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當代的臺灣與世界 第一節 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政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民主國家的政治發展 一般都以推動自由化和民主化建立一個民主政治體制。 一個國家政治現代化的過程.
Advertisements

公民與社會(三) 第六課 我國民主憲政發展 師大附中 陳采妍.
修憲過程 楊智傑.
第六課 我國的民主憲政發展 彰化高中
高中公民與社會第三冊 魏嘉美.
第8課 我國外交政策 壹、國際政治的基本認識 貳、我國參與國際社會的努力 參、我國的外交現況 肆、如何突破外交困境 影片總覽.
李登輝 11402史郁涵.
梁雅雯 老師 第二章 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 梁雅雯 老師
題目:台灣的民主與選舉—結合歷史與公民的領域來看此一問題發展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憲法為根本大法 憲法將國家的根本事項納入: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權利義務、國家組織和基本國策 憲法規範的效力最高: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課程分流模組 育才分流 學術型 實務型 基礎課程 民商法組 刑法組 公法組
指定教科書:張木雄、徐永熹、周宗憲合著(2007),《憲法與國家發展》,台北:元照。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暨政治學研究所 副教授 黃建銘
第十章戰後及現代的台灣(上).
二 二 八 事 件 台灣史上傷亡慘重,影響深遠的教訓.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第一節 臺灣接收與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演變 第三節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
財法系學生主要考試種類與科目-普考類 一、法院書記官 (高中畢業即可報考)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第五課 政治意志的形成 ~4 彰化高中.
第 5 章 戰後臺灣的外交與兩岸關係 一、外交關係的變化 二、兩岸關係的演變.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第 4 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變遷 一、戰後初期與二二八事件 二、戒嚴體制的建立 三、邁向民主政治的過程.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9-1 國民黨的接收.
兩岸關係的演變 中國的對台政策 台灣的中國政策 兩岸互動與未來展望
第13單元:地方自治 課程設計 財經法律系 楊東連 憲法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第 2 課 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 壹、民主政治的意義 貳、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參、憲政主義 肆、我國憲法的變遷 影片總覽.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演變 第三節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
台糖公司97年新進人員甄選 訊息 項 目 內 容 備 註 甄選職位類別 詳見簡章 錄取名額 38人 報名日期
解嚴、戒嚴.
柬埔寨 U 王詩惠.
使用電子資料庫 搜尋臺灣史關鍵字.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Regression for binary outcomes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中心研究計畫★.
臺灣競爭力的尋索與創發 第二講 選舉制度與國家競爭力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時間:2014 年 9 月 24 日(星期三)下午 15:30–17:20 地點: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 101 室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GAAP設定與發佈團體 我國: (補充) 1.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證券期貨局(政府有權)
班級:財金二丙 學號:4A 姓名:廖偉伶 教師:陳曉蓉
台灣的新公民意識 徐永明 中研院社科中心.
Web Service 1.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新公投法首發 反同婚公投 V.S 同婚釋憲 配合第2冊第6章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八章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Colife 現場直播 免註冊快速登入手冊.
經濟學 學經濟.
大專生以自由軟體服務偏遠地區國民小學 毛慶禎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006年12月25日 Theme created by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Greater China Office - EM Seminar
標題 第四章 當代台灣 第一節 政治 變遷 第二節 經濟 變遷 第三節 社會 變遷 第四節 文化 變遷.
P106.
新事業發展專題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NewsWeek No.2 人權修法懶人包 配合高中公民第1冊第3章.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Lesson—06 ◎維基百科,網址: 中華民國的艱難締造 Lesson—06 ◎維基百科,網址:
多元文化概論.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當代的臺灣與世界 第一節 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政治

第一節 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政治 學習重點 國民政府的接收與二二八事件 政府遷臺後的威權統治 從戒嚴到解嚴之間的民主運動 民主憲政持續深耕的過程 臺灣的國際地位及其變化

從接收到省政改良 (一)中華民國接收臺灣 1.依據:1943年《開羅宣言》 2.準備工作: A.成立臺灣調查委員會-1944 B.成立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臨時辦公處 -1945/9月1日 3.接收: 1945年10月25日(光復節由來) A.代表:a.中國- 陳儀 b.日本-安藤利吉 B.地點:臺北 公會堂

