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格蒙.佛洛伊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教師敘薪 Q & A 教師敘薪 Q & A 新竹縣立新湖國中 陳淑芬 新竹縣立自強國中 楊美娟
Advertisements

103 學年度縣內介聘申請說明會 南郭國小 教務主任張妙芬.  重要作業日程 : 1 、 5/1( 四 ) 前超額學校 ( 含移撥超額 ) 備文函報縣府教 育處輔導介聘教師名單 2 、 5/7( 三 ) 超額教師積分審查( 9 : : 00 、 13 : : 00 )。 3.
大學甄選申請入學 〃備審資料 〃面試. 確認你的追求對象 學校環境概況 系別特質 有無交換學生 未來出路 性質相似的科系要清楚之間的差別 ex: 社會福利學系,社會工作學系, 社會學系.
人文行動考察 羅東聖母醫院 老人醫療大樓 吳采凌 黃玨宸 劉映姍 陳嫚萱.
焦點 1 陸域生態系. 臺灣的陸域生態系 臺灣四面環海 黑潮通過  高溫, 雨量充沛 熱帶, 亞熱帶氣候.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 第 6 章. 學完本章我能 ……  知道中國土地資源的問題與保育  了解中國水資源的問題與保育  知道中國森林資源的問題與保育  能分析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如何影響人類 的生活型態  說舉出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
景美樣品房工程變更 / 追加請款 / 說明 102/08/09 樣品房停工 102/10/10 樣品房完工 102/09/26 向工務部提出 追加工程估價單 102/10/25 經工務部審核 轉送採發部門 102/09/03 工地會議 確認後續施工方式 102/11/ /11/ /12/09.
統計之迷思問題 保險 4B 張君翌. 迷思問題及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 解題的過程重於答案 例 : 全班有 50 位同學,英文不及格的有 15 人,數學不及格的有 19 人,英文與 數學都及格的有 21 人。請問英文與數 學都不及格的有幾人? 老師常使用畫圖來解決這樣的問題,英文和.
旅 糾 紛 遊 與緊急事件處理 11 Chapter 旅遊費用.
社團法人台南市癲癇之友協會 講師:王乃央老師
寓言 何謂寓言? 寓言中的主角選擇 以動物為主角,形象分析—以成語及諺語中來歸納動物形象 以人為主角,形象分析
漫畫風雲.
是先有健康--才會快樂呢? 還是先有快樂--才會健康?
*客體關係理論* (Object Relations Theory)
第七章 外營力作用 第一節 風化 第二節 崩壞 第三節 侵蝕與堆積.
記憶與遺忘.
物理治療師之僱傭關係 九十二年四月十二日.
勿讓權利睡著- 談車禍之損害賠償與消滅時效.
二、開港前的經濟發展 (一)土地開墾和農業發展 1.漢人移民的遷徙與拓墾 (1)遷徙 A.居住區 a.泉州人最多:沿海
設計新銳能量輔導 實習期中感想 實習生:賴美廷 部落格:TO13004.
日本的〈地獄劇〉 與 中國的〈目連戲〉.
授課教師:羅雅柔 博士 學員:吳沛臻/邱美如/張維庭/黃茹巧
國小教師檢定經驗分享 分享者:胡瑋婷 現職:國語日報語文中心寫作班教師 閱讀寫作營教材編輯及任課講師 榮獲「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全國第三名.
民主政治的運作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103學年度課程說明 103年9月2日.
國有不動產撥、借用法令與實務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 接收保管組撥用科 蔡芳宜.
公務人員 育嬰留職停薪權益.
大學教、職員之法義務規範與法律效果 台南地檢署林仲斌.
第三課 政府的組織、功能與權限 一、內閣制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二、總統制 三、混合制 四、小結 一、前言 貳、我國的中央政府體制
