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 概念: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影响: 产生菌的生长发育 发酵单位的增长 成品的质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Advertisements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项目2:微生物发酵技术 任务2:工业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合理选择饮食.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微生物与发酵工艺 知识点2.1.
第三章 发酵工业培养基设计.
第六章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第三节 培养基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
妇产科 主讲教师:张佳.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十章 酶工程技术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第九章 微生物发酵技术 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概论 第二节 工业发酵的工艺流程 第三节 工业发酵的主要产品.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通江县实验中学 张学工.
第六节 食用真菌有效成分提取与加工.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微生物发酵与抗生素 高狄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高考要求 1、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A 2、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A 3、发酵工程的应用A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二节 培养基的种类 按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分类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类 按培养基的功能分类.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与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和实际用途。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第八章 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第三章 微生物生理.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三、三大营养物质的水解反应 ⑴蔗糖水解(实验 3~6) 实验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 结 论:蔗糖水解有葡萄糖生成 反应原理:
生物技术概论 第四章:发 酵 工 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五节 营养基质的影响及其控制 1、 对生长的影响 S  = max Ks + S 一、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课程安排-2015年秋学期 周数 日期 授课内容 授课形式 作业 1 绪论 讲解+视频 2 第1章 讲解+课堂讨论 3 国庆节放假 4 5
资料1: 火山口海底10000米,暗无天日,不断冒出滚滚的H2S气体。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着一种微生物---硫细菌。硫细菌可以不断氧化H2S获得能量,而且可以利用周围的CO2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 资料2: 作为生活能源的石油和天然气深埋地下,勘探专家可以用各种方法检测土样、水样、岩芯等样品中的某类微生物的数量,预测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分布地点和数量,这种方法称为微生物石油勘探。微生物石油勘探是一种省钱、省力、简便易行的石油勘探法。甲烷氧化菌、乙烷氧化菌是常用的勘探微生物,它们可以以气态烃为唯一的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Chapter 5 Microbial Nutrition and Growth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用途:促使微生物生长;积累代谢产物;分离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菌种保藏;制备微生物制品。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ATP SLYTYZJAM.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氮循环 肖子聪.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 √ 习题 1.下列情况引起负误差,且为系统误差的是: (1)砝码锈蚀; (2)滴定过程中从锥形瓶中溅出少量试液;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培养基 概念: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影响: 产生菌的生长发育 发酵单位的增长 成品的质量 提炼工艺

第一节 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用 组成: C 源、N 源、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水、生长因子和前体等成分 一、C 源 功能:提供能源 第一节 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用 组成: C 源、N 源、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水、生长因子和前体等成分 一、C 源 功能:提供能源 构成菌体成分 抗生素合成所需的碳成分 种类:糖类(常用)、脂肪和有机酸

(一)糖类: 1、单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 葡萄糖是最易吸收利用的碳源(快速碳源) 不利:过度呼吸、葡萄糖效应 2、双糖(蔗糖、乳糖) 蔗糖以糖蜜的形式供应,乳糖利用缓慢 3、多糖(淀粉、糊精) 淀粉、糊精等也是常用的碳源,一般经胞外酶水解成单糖后被吸收利用

注意缓慢利用与快速利用混合碳源的使用 快速碳源和慢速碳源对红霉素发酵的影响: 发酵初期较高浓度葡萄糖有利于菌丝体(孢子)萌发、生长和大量繁殖。在同样的发酵周期内,缩短了营养期(即生长期) 葡萄糖可以产生碳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 合成红霉素(即生产期)主要利用的是的淀粉 葡萄糖和淀粉二者的配比是优化红霉素产生菌种工艺,提高红霉素发酵效价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油和脂肪 双重作用 油和脂肪→甘油、脂肪酸→CO2+H2O (三)有机酸 乳酸、琥珀酸、枸橼酸等及其盐 CH3COONa+2O2 → 2CO2+H2O+NaOH

二、N 源 功能:构成菌体成分 含N抗生素的氮来源 种类:有机 N 源和无机 N 源两类 (一)有机 N 源(利用缓慢) 多为天然有机物: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酒糟、鱼粉、蚕蛹粉等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胨、多肽和游离氨基酸外,还含有少量糖类、脂肪、无机盐,是微生物的良好营养物质,促进菌丝生长旺盛

几种常用的有机N源 1、黄豆饼粉: 是发酵工业中首选的有机N源 黄豆的不同产地、以及加工方法都会对发酵产生很大影响 2、玉米浆: 是用亚硫酸浸泡玉米的水经过浓缩加工而成 因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还原糖、磷微量元素和生长素,是一种很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良好N源 3、蛋白胨: 由动植物蛋白经酶、酸、碱水解而获得的胨、肽、氨基酸组成的水溶性混合物,经真空干燥制得的干制品。 4、尿素: 是一种成分比较单一的有机N源 抗生素发酵工业上氮源的来源十分丰富,在选择氮源时,应当注意根据生产的实际结合每种氮源的特性作出选择。

(二)无机 N 源(利用快速) 常用的无机N源: 铵盐如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 硝酸盐如硝酸钠、硝酸钾 氨水

无机氮源对抗生素合成的影响 起始阶段过量的快速氮源或硝酸盐强烈地抑制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培养基中残留无机氮源水平是红霉素生物合成的一个关键调节因素。 从红霉素生物合成角度讲,无机氮源水平低些好,但是从菌丝体生长来看,过低的无机氮源不利于菌丝体的生长

