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Advertisements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第三章 血 液 细胞外液的 4/5 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 在血管内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体内不断循环,是内环境中最活跃 的部分, 是沟通各种组织液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气体和物质交换、散热; 参与生理性止血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乳化油相所需HLB值的测定 一、实验目标 要求以鱼肝油为例,通过实验掌握乳化鱼 肝油(油相)所需HLB值的测定方法。 要求以鱼肝油为例,通过实验掌握乳化鱼 肝油(油相)所需HLB值的测定方法。二、药品器材 鱼肝油、吐温-80、司盘-80、蒸馏 水。 鱼肝油、吐温-80、司盘-80、蒸馏 水。 试管、量筒、滴管、显微镜、载玻片、试.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第三章 血型与输血(2) 魏彦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急性动脉栓塞病人 制作:周森 黄宇杰 齐雨欣.
中医美容保健.
第三章 血型与输血(2) 魏彦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人體的奧妙 姓名:林佩儀 班級:六年4班 指導老師:趙美華老師.
热烈欢迎 各位同行来临指教.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 2 血细胞生理 § 3 生理性止血 § 4 血型与输血原则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CHAPTER 3 BLOOD.
交叉配血常见错误的分析 深圳市罗医院检验科、输血科 邓起干.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液循环(第1课时).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成人健康护理学》的 教学组织与实施 何平先.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尿生成的调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第三章第二节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第二课时) 罗店中学:晏牡丹.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实 验 七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5.4 血液与循环 1 人和动物体含有大量的水 2 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3 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
第三章 血液( BLOOD ) 主讲教师 : 张志方
实验7.23 抗高血压药物 对动物血压的影响.
复 习 纲 要.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实验二 免疫血清的制备.
实验五 细胞膜的通透性 目的要求 实验用品 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了解膜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麻醉教研室、麻醉科 邓小明
Water potential in the plant
生物技术实验—凝集反应 免疫学教研室 刘平.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实验 出凝血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余文红.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模块八 发动机总成装配与试验 单元1 发动机总成装配 单元2 发动机的磨合 单元3 发动机竣工验收.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冻存复苏技术 与细胞计数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张雄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蔬菜农药含量的快速检测 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一(2)班 | 顾思仪 |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床上洗头.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ABO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实验原理-血型鉴定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Immunoglobuli M )。当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表型)。

实验原理-交叉配血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红细胞凝集称为同族血细胞凝集作用。不同动物的血液互相混合有时也可产生红细胞凝集,称为异族血细胞凝集作用。对于动物的天然血型抗体了解不多,而且免疫效价也很低,所以同种动物第一次输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第二次输血就必须进行交配试验,才能决定是否能相互输血。 交叉配血既可检验血型测定是否有误,又能发现他们的红细胞或血清中, 是否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凝集原或凝集素,足以引起红细胞凝集反应。在进行并叉式配血试验时,应在 37℃下进行,以保证可能有的凝集反应得以充分显示。

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中红细胞悬液和血清的制备方法: 静脉采血3ml,取下针头,将其中的0.4ml注入已加入106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0.1ml的试管中(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为4:1),混匀,待用。剩余血液加入另一支试管中,使其自然凝固。分离血清备用。 洗涤红细胞:取抗凝血一份,加8-10倍量的生理盐水,颠倒混匀后,1000r/min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再加入8-10倍量的生理盐水,颠倒混匀后,1000r/min离心5分钟,如此反复三次。最后弃去上清液后即得压积红细胞。 配制5%红细胞悬液:取压积红细胞1滴,加2ml生理盐水,颠倒混匀即可。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洗脱红细胞表面上残留的血浆蛋白,以免造成血型不符的假象

实验对象、药品和仪器 人 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显微镜,消毒牙签,5ml注射器及针头,生理盐水,碘酒棉球,滴管,小试管。 A、B型标准血清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ABO血型的鉴定 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A和B,中央标记受试者的号码。 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用消毒后的尖头滴管吸取少量血,分别与A端和B端凹面中的标准血清混合,放置1~2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 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

实验方法和步骤 ABO血型的鉴定 A端 B端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抗B凝集素 抗A凝集素 黄色 蓝色 A端 B端 A端检出 B端检出 判断 未凝集 凝集 A凝集原 A型 B凝集原 B型 AB型 O型