第三章 精神分析治療理論與技術 指導教授 林美蓉老師 組員: 吳伶玫 簡家燕 林雨潔 蕭淳方 侯洽守.
校园信息管理系统 河北科技大学网络中心 2000/4/10.
明代開國謀臣 劉伯溫 組員:吳政儒 林天財 王鈴秀 陳冠呈 施典均 李孟儒.
旅 糾 紛 遊 與緊急事件處理 16 Chapter 飯店問題.
中央與地方教育權限 第八組 王湘婷 邱淑婷 全 彥 洪英博
醫治被拒絕的傷害.
中國宦官 鄭永富 鄭雅之 莊尉慈.
弗洛依德與與心理分析 王榮昌 2017/3/15.
心理防御机制与神经症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食字路口 飲食看燈行 營養姐姐廖澍君 1.
盧世欽 律師 鼎禾律師聯合事務所 民國 一○四 年 九 月 十八 日
簡報大綱 壹、親師溝通 貳、學生不當行為的處理 參、學生輔導 肆、個案研討分析.
徵收苗栗市福全段147、1588及文心段10、11地號等4筆土地之
福山國小 100學年度 新生家長始業輔導.
貨物稅稅務法令介紹 竹東稽徵所.
讲 义 大家好!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在局会计科和各业务科室的安排下,我给各位简要介绍支付中心的工作职能和集中支付的业务流程。这样使我们之间沟通更融洽,便于我们为预算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下面我主要从三方面介绍集中支付业务,一是网上支付系统,二是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及规定等,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微調 健康與體育領域召集人 「課綱微調轉化」研習
公私立大學特色介紹 (以第二類組為主) 報告人:吳婉綺.
危險情人的特徵 危險情人的特徵.
機關團體所得稅申報實務 中區國稅局苗栗縣分局第一課林天琴.
幼兒環境學習規畫 期末報告 指導老師:蔡其蓁 老師
雕塑你我他.
運動管理的批判性思考 指導教授:林文郎教授 組長:葉育安 組員:陳泰文 張家豪
第九章 正当行为 正当行为,是指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財政部臺灣省北區國稅局中壢稽徵所 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法令.
「103年寒假教育優先區中小學生營隊」 校外補助計畫申請說明會.
水土保持法中「連續處罰」及「限期改正」制度之法律研究
國有公用財產管理及被占用處理暨活化運用法規與實務(含座談) 104年度教育部暨部屬機關學校總務人員研習會-不動產管理班
是先有健康--才會快樂呢? 還是先有快樂--才會健康?
提升國民小學教師健康教育專業能力三年計畫
馬公高中100學年101大學博覽會 專題演講 演講主題 如何選填適合自己的大學科系
性騷擾防治宣導.
創業環境分析與 風險評估 赫斯提亞負責人:謝馥仲先生 主講 演講時間 : 2008/05/01.
葉脈標本的創意製作.
穿出自我… 高一家政.
微信商城系统操作说明 色卡会智能门店.
生涯規劃與發展 (三) 郭思妤 老師.
財政四 徐瑜鴻 財政四 林博硯 財政四 陳玄恩 財政四 王張皓鈞 財政四 李定瑜
大綱 一.受試者之禮券/禮品所得稅規範 二.範例介紹 三.自主管理 四.財務室提醒.
品格:熱 性格的培養6親熱就,48頁。 (一)什麼是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西格蒙.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生平(1856-1939) ~早年生活 出生於1856年5月6日 佛洛伊德生平(1856-1939) ~早年生活 出生於1856年5月6日 父親嚴厲而權威的人,回憶自己的童年,發覺憎恨著父親,在2歲時即覺得比父親優越。 母親是一位苗條而迷人的女子,覺得自己對她有一股強烈的性依附,佛洛伊德的理論大部分反映了他的兒時經驗,儼然就是他的自傳。 佛洛伊德是高度自信、渴求成功的,曾寫過:「一個男人一生中能得到母親無庸置疑的喜愛,會擁有征服者的自信,而這自信能帶來真正的成功」,反映出母親的關愛與支持對他的影響。