陳儀來臺受降 安藤利吉簽署降書 陳儀

(二)二二八事件 1.背景: A.半世紀的隔離-發展經驗不同 B.接收官員良莠不齊-「劫收」傳聞不斷 C.行政長官集政、法、軍大權於一身 a.用人「牽親引戚」 b.臺籍人士公職比例與薪資所得偏低 D.經濟實施統制-沿襲日治時期專賣制度 a.設專賣局-專營樟腦、火柴、菸酒 b.設貿易局-統籌採購、經銷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務人員人數與籍別(民國35年) 臺灣總督府公務人員 人數與籍別(民國34年)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務人員人數與籍別(民國35年)

民國35年臺北市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圖

光復初期物價飛漲 1946年3月1日「新新」月報上的社會寫實漫畫

2.導火線:查緝私菸-民36年2/27 A.緝私人員誤傷圍觀民眾→民情激憤 B.示威群眾遭憲兵掃射→各地均起動亂 3.過程: A.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a.民意代表與士紳組成 b.要求省政改革→陳儀向南京請兵 B.3/8國軍抵臺展開全島鎮壓 C.3/20起實施「清鄉」→造成民眾慘重傷亡

恐怖的檢查 此木刻版畫描寫了導致二二八事件的大稻埕緝菸衝突。左下角 專賣局查緝員以槍托撞擊拾菸老婦頭部,旁人則被擊倒,或做 投降狀。全幅給人一種沉重的肅殺之氣。(黃榮燦,民國36年)

公賣局臺北分局(位於今重慶南路) 前圍著大批抗議的民眾

清鄉行動中被軍隊逮捕槍決的民眾 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溫文卿先生提供

平反二二八 民國84年,總統李登輝 代表政府在二二八紀念 碑落成典禮上,向罹難 者家屬及國人致歉。

二二八紀念碑

5.善後: A.國防部長白崇禧來臺宣撫→省政改革 B.解除戒嚴後的補救措施-李登輝時代 4.影響:造成日後的族群關係緊張與對立 5.善後: A.國防部長白崇禧來臺宣撫→省政改革 B.解除戒嚴後的補救措施-李登輝時代 a.調查真相:民國79年成立專案小組 b.由元首(李登輝)向受難者家屬道歉-民84 c.立法院通過《國家補償條例》-民84 d.立紀念碑、成立紀念館(原臺北新公園內) 、訂定和平紀念日(2月28日)

(三)省政改革 1.陸續落實的改革事項 A.調整臺灣地方政治制度 a.撤廢行政長官公署→改設省政府 b.由文人出身魏道明就任首任省主席 c.放寬對人民自由的管制 B.調整臺灣地方人事 a.酌増臺籍人士擔任公職 b.待遇平等 C.縮小公營事業範圍 a.專賣局改制菸酒公賣局 b.開放樟腦、火柴民營 c.撤銷貿易局,允許民營煤礦

2. 幣制改革 A. 背景:國共內戰 → 造成通貨膨脹 → 波及臺灣 B. 改革: a. 以運至臺灣的黃金、白銀、外匯作為 準備金 b 2.幣制改革 A.背景:國共內戰 → 造成通貨膨脹 → 波及臺灣 B.改革: a.以運至臺灣的黃金、白銀、外匯作為 準備金 b.規定以四萬元舊臺幣兌換新臺幣一元 c.新臺幣的匯率轉而對準美元 C.成效:通貨膨脹現象漸趨緩和

幣制改革新聞

幣制改革 臺灣銀行發行的新臺幣

3.土地改革 A.措施: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 B.方式:a.以債券、股票強制收買地主土地 b.以分期攤還方式轉售佃農 c.「肥料換榖」 C.影響:a.部分地主轉成工業投資者→有助 日後經濟起飛 b.臺灣士紳經濟力削弱,社會地位 減低→有利政府威權統治 三七五減租紀念郵票

實物土地債券 耕者有其田政策實施後,發行實物土地債券 ,地主可藉此換領稻作農穫等實物

陳誠與耕者有其田致敬團 民國38年,陳誠出任臺灣省主席,大力推行土地改革

國民黨的威權統治 (一)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1.背景: A.中 日戰爭結束後→即陷入國 共內戰→ 社會失序,民怨橫生 B.蔣中正當選行憲後首任總統→國軍優 勢已失,遭共軍一一擊破 C.蔣中正下野,中華民國政府撤出南京 2.政府遷臺: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北京-民38/10 B.中華民國遷抵臺北-民38/12

