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原理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資料通訊與電腦網路原理 電腦網絡的組成部份 傳輸媒介:有線、無線 見:書 p.16~20. 上週課堂提要 三種資料交換技術:  電路交換: 必須存在實體連線; 通訊期間不能接納第三方。  訊息交換: 傳輸路徑並非單一,存在多條通往接收端的路徑。  分封交換: 傳遞資訊先被分拆,再透過訊息交換的方式傳往接收端;
Advertisements

RFID Information System RFID 的技術原理與應用 Present By Jack Wang (2009 Fall)
第 10 章 電腦網路.
医学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公共卫生学院.
电离与非电离辐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卫学院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王正伦 电离与非电离辐射 王正伦.
第六章 廣域網路 課前指引 相對於傳輸速率快且範圍小的區域網路(LAN)而言,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 WAN)的範圍幾乎是延伸到全世界。廣域網路藉由公用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 PSTN)或光纖電纜,將多個區域網路鏈結在一起的網路,它可以跨過一個程式、當地、國家或全球主權管理的公共區域。本章就要來介紹廣域網路的觀念,和幾種常見的廣域網路技術。
计算机网络原理 主讲教师:欧阳宏基.
第七章 電信、網際網路與無線技術.
無線網路與行動通訊 Wireless Network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 陳以德 副教授: 濟世CS202-3
Web Services 期中報告 主題:WiMAX 教授:黃登揚 學生:王義昌.
第七章 卫星通信系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基本概念; 了解表示函数关系的三种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并会用解析法表示数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代数式和方程的相关知识,继续探索数量关系,掌握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基本概念。
電腦網路 網路拓樸 6-1 網路的用途 6-7 網路傳輸媒介 6-2 網路的類型 6-8 常見的網路設備 6-3 網路的運作方式
盘江煤层气公司 页岩气、煤层气基础知识培训
第12章   光纤传感器 光导纤维(光纤)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电场、磁场等环境条件变化,将引起其传输的光波量,如光强、相位、频率、偏振态等变化。 光纤传感技术就是将温度、压力、电场、磁场的变化转化为光波量的变化的技术。光纤传感器通过光导纤维把输入变量转换成调制的光信号。 光纤传感器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光纤最早用于通讯,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纤传感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其它传感器相比较,
本投影片檔案僅供本書上課教師使用,非經作者同意請勿拷貝或轉載,謝謝。
第3章 高週波療法 詹錦豐 編著.
第八讲 信息与通信系统 8.1 概述 8.2 有线通信及光纤通信 8.3 无线通信及移动通信.
第二章 物理层 主讲人: 单 位: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8年3月.
1.2 不同的连接策略.
硬殺:以飛彈、電磁脈衝、遙測武器等方式攻擊。
超声医学 第六章 脾脏疾病的诊断.
RFID VS 悠遊卡(E卡通).
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材料与工具 本章的主要内容 1.认识综合布线系统中所使用的传输介质; 2.认识综合布线系统中所使用的连接器件;
高频电子线路 (通信电子线路).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 數學科之數學遊蹤.
高频量测参数 HDMI高频量测分析.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網路基本概念與設定方法 林文宗 資管系助理教授
第四章 物理层接口及其协议.
RFID網路購物出貨系統應用 指導教授 : 王鼎超 組員: 陳柏穎 李威霆 參考來源:臺灣博碩士論文網
GPS原理及其应用 (二).
無線通訊與寬頻網路簡介 蔡崇洲 崑山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系.
第 2 章 物理层.
無所不在的手機 - 行動通訊 Fang-Biau Ueng
物理层 物理层为网络定义了机械的、电气的和时序的接口。 数据传输的理论分析 讨论三种传输介质:有导向的、无线的和卫星
计算机网络 第二章:物理层 阮晓龙 / 河南中医学院管理信息工程学科 河南中医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電腦網路的構成 2.1 網路架構 2.2 通訊設備 2.3 通訊媒介 2.4 資料傳送方式.
實體層資料傳輸 林錦財 講解.
