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宁夏银川九中 杜改余 13995214523.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背景定位 三、项目建设 四、发展思路 五、活力洋浦 2 二、基本情况 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 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洋 浦控股)是为实现政府 主导洋浦开发, 2008 年 1 月经海南省政府批 准设立的省属国有独资 企业, 2010 年 3 月,公 司成建制并入管委会。 公司定位.
Advertisement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加強輔導課程家長簡介會 時間: 9 月 30 日(二) 晚上 : 6:45 至 8 : 00 地點:禮堂.
第 14 章 17 西北地区 的自然区域 特征. 4 、生物(植被)-景观变化 ( 1 )降水分布及成因: ①本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 洋水汽难以输送到这里,年平均降水量表 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态势,东部在 400mm 左右,往西减少到 200 mm 、 50 mm 以下。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房地产管理 Real Estate Management
试 卷 讲 评.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 影响.
西部大开发.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以长江流域为例
人均耕地多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条件适合小麦、玉米等种植 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商品谷物农业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河流及其流域.
北方冬季.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夜景 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曹欢颜.
目标导学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认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等中心;
中国地理.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资源的分类 中国的能源态势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山西经济发展 知识的思考与拓展 GO GO GO GO GO.
考纲 下载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解读 1.识记: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 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的工业.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 清远市清城中学 李秋萍.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广东仲元中学地理科 陈劲秋.

中国能源安全 ——形势与对策 主讲 董玲.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例题2: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北方地区.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林晖)新疆部分地区20日出现今年第一次沙尘暴
第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考纲展示 考向预测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 1.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成才之路 · 地理 人教版 ·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考纲 下载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解读 1.识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布局及 发展方向。 2.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应用: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 生产条件及布局。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精彩即将上演, 敬请期待… … 郝鹏翔出品.
第26课时 西北地区 要 点 探 究 课 标 解 读 考 点 精 讲.
边界 有的明确,有的具有_______的特性 过渡 整体性 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_________的特征 相对一致 差异性 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层次性 区域_______有大有小,______有高有低 范围 等级.
 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 1 人口与民族 2 地形与气候 3 绿洲农业 4 能源开发.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植物资源学 主讲人:王海英 副教授.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考点5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 一、能源的分类 1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 ____________等。
3.1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煤油等 电能 汽油 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 能源资源 太阳能 天燃气.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作者:林丽仪.
陈行森地理特级教师工作室 地理可汗式课程课题组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林翠容.
中国的地理差异 福州文博中学 冯春欣.
作者:黎广宁.
                                                                                                                                                                
第三课:水 Leçon 3 水和土,活动一:地图 Activité 1, page 44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气候(第2课时)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亓孝然.
中国的气候.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LOGO 项目提案报告PPT模板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DESIGN:小小草.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宁夏银川九中 杜改余 13995214523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备考指津 知识整合 考点突破 时事链接

考情扫描 考向前瞻 2011·天津文综T6~7 2011·北京文综T40(2) 2011·浙江文综T37(1) 2010·全国文综IT1~2 2010·山东文综T7~8 1. 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利用,河流综合开发,以非选择题为主,这一考点的频率将会加大。 2.以世界和中国热点、重点区域为命题背景,突出全球或国家高度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命题趋势较强,特别是荒漠化、水土流失、能源开发、河流的综合开发。

1. 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利用,河流综合开发,以非选择题为主,这一考点的频率将会加大。 考情扫描 考向前瞻 2011·新课标全国卷36(2) 2010·安徽文综T28 2010·天津文综T13(3) 1. 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利用,河流综合开发,以非选择题为主,这一考点的频率将会加大。 2.以世界和中国热点、重点区域为命题背景,突出全球或国家高度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命题趋势较强,特别是荒漠化、水土流失、能源开发、河流的综合开发。

(一)、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

1.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1)~(2)题。 (1)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冻融作用 D.盐碱化

(2)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的原因中,风力侵蚀所占比重最大。第(2)题,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植被,这是导致新疆地区荒漠化的诱因,因此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答案:(1)B (2)C

(二)、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措施分析思路 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 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的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总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 [特别提示] (1)河流水能资源判断

(2)洪水成因分析:河流洪水的形成与水系形状、支流分布、地形、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植被、土质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农业等人类活动因素有关。 (3)

(4)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判断 (5)流域开发治理的综合效益包括防洪、抗旱、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水质、土地利用等方面。 (6)流域和水系的区别 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高地称为分水岭。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联结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集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

