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第二节 细胞核和细胞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初步学会辩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 、用类比、归纳的方法,列表描述细胞核和各种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关注鉴别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第一节细胞膜 关键问题:物质是怎样进出细胞的?.
一、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1.组成成分[判断正误] (1)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可用作提取细胞 膜的材料。 (×) (2)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 (3)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4)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都是组成膜的成分。 (√)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我确信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主题3 生命的结构基础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几乎都在细胞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那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比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整理者: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分数的初步认识 林州市采桑镇中心小学 郭林晓.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象鼻中心校 张长生.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余角、补角.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一篇 细胞生理学 第一章 生物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章 细胞的兴奋 第三章 细胞间信息传递 第四章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
4.2 证明⑶.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细胞的基本结构 山东省实验中学生物组 张恩然.
用计算器开方.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线段 直线 射线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胡益萌.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太和中学 韩丽.
CHAPTER 11 Cell Nucleus and Chromosome.
扇形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授课教师 高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对细胞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吗?需要,细胞要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物质,还要将代谢废物排出细胞。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4章的学习。既然要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物质进进出出必须要经过细胞的哪个结构?是随便什么物质都能随意穿过细胞膜吗?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是有选择性的,为什么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猜测这可能与细胞膜的什么有关?今天来学习第二节。首先要清楚这节课的研究对象:生物膜。生物膜包括几大类膜?细胞膜是单层膜还是双层膜?核膜呢?细胞器膜呢?这几类膜在组成成分上相似,在结构上也相似,因此,我们这节课会主要以细胞膜为例,来学习生物膜的结构。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经了一百多年时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直到现在仍有许多科学家在继续深入研究。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这段历史。想下如果回到一百多年前,你是当时的一位科学家,你会怎样去研究细胞膜的结构?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种物质的结构,实际上是指其组成成分之间的组合方式,比如细胞的结构是指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之间的组合方式。因此,要弄清楚细胞膜的结构,首先要弄清楚它的组成成分。通过两个资料学习下科学家对生物膜成分的探究历程。 一、对生物膜成分的探索历程

资料一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时间:19世纪末(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原理?相似相溶。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容易融在一起。你和欧文顿想得一样。 时间:19世纪末(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这个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1. 对现象的推理分析。2.有必要,你的结论实际上是通过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推测出来的,是一种假说,提出假说后,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还应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修正。3.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可见技术水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欧文顿要从膜的通透性着手研究,而不直接提取鉴定的原因 这个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

资料二 膜的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时间:20世纪初 实验: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从而说明了欧文顿的假说是成立的。 膜的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5

弄清楚了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下一步就要看磷脂和蛋白质是怎样构成生物膜的。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小资料 亲水 疏水 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会怎么样铺开? “头部” 磷脂是组成细胞的主要脂质,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 “尾部” 疏水 脂质一共包括三大类,其中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磷脂。磷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形状就像一个长着两条尾巴的乒乓球。头部是甘油和磷酸,尾部是脂肪酸。它有一个特点: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怎么理解亲水?就是喜欢水,容易与水亲和。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思考:如果将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它会怎样铺开?找学生上黑板画。 想一想: 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会怎么样铺开? 水 空气 7

资料一 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两层 时间:1925年 人物:高特Gorter和格伦德Grendel 两位荷兰科学家。可以用折纸来比喻。 时间:1925年 人物:高特Gorter和格伦德Grendel 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两层

合作探究 结合人体细胞内、外环境,预测细胞膜中磷脂的排列方式。 水环境 水环境 问题又来了,知道磷脂分子排列为两层,但光说两层,组合方式有好几种,到底哪种组合方式是它在细胞膜中的排布呢?给大家提示下:细胞内部环境有没有水?外部环境有没有水?内外都是水环境,我们取一小段细胞膜,你猜测磷脂应该怎样排布? 像两层棉被一样,这只是局部图,如果纵切细胞膜,会是怎样?如果是整个细胞膜呢?篮球。 合作探究 结合人体细胞内、外环境,预测细胞膜中磷脂的排列方式。 水环境 水环境

