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道之始」章 (二)「舍生取義」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十二課 吃冰的滋味. 第十二課 吃冰的滋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古蒙仁 回憶童年 時代吃冰 的生活環 境與趣味 先肯定夏日吃冰是人 生一大享受,再分段 記敘童年吃冰的各種 情況,以回應首段 ★題目含義:關於吃冰的滋味的主旨,古蒙仁曾 說:「吃冰的滋味已不單純是一種口感或味覺 ,而是對逝去的時光的一份嚮往和追求。它是.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學生作文的寫作方法 童詩的寫作技巧. 一、童詩的寫作型式 1 .童詩要分行(一句一行) 2 .童詩可以分段.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十課 論語選 ( 一 ) 學而時習之 ( 二 ) 譬如為山 ( 三 ) 三人行. 第十課 論語選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孔子弟 子及再 傳弟子 ( 一 ) 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 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 二 ) 為學要持之以恆 ( 三 ) 人人皆可為我師 以語錄的 形式說明 學習和修 養的重要 ★補注: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基礎英文書信及論文閱讀課程.
内容回顾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 读后感 2.齐威王与周厉王对待谏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齐威王勇于纳谏,周厉王以能止谤而自喜。
潘朝陽 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東亞學系、地理系合聘教授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复习.
單元二 說明手法(條分縷析) ——趣談淺說 從私塾到鄉村學校(節錄) 何惠儀、游子安.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 —孟子.
第二冊 第十課 王 道 之 始 孟 子.
寡人之于国也 四个实词 作者简介 四个实词 预习反馈 四个实词 文本研读 《孟子》 四个实词 写作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目标: ①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②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
班級:6年8班 組別:第3組 組員:3號田惟中、7號辛璟泰、14號李冠霆 指導老師:王雪蓉老師
孟 子 不忍人之心 性善論.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齊桓晉文之事章 孟子 文體:語錄體的議論文.
晚 遊 六 橋 待 月 記 補充資料 製作人:.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Diagnosis Breast ( tumor at 9 o'clock ),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Nuclear grade 3/3 第一題 第六碼 分化程度 key word 部 位 形 態 carcinoma Ans : C50.8 Ans.
詞語的 褒貶色彩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論人性本善.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大綱:加減法的化簡 乘除法的化簡 去括號法則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挑戰C++程式語言 ──第8章 進一步談字元與字串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一 什麼是思考方法? 思考方法(method of thinking)的意義為研究使人思考正確的一門學科。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機械系106學年度實務專題海報
流程控制:Switch-Case 94學年度第一學期‧資訊教育 東海大學物理系.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論四端 孟子 一. 關於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他受業於孔子孫子思的門人,是繼孔子後,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給人尊稱為「亞聖」。 你想了解孟子更多的生平事蹟嗎?你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嗎?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Be Back While Feeling Cold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營運模式.
ABC ( )已知 ,則下列哪些是x6-7x5-8x4 的因 式?(複選) (A) x+1 (B) 2x+2 (C) x3(x+1)
問題一:長週期的彗星是指他的週期超過幾年?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道之宗旨  敬天地 禮神明愛國忠事 敦品崇禮  孝父母 重師尊 信朋友 和相鄰  改惡向善  講明五倫八德 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  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  洗心滌慮 借假修真  恢復本性之自然 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 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挽世界為清平  化人心為良善 冀世界為大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一)「王道之始」章 (二)「舍生取義」章 第九課 孟子選 孟軻 (一)「王道之始」章 (二)「舍生取義」章 http://zoucheng.com.cn/mengzi/pics/mengke6.gif

課前引導 孟子傳世的成語故事欣賞 1.揠苗助長 2.齊人之福

http://edba.ncl.edu.tw/ChijonTsai/MON/mon-17.htm

揠苗助長 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http://edba.ncl.edu.tw/ChijonTsai/MON/mon-39.htm

目次 一、題解 二、作者介紹 三、文學探究 四、補充資料 五、課文賞析 六、文章結構表 七、語文萬花筒 八、寫作指引 九、問題與討論 十、牛刀小試 十一、好站連結

