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 龙江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易中天说:对于没去过湘西的人来说,湘西是一个梦;对于去过湘西的人来说,湘西是一首诗 。 有谁去过湘西吗? 易中天说:对于没去过湘西的人来说,湘西是一个梦;对于去过湘西的人来说,湘西是一首诗 。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 凰
沈从文 及 情感世界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作品着力描写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边城》是其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沈从文十二岁就接受了基本的军事训练,十五岁随军外出,曾做上士,后来还以书记名义随大军在边境剿过匪,又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这“放纵野蛮”的数载间,他看够了底层人物细微的悲欢。到了二十岁,他决意去北京闯闯……。
徐志摩亦无愧为琢璞者,他在自己主持的《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沈从文的大批小说,并为之四处延誉,还将这位笔极秀极笨的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之。胡适也是别具慧眼,求才若渴的大名家,每每能赏识青年,他二话没说,就聘任这位忐忑而羞涩的“山民”做了中国公学的国文教师。
三四十年代作家们都热心于政,逃避政权的干预,仰仗自然神灵的力量,专注于人性的研究与描写,朱光潜说:沈从文的文学庙堂里供奉的仅仅是人性,这种选择使他的作品显得冷静并具有永恒的价值,1949年之后,当其他作家紧跟政治而创作讴歌文学时,他却严格地选择了“沉默”。文革中他受到严重迫害,直到八十年代,这位把自己深深埋在“中国古代服装史”的故垒之中的作家,才重新被人们所发现。到了1988年,据说,瑞典文学院已初步决定把该年的文学奖授予他了。可惜,他却在这一年的5月10日去世。
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他的作品代表了艺术的良心和知识分子不能淫不能屈的人格。
他创作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不仅高产,而且始终保持高质量,短篇小说《丈夫》、《三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沈从文也是中国以本土为创作题材可以与世界文学比肩的一代文学巨匠
沈从文先生及其在湘西的故居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芦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芦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田园牧歌 本色湘西 ——《边城》
《边城》解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安静、闭塞。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故事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整体把握 边城故事 今年的端午 蓬蓬鼓声引思情 两年前端午 翠翠傩送初相识 上年的端午 天保翠翠偶相见 今年的端午 花轿唢呐催幽情 采用插叙,回环反复,衔接得当
情节结构有什么特点? “眼前端午——两年前端午——上一年端午” 作用: 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整体布局的跌宕美,引人入胜。 在内容上,交代了翠翠爱情的产生、发展过程,充实了人性美善的内容。
情节与场景 1、黄昏来时, 看云 回到屋中烧火 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 2、祖父把船拉回来时 感到凄凉 胡思乱想 喊爷爷回家 哭 1、黄昏来时, 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 看云 感到凄凉 胡思乱想 喊爷爷回家 哭 2、祖父把船拉回来时 回到屋中烧火 二次喊叫祖父 悲伤 祖父自言自语
情节与场景 今天家里的情形与往常不同 爷爷听人唱歌 (不告诉翠翠有人唱歌的事) 第二天翠翠告诉爷爷做了梦 (不告诉翠翠见大老的事) 3、老船夫回到家中 今天家里的情形与往常不同 讲不能哭 讲翠翠父母的故事 美丽的夜色 情节与场景 4、晚上翠翠做了个梦 爷爷听人唱歌 (不告诉翠翠有人唱歌的事) 第二天翠翠告诉爷爷做了梦 爷爷去城里见大老 (不告诉翠翠见大老的事)
情节与场景 5、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 你预备怎么样? 无奈 遗憾 美丽的夜色下没有人唱歌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 愿意哪一个? 你预备怎么样?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 愿意哪一个? (没有得到回答) 美丽的夜色下没有人唱歌 无奈 遗憾 吹芦管 谈论“走不走” 祖父为翠翠唱歌
沈从文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从风景、风俗、人情三方面来探究 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作者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丑的东西虽不全都是罪恶,总不能使人愉快,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那个高尚情操。谈谈文中写了哪些美? 1、湘西的青山绿水(生活环境美;月夜景色美) 2、边民纯朴的风情(如兄弟的“君子风度”,二老不 爱碾坊爱渡船) 3、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爷爷身体硬朗,为孙女婚事操心) 4、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翠翠本人的玫瑰梦,翠翠母亲的朦胧美)。
整体把握 风景美 边城美 风俗美 人情美
湘西风光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具体研读 节选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的,是保留多年的节日习俗,请找出相关语句,了解风俗特点. a.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子龙舟竞赛。 b.端午节在河中捉鸭子。 c.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 d.中秋月夜青年男女用对歌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
古老的风俗是与古朴的民风联系在一起的。边城里热闹而隆重的节庆、单纯而唯美的月下对歌,与沉重而扭曲的城市如此不同。彰显了边城人未曾受到现代都市污染的健康粗犷和醇厚善良。
具体研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必然也是与环境相匹配的。边城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着人情味和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 思考分析:课文中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感情?
