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立宪制 (英国) 总统共和制 (美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单元 17 — 18 世纪的启蒙思想. 为什么继文艺复兴之后, 17 世纪的欧洲再次 发生了思想解放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发生 1. 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近代唯物主义 哲学的确立 经济: 政治: 科学文化:
Advertisements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西方行政制度》复习重点 试题类型本次考试的题型分四大题,分别是:不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1. 不定项选择题 12 小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2. 判断分析题 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3. 简答题 4 道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4. 论述题 1.
资本主义 英美模式 有组织的或受管制的资本主义 特权等级,总数不足全国总人口的 2 %, 占有全国 35 %左右的地产,垄断军、政、教 会、司法职务,并享有免税权。 政治无权,同时承担国家的赋税负担。 政治无权,同时承担国家的赋税负担。
高考复习建议 历史必修一 福州高级中学 梁敬党.
政 府 体 制 主讲:张新平.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欧洲启蒙运动.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第二节实现民主的政治构建 英国议会大厦 美国国会.
专题五 近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代议 制度与社会主义运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讲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胶州一中 施鲁燕 2011年4月7日 考纲要求:
第四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 “自由照耀世界之神”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
高一历史复习试卷 高一历史复习试卷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丘吉尔 罗斯福.
八国峰会.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温故知新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至上.
温故知新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至上.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16课时 欧美步入近代与殖 民扩张 考 点 聚 焦 针 对 演 练 重 难 解 读 应 用 示 例 1.
勃兰登堡门——德国统一的象征.
法国国旗.
历史必修(Ⅰ)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单 元 复 习.
第二专题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 起源、确立和发展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高三政治多媒体课堂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第4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课程标准: 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的斗争的实质。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Df 2012年 高考总复习—历史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回顾知识: 资本主义国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半总统半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 光荣革命 法国大革命 英国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 西方的政治制度.
温故知新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至上.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说:“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
◆英、美、法、德四国近代代议制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背景 国家元首 行政权 立法权 权力中心 特点 独立后邦联制带来窘境 君主立宪制
前课回顾: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2、“光荣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有何变化? 3、《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内容、目的及作用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议会大厦 美国国会.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期中复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选错不扣分)
第二章 现代国家的国体、政体与政治民主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进入19世纪人类历史发展出现三股进步的潮流,请问是那三股潮流?
                                                                                                                                                                
1777年的美国国旗 现在的美国国旗.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 美国1787年宪法.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课标要求: 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一个形成宪法的资产阶级国家(“近代宪法之母”)
世界近现代史 第二讲 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自由照耀世界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
国家政权 的 组织形式 电大崇信工作站 杨爱社.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法国大革命
英国 美国 时间 原因 开始 结束 领导 文件 性质 共同作用 1775—1783年 1640—1688年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第2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君主立宪制 (英国) 总统共和制 (美国)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一)法兰西共和国政体确立的背景 法国通过什么方式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以英国为例)?这些条件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是否具备? (二)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过程) (三)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背景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一)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三)矛盾: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四)思想:经受了启蒙思想的充分洗礼 (五)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和推动 根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法国 (一)法兰西共和国政体确立的背景 经济、阶级、矛盾、思想、北美 (二)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过程) 阅读教材思考:法兰西共和政体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艰难曲折道路?(按时间顺序找出大事件) (三)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 . . . . . . . 2、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示意图 81年 两个王朝 两个帝国 政体 第一共和国 第二共和国 第三共和国 1848 1870 1792 . . 共和制 两个王朝 七月王朝 两个帝国 1830 1791 . . 第一帝国 . 第二帝国 君主制 1804 1852 波旁王朝 时间 1789 1814 请思考:1789-1870年间,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有什么特点? 特点:艰难、曲折

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 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帝 制 与 共 和 的 斗 争 激 烈 艰难的共和之路艰难的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1804--1814)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1852--187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 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思考: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共和之路虽然艰难,但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这说明 了什么? 外因: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 艰难的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本国封建势力、外国武装干涉 说明:由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历史在曲折发展中的前进。

法兰西共和之路艰难曲折的原因 1、内因 (1)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浓厚; (2)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 (3)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金融资产阶级力量较强大,并与自由派贵族联合(妥协性一面) (4)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政府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满。 2、外因: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 君主派势力较强 共和派力量较弱 国际环境恶劣

比较英法两国确立民主政体过程和结果上的异同,并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原因: 1、相隔百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2、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 3、革命前思想舆论准备不同; 4、人民群众参与程度不同; 5、历史传统及政治习惯不同;

一、法国 (一)法兰西共和国政体确立的背景 (二)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过程) (三)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制定背景 “一票共和”说明什么? 预测其对法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2、内容 3、特点 4、评价

材料:直到1877年,君主派仍不甘心,对共和派进行反扑,共和派遭到重大打击。君主派的一家报纸得意地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制定背景 “一票共和”说明什么? 预测其对法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2、内容 3、特点 思考: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 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 (项目) 产生方式 任期年限 拥有权力 参议院 众议院 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 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 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普选) 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任期4年 2、行政权归于总统 所处地位: 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产生方式: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任期年限: 任期7年(现为5年)、可连选连任 拥有权力: 任命要员、缔批条约、有权特赦、解散众院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制定背景 2、内容 3、特点 分权制衡; 总统与参议院权力大。 4、评价

确立共和政体的意义 政局稳定 经济发展 1875年宪法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最终却建立了一个维持65年的共和国——第三共和国。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政局稳定 1871—1900年间,稳定的法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 经济发展

法国政体:议会制民主共和 1.是君主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2.两派妥协的原因?及影响?

