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础 流体力学基础部分 §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 3-3 连续性方程 §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 3-3 连续性方程 § 3-4 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 3-5 理想流体定常运动的伯努利方程 § 3-6 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 3-7 伯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 3-8 叶轮机械内流体相对运动的伯努利方程 § 3-9 动量方程及动量矩方程 应用举例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一、欧拉法 与 拉格朗日法 二、流体质点的加速度 三、流动的分类 流体质点 空间点 空间点指流场中的固定位置,流体质点不断流过这些空间点。 空间点上的速度指流体质点正好流过此空间点时的速度。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拉格朗日法 —质点跟踪法 欧拉法 —定点观察法 位移为基本变量 速度为基本变量 用不同的方法 描述同一个流场! 压强、密度的表达?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二、流体质点的加速度 用欧拉法表示
——————— 对流加速度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例如 u=(x, y, z, t) 数学表达为复合函数对 t 求导。 流体质点的速度 — 加速度 — 局部加速度 (时变加速度) ——————— 对流加速度 (位变加速度) 加速度有三个分量: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流体质点物理量的随体导数(或物质导数) ___ 全导数 ___ 局部导数 _______________ 对流导数 如:流体质点密度的时间变化率为 ___ 全导数 ___ 局部导数 _______________ 对流导数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流量随时间变化的变截面管流动 举 例 对流加速度: 由于截面面积变化,流体质点的速度沿流程变化。 局部加速度: 随着流量变化,不同时间经过同一点的流体质点速度不同。
. . . . . .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三、流动的分类( 欧拉法) (1) 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 (2) 一元流动、二元流动和三元流动 区别流动参数对自变量的依赖程度 空间点上的流动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 . . a a . . b b . . c c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2)一元流动、二元流动和三元流动 流动参数的变化与几个空间坐标有关? 喷管内粘性流体流动的速度分布 实际流动 u=u(x, y, z, t) 三元流动 考虑轴对称, u=u(r, x, t) 二元流动 考虑平均流速 V=V(x, t) 一元流动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绕无限翼展的二元流动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绕有限翼展的三元流动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一、迹线、流线与脉线 1. 迹线 流场中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 在流动的水面上洒一小片细木屑,木屑随水流漂流的途径就可看成是某一水点的运动轨迹,也就是迹线。 例
某一瞬时在流场中标出的曲线,曲线上流体质点的速度方向与曲线的切线方向一致。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2. 流线 2 3 5 1 4 某一瞬时在流场中标出的曲线,曲线上流体质点的速度方向与曲线的切线方向一致。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粘性流体绕圆柱体 的平面流动 由静止开始绕过圆柱的流动。流速是很快地增加然后保持恒定。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绕流圆柱的流线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绕流圆柱的流线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绕流翼型的流线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流线特点 1. 同一时刻,不同流体质点所组成的曲线, 流线表示该时刻流场中质点的速度方向; 2. 流线密集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 3. 定常流动时,流线和迹线重合; 4. 流线不能相交和分叉,除非相交于驻点或奇点。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流线特点 奇点: 点源的例子 奇点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流线特点 驻点: 钝体绕流的例子 (理想流体平面流动) 驻点 驻点 哪一点压强最大?
某一瞬时在流场中标出的曲线,曲线上所有流体质点来自同一空间位置。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3. 脉线 某一瞬时在流场中标出的曲线,曲线上所有流体质点来自同一空间位置。 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的流线、迹线与脉线 a . b . c .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氢气泡显示非定常流动图案 俯仰平板绕流 迹线、 脉线(染色线)、时间线、流线 定常迹线、脉线、时间线 非定常迹线 非定常染色线 流线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二、 流线的微分方程 流体质点速度矢 流线微元矢 两矢量方向相同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两个矢量的矢量积等于零 流线的微分方程 t 是参变量
例. 已知不可压缩流动的速度场 u=x+t,v=y+t,w=0 求 t =0时刻,过点( 1, 1, 0)流线。 例 题 积分得两曲面方程,其交线即流线 t =0过点(1, 1, 0)的流线 (1, 1 )
上各点作流线,所组成的管状曲面称之为流管。 3.2 迹线、流线与流管 三、流管和流束 在流场中通过一条封闭曲线(不是流线) 上各点作流线,所组成的管状曲面称之为流管。 流体限制在流管内流动 微元流束和总流的定义?
