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妥瑞氏症 1885年,法國妥瑞醫生是位神經病理學家,提出八種不同於其他運動異常的病例報告,後擴充其定義並簡化名為「妥瑞氏症」。
妥瑞氏症是神經生理出了問題,此症狀是源於腦基底核多巴胺的反應,典型症狀是快速、重複和不自主的肌肉、聲語動作,稱「抽動」 (tics) 。
基底核或稱為基底神經節,是大腦深部一系列神經核團組成的功能整體。它與大腦皮層,丘腦和腦幹相連。目前所知其主要功能為自主運動的控制。它同時還參與記憶,情感和獎勵學習等高級認知功能。基底核的病變可導致多種運動和認知障礙,包括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頓氏症等。
多巴胺是多種神經傳導物質中的一種。 所謂神經傳導物質就是一個神經細胞跟另一個神經胞連絡用的物質。當某一個神經細胞分泌多巴胺出來的時候,它旁邊的神經細胞就會接受到,而產生下一波的神經訊號。 多巴胺過多:精神分裂,妥瑞氏症。 多巴胺過少:巴金森病。
克服症狀, 依然可以成為名人。
音樂神童莫札特 發明家愛迪生 奧運八金泳將 費爾普斯 他們都是「妥瑞兒」。
23歲才被診斷出罹患妥瑞氏症。當他病情惡化時,棒球生涯也因此遇上危機。他花了三年時間才找到合適的抗憂鬱劑組合來控制症狀,持續服藥,使得他所鍾愛的棒球生涯得以延續。 職業棒球選手 Jim Eisenreich
有著妥瑞氏症的妄想與強迫症的症狀,突顯出他在罰球上令人嘆為觀止的傑出表現。 職業籃球選手 Mahmoud Abdul-Rauf (NBA的罰球王) 有著妥瑞氏症的妄想與強迫症的症狀,突顯出他在罰球上令人嘆為觀止的傑出表現。
常見類型與症狀
台灣每一萬人中約有4.28人會罹患此病,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三到四倍,通常在6~7歲左右發作,罹患此病症的兒童學習、行為方面會受到困擾,常換來父母、老師的怒罵,甚至用台語的「中猴」來訓斥孩子。
常見的三種類型: (一)動作型:常見的表現為快速而短促的如眨眼 、噘嘴、歪嘴、甩頭、扮鬼臉、聳 肩、搖頭晃腦等,有的人眼球會轉動 快速、磨牙、反嘔或其他口部動作。 有的會撥弄手指、弄出聲響、四處摸 碰東西、無意義的敲桌子、亦會有傷 害他人及自我傷害行為的產生。
(二)聲語型:清喉嚨、低吟、用鼻吸氣、 咳嗽以及大叫較為常見,其他還 有喘氣、口吃、吹口哨、模仿動 物叫聲,發出粗魯、不雅的字句 ,重複自己說過的話或突然改變 音量或聲調等行為。
(三)感覺或心理層面:大部分妥瑞症患者在發 病前都有徵兆,譬如因為眼皮酸 而眨眼睛、因為脖子和肩膀酸而 搖頭、聳肩,也有感到緊繃感、 肌肉緊張、刺痛等。
可能產生的學習及適應問題 (一)注意力不集中、異常過動。 (二)強迫症。 (三)學習困難。 (四)侵略性。 (五)焦慮、抑鬱、怕壓力、嫉妒、睡眠異常。 (六)難以與人建立親蜜關係。 (七)腸絞痛、偏頭痛、及自我傷害的行為。 (八)不直接說有關連的問題、易說謊。 (九)左撇子。 (十)抗壓性較低,無法接受被拒絕。
面對與適應
症狀較輕微者,運用心理與精神方面的治療比藥物來的更重要,青春期之後較有自制的能力面對處理,動作會伴隨一輩子,因此培養自信、樂觀成長,是需從小建立的觀念。
妥瑞兒具有高創造力、擇善固執、善解人意等特質,務必求診於專業醫師,才不會讓優點消失,導致其他併發症出現,如過動或強迫症,不然會讓妥瑞症變得很難處理。
藉由運動,消耗過多的體能,可使心沉靜下來, 相對的抽動的頻率就會趨緩、程度較為減輕。
父母、師長帶給孩子正面同時也是負面的影響就是自己本身的行為。面對問題、處理事情時的態度,在孩子眼中已是非常明確的典範,深深刻畫在孩子心裡,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學習如何應變、處理,小心並減少因為不自主運動造成的傷害是重要的事,說明自己的病情,不要害怕畏縮與躲避。 妥瑞氏症是顯性遺傳,不會影響智商與生理成長,目前雖有一些神經內科藥物可以改善症狀,但是無法痊癒。 學習如何應變、處理,小心並減少因為不自主運動造成的傷害是重要的事,說明自己的病情,不要害怕畏縮與躲避。
片中主角從不認為自己是身障者,反而視妥瑞症為他一輩子如影隨形的朋友,他說:「是妥瑞症教我成為我夢寐以求的好老師」,並學會永不放棄的精神。
「妥瑞兒」能不能順利成長並發揮自身的天份,需要父母、老師、朋友、社會一起協助,多一份關懷,少一點歧視,要有包容之心,妥瑞兒就會適應良好,過得快樂。
無法當第一,但要做唯一。 樹立個人特色、發揮所長。
讓我們共同學習: 面對、接納、包容 並欣賞生命中的不完美! 讓我們共同學習: 面對、接納、包容 並欣賞生命中的不完美!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