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新与社会政策发展 林 卡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社会保障和风险管理系主任 李骅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迄今为止在社会政策领域中对社会创新的研究 研究背景 一 国内背景 中国经济的发展正由高速走入中速。我们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改 造和转型升级、城镇化及老龄化的挑战,社会也正经历着不断的变革 。 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社会创新: 1)社会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2)它体现了群众路线,可以与顶层设计可以相呼应。 3)开放性思维和视角,有助于探索新的社会政策发展路径。 迄今为止在社会政策领域中对社会创新的研究 还十分缺乏,有必要进行推进。
一 欧洲社会政策讨论的新议题 2000-2006:福利国家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排斥研究; 研究背景 一 欧洲社会政策讨论的新议题 2000-2006:福利国家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排斥研究; 2006-2009:生产型社会政策;2009- 至今:创新驱动 原因: A. 里斯本战略强调,单纯的经济增长与工作岗位增加并不能成功 地帮助人们摆脱贫困,而激励创新、社会企业发展与建立知识根基型 社会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 B. 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结构的脆弱性日益突显,越来 越重视创新的重要性 C. 对于社会创新的关注:在财政水平不乐观的情况下,只有通过 社会创新动员人们发挥创造力,寻求应对社会挑战的方法。
创新导向 (创新个案的涌现和消失)、评估研究 二 创新研究的方法 创新研究 技术创新: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和生产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创造性管理思想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 社会创新:对社会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办法,使之更有效、更可持续或更加 公正,为整个社会带来利益(Phills, 2008)。 Goldenberg(2004):社会创新是“为了解决个人或社区面临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对组织的活动、计划、服务、产品以及实践的步骤进行创新或改进”。 讨论意义: 顶层设计与社会实验 需求分析、阶层分析、过程分析 创新导向 (创新个案的涌现和消失)、评估研究
二 创新过程研究 四阶段理论(Mulgan 2007) 政策雏形的形成与新理念的试验;评 估新理念、新解决方法并将其中有效的 部分规模化与传播;学习与发展 三阶段理论(孙启贵徐飞2008) 创新思想的形成,创新思想的试验 评估,创新机制的传播与扩散 六阶段理论 (socialinnovator 2012) 激励与灵感,新的理念与建议,政策 雏形,可持续性追踪,规模化,制度性 变革 来源:http://www.socialinnovator.info/process-social-innovation
二 创新过程的研究 五阶段 需求形成和新理念倡导 2000S年代流行的“再分配主义”和“开发性反贫困”理念; 十二五期间“适度普惠”的理念。 模式的形成与社会试验 “智慧养老”理念。 模式的评估和改进 宁波市海曙区“81890公共服务信息平台”(2001年8月)。 模式的推广和扩散:媒体和社会运动两大要素 公众评论和媒体声音是进行模式评估的基础 社会运动是模式推广的强大动力 制度性变革: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途径 通过法律和政令的颁布来确立 通过创新因素逐渐融入到社会体系中而确立
三 社会创新的成功案例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 孟加拉国小额贷款 中国五保户 德国自12世纪以来互助行会,在19世纪中期由工人或企业自发建立 的救助保险。1871年以后德国的社会保险法律,形成社会保险的模式 。 孟加拉国小额贷款 发展中国家的小额贷款社会创新典范。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1977年 )向穷人发放贷款并商业化管理,印度政府在80年代自助社推出小额 贷款项目,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参照了这一模式。 中国五保户 中国农村“五保”制度范例。中央政府于1953年制定了《农村灾荒救 济粮款使用办法》。在五十年代中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运动中涌现 的对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进行集体救助的制度,1956年《高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确立了“五保户”制度。
三 社会创新的成功案例 社会创新过程分析:城市低保制度 社会创新过程 时间 事件 新需求产生 1990s 上海在经济转型与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贫困人口(包括下岗失业职工及企业困难职工),社会救助工作的难度加大,超出了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可以解决的范围 新理念形成 1993 上海市民政部等部门讨论制定新政策 政策雏形与社会试验 1993-1995 上海市颁布国内第一个低保政策《关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通知》(1993),确定月收入120元的低保线,低于低保线的把以往由单位或政府负责的社会救助政策信息汇总到街道救助所);之后有武汉模式,其特点为覆盖全体市民、资金全由政府负责与低标准起步;其他典型的模式还有重庆模式、兰州模式等。 可持续性追踪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 政策推广普及 1997-1999 《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199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 制度性变革 2000至今 《关于深入贯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0)、《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2008)
三 社会创新的成功案例 社会创新过程分析:社区管理 十六大报告: 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 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2002 时间 事件 新需求产生 2002 2010 十六大报告: 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 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 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完善居委会基层自治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新理念形成 2004至今 上海模式:“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沈阳模式:“社区自治、议行分离” 深圳盐田模式:“居站分离” 青岛模式:“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大体系、四级网络” 南京模式:“选举自治、理财自治、管理自治” 政策推广普及 ?? 制度性变革
四 来自于社会部门的社会创新 社会创新制度化:通过法律制定实施,通过渐近的制度融合 聚焦制度化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进作用 聚焦渐近推进:社会组织在社会创新中的作用 关注创新的初始阶段和创新过程 社会创新活动通过资源再组和联系构建来创造新的资本 目前,在推进社会政策的创新中,社会组织所起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公 众对于社会创新实践的参与热情也存在着问题(因而要赋权) 创新能力的培育:一个社会或国家需要有创新能力。 通过社会创新的途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创造新的 社会关系,并能对社会结构发展积极的影响
四 来自于社会部门的社会创新 来自于社会部门(第三部门)或社会组织的社会创新 创新研究也注重社会主体行动——即使这些行动最终并未实现制度化 有人认为倡导社会创新是为了强化第三部门 社会创新的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调查分析(张强等2013) 1999-2012年社会创新评奖项目187个,包括教育、 环境、扶贫、健康与救助、社区发展、 弱势群体 帮扶、公益支持、动物福利和艺术文化等。 在这些项目中,由市场部门独立发起的占31%, 由政府部门独立发起的占14%,社会部门发起的 项目占52%,3%由社会部门与政府和企业共同发起。 这种情况表明大量的社会创新活动来自于社会部门和民间组织
五 总结:大力推进社会政策创新 社会创新过程的特点 从个案出发形成新理念,不断对新的实践经验进行提升抽象。 自下而上的推进: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推进 从社会问题出发,从民众需求出发,最终对制度产生影响 要开展各种社会试验,在试行中改进和推广,最终确立制度 如何推进社会创新 *倡导改革精神(思想解放) ,形成焦点议题,展开广泛的社会讨论 *放开社会空间,允许社会变革,创造社会创新的机会(改革松绑,形成创新 环境) *推动创新导向,提供创新的条件,培育创新组织,形成创新机制(设立创新 机制) *发动群众,公民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社会创新的竞赛,召唤社会各类 主体的介入(主体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