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基础 (下册) 感觉器官 主讲:王慧军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概 述
感觉冲动产生两个要素:感受器+适宜刺激
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 感受器 :是由感觉神经末梢所形成的能感受某种刺激并能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 感受器 :是由感觉神经末梢所形成的能感受某种刺激并能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 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 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接收刺激的来源可分为三类。 1、外感受器: 皮肤、视器、听器等。 2、内感受器 :内脏、血管、味蕾等。 3、本体感受器 :肌肉、肌腱、关节等。
感受器 :是由感觉神经末梢所形成的能感受某种刺激并能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 感受器 :是由感觉神经末梢所形成的能感受某种刺激并能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 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 感受器根据其特化程度可分为二类。 1、一般感受器 感觉神经的游离末梢、触觉、环层小体等。 2、特殊感受器 视器、前庭蜗器、味器、嗅器及皮肤等。
第1节 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概 述 眼大部分位于眼眶内; 视器由眼球和眼副器构成; 眼球的功能是接受光的刺激并转换成神经冲动; 概 述 眼大部分位于眼眶内; 视器由眼球和眼副器构成; 眼球的功能是接受光的刺激并转换成神经冲动; 眼副器位于眼球的周围,对眼球起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
视轴 眼轴 一、眼球 眼球为眼的主要部分,位于框的前部,其后端借视神经连于间脑。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右眼眼球水平切面
(一)眼球壁 角膜 纤维膜 巩膜 虹膜 血管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虹膜部 视网膜 睫状体部 视部
1、纤维膜 (1)角膜 (2)巩膜 巩膜静脉窦
2、血管膜 分三部,富血管和色素,棕黑色,营养,遮光。 虹 膜 睫状体 脉络膜
(1)虹膜 瞳孔、虹膜角膜角(前房角) 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 前房、后房
圆盘状 颜色 瞳孔 括约肌 开大肌
(2) 睫状体 三角形,睫状环、睫状突、 睫状肌、睫状小带、房水 左图的局部放大
(3)脉络膜
3、视网膜 虹膜部 睫状体部 脉络膜部 盲部 视部 黄斑,中央凹,视神经盘
眼底镜所见(右侧) 眼底 视神经盘 (视神经乳头、 视乳头、视盘) 无感光作用 黄斑 中央凹 感光最敏锐处
(二)眼球的内容物 1.房水 房水的循环途径: 睫状体分泌→眼球后房→瞳孔→眼球前房→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2.晶状 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形似双凸透镜,无色透明而富有弹性;表面有晶状体囊,囊内较软的是晶状体皮质,中央较硬的是晶状体核。晶状体借睫状小带连于睫状突上。若晶状体发育异常、损伤、中毒、代谢障碍或年老等原因,发生混浊,影响视力,称为白内障。
3.玻璃体 位置,透明,屈光,支持,视网膜剥离。 玻璃体 玻璃体管
眼的屈光装置 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特点 透明,无血管,具有折光能力。
1. 眼折光系统的功能 (1)眼的成像原理:基本上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似。 正常成人眼安静时,其折光系统的后主焦点的位置正好是视网膜所在的位置 1.眼折光系统的功能 (1)眼的成像原理:基本上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似。 正常成人眼安静时,其折光系统的后主焦点的位置正好是视网膜所在的位置. 因此: ①视远物(>6m),不需调节可清晰成像; ②视近物(<6m),不调节则成像模糊.
正视 近视 远视
(2)晶状体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视近物时,模糊的视觉形象经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后,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兴奋,使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靠自身弹性回位变凸,折光力增强使物像前移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3)瞳孔的调节:除晶状体变化产生的调节作用外,眼还通过瞳孔的调节看清物体。随物体移近,瞳孔反射性地缩小,称为瞳孔近反射。这种反射可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晰;其反射调节的路径和晶状体调节基本相同,只是由相应的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收缩所致。 此外,瞳孔的大小还可以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视强光时缩小,视弱光时散大,这种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直径1.5~8.0mm,可调节入眼的光量. *瞳孔反射: (1)瞳孔近反射(瞳孔调节反射): 视近缩瞳; ★(2)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随光线强弱 而改变(弱光下散大,强光下缩小)的反射。 *反射中枢:位于中脑。 *意义:调节入眼光量;临床检查。 *互感性对光反射:光照一侧…,两侧…同时缩。