借助吸附缓释原理,把无机氮储藏在一个“库”中缓慢地释放。培养基中无机氮源浓度高时将其纳入“库”中,菌丝体生长需要时又可自如地吐出来。 捕集器:借助磷酸三钙、沸石对NH+4的独特吸附和释放作用,将二者按5∶1混合配成吸附和吐纳效果很好的捕集剂,对发酵液中游离无机氮源进行控制,可使抗生素生物合成量适当提高15%~29%

培养基中无机N源被微生物迅速利用后经常会引起pH值变化如: (NH4)2SO4 2NH3 + H2SO4 NaNO3 + 4H2 NH3 + 2H2O + NaOH

生理酸性物质:经微生物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N源 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可以稳定、调节培养基的pH值

氨水: 经常被作为pH调节剂起作用 发酵过程中补充N源的一种,能被迅速利用 注意少量多次加入,以防培养基pH值急剧升高,并加强搅拌。 注意防止污染(嗜碱微生物的存在)

无机盐类是构成微生物菌体的重要成分,在调节微生物生命活动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无机盐类 可分为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主要元素有P、S、K、Mg、Ca、Na、Fe等 微量元素(含量低于0.01%)如Cu、Zn、Mn、Mo、Co等 无机盐类是构成微生物菌体的重要成分,在调节微生物生命活动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功能:构成菌体原生质的成分(P、S) 作为酶的组成成分或维持酶活性(如P、 Mg、Fe、Ca) 调节细胞的渗透压(K、Na) 参加抗生素的生物合成(P、S、Cl等)

P 含量的控制对发酵产抗生素有重大影响。过低不利于菌体生长,过高可抑制抗生素的合成 许多抗生素只能在低于对生长最适的无机磷酸盐浓度下产生。例如,0.3-500 mmol/L磷酸盐可促进细胞良好生长,而10 mmol/L磷酸盐往往会抑制抗生素的合成

S:存在于细胞蛋白质中,是某些辅酶(辅酶A、谷光甘肽、硫辛酸等)的活性基团,也是某些抗生素组成成分。 Mg:是许多重要酶(如糖磷酸化酶、羧化酶等、DNA聚合酶)的激活剂。 Fe:是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成部分。 Cl:含氯抗生素如氯霉素、灰黄霉素发酵时需要额外补充

在制备培养基时,通常加入K2HPO4(或KH2PO4)、MgSO4就可满足主要元素 微量元素从天然物、自来水中就可以满足

四、抗生素合成的前体 概念:在抗生素生物合成中,菌体用来构成抗生素分子而本身结构又没有显著改变的物质, 但抗生素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有较大提高。 如苯乙酸是青霉素用来构成青霉素G分子中的苯乙酰基,而苯乙酸的结构无显著变化

前体的作用: 提高产量 控制合成方向 过量对产生菌有毒 定向生物合成: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某种特定的前体物质,使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朝着将这些前体物质掺入到抗生素分子的某一特定部位,而产生过量的含有这种前体的抗生素方法

 前体的分类: 内源性:半胱氨酸(青霉素) 外源性:苯乙酸(青霉素G) 丙酸盐(红霉素)

五、生长因子: 凡能调节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微量有机物,统称为生长因子,一般指B族维生素,也有氨基酸、嘌呤和嘧啶 酵母膏、玉米浆、肝脏浸出液等,通常被作为生长因子的来源物质。事实上,许多作为碳源和氮源的天然成分,如麦芽汁、牛肉膏、麸皮、米糠、土豆汁等本身就含有极为丰富的生长因子,一般在这类培养基中,无需再另外添加生长因子。

 六、刺激剂及抑制剂  刺激剂:B因子(利副霉素)      亮氨酸(头孢菌素)  抑制剂:溴化物(四环素)       二乙基巴比妥盐(利副霉素B) 七、水

第二节 培养基的种类 一、按配方成分分类 1.天然培养基: 原料为一些天然动植物产品,具体成分不太明确,如蛋白胨、玉米浆。 优点:营养丰富,价格便宜,适合于大规模培养微生物。 缺点:成分不稳定、不清楚

2.合成培养基: 用高纯度的化学试剂配制,对其组分很了解 优点:成分精确、重复性好 缺点:价格较贵、配制较烦

二、按培养基形态分类 固体培养基:适用于菌种的分离和保存 粘液型菌落

半固体培养基:用于鉴定菌种,观察细菌的运动特征

液体培养基:是发酵工业大规模使用的培养基 菌膜 菌沉淀 均匀浑浊 对照

三、按用途分 1、孢子培养基 用途:供菌种繁殖孢子用的,能产生大量优质孢子 要求:能够使菌种发芽生长快,产生大量优质孢子,并且不会引起菌种变异     营养不要太丰富(特别是有机N源)        无机盐的浓度要适量 常用的有麸皮培养基、小米培养基、琼脂斜面等

2、种子培养基 用途:用作摇瓶种子及种子罐的营养成分,供孢子发芽、生长繁殖菌丝用 要求:营养丰富且易于吸收     N源和维生素的含量高,但总浓度以略稀薄为宜     与发酵培养基成分的一致性

3、发酵培养基 用途:供菌丝迅速生长繁殖和合成抗生素用的。 要求:营养适当丰富和完全     pH要适当而稳定,特别在抗生素分泌期 如果发酵培养基组成不合适,有可能使菌体朝着繁殖大量菌丝的方向发展,使抗生素合成受到抑制; 或者因营养不良,导致菌丝体过早自溶,从而缩短抗生素分泌期; 或者因营养不当,使菌体产生异常代谢等

 4、补料培养基   单一补料培养基  复合补料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