軍用及公、民用無線電頻譜整理規劃 2GHz以上頻段現況與應用
221intern 實習網管助教 陳鴻偉 3/20.
網路線材製作.
實體層資料傳輸 林錦財 講解.
網路技術管理進階班---區域網路的技術發展
第八章 平面电磁波 主 要 内 容 理想介质中的平面波、平面波极化特性、平面边界上的正投射、任意方向传播的平面波的表示、平面边界上的斜投射、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1. 波动方程 2. 理想介质中平面波 3. 导电介质中平面波 4. 平面波极化特性 5.
中央監控系統 及設備控制工程 ─創新築夢,有夢最美─ 專題講座 理論與實務(一) 主講人:王廷興 博士 台北科技大學冷凍空調系 副教授
一、衛星通訊簡介.
電腦通訊媒體 連接電腦的通訊媒體主要分為: 有線媒體 無線媒體.
Chapter 03 網路的組成元件.
第8章 OSI資料鏈結層.
4-1 電腦網路的基本知識 4-2 網際網路連結與瀏覽 4-3 網際網路熱門服務與應用
什麼是網際網路? 面臨攻擊的網路 網路邊際 總結 網路核心
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本章学习目标 • 认识系统设计中的常用符号 • 掌握系统设计的原则,并能遵循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系统设计
指導老師: 楊金山 班級: 電商四乙 姓名: 劉丞哲 學號: 4A155097
第二章 常见网络电缆 以太网常见缆线 设备间接口电缆 用户线.
第二章 實體層 2-1 傳輸媒介的種類 2-2 數據傳輸的相關技術 2-3 數位資料與數位訊號 2-4 數位資料與類比訊號
第2章 實體層基礎.
高频电子技术 欢迎大家.
2.3.1 导向传输媒体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缆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通信工程专业英语 Lesson 19 Guided Transmission Media 第19课 导向传输介质
Chapter 8. The Earth Segment
数 字 通 信 原 理
校园常见网络管理设备 2018年 5月4日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陈华
第四单元:比 比的意义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 郦 丹.
第4章 傳輸媒介和和網路設備.
《无线通信》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第三章 網路技術.
網路拓傳輸媒體與拓樸 林致宏 老師 李友善 老師.
第3章 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
移动计算技术 (Mobile Computing,M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通訊原理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內容 有線通道 (電纜、光纖)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1 有線通道 (電纜、光纖) 雙絞線 (Twisted Pair) 雙絞線包含有二條絞在一起、互相絕緣的導線,對絞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每對雙絞線之間的電磁干擾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雙絞線依組成方式,可分為無遮蔽式雙絞線 (Unshieled Twisted Pair, UTP)及遮蔽式雙絞線(Shieled Twisted Pair, STP)兩種。遮蔽式雙絞線,是絞線多了一層金屬遮蔽物及一條接地銅線,因此有較好的防止雜訊、電磁波干擾能力,但是價格較為昂貴。 雙絞線依照所使用的線材不同而有不同的傳輸效能,目前最普遍的是類(Category) 5, 速度可達 100 Mbps,而Category 6 用於 1000BaseT 網路,速度可達1000 Mbps,在特定的實驗狀況下甚至可達到 2.4 Gbps 。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1 有線通道 (電纜、光纖) 表3-1 雙絞線的線材等級 等級 傳輸速率 常見用途 Category 1 2 Mbps 語音通訊 語音通訊、4Mbps記號環(Token Ring)網路 Category 3 16 Mbps 10BaseT、16Mbps記號環網路 Category 4 20Mbps 100BaseT4、16Mbps記號環網路 Category 5 100 Mbps 100BaseTX Category 5e 1000 Mbps 1000BaseT Category 6 2400 Mbps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1 有線通道 (電纜、光纖) 同軸電纜 (Coaxial Cable) 同軸電纜可區分為基頻帶同軸電纜(50歐姆)和寬頻帶同軸電纜(75歐姆)兩種阻抗規格。 