研院誠徵博士後研究員 一、基礎方面的研究: 二、應用方面的研究: 三、資格: 四、意者請備履歷、自傳及論文於104年06月30日前
MEMS製程 指導教授:徐祥禎 老師 助教:許峰瑞.
“玩”吸毒VS “反”吸毒 誰勝誰負 年度 中三級 通識科專題 進興組 組員:王英明(3E32) 徐栢熙 (3E06)
第三章 危害與操作性研究.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RSS介紹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的因應之道.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4年4月至6月 7號床.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資源未來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第07章 台灣降雨長期變為化對水資源之衝擊 楊棋明 博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 長者支援服務隊 香港房屋協會 家維邨義工隊
Web Service 1.
數位學習評鑑期末專題 國內案例分析.
7-7 小三和弦/增三和弦/減三和弦.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3/01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智慧型手機程式設計 建國科技大學資管系 饒瑞佶 2011年(992).
智 慧 型 環 境 系 統 實 驗 室 生態工程 環境評估 決策分析 人工智慧 資訊系統 永續發展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人類的石油年代.
圣依纳爵堂 主日三分钟 天主教教理重温 (95) (此简报由香港圣本笃堂培育组制作).
Management (P.264) 1-2組 組員: 許力儒 唐嘉陽.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全球視野、在地實踐 UNESCO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國科會縱貫性研究計畫: 「教師專業認同與教師角色認定 對創意教學表現之影響」
06/09 DDos 異常事件報告.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第一章 貨幣的時間價值.
探討論文分享 組員: 6號 王佳驊 10號 吳育甄 40號 蘇小婷.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Identifying your company’s real intelligence needs
校外實習媒合資訊平台介紹 報告人:王上明 指導單位: 教育部技職司 承辦單位: 明志科技大學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多站台網路預約系統之 AJAX即時資料更新機制
一 可靠度問題.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主題研究架構.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下一頁.
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National SOC (NSOC) Program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南區 ~中小學教師數位博物館研討會 藝術類數位博物館介紹 和春技術學院馮治平 91年2月2日.
昂首踏實- 大專校院校外實習媒合資訊平台 主講人:王上明 中華民國 100年6月 教育部產學合作資訊網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次全國科技會議南部預備會議 議題六「結合科技能量,促進永續發展」 子題四「陸域資源保育與規劃管理」 題綱內容確認會議 題綱6.4.1 評估氣候變遷對陸域資源之衝擊與 風險,發展近中長期因應策略 報告人:童慶斌 97年11月11日

壹、現況檢討 一、問題說明 二、問題檢討

壹之一、問題說明(I) 永續發展推動已從概念進化到擬定可操作之策略,然氣候變遷對生態環境永續性與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均會帶來顯著影響,世界各國均積極尋求解決之道與強化調適新大氣環境之能力。 澳洲近年受嚴重乾旱衝擊,為徹底解決未來可能更嚴重之衝擊,成立中央層級之氣候變遷部,統籌氣候變遷因應相關工作之推動。 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越來越重視衝擊評估與調適策略擬定的工作,通過五年的調適計畫「布宜諾斯艾利斯調適與因應措施工作計畫」及 「奈洛比氣候變化之衝擊、脆弱性與調適工作計畫」

壹之一、問題說明(Ⅱ) (一) 全球環境變遷 1.氣候變化現況 臺灣具有全島性的暖化趨勢,與全球暖化趨勢一致,氣溫上升速率則遠大於全球平均值,而且過去10年是臺灣百年來溫度最高的10年(吳明進,1992;許晃雄,2001)。 雨量偏北的測站呈現漸增的趨勢;南部恆春則呈現漸減。雖年雨量變化趨勢不明顯,近年短延時極端暴雨事件確有增加之跡象,往往超出系統之承受範圍而致災,如2008年卡玫基颱風 許晃雄(2001)提出近50年來,臺灣的年雨日數有明顯的減少趨勢。大部分測站的年雨日數都呈現下降的趨勢。連續不降雨日增加所可能衍生乾旱問題亦必須加以注意。

壹之一、問題說明(Ⅲ) (一) 全球環境變遷(續) 2.未來氣候變遷趨勢: IPCC 在2007年提出第一工作分組的總結報告,提出未來全球氣候可能之變化趨勢。 西元2005年CO2濃度為379ppm,而到西元2100年CO2濃度將達到540~970ppm之間,且在本世紀末恐仍難將大氣CO2濃度穩定在兩倍工業革命前之水準 未來20年每十年可能上升0.2°C,即使溫室氣體維持在2000年之水準,每十年可能上升0. 1°C 考量未來不同溫室氣體預設情境,2090~2099年平均溫度將比1980~1999增加1.8~4.0 °C,海水面則上升0.18~0.58公尺 另西南極海冰與格陵蘭覆蓋冰雪溶解可能造成更高海平面上升;熱帶氣旋如颱風與颶風強度可能增加,並伴隨更大尖峰風速與更大降雨。