一、題 解 出處 背景、題意 孟子書影 http://www.npm.gov.tw/uploads/2006030202005886888/01.jpg

出處: 第一則:《孟子》第一篇〈梁惠王〉上 第二則:《孟子》第六篇〈告子〉上 版本: 藝文印書館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       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背景:「王道之始」章 戰國時代,梁惠王在即位之初,最為強大。但在惠王三十年,先後敗給齊國、秦國,為了報仇雪恥,他對   戰國時代,梁惠王在即位之初,最為強大。但在惠王三十年,先後敗給齊國、秦國,為了報仇雪恥,他對 本國百姓施以小惠,希望借此把鄰國的百姓吸引過來,增加生產、擴充兵員,但未能如願。梁惠王便向孟子請教「民不加多」的原因。

題意:「王道之始」章 梁惠王的「盡心」並不能使百姓 來歸,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 治國的根本。 王者之正道,以仁義治天下 武力征服天下   梁惠王的「盡心」並不能使百姓 來歸,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 治國的根本。  王者之正道,以仁義治天下  武力征服天下 王 道 霸 道

背景:「舍生取義」章 孔子曾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實踐仁道,生死可以置之度外,這是一種高   孔子曾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實踐仁道,生死可以置之度外,這是一種高 道德的要求,孟子就「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加以發揮,使這種要求比較具有說服力。

題意:「舍生取義」章   孟子藉對魚與熊掌的抉擇, 以喻尊嚴重於貪圖富貴,說明 人生價值判斷的重要,及舍生 取義的可貴。

二、作者介紹 .孟子其人 .孟子其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9F%E5%AD%90

孟子其人 孟子,名軻,戰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B.C.372-289),上距孔子,約一百多年。 先世及家屬: 先世為魯國的孟孫氏。 孟子的父母妻兒失考,父早亡,母親善加管教。

孟子其書 編撰者: 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非孟子親撰 《孟子》重要注本: 趙岐《孟子注》 十四卷 朱熹《孟子集注》 十四卷 趙岐《孟子注》   十四卷  朱熹《孟子集注》 十四卷  焦循《孟子正義》 三十卷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24231/

《孟子》及《孟子外書》 1.漢代流傳兩種版本,即七篇本(內書七篇)和十一篇本(內書七篇,外書 四篇)。由於趙岐肯定地認為外書為偽而不予作注,導致外書四篇逐漸不傳,於唐代中期後亡佚。

2.流傳至今的只有七篇本的孟子。孟子七篇的 篇目為: 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 趙岐將七篇各分為上下,凡 十四卷,每卷又分若干章。

《孟子》地位的提昇 漢 代 漢書藝文志將孟子列於諸子略儒家類中,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重視。 唐 代 韓愈開始表彰孟子,地位大幅提升。

二程更極力表揚孟子,朱熹又將孟子、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子書。 南宋時更將孟子列於經部,由子部之書正式的被提升為經部著作。孟子被追封為「鄒國公」 宋 代 元 代 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地位僅次孔子

‧主要思想:性善論 涵養論 政治論 ‧文章特色 ‧影響及貢獻 三、文學探究 ‧主要思想:性善論   涵養論 政治論  ‧文章特色  ‧影響及貢獻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ha.xinhuanet.com/yincang/2010-09/08/content_20850002.htm

主要思想:性善論 性善: 並非人性純善,是指人具有仁、 義、禮、智等四端,這只是道 德的開端,有賴後天的培養擴充。 ‧仁—惻隱之心   性善:   並非人性純善,是指人具有仁、   義、禮、智等四端,這只是道 德的開端,有賴後天的培養擴充。      ‧仁—惻隱之心      ‧義—羞惡之心      ‧禮—辭讓之心      ‧智—是非之心

主要思想:涵養論 ‧如何涵養善端? (一)求放心 尋回放失本心(即惻隱、羞惡、 恭敬、是非之心)恢復善端。 (二)寡欲  ‧如何涵養善端?  (一)求放心   尋回放失本心(即惻隱、羞惡、   恭敬、是非之心)恢復善端。  (二)寡欲   儘量節制生理欲望的需求,避免受 誘而放失本心。