基頻帶同軸電纜 (Baseband Coaxial Cable ) 可分為細同軸電纜和粗同軸電纜兩種,都可用於直接傳輸數位信號 。 電纜較粗可傳送距離較遠,傳輸頻寬也較高。 傳輸速率約為10~100Mbps 。 傳輸的距離可達數公里(依照纜線粗細而定,一般約為2.5公里)。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1 有線通道 (電纜、光纖) 寬頻帶同軸電纜 (Broadband Coaxial Cable) 用於分頻多工的類比信號傳輸,也可用於不使用分頻多工的高速數位信號和類比信號傳輸。 頻寬約為300~750MHz。 傳輸的距離可達數十公里,有線電視(Cable Television, CATV)最遠可達80公里。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1 有線通道 (電纜、光纖) 圖3-1同軸電纜依結構區分 (a)中空式 (b)可彎曲式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1 有線通道 (電纜、光纖) 光纖 (Optical Fiber) 光纖有極大的通信頻寬,頻寬可達20 GHz 以上。 光纖傳遞的是光訊號,因此沒有電磁波干擾的問題。 訊號衰減率非常低。 光纖的類型有單模光纖及多模光纖。單模光纖 (Single Mode Fiber, SMF)的軸芯直徑較細,約 5 ~ 10 微米,適合長距離傳輸,價格昂貴,散射率小,傳輸效能極佳。多模式光纖 (Multi Mode Fiber, MMF) 的軸芯直徑約 50 ~ 100 微米,適合短距離傳輸,價格較低,傳輸效率略差於單模式光纖。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微波 (Microwave) 微波的頻率範圍在 1GHz~40GHz 之間。 微波是直線傳播的,具有直接視線(line-of-sight)的特性,即傳送與接收端之間不能存有障礙物體阻隔,才能收到良好訊號。 微波常用於不適合鋪設電纜的情況,如:人煙稀少地區的電話服務,或都市裏兩點之間的視訊、數據通信。 微波傳輸的衰減必須考慮所使用的傳輸頻帶、距離、氣候(下雨)、等因素。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衛星通訊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衛星通訊是把訊號傳送上衛星,再由衛星轉送下來,由地面上的天線接收訊號。 由於衛星通訊的傳輸距離很長,會導致較長的傳播時間延遲(long propagation delay)。 微波傳輸的衰減必須考慮所使用的傳輸頻帶、距離、氣候(下雨)、等因素。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衛星通訊的上行(uplink)傳輸與下行(downlink)傳輸通常使用不同的頻率,才不會相互干擾。 表3-3 衛星通訊的傳輸頻率波段 波段 上行頻率 (GHz) 下行頻率 (GHz) L 1.6465~1.66 1.545~1.5585 C 5.925~6.425 3.7~4.2 Ku 14.0~14.5 11.7~12.2 Ka 27.5~30.5 17.7~21.7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衛星軌道可分為:赤道軌道、極軌道、傾斜軌道。 依衛星高度可分為:高軌道(High Earth Orbit, HEO)、中軌道(Medium Earth Orbit, MEO)、低軌道(Low Earth Orbit, LEO) 。 同步衛星(synchronous satellite)為赤道軌道衛星,衛星繞行地球的周期為24小時,與地球維持同步的旋轉。只要在赤道上空35785.6公里(地球半徑6378公里) 放置三顆同步衛星,就能夠覆蓋整個地球表面 (除了兩極地區)。目前在國內所使用的小耳朵、中耳朵與大耳朵都是以同步衛星來傳輸,亦稱為直播衛星(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 DBS)。例如:日本的百合二號與大陸亞衛一號。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標準: 銥(Iridium):755km, 66, TDD/TDMA/FDMA, 1998. 