佛洛伊德生平(1856-1939) ~古柯鹼事件 醫學院時,佛洛伊德開始研究古柯鹼並使用 佛洛伊德生平(1856-1939) ~古柯鹼事件 醫學院時,佛洛伊德開始研究古柯鹼並使用 對此藥物他越來越狂熱,甚至認為它是能治療許多疾病的神藥。 發表一篇有關古柯鹼效益的文章,被認為是引發1920年代歐洲及美國流行使用古柯鹼的始作俑者

佛洛伊德生平(1856-1939) ~精神官能症的性慾基礎 1881年開始擔任神經科醫師,同時開始探討情緒障礙患者的人格。 跟隨催眠的先驅者,精神科醫師Jean Martin Charcot 學習,Charcot讓佛洛伊德注意到精神官能症可能的性慾基礎 佛洛伊德自己的性慾衝突與同事提到一位女性患者的焦慮問題~丈夫的陽痿,可以推測就是佛洛伊德提出情緒障礙的性慾基礎論的原因。

佛洛伊德生平(1856-1939) ~童年期性虐待或幻想? 1896年稱他的大部分女性患者都有童年期性創傷的經驗,佛洛伊德相信就是這些童年期性創傷造成了成年期的神經質行為。 一年後,覺得大部分患者所談到的童年期性虐待事件並沒真的發生,而是患者的幻想,佛洛伊德提出患者的幻想對他們而言是相當真實。 1930年代,認為佛洛伊德刻意壓抑性虐待論點,或許是佛洛伊德認為如果童年性虐待如此普遍,那麼許多父親(包括他自己)可能會不斷被懷疑是否對自己的孩子有不當行為 1984年,心理分析師Jeffrey Masson質疑佛洛伊德說謊,他認為佛洛伊德的病人真的遭受到童年性虐待,Masson的論點並沒有得到國際學者的認同

佛洛伊德生平(1856-1939) ~佛洛伊德的性生活 對性的態度是負向,認為性活動是墮落的,會污染身體和心靈,41歲時就停止了性生活 個人在性方面的挫折與衝突也如同他對病人的看法一般,以精神官能症的形式表現出來,包括偏頭痛、泌尿系統問題和腸痙攣等問題,並將之描繪為性緊張的累積。 將男性的神經衰弱歸因為手淫,將焦慮性精神官能症歸因為不正常的性活動如性交中斷,由此解讀自己的症狀。 探討自己的夢來分析自己,發現了對父親的敵意,回憶出童年期對母親的性傾慕,夢到對姐姐的性期待,個人的神經質衝突,以夢的解析構成了他的理論,如他所說:「我最重要的病人就是我自己」

佛洛伊德生平(1856-1939) ~極盛時期 佛洛伊德的理論主要根基於本能的概念,來自臨床工作、檢驗自己的兒時經驗,以及個案研究的回憶與夢的解析 透過書籍文章的出版、研討會論文的發表,佛洛伊德吸引了一群門徒每週跟著他研討他的理論,這些門徒包括卡爾.榮格和阿佛雷德.阿德勒 1909年,被邀請到Massachusetts州的克拉克大學進行一系列的演講,並獲頒榮譽博士學位,心理分析理論漸漸在美國傳開 1920到1930年代他的健康也漸漸變差,因為口腔癌接受了33次的手術 1938年,納粹佔領了奧地利,去了倫敦,病情戲劇性地惡化但他仍然保持意識清醒,並且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1939年九月底去世

本能:人格的推動力量 本能是人格的基本因素、行為的動力,佛洛伊德用德文「Trieb」來表達此概念 ,可翻譯為一種趨力或衝動 本能的刺激來自內在(如飢餓、口渴),當身體的需求如飢餓產生時,它會引起生理上的激起或能量,心靈再將之轉化為一種欲求,此欲求也就是本能或趨力,引發個體產生行為來滿足需求 當身體處於有需求的狀態下,個體會感受到緊張或壓力,本能便扮演滿足需求、舒緩緊張的角色,佛洛伊德的理論也因此被視為一種均衡狀態取向(homeostatic approach)的理論 他強調個體需回復並保持一種生理平衡的狀態,以使個體不致感到緊張

本能的種類分為兩種: 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 生之本能(life instincts) 人類與物種以食物、水、空氣與性的需求來達到生存的目的 生之本能帶來成長與發展,其所依恃之心理能量稱為原慾(libido),原慾可以依附或注入客體,即所謂投注(cathexis)的概念,比如你喜歡你的室友,佛洛伊德可能會說你的原慾投注在他/她身上 佛洛伊德認為對人格最重要的生之本能是性(指廣義的性),並不單指情慾,而是指稱所有愉悅的行為與思想P49 擴展了對「性」的觀點:1.身體的功能(主要是尋求愉悅,其次才是生殖);2.情愛

本能的種類分為兩種: 生之本能(life instincts) 佛洛伊德其認為『性』是我們的原始動機,情愛需求來自身體的性慾地帶:口腔、肛門、性器官。 佛洛伊德認為人們都是追求快樂的,而他的人格理論大部分是圍繞著性渴望的抑制或潛抑的必要性。

