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二复习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单元 17 — 18 世纪的启蒙思想. 为什么继文艺复兴之后, 17 世纪的欧洲再次 发生了思想解放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发生 1. 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近代唯物主义 哲学的确立 经济: 政治: 科学文化:
Advertisements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战争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第五章: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中日战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第五、六单元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日落紫禁城 1.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派探索救国道路一览表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第一节 变法维新思潮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第一次启蒙运动的发展过程,主要思想以及历史地位,了解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危机之时为救亡图存而作出的各种努力和奋斗,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情操,同时缅怀先烈,培养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崇高理念。 教学重点:维新思潮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戊戌已巳间维新思潮的深入和发展以及对这时期思潮的评价。康有为、梁启超的主要思想和历史贡献。
.  课标版 历史 第4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期末复习.
《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四讲 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运动.
维新派 东莞市光明中学·常长岭.
把书读薄 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专题整合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明确高考动向 形成知识体系 做到触类旁通.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社科部 李慧.
第三单元 重难点分析.
专题二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 发展的曲折历程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历史》 选修1.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 老师指导! 陈淑英 2010年11月.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诸城市城北学校 张跃文.
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历史特征 (1)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 (2)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3)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2.主要表现: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严州中学(新) 谢余泉 第九单元 戊 戌 变 法.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日本 明治维新 第八单元.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9课时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 选修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欢迎指导!圣诞快乐! 执教者:蒋海兵.
【材料】 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洋人都是没有文化的野蛮人。他们吃牛奶,吃了不能消化就胶结在肚子里,必须吃大黄喝茶水才能化解,连最穷的洋人也要在胸前挂一小口袋大黄,时常去舐舐闻闻,而大黄和茶叶只咱中国有。另外,也许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9日 教育部成立蔡元培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历象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冲击——反应模式 费正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传统历史发展是属于停滞的,中国社会自身是无法产生进入近代社会的动力,所以中国要进入近代社会就需要外在的力量,需要外在“冲击”,中国“反应”其“冲击”,这种模式突显了外部的“冲击”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授课人:方琼 2010年12月9日 1.
回顾知识: 资本主义国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半总统半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 光荣革命 法国大革命 英国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专题复习讲座 --主讲:王年胜 时间:四月十八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世界近现代史 第二讲 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二复习课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 变法的背景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变法兴起 变法的过程 三、百日维新 变法的高潮 四、戊戌政变 变法的失败

A 新思想 的演进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新思想 的演进 开眼看世界,师夷制夷(林则徐、魏源) 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派:孙中山)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

一、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历史根源) 1、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经济、政治)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 经济: 政治: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是如何加强对华侵略的?) 1)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贷款、修筑铁路、抢夺矿山开采、投资办厂、开设银行

2、19世纪末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赔款、自然灾害等所引发的的财政危机 2)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原因: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原因: 表现: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后天畸型;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影响: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并在19世纪末作为 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维新思想的兴起 1、理论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思想) 2、思想主张: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思想)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的政治学说相 结合,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或(托古改制)

主要先驱者 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维新派及其思想主张 主要先驱者 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共同主张: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时务报》主笔,《变法通议》,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仁学》,大胆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维新派的斗争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应诏统筹全局折 组织“保国会”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成立“强学会”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与顽固派论战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应诏统筹全局折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 组织“保国会” 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团体 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三、维新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一)施政纲领: (一)开始标志: (二)内容及其影响: (四)特点: 《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政治、经济、文教、军事 颁布新法,改革旧制,举步维艰

变法内容(必记)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教育近代化 军队近代化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类别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改订律例。 2.裁撤冗员。 3.澄清吏治。 经济方面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文教方面 1.遍设中小学堂,设京师大学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军事方面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淘汰旧军。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教育近代化 军队近代化

变法措施的作用和局限(必记) 类别 作用 局限性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教方面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

六、变法失败原因: 五、结局:失败 (标志:戊戌政变) ①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五、结局:失败 (标志:戊戌政变) 六、变法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②脱离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③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④对列强和袁世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客观上说,封建顽固势力力量过于强大 七、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⑵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 中央与地方顽固派官僚、寄命科举的读书人、失去特权的旗人等封建势力联合抵制破坏。 ①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各省官员大多对变法阳奉阴违,并不真正实行。 ③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 ④反革命集团政治经验丰富等。 6、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007宁夏卷42题材料: 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昭领导工作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双方交锋 ①解除翁同龢的职务 ②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 ③中央和地方大多高级官员抵制新政 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慈禧太后训政 (1)旧势力 ①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四名侍郎 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袁世凯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落空 (2)光绪帝

7、历史意义 1、爱国意义:爱国救亡运动(民族危机,变法图强,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进步意义:政治改革运动,政治上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3、启蒙意义: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开创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变法的局限性 1、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说明维新派的行动比它们的宣言退步了。 2、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近代改革整合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请简要说明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请简要说明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

(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 1、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 2、戊戌变法: 中央设立矿物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1、明治维新: 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2、戊戌变法: 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

(三)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 1、明治维新: 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2、戊戌变法: 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教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军事上:现代化、西方化 1、明治维新: 建立新式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享有特殊地位,只对天皇负责。 2、戊戌变法: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扩建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五)社会生活上:文明化、西方化 1、明治维新: 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 2、戊戌变法: 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

背景 戊戌变法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 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戊戌变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甲午战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