2.眼感光系统的功能 眼的感光系统主要由视网膜构成,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能感受光波的刺激,引发视神经冲动。 (1)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 视网膜上的感光换能过程实质是光化学反应过程,简示如下: 光 视蛋白+视黄醛 视紫红质 还 氧 暗处 原 化 视黄醛(维生素A)
(2)暗适应与明适应:当人从明处进入暗处时看不清物体,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这是由于在明处时大部分视紫红质处于分解状态,视紫红质含量不足,不能使视杆细胞产生兴奋所致。相反,从暗处进入强光下,最初感到耀眼的光量,不能视物,稍候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眀适应;这是由于视杆细胞在暗处合成较多的视紫红质,在强光下迅速分解所致,随视紫红质的减少,视锥细胞恢复了视觉功能。
(3)色弱与色盲:视锥细胞能感受强光和具有辨色能力,正常人能分辨150多种颜色。若完全不能分辨颜色,称为全色盲;不能分辨部分颜色,称为部分色盲,以红绿色盲为多见。色盲为隐性遗传的先天性缺陷,多发于男性。对某种颜色的辨别能力较差,称为色弱,与身体功能状态和营养状况有关。
(4)视力与视野: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两点最小距离的能力。以标准对数视力表5 (4)视力与视野: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两点最小距离的能力。以标准对数视力表5.0为正常。单眼正视前方一点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各种颜色的视野大小不一,白色最大,蓝、黄、红依次变小,绿色最小。临床上检查视野对诊断某些视网膜、视神经和视觉传导通路的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眼副器 (一)眼睑 (二)结膜 (三)泪器 (四)眼球外肌 (五)眶内结缔组织
(一)眼睑
(二)结膜 三部 睑结膜 球结膜 结膜穹 结膜囊
(三)泪器 泪囊 上泪小管 泪腺 (一)泪腺 (二)泪道 1、泪点 2、泪小管 3、泪囊 4、鼻泪管 泪点 下泪小管 鼻泪管
(四)眼球外肌 肌肉 功能 神经支配 上睑提肌 上提上睑 Ⅲ 上直肌 使瞳孔转向上内方 下直肌 向下内 内直肌 向内 外直肌 向外 Ⅵ 上斜肌 向下外 Ⅳ 下斜肌 向上外
眼球外肌
眶脂体与眶筋膜 眶脂体 眼球筋膜鞘
(五)眼的血管 视网膜中央动脉
眼的静脉
第2节 耳
耳又称前庭蜗器,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部分。外耳和中耳收集并传导声波,内耳含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
一 外耳 (一)耳廓 耳垂
(二)外耳道 成人作外耳道检 查时,向后上方牵拉 耳廓,检查婴儿鼓膜 时,须将耳廓向后下 方牵拉。 (三)鼓膜
第二节 中耳middle ear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一、鼓室tympanic cavity (一)鼓室壁 1.外侧壁 大部分 是鼓膜壁 上壁 外侧壁 内侧壁 后壁 前壁 下壁
鼓膜 鼓膜脐:其中心向内凹陷 松驰部:鼓膜上1/4的三角形区 紧张部:鼓膜的下3/4,其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
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颞骨内含气的小腔,内衬黏膜。其外侧壁为鼓膜,内侧壁为内耳的外侧壁,该壁上有二孔,位于后上方的孔呈卵圆形,称前庭窗;位于后下方的孔呈圆形,称蜗窗,被第二鼓膜封闭;前壁有咽鼓管与咽相通;后壁有乳突窦通乳突小房;上壁为鼓室盖;下壁为颈静脉壁。中耳发炎时,可以引起鼓室毗邻器官和组织的损害。
上壁 是盖壁 下壁 为颈静脉壁
前壁 为颈动脉壁 内侧壁也叫迷路壁。 ①岬 ②前庭窗 ③蜗窗 ④面神经管凸 后壁 为乳突壁
鼓室内的结构 1.听小骨 即锤骨、砧骨和镫骨。 2.运动听小骨肌 1.鼓膜张肌 2.镫骨肌
(二)咽鼓管 咽鼓管连通咽腔和鼓室。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腔大,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
(三)乳突小房 乳突小房是颞骨乳突内许多相互融通的含气小腔,其上方借乳突窦与鼓室相通。
三、内耳 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
(一)骨迷路 (1)前庭 后部通三个半规管,前部有通连耳蜗。 (2)骨半规管 为三个C形的互成直角排列的小管,分别称为前、后和外骨半规管。
(3)耳蜗 蜗螺旋管环绕蜗轴约两圈半形成。上方前庭阶,下方是鼓阶。 前庭阶 鼓阶
(二)膜迷路 (1) 椭圆囊和球囊 斑是位觉感受器. (2)膜半规管 位于骨半规管内.在膜壶腹壁上有隆起的壶腹嵴,也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
(3)蜗管 膜其上有螺旋器又称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
四、耳的听觉功能 声波经外耳、中耳的传音装置传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将声波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由蜗神经传入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声波的传导途径 声波传入途径有两条,即气传导和骨传导。 (1)气传导:耳廓收集声波经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传到镫骨底,于前庭窗处引起外淋巴振动。 (2)骨传导:声波直接作用于颅骨,经颅骨的传导,引起外淋巴的振动。
声波的空气传导 蜗神经 声波
声波的骨传导 声波 颅骨 骨迷路 外淋巴 蜗管内的内淋巴液 Corti器 蜗神经
五、耳的平衡功能 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是人体头部空间位置感受器,参与调节人体静止及运动状态的平衡。当头的位置改变或作变速运动时,椭圆囊、球囊和(或)半规管内的淋巴流动,引起其中的囊斑和(或)壶腹嵴上毛细胞的纤毛摆动,进而转化为神经冲动,经由前庭神经传入中枢,从而感知头部的位置,调节身体平衡。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