壹之一、問題說明(Ⅳ) (一) 全球環境變遷(續) 3.氣候變遷可能之衝擊:IPCC(2007)由第二工作小組整理出氣候變遷對各面向的衝擊。 全球氣溫、降雨、海平面與洋流循環等各方面的改變,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自然生態環境與人為社會經濟系統。 在淡水資源與管理上,受乾旱影響區域可能擴大,豪大降雨頻率將增加,進而影響洪水之風險,國內近年來亦有極端化之現象。 生態系統的調適彈性可能在本世紀內被氣候變遷、相關擾動和其它全球變化驅動因子的空前疊加所超過;當全球平均溫度增幅超過1.5°C~2.5°C,20%~30%的動植物物種可能面臨更大的滅絕風險;若同時伴隨著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預估會出現重大變化,並在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方面(如水和糧食供應)產生非常不利的後果。 此外,氣候變遷也會對農業與糧食供應、海岸管理、與公共衛生等帶來顯著衝擊

壹之一、問題說明(V) (一) 全球環境變遷(續) 4. 氣候變遷調適: 氣候變遷調適主要在於採取行動以降低預期帶來負面衝擊或善用正面之機會。 調適策略目的並非再將系統恢復為原有狀態,而是在調整系統以適應新的環境。然氣候變遷可能使環境變化超出系統可容忍之變化範圍而致災,因此,必須強化調適能力,以減輕氣候變遷可能之衝擊。 惟氣候變遷研究仍具有相當高之不確定性,調適能力之建構必須注重系統性以增加反應彈性與規劃性以減少危機規模與增加反應時間。 國內現階段,並無任何政府單位提出具體之氣候變遷調適策略,並形成政策,因此,一旦氣候變遷如預期的發生,台灣將面臨極大之衝擊。

壹之一、問題說明(VI) (二)社會經濟發展衝擊 永續發展需確保時間與空間所可能累積之負荷不超過環境承載力,且考量世代公平正義原則。國內以環境承載力為限制之社經發展規劃機制不明確,可能導致氣候變遷衝擊程度升高或加大不確定性。 過去社經發展規劃先於環境保育管理,以水資源為例,先有土地利用規劃,才推動水資源開發計畫滿足新的用水需求。導致超限使用土地與環境資源,造成嚴重環境災害與生命財產損失。 國際之永續發展逐漸走向可操作措施擬定,環境承載力與發展可能累積之負荷須量化,過去台灣相關研究較少。哪些面向需分析承載力?分析方法、工具與流程為何?如何整合不同面向承載力分析做為管理負荷決策參考?如何管理發展,使其累積負荷不超過承載力,並符合公平正義?上述重要課題,國科會雖有研究,但未形成政府政策。

壹之一、問題說明(VII) (二)社會經濟發展衝擊 氣候變遷可能同時影響環境承載力與發展累積負荷,因應衝擊,須先確立我國永續發展之管理機制。訂定環境基準後,量化評估生態環境承載力,據其規劃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策略,再提出氣候變遷衝擊之因應與調適計畫,以確保台灣在永續發展之道路上。

壹之二、問題檢討(I) (一)資料與工具不足 決策品質取決於取得之資訊與其伴隨之不確定性,須有完整之資料收集與強健之分析工具,將收集之資料進行分析與轉換成決策所需之資訊,降低資訊不確定性。 1.系統性環境資料品質 國內相關環境資料收集與觀測網建立已具相當成效,並有許多資料庫之建立,環境資料易由網路取得,然生態等相關資料庫較不健全,研究者也較不易由網路取得。 系統性之檢核與分析不足,導致資料本身合理性具有不確定性,在進一步應用於研究分析時會出現錯誤而不自知,將限制資料提供資訊之能力。

壹之二、問題檢討(II) (一)資料與工具不足(續) 2. 分析工具發展不足 本土化分析模式發展多年來推動進展仍然有限。其發展之關鍵包括觀測資料,基礎觀測重要但累積成果較慢,不易吸引學者長期投入。 除國科會外,相關政府單位為儘速解決政策問題,多不太支持基礎性之研究發展,相關經費與研究能量往往不足。

壹之二、問題檢討(III) (二)缺乏國家級研究團隊不易推動國際學術合作 世界各國均成立國家級研究機構。 缺乏國家級之研究團隊,對內難以合理規劃分工,對外難以整合研究合作。