(二)實施威權統治之依據 1.依據: A.〈動員戡亂令〉-民36/7月 B.〈戒嚴令〉-民38/5月 2.威權統治: A.總統職權超出憲法規定範圍 B.在大陸選出之中央民意代表 不必改選 C.實施黨禁、報禁 D.白色恐怖 a.鎮壓異己,擴張情治系統 b.冤案、錯案、假案頻傳 c.憲法明訂的基本人權受到限制 戒嚴令

(三)強人政治 1.強人:A.蔣中正-民39~64,四次當選連任 B.蔣經國-民67~77 2.強人政治 A.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B.以黨治國-國民黨長期壟斷 政治資源 3.鬆動:民70年代以後 A.經濟迅速發展 B.外交情勢的逆轉 C.政治反對勢力的崛起

民主運動的發展 (一)地方自治的實施 1.迫切性背景 A.受中共武力威脅,標榜以民主對抗共產 B.面對臺灣本土精英參與政治之強烈意願 2.起自:民國39年 3.地方自治: A.縣以下民意代表與行政首長直接民選 B.省議會直接民選(省主席仍為官派)

(二)黨外勢力的崛起 1.民國40年代-雷震案 A.起因:雷震等知識分子在《自由中國》 雜誌批評時政,籌組中國民主黨 B.結果:雷震被捕入獄,被判 十年徒刑 C.影響:萌芽中的民主運動為 之受挫

《自由中國雜誌》 《自由中國雜誌》主要成員 雷震 民國38年創刊,提倡自由民主觀念及鍼砭時政

2. 民國60年代 A. 背景:知識分子再次起而要求民主改革 B. 改革之聲:〈大學雜誌〉論調最醒目 C. 政府回應:蔣經國任行政院長 a 2.民國60年代 A.背景:知識分子再次起而要求民主改革 B.改革之聲:〈大學雜誌〉論調最醒目 C.政府回應:蔣經國任行政院長 a.澄清吏治 b.起用臺籍年輕知識分子參政 c.推動定期舉辦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D.黨外勢力發展 a.方式:發行雜誌、參與各項選舉管道 b.「中壢事件」-民國66年 c.組織化:「一個沒有黨名的黨」

(三)美麗島事件及其影響-民國68年 1.背景:美國宣布與我斷交→蔣經國停止民國 67年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黨外 參政空間遭壓縮 1.背景:美國宣布與我斷交→蔣經國停止民國 67年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黨外 參政空間遭壓縮 2.地點:高雄 3.結果:黨外精英多人被捕→黃信介等八人以 「叛亂罪」遭軍法起訴入獄 4.影響:A.辯護律師團在往後政壇上展露頭角 B.部分被告配偶也參選踏上政治之路 C.黨外人士設立常設性組織

美麗島大審 民國68年,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舉辦「人權大會」,因群眾 與憲警發生激烈衝突,政府藉此對黨外人士進行逮捕、判刑

美麗島事件軍法 大審辯護律師 《美麗島》雜誌 陳水扁 蘇貞昌 謝長廷

5. 民國70年代 A. 「民主進步黨」成立:民國75年9月 B. 蔣經國總統的態度: a. 解除戒嚴令-民國76年 b 5.民國70年代 A.「民主進步黨」成立:民國75年9月 B.蔣經國總統的態度: a.解除戒嚴令-民國76年 b.開放黨禁、報禁-民國77年 c.開放人民集會遊行的自由-民國77年

報禁開放 1949年後,多項動員戡亂時期法令箝制了報業發展。1988年報 禁解除,諸多不合理限制才取消。圖為《中國時報》編輯部每天倒 數報禁解除日

民主憲政的深化 1.李登輝總統繼續推動民主改革 A.國會全面改選 B.啟動多次修憲工程 C.地方自治法制化 D.總統直選

國會全面改選 1.背景:民國79年「三月學運」 A.又稱「野百合運動」 B.迫使政府正視國會結構問題 2.「萬年國代」退職:民國80年底以前 3.國會全面改選:民國81年