(三)擴充培養: 1.尚志:即以追求仁義作為自己的 志向。 2.持志養氣:堅持志向,行為合乎義。 3.培養浩然之氣:抵擋邪惡的誘惑。

主要思想—政治論 (一)民本思想 國家最尊貴的是人民,不論君王或臣下,需保護照顧人民,若不能善盡職守,皆該撤換。因此湯武   國家最尊貴的是人民,不論君王或臣下,需保護照顧人民,若不能善盡職守,皆該撤換。因此湯武 革命並非弒君,而是為民誅除殘賊之人。

(二)仁政(王政、不忍人之政) 1.分配土地耕作,減少徵稅 2.禮樂教化 3.與民同樂: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樂樂之

(三)法先王   施政必須遵循堯舜、湯武,順著天生仁性,推行不忍人之政。 (四)用賢   禮賢下士,信任賢者,使賢者發揮才德,實踐理想。而賢者 也應該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自我期許。

文章特色 筆力曲折,氣勢充沛 描述貼切,刻劃生動 善用對比,烘托主題 善用排比,加深印象 長於譬喻,闡明事理 喜撰寓言,推言義理 蘇洵:「孟子之文 ,語約意盡,不為 巉刻(言詞尖 刻)斬絕之言, 而其鋒不可犯。

影響及貢獻—哲學方面 發揚儒學 孟子「正人心,距詖行,放淫辭」,發揚孔子儒家之道。韓愈推 尊為「功不在禹下」。朱熹則讚許:   孟子「正人心,距詖行,放淫辭」,發揚孔子儒家之道。韓愈推   尊為「功不在禹下」。朱熹則讚許: 「自堯、舜以下,若不出個孔子, 後人去何處討分曉?孔子後若無個 孟子,也未有分曉」

保存先秦部分哲學史料 孟子抨擊儒家以外的學說,無意中保 存他家思想,如:許行、告子、陳仲子、子莫、白圭等人的思想言行。 開宋明陸、王心學先河 孟子自建構成一套心性哲學,宋代陸 九淵所揭示的「本心」,明代王陽明 的「良知」,可說皆來自孟子。

影響及貢獻—政治方面 主張民貴君輕 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神壇)次之,君為輕」這種主張大異於 古代君權至上的理論,已可看出 民權思想的輪廓。

贊同革命 孟子認為君臣應各盡職分,當國君不稱職,人民可以革命,推翻暴政。因此,當齊宣王問:「湯放桀,武王伐紂,以為臣弒其君」時,孟子答: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其君也。」(梁惠王下)將孟子視為民權革命的先驅也不為過。

影響及貢獻—文學方面 ‧「養氣說」為後世「文氣說」的根源 孟子曾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這段話本來只就個人修養而言,但後世的文章家把養氣之說運 用奉為作文的重要原則。如曹丕《典論.論文》、劉勰《文心雕龍.養氣篇》。

論世及以意逆志為文學欣賞的重要條件 論世說: 孟子曰:「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是尚友也。」 (萬章下)論世是了解時代背景、社會思潮,以明作者個性和旨意。

論世及以意逆志為文學欣賞的重要條件 以意逆志: 孟子曰:「說詩者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以意逆志是以主觀的體會,直探 詩人的心志。

四、補充資料 ‧孟母教子 ‧明太祖刪節《孟子》 孟母墓(孟母林)   ‧孟母教子   ‧明太祖刪節《孟子》 孟母墓(孟母林) http://www.hudong.com/wiki/%E5%AD%9F%E6%AF%8D%E6%9E%97

孟母三遷 孟母胎教:「吾懷妊是子,席不正 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韓詩外傳》) 孟母三遷: 墓地 →市場 →學校 孟母胎教:「吾懷妊是子,席不正  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韓詩外傳》) 孟母三遷: 墓地   →市場    →學校 http://www.bjhwxy.com/news/2006/0619/130.shtml

