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園生態池為校園提供了一個簡單、小規模且具有觀察與實作性質的學習環境。 前言 1.校園生態池為校園提供了一個簡單、小規模且具有觀察與實作性質的學習環境。 2.結合教學設計與課程發展,提供教師進行環境教育,讓學生在真實的校園環境裡,學習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的課程,讓環境教育、生態保育及永續校園的觀念落實於課程教學中。 3.規劃設計符合永續經營的綠色學校,轉化具體可行的教學活動,連結學生學習的能力,期能在學校環境教育中培養學生樂於探索自然、學會尊重大自然生命,讓他們學習到能帶著走的能力。
生態水池定義 1.生態池是模仿自然環境所營造出多種動、植物共同生活的生態環境,是一種動態平衡生態系統。 2.「生態水池具有串聯生態系統與適當的微氣候條件;水池擁有足夠的面積、合理的水深、適當的形狀、充分的水源等,並有多樣孔隙介質及本土植物構成之複雜棲地,可提供動、植物生存,並且只需藉由少部分人為力量協助維持其完整動態的生態體系之水池。」
校園生態池功能 1.許多學校內設有傳統景觀水生池,可以思考改造原有水生池,讓它成為充滿生機的溼地生態池。 2.從校園生態池的改造、維護與管理、課程設計,除了具有景觀美感效果之外,還可呈現教育的意義。 3.因此,校園生態池一方面創造了學校本位課程也提供學生實際體驗大自然的學習園地。 4.讓學習者感受到真實校園的學習環境,使情境認知與學習更為具體化,讓學生認識水生動、植物的多樣性。
4.讓學生主動探索的方式來觀察水生動、植物,解決現實生活中校園生態池之興建、管理不易等問題。 5.作為「水中生物」單元的輔助教材。學生透過教師引導,藉由本身的觀察、操作與體驗進行學習活動。 6.生態池在設計上與自然生態環境接近,它的操作方法簡單、容易,內容生動、有趣,而且水生動、植物的造型與動態都具有真實感,因此有助於瞭解水中生物。 7.依據環境的需要、特色,利用具有季節性色彩變化,塑造兼具功能性涵養水源之功效。 8.供鳥類和兩棲類於不受人類及其他生物(如貓、狗)干擾的棲息地,營造且維持多樣性的生物棲息空間。
校園水生池改造理念 1.投入最小的成本,產出最大的效益。 2.在不破壞原有景觀水生池下,從親身參與水生池的改造,到志願擔任生態池長期的維護與管理,再到學校本位的課程設計、發展教學活動等。 3保護這個地球環境也為學校孕育出富有生物多樣性的棲地環境。
水生池的改造 1.生態工法:基於對生態系統的深切認知,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 2採取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減少對生態系統造成傷害的永續系統。 3.三大原則為迴避、減輕與回饋,路線需經獨有生態區域時,採迴避之方式避開。路線無法避免經過特有生態環境或特有物種棲息地時,以減輕及回饋方式 。
設計原則 (一)曝曬過程:將池水排乾進行一星期左右的曝曬,經過陽光的殺菌作用,去除一些病原菌、寄生蟲等有毒物質。 (二)造型設計:儘量使用當地的材料,用簡單、容易施工的建築技術,學校人員可以自行修復或更換,以符合就地取材原則。 (三)水位深淺及水源:以安全考量為優先,水池深度不宜超過50公分為原則,在10至50公分間做漸次傾斜。為考量魚類棲息過冬及沉水性植物的生長。
(四)水生植栽:模擬水生植物的生長環境,栽植適應力強的漂浮、挺水、沈水及浮葉等植物,周邊栽種親水性的灌木或喬木,建構自然的多樣性。 (五)池底的高程不同營造深淺不一之水域,讓不同魚類、蝦及兩棲動物得以棲息繁殖。 (六)創造野鳥、青蛙及兩棲動物的棲息地 。
(七)以枯木提供浮游生物、兩棲類及甲蟲生活住所並產卵。 (八)生物廊道:提供鳥類、昆蟲、兩棲類、爬蟲類、小型哺乳類及水動物昆蟲等隱蔽、步行、穿越及休憩處所。 (九)疊水區:增加水中含氧量使得水中生物多元化,並藉由緩坡卵石區形成天然魚路。 (十)溪石:以大小不同之溪石,製造深淺不一的水域提供水生動物、昆蟲等藏匿、居住及休憩之環境及住所。
生態課程 學校生態池給學校帶來最佳的環境教育場所,也給學生帶來最好的學習場域。 (一)認識自然生態:在學童成長階段開始認識生活週遭的環境,從小親近、接觸自然,未來長大才會愛護與珍惜這塊生長的土地。 (二)營造過程的課程:課程不應只有教學材料的層次,它應包括整體的過程與結果,以期產生出優質的課程。
(三)觀察體驗紀錄:生態觀察是一種欣賞、學習、尊重及體驗自然的探索,可以經由欣賞及體驗自然生態美感,運用紙、筆、數位相機和DV攝影機等,以文字、圖畫或影像紀錄的方式,留下珍貴鏡頭或記錄。 (四)活動課程:。教師透過創新、好玩的教學活動,增進學生主動探索,認識水生植物、觀察水生動物和昆蟲、攝影或寫生展覽、水生動植物調查、小小解說員培訓、網頁設計等相關活動。
生態池的管理與維護 (一)成立管理小組:學校生態池的管理與維護,可由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志工、社區人士等。從進行生態池的營造,到管理與維護。 (二)定期清理維護:平常只需維持水的暢通、水面的乾淨、水質的穩定度等,定期的時間可定在半年至一年內。
(三)防止放生魚蝦:自然形成的生態系擁有一定的食物鏈,能讓水池中的生物維持固定的平衡狀態,展現生生不息的環境。假若讓外來或強勢魚蝦入侵生態池,將嚴重干擾,甚至破壞整個水生池生態系統的循環運作。 (四)引進各項資源:學校生態池的管理與維護,是需要一群積極又熱心的人共同參與,而且是長期與不斷投入的工作,如此才得予讓生態池擁有豐富且生生不息的樣貌。
結語 水生動植物是生態教學的素材,在校園永續經營及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下,提供學校教師就近找到教學的場所。 提供生態課程,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從親自參與生態池營造與管理維護中,發展做中學的課程,引領學生喜歡親近、探討環境,進而學會珍惜與保育自然生態環境。 希望學生於日常活動中與生態池的接觸,讓學生認識到水域生態的多樣性,體會水域生態中所蘊藏的生命力。從體驗生態池,親近自然進而豐富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對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