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 乐府的不同含义 1、主管音乐的官府 2、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 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 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 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 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 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纝纝。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 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 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 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 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夫婿从门来, 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其他如《十五从军征》写一个十五从军、八十始归的老人,千辛万苦回到家乡,却再无亲人,只看到累累荒冢;《战城南》写战死的士卒,横尸战场,听任乌鸦啄食。凡此种种,都写出了孤苦无助的人在人间的悲惨遭遇。这种生活事实从来就存在,而且后来也长期存在下去。在汉乐府民歌中,它第一次被具体而深入地反映出来,显示了中国文学一个极大的进步,同时,也为后代诗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内容极其广泛的题材。由于很多诗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民生疾苦渐渐成为中国诗歌的一种显著特色。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 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有压倒的优势。《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却能够宣告叙事诗的正式成立。现存的汉乐府民歌,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的作品.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一面是六十五年的从军生涯,苦苦思乡;一面是家中多少天灾人祸,亲人一一凋零。一切不说,只说老人白头归来,面对荒凉的庭园房舍和一座座坟墓,人生的苦难,社会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样遭遇,尽在其中了。这首仅十六句的诗不仅涵量大,而且写得从容舒缓,绝无局促之感。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表现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汉乐府民歌无论表现战争、表现爱情,乃至表现乡愁,都尽量地释放情感。叙事诗是如此,抒情诗更是如此。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表现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蒿里 蒿里谁家地? 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 人命不得少踟蹰!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枯鱼过河泣》中的枯鱼(鱼干)会哭泣懊悔,并会写信给其他鱼类,告诫它们出入当心。 《战城南》中的死者,会对乌鸦说话,要求乌鸦为他嚎丧。 《上邪》设想了一连串不可能之事,“异想天开”。 《古歌》以“腹中车轮转”喻忧愁循环不息; 《薤露》以草上之露喻人生之短促; 《豫章行》以山中白杨被砍伐运走、与根相离,喻人被迫离乡。
《陌上桑》 ——《陌上桑》的母题渊源甚远。中国古代的北方盛产桑树,养蚕业也相当发达,每当春天来临,妇女们便纷纷采摘桑叶,由于采桑之处女子很多,所以往往成为男女恋爱的场所. ——《诗经》中所吟咏的“桑间濮上”之地 ——采桑女的传说故事 ——过路男子向一采桑女子求爱 上古的大禹涂山女传说 春秋的解居父传说 鲁国的秋胡妻传说 ——《陌上桑》则是这一母题在汉代的变奏。
《陌上桑》的浪漫性,主要表现在诗歌前半部对于罗敷美丽的描写方面。 罗敷的美丽,既使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们惊羡不已,也使路过的使君立马踟蹰,这似乎会引向一个邂逅的浪漫故事 此诗作者却无意于如此表现,毋宁说,他是希望用伦理爱来否定浪漫爱的。
这篇作品既满足一般人喜爱美丽女子和浪漫故事的心理,又不在这方面过分展开,以顺合社会的正统道德观. 在以夫妻关系的伦理爱否定邂逅的浪漫爱时,又避免了枯燥无趣的道德说教,和破坏和谐气氛的严重结果(如“秋胡戏妻”故事中秋胡妻的愤而自杀)。 以浪漫性的描写开始,以诙谐性的喜剧结束,所以得到人们普遍的欣赏。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表现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使用了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整齐的五言体越来越占优势。
古诗十九首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 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看法,认为这批古诗并非一人之作,其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中后期。 就诗歌的语言技巧、诗中反映的思想情调、生活状况来看,其作者当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因而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文人诗。 但另一方面,这些诗之所以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恐怕并非是由于姓名失传的缘故,而是在写作或流传之初,就没有重视这一点。诗中的内容,也并不是纯粹的个人生活体验、生活情感,而是表现着人们共同的心理。
东汉中后期统治思想崩溃、社会动荡不宁 一向以皓首穷经、报效君国为人生目标,以节操伦常为最高价值标准的文士们,失去了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 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痛苦和困惑。 从汉初以来即被反复咏唱着的对于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这时在他们心中显得更为强烈,成了“古诗”的中心主题。 从这个主题出发,以悲哀的基调,“古诗”展开了闺怨、友情、相思、怀乡、游宦、行役、劝慰、愿望……等各种内容。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亦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古诗”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感情的真切动人。 尽管诗歌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看法颇有些颓丧,但那种对人生的迷惘与痛苦的感受,那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个体意识,那种要紧紧抓住人生的欲望,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产物。 诗人们毫无矫饰地、有时是非常大胆地表现着内心世界,使作品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而且,“古诗”所涉及的人生问题,是后代文人仍旧要遇到的问题,这就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