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复习导航 一、 考纲要求 新考纲对文言文部分的要求如下: 正确认读基本篇目的字音,读清句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Advertisements

if 条件状语从句的含义 Jack 对 Rose 说: “ 如果你跳,我也会跳! ” If you jump,I will jump!
劝学 荀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 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 民斯为下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课前导读: 痀( jū )偻 (lóu) 承蜩 仲尼适①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②蜩 (ti á o 蝉 ) , 犹掇之也。仲尼曰: “ 子巧乎!有道③邪? ” 曰: “ 我有 道也。五六月,累二丸而不坠,则失者淄 (z ī ) 铢 (zh ū )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 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
劝 学劝 学 荀 子荀 子 勉 励 勉 励 1 、了解荀子;理解 “ 劝、已、中、就、 于、而 ” 等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 、梳理文意,学习作者用比喻把抽 象的道理形象化的写法。 3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坚定学习改 变命运的信念。
1 《荀子》.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师 说 韩 愈.
《师说》知识整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劝学》中“劝”为“劝勉、鼓励”之意,“劝学”就是劝勉世人努力学习. 《勾践灭吴》 果行,国人皆劝。 劝:劝告,劝说,劝阻.
劝 学 荀 子.
劝学 《荀子》.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荀子 劝学 文学院03级三班周晨星
劝学 《荀子》 2014、04、16复习使用 1.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Module 7 planes, boats and trains
模块4 短文改错 目 录 专题一  语法句法习惯用语运用型 专题二  篇章结构逻辑前后照应型.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 1a-1c.
用整体思路法 “秒杀”语法填空 主讲:Louie.
被动语态 (The Passive Voice)
关于本门课程.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教学目标 1 . 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韩愈其 人,学习文中所运用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THE TYPES OF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HSET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第一讲 雅思阅读概述 王冉 2015/02.
最后的礼物.
识字四.
劝学 ——荀子 1.
Topic2 Where are you from?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单位:白城师范学院政教部.
Unit1 What’s the matter? 单 位:许昌市建安区蒋李集一中 授课人: 温 菲 (初中英语)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Wentao Ding Linfeng Shi Jiajie Yu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情态动词1 情态动词的概念 情态动词的位置和特点.
V-ing 分词 Gerund 动名词 Present Participle 现在分词 一. Form 主 动式 被 动式 一般式 完成式
小学语文总复习.
动名词(续2).
英语句型之—— 强调句型.
基本句型(二) S+Vt+O+C.
语法复习----代词.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用来修饰名词、代词、句子等,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形容词,故称为形容词性从句。
牛津9A Unit6 Grammar.
定语从句(16).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Be动词的用法 am is are.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基于知识库对自然语言中属性取值对的探索 潘笑吟.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了解介词.
双语例句搜索 句库+巨酷 Web: Beijing 2008.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基于词汇,专项突破,立足文本,在语境中求索 基于词汇,专项突破,立足文本,在语境中求索
基本句型(二) S+V+P.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定语从句 耶鲁YY语音.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The Participle as Adverbial
词的搭配(一).
The Past Participle used as Adverbial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位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复习导航 一、 考纲要求 新考纲对文言文部分的要求如下: 正确认读基本篇目的字音,读清句读。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复习导航 一、 考纲要求 新考纲对文言文部分的要求如下: 正确认读基本篇目的字音,读清句读。 理解基本篇目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 理解基本篇目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理解基本篇目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基本篇目中的重要文言语句。 归纳基本篇目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评价基本篇目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 出题方向 近几年单招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题目涉及的内容有:文学常识(作家、朝代、作品、体裁、作家文学主张、所选篇目的选材特点、重要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名句出处、诗词曲的相关知识点、成语出处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实词的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虚词的用法、文言特殊句式、翻译句子、诗词名句理解、诗文篇章的主旨理解、诗文特色分析、课文背诵、语段分析、古文标点、修辞使用等。结合了基础知识部分的考查点,如:字音、人称、标点、排序、修辞、文学文化常识等内容。还结合了现代文阅读中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分析文章;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归纳文章主旨;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的考查点。 本部分不作重点区分,不管是考查的形式还是知识点都很全面,要求师生功夫花在平时,学一篇记住一篇、掌握一篇,熟记课文中各类知识点。