萬年國代退職 民國38年國府遷臺,以大陸淪陷不能改選為由,讓第一屆中央 民意代表長期延任。隨著改革聲浪高漲,80年底,第一屆中央 民意代表機關的「萬年國會」終於退職。

啟動多次修憲工程 1.起自:民國80年,國民大會廢除〈動員 戡亂臨時條款〉 2.啟動六次修憲工程:以憲法增修條文方 式→建立正常化憲 政體制 1.起自:民國80年,國民大會廢除〈動員 戡亂臨時條款〉 2.啟動六次修憲工程:以憲法增修條文方 式→建立正常化憲 政體制 3.陸續廢止多項違反人權的法律 A.〈懲治叛亂條例〉 B.〈刑法〉一百條

地方自治法制化 1.法源:通過〈省縣自治法〉、〈直轄市 自治法〉-民國83年 1.法源:通過〈省縣自治法〉、〈直轄市 自治法〉-民國83年 2.正式進入地方自治法制化時代: A.民選省長-宋楚瑜 B.民選直轄市市長-a.臺北市長-陳水扁 b.高雄市長-吳敦義 3.完成「精省」作業:民國87年 4.實施〈地方自治法〉:民國88年

總統直選 1.民國83年-國民大會修憲: 總統改由全體 人民直接選舉 1.民國83年-國民大會修憲: 總統改由全體 人民直接選舉 2.民國85年-首次民選總統 A.第9屆正副總統: 李登輝、連戰 B.中共以武力威脅- 「九六臺海危機」

政黨競爭時代 1.民國89年-完成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 提名的陳水扁、呂秀蓮當選 第10屆正副總統 2.民國93年-實施全國性公民投票 1.民國89年-完成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 提名的陳水扁、呂秀蓮當選 第10屆正副總統 2.民國93年-實施全國性公民投票 3.民國94年-憲法修正 A.規定國會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 B.規定未來修憲與領土變更案將交由 公民投票複決 4.民國97年-再度政黨輪替:國民黨提名 馬英九、蕭萬長當選第12屆 總統、副總統

中華民國行憲後歷任總統 1994年中華民國行憲後歷任總統

國際地位的變化 (一)冷戰時代的臺灣 1.成反共體系圍堵共產勢力的一員 A.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對峙→形成冷戰 B.接受美國軍事、經濟援助→導致對美方 的長期依賴 a.民國39年韓戰爆發→美國派第七艦隊協 防臺灣海峽 b.民國43年簽《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署

2. 臺灣主權問題正式浮出檯面 A. 日本二次大戰戰敗,聲明放棄臺、澎 a. 民國40年《舊金山和約》- 中華民國並未參加 b 2.臺灣主權問題正式浮出檯面 A.日本二次大戰戰敗,聲明放棄臺、澎 a.民國40年《舊金山和約》- 中華民國並未參加 b.民國41年《中日和平條約》- 中 日恢復正常關係 B.兩項和約未聲明臺、澎歸屬→日後引 發討論爭議

3. 民國50年代臺 美關係變化 A. 背景: a. 美國欲自越戰中抽身 b. 美國欲拉攏中共牽制蘇聯-中國 與蘇聯發生邊界衝突 B

(二)退出聯合國 1.背景:美國打「中國牌」對付蘇聯 2.外交困境: A.民國60年-退出聯合國 B.民國61年-中 日斷交→《中日和約》失效 C.民國68年-中 美斷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失效 3.中 美斷交後非官方關係: A.依據:《臺灣關係法》 B.維持經貿、文化關係與臺海軍事均勢

美國總統尼克森和夫人訪問中國大陸 民國61年,美國總統 尼克森和夫人訪問中 國大陸,並由周恩來 陪同。 此次雙方共同發表《上海公報》,正式開始雙方「關係正常化」的序幕。

(三)彈性與務實外交 1.彈性外交-蔣經國總統 A.背景:退出聯合國→外交孤立 B.做法 a.致力於發展和無邦交國的 實質關係 b.盡力維持我國在國際組織 的會籍和權利

兩岸邦交國數目消長圖

2.務實外交-李登輝總統 A.主張:海峽兩岸是處於分裂分治狀態 下的對等政治實體 B.做法: a. 以經貿實力為後盾, 突破外交困境 b. 積極開展全球經貿 合作與人道援助 c. 繼續推動加入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