壹之二、問題檢討(IV) (三)缺乏規劃性與實質國際研究合作 國內過去在氣候變遷衝擊與調適相關研究之國際交流多屬於出國參與研討會,或邀請國外知名學者來台參與小型研討會或座談會,雖帶來新的研究概念,然在實質研究之幫助卻是有限。 政府相關單位甚少補助推動國外實質研究合作之計畫,即使引進國外技術,亦常常忽略本土技術生根發展之重要性。

壹之二、問題檢討(V) (四)過度忽略氣候變遷衝擊與調適研究 過去多強調減輕措施,卻對氣候變遷衝擊與調適關注不足。 氣候變遷下最脆弱的地區為島嶼國家,如南太平洋島嶼國家,台灣脆弱度可預期亦相當大。

壹之二、問題檢討(VI) (四)過度忽略氣候變遷衝擊與調適研究(續) 氣候變遷減緩 溫室氣體減量 氣候變遷調適 強化調適能力 永續 (減緩+調適) 不永續 (不行動) 氣候變遷減緩 溫室氣體減量 氣候變遷調適 強化調適能力 永續 (減緩+調適) 不永續 (不行動) 不足減輕 能力 受限永續發展狀態 不足調適能力

壹之二、問題檢討(VII) (五) 研究能量不足與延續不易 1.研究人力不延續 國內研究推動培育許多專業研究人力,然卻難以長期參與計畫推動。不管是研究生、專任助理、或博士級研究人員,在國內大專院校或相關學術研究機構不具備吸引研究人員長期投入之環境,多數聘任高級研究人員將參與計畫視為短期工作。 由於專任研究人員流動率高,每年執行計畫過程均需要花額外時間與精力訓練新進人員,其中包括專任研究人員,實有礙研究推動。 政府相關計畫推動在預算通過之限制下,每年計畫常常到3、4月後才公告發包,但卻在12月必須執行完畢,往往造成計畫執行不連續與執行時間短促,研究人員在此不確定性下亦常常選擇離開。

壹之二、問題檢討(VIII) (五) 研究能量不足與延續不易(續) 2.團隊合作能力缺乏 氣候變遷之衝擊與調適屬於跨領域研究,包括大氣科學、自然生態環境保育、公共衛生、災害管理、與人為社會經濟發展等不同面向,然各面向專家過去在自己領域以自己習慣工具與表達方式進行研究,缺乏不同領域整合平台導致事倍功半。 除國科會外,各部會礙於工作執掌,多注重於本身業務之研究。 國外氣候變遷相關研究參與教授相當多,並詳細分工,最後加以整合以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甚至結合產、官、學界。國內研究有分工但整合不足,不易應用於經濟社會發展之規劃。 國內教育強調培養分工之專長人力,缺乏整合專長人力之培育。

壹之二、問題檢討(IX) (六)長期規劃與風險管理觀念不足 氣候變遷會造成長期之影響,若無足夠之長程規劃與風險管理措施將難以減輕其衝擊。過去政府多強調即時救災與短期應變能力,但卻缺乏長期規劃管理之觀念。如: 近年來極端暴雨不斷,石門水庫上游水土保持不良,濁度過高導致水庫淤積與下游缺水問題,政府始投入兩百多億欲解決此問題,然短時間內似乎難以達成具體成效。 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污染未能符合河川水質標準才採取總量管制,然如以永續發展精神,環境污染總量為重要之承載力,必須清楚掌握方能規劃管理發展所帶來負荷不超過此承載力,並可考量社會公平正義原則。

貳、未來展望 Living with Changing Climate 未來氣候不但會變,而且會一直變化下去,民眾或政府均需具備足夠調適能力,包括預測能力與藉有系統整合所具有之反應彈性。 氣候變遷研究包括衝擊、調適、與脆弱度評估,必須瞭解未來氣候變遷之趨勢與不確定性,方能分析系統之脆弱度,再據以提出強化調適策略。在瞭解未來生態環境限制下,積極規劃社會經濟發展策略,以達到永續發展之目標。以下分別討論: 一、長期展望 : 善用資源、積極發展 二、近程預期目標 : 瞭解環境、減少災害分別討論

貳之一、長期展望 (一)充分瞭解生態環境承載力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二) 建立考量生態環境承載力下之經濟社會發展 規劃機制; (三) 分析氣候變遷對生態環境承載力與社會經濟 發展負荷之衝擊與建立強化調適能力之反應機 制; (四) 以永續發展為目標建立政策修正預警與調整 機制; (五) 建立跨部會政府機構與跨領域研究平台以整 合不同面向之政策與研究成果。

貳之二、近程預期目標 (一) 建立系統性整合生態環境基本資料庫與提供 窗口; (二) 推動建立各面向本土化分析工具; (三) 掌握未來極端氣候情境; (四) 發展生態環境承載力量化分析與管理方法; (五) 分析氣候變遷衝擊與建立短期應變措施以減 少災害; (六) 分析各面向現有自然與人為系統可承受氣候 變化之範圍。