三、 要点精读 1. 文言字词 (1)字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文中的字词读音学生们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形成这种学习难度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冷僻字,这些字现在已不常见。如: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读zǔ) ②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读gū) 二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有差别,如:乘。 ①意为“四匹马拉的车”时,读shèng,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②意为“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时,读chéng,如“变乱纷乘”;③意为“四张”时,读shèng,如“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三是词类活用时,有些名词读音读作去声。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称王”,读为“wàng”;“乃使其从者衣褐”(《鸿门宴》)中的“衣”,此为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穿衣服”,音读“yì”等。 四是通假字,读本字的音。如“虽有槁暴”(《劝学》)中的“有”通“又”,读“又”音,“暴”通“曝”,读“曝”音。 五是专有名词,读音与今天常见的读音不同。如“阿房宫”中的“房”,音为“páng”;“周景王之无射也”(《石钟山记》)中的“射”,音为“yì”。

①本义为“看见”,如“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殽之战》); (2)实词的一词多义 词义有本义与引申义的区别。词的本义是指一个词(通常也就是一个字)最初的原始义或最早的常用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产生出来的,与本义存在关联的意义,如:见。 ①本义为“看见”,如“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殽之战》); ②引申义为“拜见,进见”,如“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这些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使用时,有时用其本意,有时用其引申义,在复习考试中一般不需要辨别本义和引申义,但在复习中,我们尽量记住这些实词的常用义项。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特定语境推断这些实词的不同意义。

(3)古今异义词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尤其是词汇。词义的发展变化,形成了同一个词古今意义的明显差别。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①词义扩大。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中的“江”“河”,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先秦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通称所有的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③词义转移。如“持剑盾步走”(《鸿门宴》)中的“走”,在古代指“跑”,今天多指“行走”。 ④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已变为贬义词,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⑤正确识别两个连用的文言单音词。古汉语中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多。文言文中的两个连用的单音词,在今天已成为一个双音节词,意义不同,如: 智力——“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六国论》)。智,智慧;力,力量。今“智力”仅指智慧。 妻子——“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兄弟妻子离散”(《庄暴见孟子》)。妻,妻子;子,子女。今“子”是词的后缀,轻读。 其实——“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其,他;实,实际上。今“其实”是一个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因,于是;为,作、写。今“因为”是双音节词,作因果连词用。

(4)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指的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词组成并列式双音节词,形式上两个单音节词是并列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单音节词在表义,另一个单音节词的意义隐退或消失,只起构成双音节词,和谐音节的作用。如果不清楚这一点,两个单音词一起解释,往往自相矛盾,以文害义。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就是偏义复词,只有“入”的意思。如果译成“出去和进来”,则与原文意思不合。 (5)通假字 古字通假现象是指文言中有些音同或音近、形似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甲字来代替乙字,甲字即为乙字的通假字,读乙字的音,作乙字的意义讲。如“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尊”同“樽”,两字同音,当“樽”的意义讲,意思是“酒杯”。有时用一个形似的甲字来代替乙字,甲字为乙字的通假字,读乙字的音,作乙字的意义讲。如“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中的“盖”通“盍”,读“盍”的音,意思是“何,怎么”。 考纲规定的文言篇目中涉及的通假字已做汇总,见文言文附录1。

(6)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一个实词在具体环境里临时改变其词性,并相应改变其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的一种语法现象。因此,判断一个实词有没有活用,就是看它在句子中的词性有没有改变,语法作用有没有变化,改变了的就是活用。 常见的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考纲中的文言篇目涉及到的相关词类活用已做汇总,详见文言文附录2。