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 推测??…… 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我们就确定了,以磷脂双分子层的形式排列。现在做一个简单的计算:细胞膜有几层膜?那有几层磷脂分子?核膜是几层膜?有几层磷脂分子?细胞器膜呢?那么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40年代的时候曾经有学者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但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他没有验证这个假设。 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 推测??……

资料二 时间:1959年 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 实验: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 直到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了,科学家用它观察细胞膜,补充一点知识:蛋白质的电子密度高,在电镜下显暗色;磷脂分子的电子密度低,显亮色。像陕西的什么小吃?三明治模型。第二个:你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还是流动的?举个例子?比如有一种单细胞生物,它的形状可以变来变去,那就是变形虫。 资料二 时间:1959年 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 实验: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 1.蛋白质是平铺在脂质表面的。 2.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

资料四 时间:1970年 人物: 弗雷(Frye)和埃迪登(Edidin) 有没有实验证明细胞膜是具有流动性的?用荧光染料标记某种物质,利用其荧光特性,来反应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 资料四 时间:1970年 人物: 弗雷(Frye)和埃迪登(Edidin) 实验:用荧光标记技术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然后将细胞融合。

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然后将这两个细胞融合,你猜测下这些染料会怎样分布? 膜上的蛋白质是流动的

磷脂分子也能运动,可以翻跟头,可以旋转着动,可以侧着动。 磷脂分子的运动

整个动起来就是这样。

资料五 时间:1972年 人物: 桑格(Singer)和尼克森(Nicolson) 成就: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在生物膜中排列成了什么形状?这个模型的支架是?支架的意思就是没有他整个生物膜就散架了。磷脂双分子层可以流动不?蛋白质在膜中有三种存在方式:嵌入、镶在和贯穿。蛋白质能不能流动?因此,我们总结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就是流动性。蛋白质在膜上是对称分布的吗?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还有一个就是不对称性。生物膜的功能是?其中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控制物质进出,因此,我们说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功能是由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现在再来看这个模型的名字,流动指的是什么会流动?镶嵌指的是谁镶嵌?如果这个膜是细胞膜的话,它还会多一种组成成分。那就是糖类。

1.糖类在细胞膜上的存在形式? 2.糖被的作用? 3.糖类的分布特点? 糖脂常常被作为细胞表面标志物质,某些正常细胞癌化后,表面糖脂成分有明显变化. 1.糖类在细胞膜上的存在形式? 2.糖被的作用? 3.糖类的分布特点?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对膜的研究将更加细致入微…… 对生物膜结构的研究并没有停止,还有学者提出了晶格镶嵌模型和板块镶嵌模型等,但现在被广泛接受的结构模型基本内容还是趋向一致的。在组成和结构方面。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对膜的研究将更加细致入微……

  200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名研究细胞膜的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物质运输的通道方面所做的贡献。

膜制备技术 电镜的发明 冰冻蚀刻技术 荧光标记技术 技术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没有技术的进步,科学研究将大大受限制。科学的发展也会促进技术的改革。 纵观整个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你能谈谈技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吗?  膜制备技术 电镜的发明 冰冻蚀刻技术 荧光标记技术

A 1.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B.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 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

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是[ ]________。 (3)不同的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种物质不同?________(填写标号)。 (4)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填“M侧”或“N侧”),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 氨基酸 磷脂双分子层 D E 糖蛋白 B M M侧有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资料三 蛋白质镶在、嵌入、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时间:20世纪60年代 实验:科学家用冰冻蚀刻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揭示了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存在方式。 将标本用干冰冷冻,然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并在真空条件下迅速升华,暴露出样本的断面结构。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你剥石榴时,用刀稍微切下皮,然后一掰,会有一个断面,从这个断面你就可以看到石榴豆的外形。从这个图中你发现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是平铺在脂质表面吗?有的蛋白质贯穿了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蛋白质镶在磷脂的表面,有的蛋白质则嵌入到脂双层中。 蛋白质镶在、嵌入、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三明治”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 如果生物膜是静态的,那变形虫还能这样动吗?

“三明治”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