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背景下的 乡村关系分析 甘肃行政学院 安林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商業科專題報告 如何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組長:李俊杰 組員:陳志鵬 洪永業 張文威 張家寶 王雲鵬.
Advertisements

开关电源电路分析.
13 尋找完美的打擊器 張立群 競技運動系 103學年度.
第五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经济既是竞争的起点又是竞争的结果,它涉及是否应该允许和鼓励大规模的企业存在,或者说什么是经济规模,规模与效率之间以及最低经济规模与企业实际规模之间的关系如何。 5.1 集中度与集中度的度量 5.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Scale.
卓越品质 携手共求 LOGO 坚决践行“三严三实” 凝聚交建集团改革发展正能量 新疆交通建设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朱天山
資料分析 ---敘述統計分析.
双变量关联性分析.
Pro. Xuezhong SHI,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2017/3/9 实验误差及其控制 魏敏杰 陈 杰 阮 强 王振宁 单凤平 孟繁浩 富伟能 陈 磊 中国医科大学.
Risk and Return.
本章主要内容: 作用的种类和组合 如何考虑结构的作用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传 热 学 (Heat Transfer).
基于经济资本的保险公司利率风险度量——以中国太保为例
§9.3 线性回归分析 一. 什么是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相关的程度,但是相关分析不能指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回归分析则是研究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电磁辐射按其波长可分为不同区域。 γ射线 5~140pm X射线 10-3~10nm
第1,2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课后作业.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月光族”的“负翁”生活 : 工资月月光, 不剩一分, 只许负债, 不可盈余。
第三章 资料的统计描述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第一章.
第 5 章 資料的整理與表現 ─統計表與統計圖.
1.4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导体 Conductor 电池:化学能→电能 电解:电能→化学能 Primary Cell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財務管理 第8章 風險與報酬率.
相關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课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动力工程系 工程热物理教研室制作 2005年5月.
第2章 電 阻 2-1 電阻與電導 2-2 色碼電阻器 2-3 常用電阻器 2-4 歐姆定律 2-5 電阻溫度係數 2-6 焦耳定律.
101-1台灣當代社會分析 社會與行動者的關聯-台灣的社會發展(二)
检测技术.
對偶理論 「敏感度分析」,研究數學規劃問題中參數值(如各類係數)的改變對於最佳解以及目標函數值的影響。
經濟學100 第七章 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
二元隨機變數(Bivariate Random Variables)
PTFE-THGEM的初步性能研究 谢文庆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第 4 章 分散量數.
Review 統 計 方 法 的 順 序 確定目的 蒐集資料 整理資料 分析資料 推論資料 (變量,對象) (方法:普查,抽樣)
第八章 報酬與風險.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涵義。 區分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差異。 指出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探討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 解析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的觀念。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開發中國家存在的問題 判斷發展策略如何改善生活水平 瞭解全球化及對全球化的質疑
第 9 章 估 計.
Liner regression analysis
第捌章 敘述研究法 一、調查研究法(survey method) 二、相關研究法(co relational studies)
第4章 市場區隔與定位.
Chapter 7: The Wage Structure
复杂网络简介 LiuChang.
96學年度第一學期電機系教學助理課後輔導進度表(一)
第十四章 迴歸.
相關分析 7.1 連續變項之相關係數:Pearson 積差相關 7.2 質化變項之相關係數
Chapter 2 燃料電池的開迴路電壓及效率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线性规划案例:上海红星建筑构配件厂生产计划的优化分析
扶貧之路:如何走下去? 張仁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
社会研究方法 第7讲:社会统计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參數 實際參數(Actual parameter)與形式參數(Formal parameter)
Alan Wang 亚太区技术总监 苏州
台灣當代社會分析 Ch4 社會與行動者的關聯-台灣的社會發展(二) 林蓬榮 通識教育中心 大葉大學
主講人 陳陸輝 特聘研究員兼主任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q R §4.磁场(magnetic field)对电流(electric current)的作用 一.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四)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课程网址: 课程网址:
實驗三 Van Der Pauw量測與霍爾效應
測驗的信度 歐慧敏 2019/5/31 教學評量.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 6.3 质量作用定律.
主講人 陳陸輝 特聘研究員兼主任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
何謂共產主義 What is Communism?
97學年度第二學期水保系碩專班專題報告 農生再生試辦區之分析探討 報告人:簡榮杰.
Intra-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Camellia hengchunensis Chang
CH7 城市體系與城市土地使用.
授課老師:侯媖淑 3-6 恩格爾家庭消費定律 3-7 消費者剩餘 3-8 消費者主權及消費者保護運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 乡村关系分析 甘肃行政学院 安林瑞

专 题 框 架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二、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困境 三、乡村关系良性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一)“乡政权制”的治理模式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前是我国乡村治理的乡政权制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小乡制”和“大乡制”两个阶段。

一、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一)“乡政权制”的治理模式 1、土地改革与“小乡制”。 从土地改革开始,乡村治理作为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拉开帷幕。土地改革结束后,作为新崛起的乡村精英,农会干部领导的各级农会很快被改建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的《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规定,乡与行政村并存,同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划,其规模由一村或数村构成的“小乡制”,平均每个乡镇控制在400多户左右。

一、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一)“乡政权制”的治理模式 1、土地改革与“小乡制”。 据内务部1952年9月底统计,当时除西藏、台湾外,共有乡级单位284626个(其中东北行政村27848个、华北行政村84732个),平均每乡(行政村)1770人。

一、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一)“乡政权制”的治理模式 2、 “大乡制”。 适应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的需要,1954年初,政务院内务部发布了《关于健全乡政权组织的指示》,对调整、加强乡政权作了新的规定,即乡人民政府一般应按生产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文教卫生(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治安保卫、人民武装(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民政(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 财粮、调解等方面的工作,分设各种经常的工作委员会。各地可依据具体情况合并或调整,但最多不能超过7个。