2.在2011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作为一项特大型原型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黄河调水调沙自2002年至今已在黄河连续实施9年,其中包括2002年、2003年、2004年进行的3次调水调沙试验和2005年至2010年共9次生产运行,取得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据此回答(1)~(2)题。 (1)黄河调水调沙多选择在6月份进行,是因为此时(  ) 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地冲沙减淤 D.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2)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建议、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②改变上游地区部分水库的运作方式,变以发电为主为以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⑤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第(1)题,6月份以后,黄河流域将进入雨季,在此时调水调沙,一方面可疏通河道,增强径流的通过能力,另一方面可为即将到来的雨季留出防洪库容,从而减小汛期洪水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威胁。第(2)题,黄河中的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暴天气与黄河泥沙含量大并没有直接关系;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一方面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会减少地表水的下渗,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答案:(1)D (2)A

(三)、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例如,德国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区域开发:

[特别提示]  山西能源基地与鲁尔区发展区位条件的异同点:(1)相同点:两者历史上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能源充足。(2)不同点:山西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降水的总量较少,水资源短缺,水运条件差,铁矿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鲁尔区位于欧洲西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河流多且多运河,水陆交通运输发达,靠近铁矿产区。

3.(2011年广州模拟)晋陕蒙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监测的水文状况。

(1)这里的“乌金”是指________。“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 ________生产基地。 (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________的过渡地带,地表形态遭受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的交错地带,呈现典型的________规律。 (3)根据材料二,“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关系是________。 (4)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5)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乌金”是指煤炭,“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第(2)题,该地区自东向西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呈现典型的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第(4)题,“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应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第(5)题,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煤炭 能源(煤炭、重化工) (2)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暖温带向中温带、森林向草原) 流水 风力 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 (3)降水集中,以暴雨为主 流量大,含沙量大(呈正相关) (4)煤炭丰富;邻近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5)开发煤炭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加剧土地的沙漠化、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产业结构不平衡,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

主要区域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区域 生态问题 成因 措施 东北地区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变化;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严重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②植树造林,土壤培肥;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区域 生态问题 成因 措施 黄淮海平原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区域 生态问题 成因 措施 南方丘陵山区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①能源短缺;②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恢复相当困难 ①生态脆弱,人地矛盾尖锐;②植被的破坏,不合理耕作、开矿;③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①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②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

区域 生态问题 成因 措施 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 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④调节农、林、牧用地;⑤控制人口增长;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2011·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信息提取】 由我国生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判定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差异及生态意义。 【精讲精析】 第(1)题,d、g分别位于小兴安岭与南岭,是我国林区,且都为湿润地区,故D项正确。a位于塔里木盆地,以沙漠为主,草原仅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带;f南端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c位于内蒙古高原,温差大,植被破坏严重,风沙较大,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第(2)题,e位于青藏高原,该区域是我国众多河流发源地,而且湖泊广布、 沼泽较多,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目的,故C正确。c、d生态功能区主要护 林草和生物多样性,故A、B错误,f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故D错。 【参考答案】 (1)D (2)C

第(2)题,e位于青藏高原,该区域是我国众多河流发 源地,而且湖泊广布、沼泽较多,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 目的,故C正确。c、d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林草和生物多样 性,故A、B错误,f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故D错。 【参考答案】 (1)D (2)C

[易错提醒] 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各生态功能区的位置及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掌握不牢,如ab所在地降水少,草原较少;f地降水并不少,c地风沙大。二是对各生态功能区的作用理解不清,解答第(2)题时,误选B项。

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不足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以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为例) 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 项目 考虑因素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 条件 区域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不足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存在 问题 市场竞争、经济效益、运输压力、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 整治 措施 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做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山西能源基地与鲁尔区发展区位条件的异同点:(1)相同点:两者历史上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能源充足。(2)不同点:山西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降水的总量较少,水资源短缺,水运条件差,铁矿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鲁尔区位于欧洲西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河流多且多运河,水陆交通运输发达,靠近铁矿产区。

2.流域综合开发建设的分析 (1)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 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 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总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

(2)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分析 流域综合开发建设必须注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其综合整治应主要遵循以下模式:

 (2011·潍坊模拟)人民网(2011年6月12日) 千里乌江,长1 037公里,干流总落差达到2 124米,是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年径流量与黄河相当,有“流着金子的河”之美誉,是我国“西电东送”最为便捷的电源点。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公司立足水电,通过资本运作打造煤、电、铝循环经济链条。读乌江流域图,回答(1)~(2)题。