孟母斷機 孟子讀書不專注,孟母便把織了一半的布割斷,藉機告誡孟子求學不可中斷,否則會像快織成的布被割斷一般,前功盡棄。 孟母斷機處 http://hk.chiculture.net/0301/html/0301a02/pop.html http://www.foshanmuseum.com/sbwg/images/zl11_21_01.jpg

孟母殺豚 東邊鄰家殺豬,孟子問母親:「殺豬做什麼呢?」孟母回答:「是要給你吃的。」   東邊鄰家殺豬,孟子問母親:「殺豬做什麼呢?」孟母回答:「是要給你吃的。」    話剛說完,孟母便很懊悔的想道:「我欲騙他,豈不是教導他不誠 信?」於是趕快到東邊鄰家買肉煮給孟子吃,表明自己並沒有欺騙他 。 孟子故里 http://www.china.com.cn/photochina/2007-01/31/content_7802514.htm

孟母出妻 某日孟子的妻子獨處房內,姿態並不端整,孟子不高興地向孟母說:「我的妻子不守禮儀,我想跟她離婚。」   某日孟子的妻子獨處房內,姿態並不端整,孟子不高興地向孟母說:「我的妻子不守禮儀,我想跟她離婚。」 孟母問明始末後,責備孟子:「依照禮儀,進房之前,要先出聲:踏進房內, 眼光要朝下;這是唯恐房內的人不及準 備。你冒冒失失地闖進去,是你自己不 守禮儀,並不是你太太的錯。」孟子聽了,再也不敢提要跟太太離婚的事。

明太祖刪節《孟子》 ‧刪節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平民出身,為預防他人取代,施行種種箝制思想的政 策。明太祖深感孟子對國君大不敬,便刪除孟子85條文,並將國子監中孟子的牌位撤出。

刪節類別: 有關人民地位尊貴和權利、報復暴君汙吏、革命和反抗暴君、人民有生存權利、批評統治者、反對徵 兵、反對捐稅、反對內戰、批評官僚政治、行仁政救人民等等。

‧內容結構 ‧寫作技巧: 1.善用譬喻,闡發事理 2.運用排比,增強氣勢 3.簡筆繁筆,運用得宜 4.正反大小,對比鮮明 五、課文賞析 ‧內容結構 ‧寫作技巧: 1.善用譬喻,闡發事理 2.運用排比,增強氣勢 3.簡筆繁筆,運用得宜 4.正反大小,對比鮮明

內容結構—王道之始章 (一)孟子說明王道的具體施政措施,第一步就是不濫用民力,而違背農業生產;注意漁業、林業的發展,使百姓足以溫飽。第二步就是「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透過道德教化,促進人倫和諧,提升精神境界。百姓便會歸順,自然能統一天下。

(二)接著孟子批評當時的執政者,只圖享受,不顧民間疾苦,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建議梁惠王擔起責任,不要委罪於收成不好。

(三)本章從提出問題,設事譬喻,發 表政治主張,或諷刺對方、勸說對方,忽而蕩開,忽而逼近,或嚴正肯定,或委婉勸說,可謂波瀾起伏,變化無窮。尤其在闡明論點,講到王道仁政時,更提出具體辦法,一層深入一層,結構相當謹嚴。

內容結構—舍生取義章 (一)孟子以「魚與熊掌」比喻「生與義」,生命、道義若無法兼顧,毅然以有限的生命,換取無限價值的情操,乃出於人人皆有的羞惡之心,只不過賢者沒有亡失而已。其次孟子指出,人都有其獨立自主的人格尊嚴,若不辨禮義地接受了萬鍾的厚祿,這是失去本心(羞惡之心)的緣故。

(二)孔子論仁時,特別強調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孟子加以發揮,以義為人具體行為的準則,說明人有道德之勇,有「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

(三)本章開頭以「魚與熊掌」的譬 喻引出「舍生取義」的中心思想。. 然後逐層正反論證,又有具體的例證。鮮明的對比中,將深刻的 (三)本章開頭以「魚與熊掌」的譬 喻引出「舍生取義」的中心思想。 然後逐層正反論證,又有具體的例證。鮮明的對比中,將深刻的 道理,用淺顯的語言說出。全文立論周延,說理透闢。