本能的種類 死之本能(death instincts) 他認為人們在潛意識裡期望死亡 死之本能的元素之一是攻擊趨力(aggressive drive),指的是將死亡需求轉為攻擊自己以外的他人,導致破壞、征服與殘殺,如同「性」一般,攻擊是人類本質的一部分 死之本能主要來自其個人經驗(生理與心理的衰退、一次大戰的大屠殺)的概念並沒有受到太多支持,連佛洛伊德的跟從者也認為這是天才落難後的產物(Eissler, 1971)

人格的層次 人格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潛意識 意識包括所有的感官知覺與任何時刻我們所覺察到的經驗,只是人格中極有限的一部分 潛意識直接影響我們行為的需求與慾望,包含了所有行為背後主要的動力來源,而這些是我們無法看見與控制的,是心理分析理論的焦點所在 前意識在兩個意識層次之間,是記憶、感覺還有意識所未察覺的想法的儲存庫,前意識可以很輕易地被我們提取到意識的層面

人格的層次P50 提出了人格的三個基本結構: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id) 是本能和原慾的儲藏所,也是人格中一個重要的結構,因為它是另兩個結構的能量來源。 遵循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尋求快樂、逃避痛苦。因之是自私的、享樂的、不道德的… 沒有現實感,像是初生的嬰兒,不知如何滿足自己,唯一能滿足需求的方式是透過願望達成的幻想,即所謂的初級思考(primary-process thought)

人格的層次 自我(ego) 是人格的現實層面,它的作用在協助本我紓解因慾求而來的緊張 自我能注意現實的限制會限制、延宕、校正本我的需求以符合現實的要求,遵循所謂的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 發展出成年期足以用來滿足需求的感覺、認知、判斷力和記憶,佛洛依德稱之為次級思考。 自我同時考量本我與現實的需要,協調兩者間的衝突,自我回應本我的要求並從本我中獲得力量。

人格的層次 自我(ego) 所以我們會為了養活一家人做不喜歡的事 為了畢業學分選擇不喜歡的課程上。 自我像是駕馭野馬的騎士,佛洛依德認為我們應盡力不受制於本我,且應發展出多樣化的潛意識機制以保護本我。對抗焦慮的防衛機轉。

人格的層次 超我 是人格的道德面(大約5、6歲打下基礎),包含父母所設定的品格規範,被讚賞的行為形成超我的自我理想(ego-ideal),而被懲罰的行為則形成超我的良知(conscience) 會從外在父母的約束漸成自我要求,內化成自我規條 一旦內化後,當我們違反這些規條時,就會產生罪惡感及羞恥感。 會完全壓抑逐樂需求,特別是性和攻擊相關的需求。

人格的層次 自我受到三股力量的壓制:本我、現實以及超我 當三者之間有所衝突而自我又無法調節時,便發展出焦慮的問題

焦慮:自我的威脅 焦慮(anxiety)是一種沒有對象的害怕,與恐懼不同的是,焦慮的人不知道害怕的是什麼 焦慮是神經質及精神病性行為的根本原因,而且他認為所有焦慮的原型就是生產創傷(birth trauma) 子宮是最安全的世界。離開子宮,原始需 需求再也無法立即被滿足。此生的第一個焦慮經驗。也就是生產創傷。 當人遇到過度的焦慮時,自我無法負荷時,即會退化到嬰兒期的無助狀態。

焦慮的三種類型 現實焦慮(reality anxiety)或客觀焦慮(objective anxiety) 是一種對真實環境中存在的真實危險所產生的焦慮,像是火災、颱風、地震…等由他人或外在真實引起的。 神經質焦慮(neurotic anxiety) 來自兒童期的本能滿足與現實要求之間的衝突 神經質焦慮是一種潛意識焦慮,害怕在滿足本能需求時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考試時,不想面對…) 道德焦慮(moral anxiety) 來自本我與超我的衝突,本質上是一種意識層面的恐懼 當想要表現與道德要求不一致的本能衝動時,超我會讓人感到羞恥或罪惡。道德焦慮可來檢驗超我的發展是否良好 焦慮扮演著警告的角色,提醒個體需採取行動以保護自我,像是遠離威脅情境、壓抑可能會導致危險的衝動需求,如果這 這些理智的方式無法奏效,個體便會轉而求助防衛機制。