(7)虚词 掌握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较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语法功能突出,因此也是学习难点之一。由于虚词常常分属于几类词性,所以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清词性,然后弄清其意义和语法作用。《大纲》规定要掌握12个虚词。可以分为以下5类:① 代词为主的“之”“其”等;② 副词为主的“乃”等;③ 介词为主的“为”“以”“于”等;④ 连词为主的“而”“且”“则”等;⑤ 助词为主的“乎”“所”“者”等。 复习虚词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将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虑。例如“与”,首先考虑它在句子中的位置,看是动词还是连词还是语气词,然后缩小范围推断他的意义。二是看和它前后搭配的词来确定。例如“之”字,常见用法有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助词两类。而且名词前多做指示代词;用在动词后往往做宾语,如“公屡促之”;用在两个名词之间多作助词,如“遂成竖子之名”;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多作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三是注意不同虚词的相同用法。如“乎”用在句子中,其基本用法与“于”相同,如“生乎吾前”。“然”“乎”“焉”前面是叠音形容词时,这三个形容词都是形容词尾“地”“……的样子”的意思,如“恢恢乎”“欣欣然”。四是注意实、虚词的词义交叉,如“之”。

2.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是一个重要考点。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陈述句、疑问句、否定句四种,特殊文言句式有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省略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主省略、介词省略)等。关于五册书上文言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判断句与特殊句式,详见文言文附录3。

3. 文言篇章 (1)理解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基本篇目中的重要文言语段。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具体来说,首先要牢记翻译的要求: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注意句式,括号补充;还要注意这一句中有哪些考查点,看是否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针对考查点理清句中重点词语的义项与句子的语序;最后还要联系句子的上下文语言环境来看在动态环境中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2)理解基本篇目的思想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要结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总体面貌,了解作者的身世遭际和有关情况,掌握文章写作的有关背景材料。 从近几年的试卷来看,翻译句子出现的频率不是太高,而且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就降低了难度。文言文语段分析在2004年试卷上出现,这将会使对单一知识能力的考查转向对多种能力的考查。同学们复习中要注意对基本篇目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整体把握。 (3)熟练背诵基本篇目中规定背诵和比较重要的名句、名段、名篇。 这有可能是以后语文单招考试试卷文言文部分的新考点,值得我们关注。

C D 命题热点 一、文言文单项选择题 【解析】C项中“之”是动词,解释为“到”,A、B、D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 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B. 吾从而师之 C.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秦昭王闻之 C 【解析】C项中“之”是动词,解释为“到”,A、B、D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B. 砉然向然 C. 秦王以十五城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D.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D 【解析】A项中“厌”通“餍”;B项中“向”通“响”;C项中“不”通“否”。

D 3. 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B.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 而耻学于师 【解析】A项中“小、大”形容词做名词,“小”指小相,“大”指大事;B项中“智勇”形容词做名词,指才智勇气;C项中“惑”形容词做名词,指疑难问题。D项中“耻”为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耻”。 A 4.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 后秦击赵者再 【解析】B项中“鱼肉”,C项中“鄙贱”,D项中“再”均为古今异义词。

C 【解析】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而告以成功 B. 拜送书于庭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而告以成功 B. 拜送书于庭 C.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 得复见将军于此 【解析】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B 【解析】“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从反面初步论证了学者从师的必要性。 6. 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伶官传〉序》文章最后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B.《师说》一文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正面初步论证了学者从师的必要性。 C.《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晳的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喟然而叹。 D.《鸿门宴》中,“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蔽沛公”,两个人一个要“杀刘邦”,一个要“保刘邦”,针锋相对,剑拔弩张。而项羽听之任之,说明项羽不听人言,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优柔寡断,以致错失杀刘邦的良机。 【解析】“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从反面初步论证了学者从师的必要性。

二、文言文阅读 劝 学 荀 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2题,每小题1分,共2分) ①故不积跬步 ②无以成江海 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没有用来……的(办法)。 2. 写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文言句式。(2分) 定语后置句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获得(最高境界的)精神和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4.《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对 策 建议同学们复习文言文从文言字词、文言句式、文言篇章、文学常识等四方面展开,注重积累、汇总、分析,夯实文言基础,这样既可以从容面对高考试卷上的文言文题目,又可以提高文言素养。要抓住基本篇目中的重点句、难点句;平时要补充语法知识,学会分析句子结构。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