一、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一)“乡政权制”的治理模式 2、 “大乡制”。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形式确立乡建制的法律地位。据此,各地从1955年冬至1956年春起陆续进行了乡的全面调整,到1957年底,全国合并改设的乡为9.7万个,除广东、山东等省份外,基本上都实行了大乡制。

一、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二)“人民公社制”的治理模式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以此为开端,我国乡村治理模式进入人民公社制时期。

一、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二)“人民公社制”的治理模式的特点 1、政社合一: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2、 “一大二公”:以海宁县为例来说明。1958年国庆节前,海宁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原来的6大镇、2小镇以及22个乡的235个高级社共9万户40多万人组成了7个公社,最大的18944户(85000人左右),最小的3875户,11009户的钱塘江公社是由原来的三个乡一个镇合并而成。此乃“大”之谓也。公社可以随意占用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一块土地,抽调大队、生产队和农民个人的钱财,无偿征用劳动力,以及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1958年12月,钱塘江公社成立伊始,就从两个大队无偿划出数十亩地,办起了名不副实的“钱塘江大学”;次年10月,公社更划出数百亩地创办蚕种场等。1959年,公社规定L大队除农业税外还要上缴公积公益金提成近万元,上交饲料粮20000斤以满足公社牧场之需。1960年,公社从L大队抽调上百名劳动力开矿、炼钢、做工,工分全部要大队负担,这一年,该大队有许多络麻因为来不及收获而烂在了田里。  此乃“公”之谓也。 结果:产出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农村经济长期低迷、农民普遍贫困;国家对农村社会高度控制。

一、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吃饭不要钱”

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是河北晋州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 一、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是河北晋州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

一、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 (三)“乡政村治”的治理模式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乡镇政权建制在全国农村恢复,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会组织法(试行)》,规定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来负责全村公共事务。这标志着我国以“乡政村治”为特征的乡村治理模式形成并进入制度化运作阶段。

二、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困境 (一)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新形势 1、所有制形式多元化。

(一)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新形势 2、市场化。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一)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新形势 3、农民生产生活的跨区域化进行。 现代交通、通讯条件改善,人与人之间距离缩短,也使农村生产生活的跨区域进行成为可能。

(一)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新形势 4、城镇化。 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社会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乡村常住人口每年减少约1.6%。2010年,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13181万人,其中男劳动力8434万人,占64%;女劳动力4747万人,占36%。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36.5%, 31—40岁占29.5%,41—50岁占12.8%,51岁以上占5.1%。这说明,外出农村劳动力年龄在50岁以下的占到外出总量的近95%。 结果:部分村庄出现衰落趋势,外出农民无暇也不愿关注村民自治。

(一)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新形势 5、阶层化。 “先富参政”所概括的现象主要是指,乡村里的“先富能人”,即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村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以及种植业大户、养殖业大户主动或被动员参与村级自治选举活动、竞选“村官”或作为村干部进行的乡村治理活动,简而言之,即“作为主体的‘先富能人’的‘政治参与’活动。”“先富参政”在近几年来,在浙江各地已经逐渐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一)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新形势 农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消退? 6、民主化。 农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消退? 民主化的程度因地而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导致民主政治在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新形势 7、行政化。 村民自治是在国家政权强力推进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对广大村民来说,可供选择的空间十分有限,国家权力的自然延伸惯性与乡村基层组织在狭小的地域内紧密结合,就容易导致村民自治的行政化倾向。

(一)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新形势 8、权力二元化。 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实际存在着两个权力中心,一个是村支部;另一个是村民委员会,《村民组织法》规定的村民自治的法人主体,拥有对村级事务的直接处理权。这种二元化的权力格局不可避免地会引发许多矛盾,降低农村工作的效率。

(一)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新形势 9、宗族化。 10、管理科学化。 就目前村民自治的管理体制而言,民政部门是名义上的管理机制,但实际上很少参与到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来。

二、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困境 (二)当前乡村治理的难题 2、不同利益不能合理平衡。 3、多重关系不能科学协调。 4、村民自治的资金缺乏。 1、国家与社会二元权力不能有效衔接。 2、不同利益不能合理平衡。 3、多重关系不能科学协调。 4、村民自治的资金缺乏。

三、乡村关系良性发展的对策 (一)宏观对策 1、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2、促进“压力型体制”(一手高指标,一手乌纱帽)向“民主合作型体制”的转变。 (1)改变自上而下的任命体制,改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选举制代替任命制。 (2)改变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适当引入基层群众的测评机制。

三、乡村关系良性发展的对策 3、规范乡镇职能,既要“切一刀”搞改革,又不能“一刀切”。 200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清晰地表述了乡镇管理的四项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

三、乡村关系良性发展的对策 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5、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抓好乡规民约的落实,使乡村治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 6、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 7、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三、乡村关系良性发展的对策 (二)地方政府在乡村治理改革中的新探索 1、海选产生候选人(吉林梨树县) 2、组合竞选制(安徽岳西县连云乡腾云村) 3、乡镇选举试验(四川遂宁) 4、“两委合一”改革试验(山东、广东、湖南) 5、建立乡村志愿者协会试验(江西) 6、以村民代表会议为核心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天津武清、河北青县) 7、民主恳谈(浙江温岭)

结束语 乡村治理的发展方向是城乡统筹治理,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乡村治理的艰巨任务是民主自治的深化和自治组织的成熟;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是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 乡政村治是人民公社后国家还权社会的结果,是转型期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过渡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根本上说与乡政村治模式层次较低、尚处于一种低稳的结构状态直接相关,也是国家和社会关系没有理顺的表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