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防護實務 下肢常見骨骼肌肉傷害防護 (一) 進修部運休系二乙 授課老師:崔治安
課程目標 授課時間:6 小時 目標: 了解運動傷害基本防護原則與觀念。 探討一般運動對下肢傷害的部位與成因。 探討下肢運動傷害處理的原則。 問題與討論。
依部位區分運動傷害的種類 急性傷害 慢性傷害 骨骼 骨折 疲勞性骨折 軟骨 軟性骨折 軟骨軟化或退化 關節 脫臼、半脫位 骨折 疲勞性骨折 軟骨 軟性骨折 軟骨軟化或退化 關節 脫臼、半脫位 關節炎、復發性脫臼、復發性半脫臼 拉傷(撕裂傷)、撞擊傷、痙攣、腔室症候群 遲發性肌肉痠痛、肌肉纖維化、慢性腔室症候群 肌腱 拉傷(撕裂傷 ) 肌腱炎、腱鞘炎 韌帶 拉傷、扭傷、斷裂、關節鬆弛 臺北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馬筱笠主任
運動傷害治療的原則 縮小開始受傷的範圍。 減低疼痛和發炎。 促進受傷組織的痊癒。 維持並恢復組織的柔韌性、強度與本體 感受功能。 維持並恢復組織的柔韌性、強度與本體 感受功能。 復健組織的功能性的。 預防並減少再次受傷的可能。 臺北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馬筱笠主任
後續的治療(專業醫師診治) 手術治療 要有完整的計畫考量 復原時間、固定方式 肢體固定 Ex.關節僵硬 肌肉萎縮 肌力降低 關節軟骨退化 骨折、開放 性傷口、不 穩定關節 要有完整的計畫考量 復原時間、固定方式 肢體固定 Ex.關節僵硬 肌肉萎縮 肌力降低 關節軟骨退化 ------ 促進患側的癒合 、止血及腫脹 副作用
不需要手術治療的肢體傷害 機能恢復 功能性護具 保護患側的癒合 二度傷害 (慢性運動傷害)
下 肢 解 剖 圖
腳部的傷害
大姆指外翻 15度<
第五蹠骨骨折 蹠骨骨折是由於直接的力量造成,像被別人踩到、足中間部份嚴重扭轉或不正常反覆性的壓力。症狀是會疼痛且腫脹。最常見的蹠骨骨折叫Jones fracture,是發生在第五蹠骨基部。通常它是由於強力的足部內旋動作,與踝關節扭傷一併發生,而Jones fracture復原後有很高的比例無法恢復原來的結構。 姚明左腳踏在爵士隊威廉姆斯腳上 ,全身受力點壓在小趾部位上,經 X光片初步認定是左腳第五蹠骨骨折
第五蹠骨基底骨折多見,占足部骨折的第一位.雖然有足 部的劇烈外傷,但第五蹠骨基底骨折常常單獨存在。在 運動員的運動創傷中多系疲勞性骨折。
阿基里斯腱(跟腱)斷裂 阿基里斯腱是由小腿後側的腓腸肌與比目魚肌共同形成,是全身最大的肌腱,它可以承擔身體10倍體重的壓力。此傷害顧名思義即是小腿跟腱完全的斷裂,通常是發生在跟骨連接處上方之血液循環較差的2-6公分的位置。 此傷害較易發生之前已有某程度的退化現象,或是舊傷未癒合的微小傷害,它的好發年齡在30-40歲之間,而且男性之機率大於女性。 症狀:發出啪的一響撕裂聲,小腿腹好像碰到球的感覺,腳尖不能豎起來,捏小腿腹時, 腳尖沒有下壓反應。
阿基里斯腱斷裂之運動項目
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的因素 外翻肌群功能不良 欠缺正常的踝關節本體感覺 踝關節過度鬆弛 小腿後側肌群緊縮 短暫的踝關節扭傷可能只休息一到二週即可復原,然而卻可能會造成踝關節週邊韌帶不可復原的傷害,而導致踝關節穩定性的降低,使得原本受傷部位更容易再度扭傷。
踝關節韌帶扭傷之後約有31∼35%會有踝關節不穩定的現象發生(Freeman, 1965; Gross & Brugnolotti, 1992; Wilkerson & Nitz, 1994),而使踝關節更容易重複發生扭傷,而一般運動員重複性踝關節韌帶扭傷機率更高達80%以上(Smith,1986;Yeung, 1994)。
韌帶受傷與關節不穩定的關連 韌帶的受傷 重複性受傷 不穩定 本體感覺的缺失 功能性不穩定 神經肌肉控制的降低 (摘譯自Lephart & Henry, 1996)
前腔室症候群 從小腿解剖分析,薄膜將其區隔為前側、外側、後側深層、與後側淺層4個腔室。腔室與腔室之間的液體並無法以滲透的方式,使液體在腔室之間相互流動。 腔室症候群常因患肢軟組織嚴重挫傷,而造成嚴重的腫脹,導致肌肉及其他組織的血液循環受阻,造成肢體的局部症狀, 嚴重者會引發廣泛性的肌肉壞死,最後造成肢體的殘廢。
問題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