善用譬喻,闡發事理 「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梁惠王和鄰國的當政者並無 本質上的區別。 「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比喻梁惠王和鄰國的當政者並無 本質上的區別。 「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比喻「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的錯誤。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 比喻「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而取義」,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形容抽象,讓人易懂而加深說服力。

運用排比,增強氣勢 疊用排比,蓄積文氣,增強論辯 力量,也加深了感染力。 例句: 1.穀不可勝食也……魚鼈不可勝食也……材木不可勝用也。 疊用排比,蓄積文氣,增強論辯 力量,也加深了感染力。 例句: 1.穀不可勝食也……魚鼈不可勝食也……材木不可勝用也。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3.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 4.為宮室之美為之……為妻妾之奉為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簡筆繁筆,運用得宜 簡筆: 先說「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再說 「河東凶亦然」,用「亦然」 先說「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再說 「河東凶亦然」,用「亦然」 取代「移其民於河內,移其粟 於河東」,省卻筆墨。

繁筆: 提出仁政主張時,從「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是使養生喪死無憾也。」至「養生喪死無憾,王道 之始也」,則是繁筆的運用,層層逼進,一層深入一層,使人隨其推論而深信之。

正反大小,對比鮮明 對比鮮明,凸顯了舍生取義 的主旨: ‧章法對比: 「舍生取義」章, 首段的正反說理,次段的正反事例   對比鮮明,凸顯了舍生取義       的主旨:  ‧章法對比: 「舍生取義」章,    首段的正反說理,次段的正反事例  ‧物質大小對比:一簞食、一豆羹     與萬鍾

內容、詞義對比: 魚與熊掌、生與我、所欲與所惡、得之則生和弗得則死、鄉 為身死而不受和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等等。

六、文章結構表 ▲章法釋名── 1.凡目法:「凡」指「總括」,「目」指「條分」。 2.縱收法:因文意有深有淺,而在文章中形成層次的章法。 3.縱收法:「縱」為「放開」,「收」為「拉回」。

六、文章結構表 ▲章法釋名── 1.凡目法:「凡」指「總括」,「目」指「條分」。 2.縱收法:因文意有深有淺,而在文章中形成層次的章法。 3.縱收法:「縱」為「放開」,「收」為「拉回」。

七、語文萬花筒 《孟子》中的成語 熊掌的滋味 字義字音辨析 孟子晚年像 http://zensoul.org/index/ReadNews.asp?NewsID=2287

《孟子》中的成語 一傅眾咻 一暴十寒 五十步笑百步 人溺己溺, 人飢己飢 左右逢原(源) 守望相助 出類拔萃 出爾反爾 先知先覺、 後知後覺 先知先覺、 後知後覺 自暴自棄

俯仰無愧 得道多助 魚與熊掌 不可得兼 盡信書不如無書 緣木求魚 仰事俯畜 良知良能 舍(捨)我其誰 夜以繼日 明察秋毫

http://221.208.76.11/moviepic/200605161427203.jpg 熊掌的滋味 熊掌吃在嘴裡,像是一塊肥肉,像是「壽司」,又像是魚脣,又軟又黏又爛又膩。高湯煨燉,味自不惡,但在觸覺方面並不感覺愉快,不但不愉快,而且好像難以下咽。…如果我有選擇的自由,我寧捨熊掌而取魚。 據說熊掌須用水發,發好久好久,然後洗淨切片下鍋煨煮,又要煮好久好久。而且煨煮之時還要放進許多美味的東西以為佐料(梁實秋〈札記〉由熊掌說起) 八珍:熊掌、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脣、酥酪蟬