实验方法和步骤 2.交叉配血实验   分别对供血者和受血者消毒、静脉取血,制备成血清和红细胞悬浮液。红细胞悬浮液是将受检者的血液1-2滴,加入装有生理盐水约1 ml的小试管中,即为2-5%的红细胞悬浮液。加盖备用。 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供血者和受血者的名称或代号,分别滴上它们的血清少许。  将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到受血者的血清中(称为主侧配血);将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入供血者的血清中(称为次侧配血),混合。放置10~30  min后,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交叉配血反应结果判定见p74表

注意事项 指端、采血针和尖头滴管务必做好消毒准备。做到一人一针, 不能混用。使用过的物品(包括竹签)均应放入污物桶,不得再到采血部位采血。 消毒部位自然风干后再采血,血液容易聚集成滴,便于取血。取血不宜过少,以免影响观察。 采血后要迅速与标准血清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在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时,一定要防止将主侧配血和次侧配血搞混。

实验结果和讨论 为什么在配血试验时,如果主侧发生凝集反应,不论次侧配血如何都不能输血?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 熟悉测定两时间的意义

实验原理-出血时间 出血时间就是指小血管受到破损后血液流出至小血管封闭自行停止出血所需的时间,有时又称止血时间。止血的发生主要与小血管的收缩封住出血口、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血小板活性物质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过程有关。观察出血时间是检测毛细血管功能和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正常人出血时间约为1~4 min,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毛细血管功能缺损情况。

实验原理-凝血时间 血液流出血管后,受到刺激的血小板就会释放出一系列凝血因子,使血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网状的纤维蛋白,血液发生凝固。测定凝血时间可反映血液本身出凝血因子是否缺乏或减少。凝血时间用于检查血液本身的凝血过程是否正常,而与血小板和毛细血管功能的关系较小。

实验对象、仪器 人 小烧杯、酒精棉球、采血针、滤纸片、秒表、玻片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出血时间的测定 2.凝血时间的测定(玻片法)

实验结果和讨论 报告该实验者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并对大组的结果加以统计,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出血时间长短与何种因素有关? 出血时间长的人凝血时间是否一定延长? 论述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临床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 出血时间:不可挤压出血 凝血时间: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目的 以血液凝固时间作为指标,了解对血液凝固影响的因素,加深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对象、药品和仪器 家兔 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肝素(8 U/ml)、2%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液状石蜡。 免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动脉夹,动脉插管(或细塑料导管),注射器,试管8支,小烧杯2个,试管架,竹签1束(或细试管刷),秒表。

实验方法和步骤 1.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 ml/kg的量,将兔麻醉,仰卧固定于兔手台上。正中切开颈部,分离一侧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显微镜,消毒牙签,5ml注射器及针头,标准ABO血清,生理盐水,碘酒棉球,移液管。远心端用线结扎阻断血流,近心端夹上动脉夹。在动脉当中斜向剪一小切口,插入动脉插管(或细塑料导管),结扎导管以备取血。

实验方法和步骤 2. 试管准备好。   试管1   不加任何处理(对照管)   试管2   用液状石蜡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   试管3   放少许棉花   试管4   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   试管5   加肝素8U   试管6   加草酸钾1~2 ml   试管7   加肺组织浸液0.1 ml

实验方法和步骤 3.放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 ml。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竹签搅动直至纤维蛋白形成。 4.记录凝血时间   每个试管加血2 ml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壁15 s 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5、6、7号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 5.如果加肝素和草酸钾的试管不出现血凝,可再向两管内分别加入0.025 mol•L-1的CaCl溶容液2~3滴,观察血液是否发生凝固?

注意事项 采血的过程尽量要快,以减少计时的误差。对比实验的采血时间要紧接着进行。 判断凝血的标准要力求一致。一般以倾斜试管达45度时,试管内血液不见流动为准。 每支试管口径大小及采血量要相对一致,不可相差太大。

实验结果 将实验结果及各种条件下的凝血时间按下表填写,并进行比较、分析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表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管号 实验处理 表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管号 实验处理 凝血时间 1 不加任何处理 2 用液状石蜡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 3 放少许棉花 4 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 5 加肝素8U 6 加草酸钾1~2ml 7 加肺内组织浸液0.1ml

思考题 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影响血凝的外界因素? 为什么有几管不凝?为什么有几管比对照组管凝血时间长?为什么有几管比对照管凝血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