(1)乌江流域( ) 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B.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 D.煤、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2)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 ) ①大面积种植水稻 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③建设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信息提取】 由图示可知本区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流域开发综合考虑。

【精讲精析】 第(1)题,读图可知,乌江由西南流向东北,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位于亚热带地区,流域内煤、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荔波位于西江流域。第(2)题,由题干和图可知,乌江流域进行了梯级开发,并结合流域内的资源,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参考答案】 (1)D (2)B

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1.常见农业区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典型地区 发展中存 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方向 农耕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

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 牧区 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 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 林区 东北大、 小兴安岭林区 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 态环境恶化 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 发展特色农业,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走科技兴农之路。下表是我国不同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 三角洲 出口创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光照充足,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南疆 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光照充足,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最大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些是共性的,如环境问题、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由于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有些问题也各不相同。关于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注意从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层面进行分析,与存在的具体问题相对应。 下面是珠江三角洲与江苏省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的对比: 珠三角 江苏省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出现了环境问题,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 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2011·淄博模拟)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南大荒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信息提取】 由三大荒地地理位置可推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和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北大荒属于商品作物农业,有利条件要考虑气候、政策等条件。 【精讲精析】 第(1)题,从地形类型看,南方多丘陵,北方多平原。东北多低温、冻害,热量条件差;西北降水稀少,水源条件差。橡胶种植北界向北扩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第(2)题,我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西北光照条件好。第(3)题,考查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参考答案】 (1)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农业技术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生产特点: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任答四点)

【命题规律】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永恒的主题,2011年高考共有六套试卷涉及,计7道题,可见高考对此的重视程度。试题各以区域材料为背景,要求运用区域发展的理论知识,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本部分内容在综合题中占比例较大。 【命题趋势】 2012年高考仍会以热点区域或典型区域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表现地理知识在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应用是重点。

(2011·浙江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破题技巧】 由图中呈现的信息直接描述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内陆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明确沙地主要是沙漠化问题,旱地主要是水土流失问题,进而明确相应的治理措施。 【解析】 该区域位于黄河中上游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土地利用主要是牧草地,靠近黄河部分地区为水浇农田,另有部分旱地。沙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应合理利用草场,治理沙漠化;旱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应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答案】 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选择区域进行复习的一般策略 自主学习过程中选择区域作为复习对象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典型性。在选取区域时,要尽量选取地理特征比较典型的区域。 (2)全面性。根据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我们可以把区域大致分为“湿润型区域”,如我国的东南地区、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等;“干旱型区域”,如我国的西北地区、中亚和西亚地区等;“高寒型区域”,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美洲的西部地区等。由于“同类型区域”的地理特征具有相似性,这样复习一个“区域”就等于复习“一类区域”,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所以,同学们在选取区域时,要尽量选取不同“类型”的区域,同时还要兼顾中国区域和世界区域,这也是全面性的一种体现。 (3)能力性。在具体分析案例时,要注意把握相关的地理特征,如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注意思路的全面性、科学性、逻辑性等。

材料1:2011年2月8日中国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告显示,中国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 材料1:2011年2月8日中国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告显示,中国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9%,达到32.5亿吨标准煤。若折算成标准油,中国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约为22.75亿吨标准油。下图为中国各省市区能源产消状况(图甲)和主要能源资源发电成本比较图(图乙)。

材料2:中国的风能资源和风能的利用。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省区比较表(单位:万千瓦) 省区 内蒙古 新疆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河北 辽宁 风能 6 178 3 433 1 723 1 143 638 612 606 山东 江西 江苏 广东 浙江 福建 海南 394 293 238 195 164 137 64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共同原因。 (2)据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省区比较表说明我国风能分布的特点。 (3)内蒙古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试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该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4)据丙图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风能利用状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第(1)题,能源能否自给,应从能源的供需关系分析。第(2)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我国的风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第(3)题,内蒙古地区地势平坦开阔,离冬季风源地近且冬季风势力强劲,故风能资源丰富;但夏季风力相对较小,且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离消费市场较远,输电距离远,不利于风力发电基地建设。第(4)题,从丙图看出,我国风能装机容量不断上升;利用风能的作用可以缓解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

答案:(1)能源储量大,能源生产量较大,能源消费量较低。 (2)北部最多,沿海其次,其他地区少。 (3)地势平坦开阔、离冬季风源地近且温差大 自然原因: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②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 市场条件: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4)利用状况:风能装机容量不断上升,风能利用增多。作用:风能属于清洁能源,污染少,利用风能可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缓解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