1875年宪法对任何一派都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君主派显然不喜欢它的共和体制;而共和派对于总统权力过大且可以连选连任也显然不能满意。 但法国的主流政治家汲取大革命百年动荡导致工业化进程缓慢的教训,选择了妥协与退让,将此后的政治斗争限于选举和议会。“法国模式由对抗转为妥协”,使法国顺利的走上了宪政的轨道,政局保持了长久的稳定而宪法也得以延续,也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的国家,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对立的双方都不肯妥协,只好兵戎相见。这样就在1789年爆发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法国大革命,它如闪电撕裂大地,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涤荡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在普法战争的战火纷飞中诞生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国的政治现代化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共和制度第三次在法国诞生,虽然它是一个“早产儿”,而且法国宪法也一直处于“难产”之中,但就是这样的共和国以及它的宪法成为迄今为止法国历史上最长寿的。

法国政体:议会制民主共和 1.是君主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2.两派妥协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势均力敌 ②吸取大革命百年动荡的教训 影响:①在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体制 ②利于社会稳定 ③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知道他们吗? 马克思 恩格斯 黑格尔 歌德 贝多芬

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 1871年统一的完成和帝国的建立 1、为什么要统一?(必要性) 2、哪个邦最有实力?谁最有野心?(可能性)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 长期以来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到18世纪后期,德意志全境分布着296个邦国,各邦之间关卡林立。 一个商人从柏林去瑞士必须经过十个国家,兑换十次货币,办理十次过境手续,缴纳的关税超过他所运货物的价值。 德意志诗人,席勒所讲 上述资料反映了当时的德意志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状况?最需要的是什么?

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 统一的完成、帝国的建立 1、为什么要统一?(必要性) 2、哪个邦最有实力?谁最有野心?(可能性)

普鲁士的优势 “普鲁士精神”=军国主义+专制主义 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当时欧洲最强大的陆军; 容克地主(资产阶级化的统治阶级)富于进取,素来好战,对领土抱有无止境的扩张野心; 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 ——威廉·李卜克内西 朕乃君主,故可为所欲为。 ——普鲁士国王威廉·腓特烈 “普鲁士精神”=军国主义+专制主义

容克是德文Junker一词的音译,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为普鲁士的贵族地主阶级。16世纪起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化,成为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 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 其代表人物是俾斯麦。  1871年普鲁士“自上而下”统一德意志,标志容克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成。帝国国会中的德意志保守党代表容克利益,军队中的军官也多出身于容克,从而使整个德意志帝国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玛共和国时期,容克敌视共和政体,支持阿道夫·希特勒执政。

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统一的完成、帝国的建立) 1、德意志统一的背景 (1)必然性: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可能性: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2、德意志统一的过程 统一方式、统一过程、实现统一标志? 统一方式: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普奥—丹麦 (1864年) 普法战争 (1870年) 普奥战争 (1866年) 通过三次王朝 战争完成统一 普奥—丹麦 (1864年) 普法战争 (1870年) 王朝战争是战争的一种形式,因参与者是王国与王国或发起国是君主制国家而得名。 普奥战争 (1866年)

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统一的完成、帝国的建立) 1、德意志统一的背景:必然性、可能性 2、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3、德意志的统一及其意义 (1)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改变欧洲政治力量对比。 (2)保留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同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同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统一的完成、帝国的建立)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阅读教材并思考: 1、这部宪法对德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分别作了怎样的规定?

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统一的完成、帝国的建立)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阅读教材并思考: 1、这部宪法对德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分别作了怎样的规定?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结构:联邦制国家 2、根据宪法,德意志皇帝、首相、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分别拥有哪些权力? 规定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德意志帝国宪法 1.内容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②宰相(内阁首脑)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1.内容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②宰相(内阁首脑)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是立法机构(包括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2)性质:保留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宪法。

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1、内容 2、特点 3、评价 (1)国家统一,君主立宪政体确立,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挤身世界强国之列(19C末)。 (2)改变了德国历史,欧洲历史,世界历史。 (3)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

改革或革命,制定宪法,设立议会;至19世纪70年代,主要欧美国家都已确立 资产阶级代议制 1、资产阶级代议制出现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议会、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现途径 改革或革命,制定宪法,设立议会;至19世纪70年代,主要欧美国家都已确立 4、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原则 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 5、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评价 (1)积极:启蒙思想付诸实践,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推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还扩展到亚洲)。 (2)局限性: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反馈练习: 1.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这位国王所在的国家( ) A. 颁布了近代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引领了近代世界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C. 是地理大发现后第一个侵略中国的西方国家 D. 是第一个确立了代议制并开启工业大门的国家 D

4.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霍布斯邦《革命的年代:从1789-1848》双元革命论:指发生在同时期的法国大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 C

5.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C.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D.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极端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过分的爱国) D

7. 梁启超曾称誉美国是“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他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虽联邦政府亡,而各省还其本来面目,复为数多之小独立自治共和国,而可以自存。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所以能实行能持久之原因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梁启超认为美国的共和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B.梁启超看到美国的共和政治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 C.梁启超认为美国共和政治不宜推广 D.粱启超赞成在中国仿行共和政体 B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5年46考)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3)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2)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1)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10)

抓题眼 关键信息

回答词 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

定时空 B 抓关键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材料没有强调军权和行政权的高低且说法本身错误 错误选项 B 材料强调国会、总统各有自己的权力,且相互制约 正确选项 C 总统权力至上不符合材料和史实 错误选项 D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 错误选项

关键信息

抓题眼 关键信息

回答词 关键信息

定时空 抓关键 A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正确选项 B 德国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错误选项 C 经济发展,就应该推动政治改革,而不是“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错误选项 D 与题意“经济和政治关系”不符 干扰选项

抓题眼

回答词

回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