全球星(Globalstar):1390km, 48, CDMA, 1999. Odyssey:10355km, 12, CDMA. Immarsat(ICO):10400km, 10, TDMA, 2000. ACeS(亞洲通公司):36000km, 1, TDMA, 1999. Teledesic:700km, 840, FDMA, TDMA, 2002.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低軌道衛星通信  銥計畫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通訊系統中使用的頻譜 頻率分類 頻率範圍 波長範圍 傳播特性 代表性用途 特低頻 (VLF) 3-30千赫 100,000~ 10,000公尺 1. 電波沿地球表面行進, 可達長距離通信 2. 終年衰減小,可靠性高 3. 利用電離層與地表面形 成的導層傳至遠距離 4. 地波與天波並存 5. 使用垂直天線 1. 極長距離點與點間之通信 2. 航海及助航 3. 感應式室內呼叫系統 低頻 (LF) 30-300千赫 10,000~ 1,000公尺 1. 長距離點與點之通信 2. 航海及助航 3. 感應式室內呼叫系統 中頻 (MF) 300~ 3000千赫 1000~ 100公尺 1. 電波於日間沿地球表面 行進,達較短距離 2. 夜間若干電能靠E層反 射達較長距離 3. 天波、地波並存 4. 日間及夏季衰減較夜間 及冬季為大 5. 使用垂直天線 1. 中波廣播 2. 航空及航海通信 3. 無線電定位 4. 固定行動業務 5. 海洋浮標 6. 業餘通信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頻率分類 頻率範圍 波長範圍 傳播特性 代表性用途 高頻 (HF) 3-30兆赫 100~ 10公尺 1. 電波利用電離層 (特別是 F層)反射 (一次或多次 反射)以達遠距離 2. 傳播情況隨季節及每日 時間變化頗大 3. 利用天線指向性,可收 小功率達長距離之通信 效果 4. 通達距離隨頻率及發射 角之不同而異 5. 太陽黑子數越多,電離 層密度越大,位置較高 ,最高可用頻率 (MUF) 亦加高,通信距離越長 ,反之相反 6. 地波距發射機不遠即消 失 7. 使用水平天 線 1. 長距離點與點通信及廣播 2. 業餘通信 3. 無線電天文 4. 標準頻時信號 5. 航空行動 6. 短波廣播 7. 民用無線電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頻率分類 頻率範圍 波長範圍 傳播特性 代表性用途 特高頻 (VHF) 30-300兆赫 10~1 公尺 1. 穿越電離層,較不受其 影響 2. 以空間波作視距 (line- of-sight)通信 3. 20-65MHz間利用E層散 射達視距外通信 4. 使用垂直及水平天線 (水平天線較多) 5. 接近直線傳輸 中距離通信、雷達、調頻 廣播、電視、導航、業餘 、無線電叫人、各種陸地 行動通信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頻率分類 頻率範圍 波長範圍 傳播特性 代表性用途 超高頻 (UHF) 300- 3,000兆赫 100~10 公分 1. 視距通信 2. 以空間波接近直線傳輸 3. 1000MHz以上微波: (1) 使用定向反射面、反射 網、喇叭型、拋物面反 射式及平面天線等 (2) 恆向地面彎曲進行 (3) 使用線上保護、熱待接 保護及分集式保護等鏈 路保護方式 (4) 方向性極高,波束極狹 (5) 發射功率小 (6) 如光波性質,遇阻礙 即被吸取 (7) 10GHz以上頻率愈高 ,受雨點、霧.雪、 雹及空氣中氣體之吸 收愈大 (8) 利用對流層散射可達 遠距離 短距離通信、中繼系統、 電視、衛星氣象、天文、 業餘無線電定位、助航太 空研究、地球探測、公眾 行動電話、有線電話無線 主副機、計程車無線電話 極高頻 (SHF) 至高頻 (EHF) 3-300秭赫 10~0.1 公分 微波中繼、各種雷達、 衛星通信、衛星廣播、 無線電天文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

3.2 無線通道 (微波、衛星通訊) 表3-2 傳輸損耗 Transmission medium Frequency Loss, dB/km Open-wire pair (0.3 cm diameter) 1 KHz 0.05 Twisted-wire pair (16 gauge) 10 KHz 100 KHz 300 KHz 2 3 6 Coaxial cable (1 cm diameter) 1 MHz 3 MHz 1 4 Coaxial cable (15 cm diameter) 100 MHz 1.5 Rectangular waveguide (5×2.5cm) 10 GHz 5 Helical waveguide (5 cm diameter) 100 GHz Fiber-optic cable GHz 第三章:傳輸通道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