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丙型肝炎诊断方面的 若干问题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缪晓辉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诊断部分解读.
第 3 节 人类遗传病. 自主学习 新 知突破 1 .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2 .掌握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方法、监测、预防。 3 .了解人体基因组计划和人体健康。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中药养生与保健》专题系列之五 肝胆病肝胆病用药.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十五讲 授课老师:周霞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庆生会+特色厨房.
乙肝检验临床意义.
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治疗慢性HBV感染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严峻的挑战.
知识聚焦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有光无光都可以 需要光 主要是线粒体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病毒性肝炎.
细胞因子.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第四讲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 孙汉英,郑 邈 学时数:1学时.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病 案 余**,一月来进行性乏力,伴鼻腔出血,量较 多,近一周高热,且月经量多。 体检:T39℃,皮肤苍白,全身散在出血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Aplastic Anemia,AA) 罗惠媛 二OO七年十一月.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病 毒 性 肝 炎.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Welcome.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Aplastic anemia, AA.
人际传播学 薛可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博导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乙肝诊断检查.
糖尿病流行病学.
乙肝小三阳怀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复习专题 现代文阅读 (总论) 汕头市潮阳第四中学:陈钦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魏来 北京 - -5730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教师礼仪培训 ——谨以此片作为2014年元旦献礼 西南位育中学工会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第十三章 收入和利润.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4-7 生物的演化.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贫血概述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乙型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肝炎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肝炎相关性再障(HAAA, HAA, Hepatits-assosiated aplastic anemia) 目前无统一诊断标准,但多认为指急性肝炎后6月内发病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情况 所有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在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05%一0.9%,在非甲非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肝移植后,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发生率为28%。上海市统计,肝炎相关性再障在肝炎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033%,在再障患者中的构成比为3.2%。

既往曾有人认为HAAA与丙型肝炎关系较密切,而目前的研究发现HAAA大多由甲型、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以外的其它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但有关的具体肝炎病毒尚不明确。也有人认为由于许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隐性存在,可能导致了乙型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实际发生率被低估。针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具体发病率尚不清楚。

乙型肝炎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疾病,尽管HBV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但也侵犯全身其它脏器。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是它最严重的肝外表现之一。再障是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贫血,常有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可能为药物/环境因素/有机物/放射线/病毒等,但仍有约50%的病例病因不明。

HBV与再障的相关性 病毒方面 HBV前S蛋白,前S1即aa21-47片段 肝细胞方面 有多个不同位点 体外研究 传代培养

相关研究 Han等研究肝移植手术后乙型肝炎复染 郭秀枝等进行HBV有关的再障和无关的再障患者的血清和单核细胞内HBV DNA的测定,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 Pasquinelli认为HBVDNA与人的基因组之间具有核昔酸的同源性

体外试验中Zeldis研究HBV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认为HBV可以感染造血干细胞,Steinbeg证实 HBV对造血干细胞有特别的侵嗜性

HBV相关性再障的发生机制 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异常 病毒抗原所致免疫损伤 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具有器官特异性的骨髓干细胞损伤。患者的骨髓内表现CD34+细胞严重缺乏。 激活的T淋巴细胞也可以在局部分泌淋巴因子,导致干细胞增生停滞。 这些淋巴因子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IL-2等

造血生长因子网络失调也可能是骨髓抑制的原因之一对造血细胞有负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前列腺素、白三烯、酸性铁蛋白、乳铁蛋白、转化生长因子以及上面提到的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IL-2等。干扰素亦是肝炎治疗常用药物。

TPO是血小板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 wolber等研究了肝衰竭患儿肝脏组织内TPO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是急性或慢性终末期肝病进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定量测定了代偿期肝硬化组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14例,急性肝衰竭组9例各组患者肝脏组织内的TPOmRNA的表达,可以看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PO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急性肝衰竭的患者。

造血干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即骨髓造血干细胞周围的血浆、胶原构架和间质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的生长有调节作用。HBV感染后引起了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的改变,其结果可能影响到骨髓的微环境,从而也对造血干细胞产生了负面影响

HBV的感染,主要是肝功能的破坏。肝脏功能的解毒能力下降。肝脏对机体内活性因子的处理能力下降,使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缺陷。这可能是乙型肝炎引起再障的又一原因

病毒性肝炎相关再障就其定义而言,是发生在病毒性肝炎后的再障,由于HBV是一种慢病毒,许多患者HBV的感染起始点不能详述,乙型肝炎病史漫长,因此针对HBV感染后的再障,认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继发再障,即二者有因果关系;还有一种为并发再障,二者各自独立而无因果关系。

HAAA临床特点: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以青少年为主,常在肝炎发病后6个月内发生,多数患者处于肝炎的恢复期,肝炎症状相对较轻,而再障多较严重,病情进展较快,预后常较差。少部分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发生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再障发病相对缓和,发生再障后肝功能损害可能逐渐加重,也有部分患者随着肝炎的恢复造血功能逐渐恢复。

乙型肝炎相关再障与普通再障在临床上有所不同,包括生化指标上、病毒指标和治疗上。两者的治疗完全不同,前者主要应抗病毒治疗,后者主要是免疫抑制治疗,而前者若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基础病可能更为加重。因此明确乙型肝炎相关再障的这些特点,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