故事写到了人物之间的哪些情? 人性美 翠翠与祖父的祖孙情(纯朴的祖孙之情) 翠翠对傩送的爱情(纯真的男女之情) 边城百姓间的睦邻之情(古朴的邻里之情) 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真挚的手足之情) 人性美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假如你想在凤凰寻找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你一定会失望。
¤ “我们活到这个现代社会中,被官僚、政客、银行老板、理发师和成衣师傅,共同弄得到处是丑陋”,“人与人关系变得复杂到不可思议,然而又异常单纯地一律受钞票所控制。” ¤我想用这个故事填补我过去生命中一点哀乐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外公: 忠于职守、热心助人、深爱至亲。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天保: 痴情、豪爽、慷慨。既大胆表露爱情,又爱惜手足之情,在不知情中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 多才多艺,正直高尚。性格与天保很相似,孤独地追求爱情,最后为亲情放弃爱情。 傩送:
她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有为外公担忧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 她情窦初开,爱上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对爱坚贞执着。 纯朴的翠翠 翠翠在成长中,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对爱情的希望,是她此刻占据心灵的一件事。和祖父的亲情与对爱情的企盼,猜测,相互交织,折射出一种人性的美。
孤寂的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 天保和傩送为了她而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似乎与她无关。 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死,她却并不理解这一切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等待到什么时候。
特点:年龄小和爱情描写的矛盾;成长过程 翠翠人物形象来源 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 青岛崂山见到的戴孝女孩; 自己的妻子。 (“用身边的新妇做范本,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 特点:年龄小和爱情描写的矛盾;成长过程 的描写;虚幻的梦境和现实的联系。
翠翠、狗和渡船
小说意象分析 翠翠的意象象征着什么呢? 爱与美 人性与人生优美的极致 翠翠凝聚了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渡船,爷爷,端午节”这些意象象征着什么呢? 少数民族古老的历史 风俗淳朴、重义轻利、正直素朴的人情美 隐喻少数民族古老的生活方式
边城是落后的,封闭的,为什么作者却极力这样的歌颂原始社会呢 因为只有具备原始血性与骄傲的人,才能不流于贪婪和奸诈
【主题】 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 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 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 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等等等等 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 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 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 十七年来一向如此 有天这女孩碰上城里的男子 两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 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 翠翠说等他一辈子 等过第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到黄叶滑落 等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 她等着他的承诺等着他的回头 等到了雁儿过 等等到最后竟忘了有承诺 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 看在爷爷的心里是断肠 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 让这女孩等到天荒 那时光流水潺潺一去不复返 让这辛酸无声流传
边城人是那样纯真善良,为什么翠翠的爱情还是以悲剧结束? ¤ 是沈从文寂寞孤独心境的外化; ¤ 顺顺和傩送的性格缺陷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了悲剧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