對抗焦慮的防衛機轉 防衛機制基本上是一種當理性層面運作無效時,非理性層面的運作。 面臨壓力、危險、自我受到威脅… … 本能一再被壓抑無法得到滿足。 社會不允許這樣的本能滿足。 如同所有的行為都會被本能所驅動,所有的行為也都為了對抗焦慮而處於防衛狀態,只是強弱差別而已。 兩個共同特徵:1.否認或扭曲現實;2.在潛意識中運用,我們通常無法覺察。

對抗焦慮的防衛機轉 壓抑:指非自願地移走一些意識層面的材料,表現為無意識地遺忘了某些痛苦或不愉快的事情,一但壓抑發生就很難終止,壓抑的概念是佛洛伊德人格理論的基礎,壓抑廣泛地存在於所有的神經質行為當中。潛意識裡否認某些引起焦慮的事物的存在。 否認:否認外在的威脅或創傷事件的存在 反向作用:表達出與本意相反的本我衝動。ex:攻擊衝動高的人,變得特別熱心而善良。 投射:認為某些不好的衝動是別人的衝動。 Ex:我不討厭他 ,是他討厭我。

對抗焦慮的防衛機轉 退化:退回生命中較早、較不挫折的時期,並表現出該時期的幼稚與依賴的行為 合理化:將行為重新解釋得較不具威脅性、可被接受 轉移:將本我衝動從一個具威脅性的或不可能的對象轉移至另一可行的替代對象。找較不具威脅的對象出氣。Ex:小孩、小狗… 昇華:將本能能量導入社會接納的活動中,以取代本我的衝動行為,例如,性的能量可以轉換或昇華為藝術創作,自卑轉為追求成就。

防衛機轉與心理健康 防衛機轉=自我欺騙。 當我們越覺察,就越能知道是一種自我欺騙,那麼防衛機轉就不會那麼時時控制著我們。 當過大的壓力、挫折、原有的防衛機轉已無法有效的發揮它的功能時,個體會陷入沮喪、憂鬱之中,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精神官能或精神疾症患者。

人格發展的性心理階段 人格有一部分源自我們兒時與各式各樣的人或對象所建立的關係,並發展出個人獨特的人格特質 親子關係.前五年是最重要的,是成人人格主要型塑的時期。 嬰兒與小孩有強烈的性衝突,而衝突會轉移到身體的某些特定部位,在不同年齡不同的身體部位會扮演衝突的中心因之其提出了發展的性心理階段(psychosexu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每一階段的衝突獲得解決之後,才能進到下一個階段 但有時也會有「固著」的情況發生:衝突沒有解決 ,兒童不願脫離。也就是有一部分的原慾或心理能量還停留在前一個階段無法轉移到下一個階段。

人格發展的性心理階段 口腔期 出生~1歲 口腔是主要的性慾區;快樂來自於吸吮:由本我主導 肛門期 1~ 3歲 階 段 年 齡 特 徵 口腔期 出生~1歲 口腔是主要的性慾區;快樂來自於吸吮:由本我主導 肛門期 1~ 3歲 如廁訓練(外在現實)干擾了通便的愉悅 性蕾期 4 ~ 5歲 亂倫幻想;依底帕斯情結;焦慮;超我發展 潛伏期 5歲~青春期 性本能的昇華階段 性發展期 青少年~成年 性角色認同與成人社會關係的發展

人格發展的性心理階段 口腔期是性心理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快樂來源是口腔,藉由吸吮、咀嚼、吞嚥等得到快感 ,對於生存也很重要 母親或主要照顧者是嬰兒依賴的對象,嬰兒最早世界是好是壞?是滿足或挫折?安全或危險? 有兩類行為:口腔合併行為(吃東西)和口腔攻擊或口腔虐待行為(咀嚼或唾吐) 口腔合併行為在嬰兒期的過度滿足,會繼續依賴別人來滿足需要,成年後可能會產生過度的樂觀和依賴 固著於口腔攻擊或口腔虐待行為成人會傾向過度的悲觀、敵意強、攻擊性強