字音字義:數 字音 字義 舉例 ㄘㄨˋ 細密 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 屢次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司馬光訓儉示康) ㄕㄨˋ 數目 ㄕㄨㄛˋ 屢次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司馬光訓儉示康) ㄕㄨˋ 數目 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白居易琵琶行)  技藝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     (孟子告子上) 方法 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荀子勸學) 天命 勝負之數,存亡之理 (蘇洵六國論) ㄕㄨˇ 計算 不可遍數  責備 面數其罪

字音字形:ㄘㄨˋ 蹴 簇 蹴 槭 促 蹙 猝 踧 1.一「ㄘㄨˋ」 可幾 5.花團錦「ㄘㄨˋ」 2.「ㄘㄨˋ」 爾與之 6.「ㄘㄨˋ」 糖漿 3.「ㄘㄨˋ」 不安 促 7.顰眉「ㄘㄨˋ」 額 蹙 4.倉「ㄘㄨˋ」 猝 8.「ㄘㄨˋ」 踖不安 踧

八、寫作指引 排比修辭簡介 成仁取義故事舉隅 http://www.sdu.edu.cn/csdu/wcs/jianbo1.jpg

排 比 定義: 針對這幾個事物或意象的相同特質,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表達。 功能: 排 比 定義: 針對這幾個事物或意象的相同特質,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表達。 功能: 形式整齊、增強語勢、深化情感、層次清楚、說理明確

排比類別(一)短句排比 排比類別 例 句 短語排比: 所使用的語言不足成句,只是短語(結構)形式 例 句 短語排比: 所使用的語言不足成句,只是短語(結構)形式 1.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論語 公冶長) 2.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袁宏道 晚遊六橋待月記)

排比類別(二)句子排比 單句 1.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張曉風《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例 句 句子排比 單句  複句 1.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張曉風《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2.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王道之始) 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王道之始)

排 比 ‧排比常用方式:結構相似 ‧排比變化方式:兼用類疊 排 比   ‧排比常用方式:結構相似   ‧排比變化方式:兼用類疊 你愛穿什麼就穿什麼;扮一個牧 童,扮一個漁翁,裝一個農夫, 裝一個走江湖的桀卜閃,裝一個 獵戶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例句:       兼用類疊

‧排比與對偶的區分: 「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或相近,    上下相連的兩個語句,無論上下 句有無同字,也無論意同意反,   都算對偶。」 「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句,結構相同或相近,都算排比。」           (黃慶萱《修辭學》)

成仁取義故事舉隅 伯夷、叔齊 豫讓 文天祥 方孝孺 史可法 伯夷 http://www.epochtimes.com/gb/4/10/18/n693631.htm

九、問題與討論 http://news.cctv.com/china/20061121/103166.shtml

一、孟子所主張的「王道」 有哪些具體內容? 一、孟子所主張的「王道」   有哪些具體內容?  ‧「王道」具體內容有二:  1.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 時入山林,保證穀類、魚鱉、材木 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活著時有 吃有用,死了衣衾棺槨都具備,這 是「王道」的開始。

2.種好桑樹,養好家禽家畜,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有百畝之田,不奪農時,人民就不會餓肚子,進而能教育人民,使他們懂得尊敬長者,讓「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就能達到王天下的地步。

二、梁惠王自認為「盡心」國 事,孟子為什麼不認同? 二、梁惠王自認為「盡心」國 事,孟子為什麼不認同? ‧梁惠王自詡自己的「移民」、「移粟」政策,和鄰國相比,「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但在孟子的眼光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孟子更揭露其「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而委罪於歲的惡行,可見其所謂的「盡心」只是治標而非治本,並非真正的盡心。

三、孟子從哪些方面來論 述人應該舍生取義?  三、孟子從哪些方面來論  述人應該舍生取義? ‧孟子從三方面來進行論證: 1.正面論證:「生亦我所欲,所欲   有甚於生,故不為苟得也。死亦 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   有所不避也。」

2.反面論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何不為也?」 3.客觀事實論證:「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忽喪耳」。

四、本課兩則在寫作的手法 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四、本課兩則在寫作的手法 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特色  1.善用譬喻,以闡發事理 王道之始 1、「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梁惠王和鄰國的當政者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2、「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      兵也」以喻「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的錯誤 舍生取義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  熊掌」比喻「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而取義」