參、建議可行方案 一、整合資訊平台建立 二、強化基礎科學研究與推動發展產品為 導向之應用研究 三、建立氣候變遷衝擊評估與強化調適能 力報告與具體措施 四、建立跨部會實質整合機構 五、積極發展國際實質合作關係 六、強化防災教育與建構持續研究發展環 境

参之一、整合資訊平台建立 國內有許多資料庫之建立,然研究者從不同單位資料庫蒐集研究所需資料常需要花相當多之時間,在資料整合過程往往也出現許多不合理之現象,因而限制研究成果。未來可考量建立虛擬資料庫窗口,整合各單位之實體資料庫,以研究問題為導向整合需要之資料來源,提供下列功能 協助研究者瞭解如何可快速取得所需資料; 系統性分析資料,提出資料可能問題給各資料產出單位; 藉由系統整合,提出不足之資料收集項目、收集頻率、與收集地點等建議; 收集與提供國外相關資料與資訊; 持續更新與提供國內外不同面向氣候變遷衝擊評估與調適策略之知識庫。

参之二、強化基礎科學研究與推動發展產品為導向之應用研究 氣候變遷已逐漸由瞭解問題之基礎研究轉換為需要解決問題之應用研究。未來除了強化基礎研究發展,以增加國內全球變遷相關議題之知識,並鑑別可能遭遇之問題外,應積極推動氣候變遷應用性研究計畫,並以發展產品為導向,最終完成成果為可應用之資料、工具、或政策。 美國氣候變遷科學計畫(CCSP)訂定研究五大目標可做為參考: 加強過去與現在的氣候及環境認知,包含自然變化與瞭解改變之起因; 量化導致地球氣候與相關系統的改變量 降低未來全球氣候改變評估之不確定性 瞭解生態系統與人類系統受全球變遷與氣候變遷影響的敏感度與適應性 增進氣候變遷探測與風險管理方法

参之三、建立氣候變遷衝擊評估與強化調適能力報告與具體措施 過去中央與部份地方政府均曾分別建立溫室氣體減量之政策分析報告,但卻缺乏氣候變遷之衝擊與脆弱度評估與強化調適能力措施的提出。 為強化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系統調適管理能力以提高恢復能力,建議中央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均應即刻推動現有系統容忍氣候變化之範圍,並鑑別在氣候變遷下哪些是最脆弱之單元,並提出預警與強化調適能力之具體因應措施。 推動順序上,建議中央應先建立標準分析流程,然後再應用於地方政府,並與地方永續發展工作推動結合。

参之四、建立跨部會實質整合機構 氣候變遷影響是全面性,面對此衝擊,各部會恐無法單獨解決問題,需要成立建立跨部會實質整合機構。 如氣候變遷可能導致更嚴重之極端事件,經濟部水利署面臨更嚴苛防洪與乾旱問題,要解決此問題,恐非提高堤防與新建水庫可解決,必須配合經濟社會發展與土地利用合理之規劃。 在此工作上建議檢討是否實體化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或強化經建會之功能,使其具備永續發展政策推動與跨部會協調之系統整合能力。

参之五、積極發展國際實質合作關係 氣候變遷屬於全球性問題,參與國際研究工作之推動相當重要,建議必須積極推動國家級研究中心或國家型計畫,並推動團隊與國外長期研究合作,且應選定功能符合國內需求之國際機構,做為國內未來發展之目標。 因我國邦交國多為氣候變遷下脆弱度最高之開發中或低開發國家,評估是否結合國內氣候變遷之科技發展,強化環境衝擊評估與調適能力建構之服務能力,以我國過去在邦交國之農耕團基礎下,協助實質解決邦交國氣候變遷問題以鞏固外交、並可使國內研究團隊有機會進行國際研究合作。

参之六、強化防災教育與建構持續研究發展環境 建議應強化防災教育,納入長期環境變遷問題與規劃管理之概念,並編撰教材與培育師資,有系統落實於各級教育體系,並同時注重一般民眾之教育宣導,以建立面對氣候變遷衝擊之正確基本態度,方可順利協助政府推動相關行動方案。 教育部宜研議我國高等教育與中小學未來教育發展方向,建議針可對永續發展之跨領域特性,強調如何系統整合,以及檢討如何強化培育跨領域之基本知識與研究能力,使下一代具有跨領育之整合能力。 建議政府應成立專案計畫就國內政府部門研究計畫推動問題分析,並提出具體改善建議;教育部應針對所屬研究型大專院校,探討研究人力無法延續問題(包括機關本身高級研究人力聘任問題與產業界工作銜接等),並提出具體可行之解決方案與協助各校落實之具體措施。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