人格發展的性心理階段 肛門期的如廁訓練對人格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不在父母准許的時間和地點排便,但發現這能降低焦慮感,並且常這麼做,他/她便會發展出肛門期攻擊人格:成人期許多的暴力與殘酷行為的原因。 保留糞便能帶來性愉悅,並且也可成功地操控父母,可能會發展出肛門期保留性人格:頑固又吝嗇,他們以留住東西得到安全感。

人格發展的性心理階段 性蕾期,兒童再度面臨本我衝動與社會要求的衝突,對性器官好奇。 男孩依底帕斯情結,透過幻想和外顯行為來表現對母親的性渴慕,父親則被視為一個阻礙、競爭對手與威脅。 恐懼父親的報復與傷害,害怕父親閹割了犯錯的器官(陰莖),即閹割焦慮(castration anxiety),發展出對父親的強烈認同,替代性的性滿足。(來自於佛氏自已的生命經驗) 女孩的依底帕斯情結,父親成了女孩新的愛戀對象。 女孩有相信她已失去了陰莖的陽具羨慕 性蕾期衝突及其解決的程度,對成年後與異性的關係和態度有著關鍵的影響。 男性會不斷的征服異性來肯定自己,女性則會用她的才能與魁力來征服男性。

人格發展的性心理階段 成人性格在5歲就已定型。 潛伏期,性本能處於潛伏的狀態,暫時昇華到學校的活動、嗜好、運動以及和同性的友誼關係中。 性發展期是性心理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開始於青春期如果沒有任何固著發生在較前面的階段,個體會漸漸發展出正常的生活。 他的人格理論較不重視兒童晚期與青少年期。

有關人類本質的疑問 人是衝突的儲存庫,不斷有風暴發生,我們得持續應付內在的衝擊。 人生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降低緊張 本我,是一個來自遺傳、生理性的結構,但他的性心理發展階段論又是受兒時經驗 贊同人性的普同性的,但也認為自我和超我的內容因個人經驗的差異,在每個人身上並不相同,所以人格的某些部分是因人而異的。 『決定論』我們所為、所思和所夢都決定於生與死之本能,而我們成年期的人格則決定於5歲之前的互動關係,那是我們控制力相當有限的時期。

決定論中的希望所在 當人們意識到越多的潛意識內 內容,他 他/她就越能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所以,佛洛依德認為心理分析能將人從決定論的桎梧中解放出來。

佛洛伊德理論的衡鑑:自由聯想 心理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將壓抑在潛意識的記憶、恐懼和想法提昇到意識層面。 回憶起一些壓抑的事,讓症狀得到了緩解,渲洩=來自希臘文淨化的意思。 自由聯想,病人就像是做白日夢一般,訴說任何心裡的念頭,他/她被鼓勵自發地說出任何想法和影像。 有些事情無法自由聯想出來,因為太痛苦了,以致病人無法說出來,佛洛伊德稱這些現象為抗拒(resistances),這些正是接近病人問題核心的現象。 粉碎或解決抗拒就可以讓病人面對壓抑了的經驗。

佛洛伊德理論的衡鑑:夢的解析 夢以象徵性的手法呈現壓抑的慾望、恐懼和衝突 夢有兩個部分:顯明的內容及潛在的內容 顯明的內容是夢中的真實事件 潛伏的內容是事件背後的象徵意義

佛洛伊德理論的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個案研究(case study) 不依賴客觀的觀察、沒有系統化地收集資料、情境無法重製 沒有逐字紀錄他的治療過程 只紀錄了支持他理論或以他的理論解釋的部分 無法確認病人所談內容的效度 先入為主認為童年期性誘惑是成年期精神官能症 樣本數過小

佛洛伊德概念的科學效度 潛意識:潛意識能影響意識思維與行為已被肯定 自我:分為兩個部分:自我控制與自我復原力 實驗室被評估自我控制較差的兒童,在學校老師也被評為較具攻擊性與較不順從 環境的惡劣與挫敗,或一些不好的經驗會降低自我復原力

佛洛伊德概念的科學效度 宣洩:包括回憶創傷事件後情緒上的表露,此表露會帶來症狀的緩解 ,但反而增強了憤怒 壓抑:壓抑者的焦慮程度低而防衛程度高(Davis, 1987) 其他防衛機轉:防衛機轉有階層性,簡單的機轉在生命早期使用,複雜的機轉則在長大之後使用 研究發現否認(denial)在兒童比在青少年普遍,而認同(identification)卻在青少年比在兒童普遍