特色 2.運用排比,以增強氣勢 王道之始 舍生取義 1、「穀不可勝食也……魚鼈不可勝食 也……材木不可勝用也」  2.運用排比,以增強氣勢 王道之始 1、「穀不可勝食也……魚鼈不可勝食 也……材木不可勝用也」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舍生取義 1、「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 2、「為宮室之美為之……為妻妾之奉為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十、牛刀小試 http://www.trshw.com/art_skin_0.asp?nameid=263 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章

牛刀小試 第一題 【複選】有關《孟子》一書的敘述, 選出正確者。 (A)作者非出一人,非輯一時,或由其弟子 筆記,孟子潤飾而成 牛刀小試 第一題   【複選】有關《孟子》一書的敘述, 選出正確者。  (A)作者非出一人,非輯一時,或由其弟子 筆記,孟子潤飾而成 (B)今本《孟子》有七篇  (C)十三經中最後列入者即為《孟子》  (D)《十三經注疏》中之《孟子》為漢趙岐 《注》,清焦循《正義》  (E)學說要旨有道性善、尊王賤霸,重義輕 仁、民貴君輕等思想 (D)漢趙《注》 宋孫《疏》 焦循《正義》 (E)重義輕利

牛刀小試 第二題 【單選】「謹庠序之教,申之以為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其中「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意旨最近於《禮運‧大同篇》那句話意旨? (A)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B)老有所終  (C)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D)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牛刀小試 第三題 下列詞語,何者為非為同義詞? (A)棄甲曳兵/兵敗潰逃 (B)塗有餓莩/海不揚波 (C)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牛刀小試 第三題 下列詞語,何者為非為同義詞?  (A)棄甲曳兵/兵敗潰逃   (B)塗有餓莩/海不揚波  (C)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D)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兩 (B)路上有餓死的人/形容太平盛世

牛刀小試 第四題 就孟子言「王道」思想,下列何者 並非孟子所倡「王者得民之道」? (A)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B)老者衣帛食肉 牛刀小試 第四題 就孟子言「王道」思想,下列何者  並非孟子所倡「王者得民之道」? (A)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B)老者衣帛食肉 (C)致力民富國強 (D)黎民不飢不寒

牛刀小試 第五題 「與」字為文言句式中常用之語詞,以下 各句皆有「與」字,其意義共有幾項? 【甲】嘑爾而「與」之 牛刀小試 第五題 【甲】給 【乙】通「歟」 【丙】和 【丁】贊同 【戊】和 【己】和 「與」字為文言句式中常用之語詞,以下   各句皆有「與」字,其意義共有幾項? 【甲】嘑爾而「與」之  【乙】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丙】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丁】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戊】遂「與」外人間隔  【己】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  (A)二項 (B)三項 (C)四項 (D)五項

十一、好站連結 ‧中央研究院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中央研究院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孔孟與儒家思想http://hk.chiculture.net/0301/html/0301a00/0301a00.html#

圖片來源 http://zoucheng.com.cn/mengzi/pics/mengke6.gif http://www.npm.gov.tw/uploads/2006030202005886888/01.jpg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9F%E5%AD%90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24231/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ha.xinhuanet.com/yincang/2010-09/08/content_20850002.htm http://www.hudong.com/wiki/%E5%AD%9F%E6%AF%8D%E6%9E%97 http://www.bjhwxy.com/news/2006/0619/130.shtml http://hk.chiculture.net/0301/html/0301a02/pop.html http://www.foshanmuseum.com/sbwg/images/zl11_21_01.jpg http://www.china.com.cn/photochina/2007-01/31/content_7802514.htm http://zensoul.org/index/ReadNews.asp?NewsID=2287 http://221.208.76.11/moviepic/200605161427203.jpg http://www.sdu.edu.cn/csdu/wcs/jianbo1.jpg http://www.epochtimes.com/gb/4/10/18/n693631.htm http://news.cctv.com/china/20061121/103166.shtml http://www.trshw.com/art_skin_0.asp?nameid=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