佛洛伊德概念的科學效度 亞洲文化中的防衛機轉:研究探討了泰國的佛教徒與美國人的防衛機轉使用狀況,發現兩文化的受試在退化、反向作用等部分有相當大的一致性 夢:研究並未證實夢是需求或慾望的實現 依底帕斯情結:3至6歲兒童對異性父母的親暱行為與對同性父母的敵意行為明顯較相反狀況多,在4歲時最明顯,而從5歲開始減退

佛洛伊德概念的科學效度 口腔人格與肛門人格:研究大多支持口腔人格與肛門人格的存在,如發現口腔人格對權威的服從性比肛門人格高 年齡與人格發展:生命的前5年對人格有影響,但5歲之後人格仍會繼續發展 佛洛伊德式失誤:發現有一些失誤是佛洛伊德所說的焦慮反應 童年期性侵害的壓抑記憶:童年期性侵害經驗確能在遺忘多年之後被回憶出來,但研究也發現假記憶的存在

佛洛伊德理論的延伸 ~自我心理學 安娜.佛洛伊德(1895—1982) 只與兒童工作 佛洛伊德理論的延伸 ~自我心理學 安娜.佛洛伊德(1895—1982) 只與兒童工作 擴展自我角色更新了傳統的心理分析,認為自我是可以獨立於本我而運作的 1936年發表自我與防衛機轉(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被認為是自我心理學的基本論述

佛洛伊德理論的延伸 ~客體關係論 客體關係理論 佛洛伊德理論的延伸 ~客體關係論 客體關係理論 客體可以是任何滿足本能的人或活動,如佛洛伊德認為嬰兒的世界中第一個滿足本能的客體就是母親的乳房,之後母親整個人才成為一個客體 關注客體在人際關係上的影響更甚於本能驅力,接納了社會和環境因素對人格的影響力 特別強調母親與孩子的關係,認為人格的核心在嬰兒期即已形成

佛洛伊德理論的延伸 ~客體關係論 漢斯.柯荷(1913—1981) 佛洛伊德理論的延伸 ~客體關係論 漢斯.柯荷(1913—1981) 強調核心自體的形成,核心自體由自體與自體客體(self object)之間的關係發展而來 母親是嬰兒的第一個自體客體,認為她的角色不光是滿足生理的需求,也滿足了心理的需求 成人自體的所有層面,建立在兒童與初始自體客體的早期關係上 柯荷認為自體心理學是佛洛伊德式心理分析的延伸

佛洛伊德理論的延伸 ~客體關係論 瑪蘭妮.克萊茵(1882—1960) 強調嬰兒與母親之間強烈的情緒關係 佛洛伊德理論的延伸 ~客體關係論 瑪蘭妮.克萊茵(1882—1960) 強調嬰兒與母親之間強烈的情緒關係 強調嬰兒生命開始的第五到六個月至關重要,認為嬰兒出生時就有活躍的想像力 嬰兒內在會將這些想像與部分的客體做連結,漸漸擴展至整個客體,如母親乳房到完整的人 所有關係的發展可以說都來自早期與母親乳房的基本客體關係

佛洛伊德理論的延伸 ~客體關係論 瑪格麗特.馬勒(1897—1985) 新生兒無法分辨自己與其他事物是不一樣的,因此它認為母親是自己的一部分 佛洛伊德理論的延伸 ~客體關係論 瑪格麗特.馬勒(1897—1985) 新生兒無法分辨自己與其他事物是不一樣的,因此它認為母親是自己的一部分 經歷了三個階段來達到自我的分離 正常自閉 :嬰兒不會致力於滿足需求 正常共生 :持續到4或5個月大,開始能分辨自己與母親、自己與其他客體之間的不同 分離-個體化:持續到3歲,發展出較完整的自體感,在心理上可以和母親分離,並形成個人的認同

佛洛伊德理論的反思 一般心理學研究受到許多佛洛伊德概念的影響,包括潛意識、童年經驗對成年行為的影響等等 實驗心理學家質疑佛洛伊德的個案研究法 太過強調本能性生物動力對人格的決定性影響 社會經驗比性和攻擊對人格的形成更有影響 認為人有相當的自由意志,可以自發地行動或成長, 未來對人的影響也很大 太過關注情緒障礙 過度貶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