3.2 迹线、流线和流管 6. 有效截面 处处与流线垂直的截面称为有效截面 局部平行流的有效截面是平面 四、流量 有效截面上 体积流量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一元、不可压缩、理想流动的三个基本方程 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连续性方程 伯努利方程 动量方程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3-3 连续性方程 一、系统与控制体 系统 确定的物质的集合 控制体 固定的空间区域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3-3 连续性方程 一、系统与控制体 控制体 连接管道的 突然扩大段 控制面 控制体 选定坐标系中的固定空间区域 控制面 控制体的边界面
A、 V、 —有效截面的面积、平均流速、平均密度 3.3 连续性方程 二、定常流动中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A、 V、 —有效截面的面积、平均流速、平均密度 定常总流 VA= C 不可压缩总流 VA= C
例. 输水圆管截面直径d1=0.05m,d2=0.1m,进口 V1=0.2m/s,求出口V2及流量Q。 A1 V1 A2 V2 解. 由不可压缩流动连续性条件 例 题 V1A1=V2A2 得 V2 = V1(d1/ d2)2 =0.05m/s Q=V1A1=V1d21/4 =3.910-4m3/s
连续性条件:控制体内质量增长率=净流入质量流量 3.3 连续性方程 三、微分形式的连续性方程式 dt时间内,经过控制面净流入控制体的质量 微元控制体 dz dt时间内,控制体内密度变化引起的质量增加 A B dx dy 连续性条件:控制体内质量增长率=净流入质量流量 dt时间内,经过y方向两微元面净流入的质量
3.3 连续性方程 可压缩流体非定常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在 x 轴各点v =0。求 y方向速度分量及通过任一围绕原点的圆的流量Q。m为常数。 例. 已知平面不可压缩流动 解 由不可压缩条件 由 y =0, v=0得 f (x)=0 例 题 积分求出 y方向速度分量 用极坐标表示 过任一绕原点圆的流量 Q=m 点源流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3-4 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一、欧拉运动方程 比较静止流体和运动的理想流体 静止流体 表面应力只有压强 ,切应力为零 (流体微团无相对运动 ) 理想流体 表面应力只有压强 ,切应力为零 ( =0) 运动的理想流体,加速度可以不等于零
3-4 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流体微团的受力分析 a y方向的表面力 dz A B dx dy f 欧拉平衡方程 欧拉运动方程 在形心 M (x、y、z)定义p、f、u、a 理想流体 运动微分方程
3-4 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式中 — 相对坐标系的平移加速度、 旋转角速度、旋转角加速度 — 流体在相对坐标系中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3-4 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二、相对运动欧拉方程 非惯性坐标系 (如固定在旋转叶片上的相对坐标系) 惯性力 式中 — 相对坐标系的平移加速度、 旋转角速度、旋转角加速度 — 流体在相对坐标系中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3-4 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三、兰姆运动方程 式中,矢量运算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3-5 理想流体定常运动的伯努利方程 一、理想流体沿流线的伯努利方程 1. 在自然坐标下分解加速度 2. 沿流线积分运动方程 定常流动,迹线与流线重合 微团速度 曲率半径
3-5. 理想流体定常运动的伯努利方程 2. 沿流线积分运动方程 欧拉运动方程 不可压缩,定常流动,重力场 方程可写为 沿流线积分得伯努利方程
3-5. 理想流体定常运动的伯努利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的意义 物理意义 沿流线单位重量流体的机械能守恒 应用条件 理想、 定常、 不可压缩、 重力流体、 沿流线适用 (无旋流动,伯努利方程在全流场适用)
3-5. 理想流体定常运动的伯努利方程 几何意义 沿流线单位重量流体的总能头守恒 p=? 由连续性条件 由伯努利方程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3-6 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一、压强沿流线法向的变化 流线法向的运动方程 质量力为重力 缓变流(曲率很小) 沿流线法向的压强分布
3.6 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二、缓变流 ——近似的局部平行直线流 在缓变流的有效截面上
3.6 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缓变流——近似的局部平行直线流 缓变流截面? 缓变流截面 ? ?
由微元流束的伯努利方程导出总流的伯努利方程(能量关系式) 3.6 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三、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由微元流束的伯努利方程导出总流的伯努利方程(能量关系式) 微元流束的连续性条件 在总流的两个缓变流截面上积分得 微元流束的伯努利方程 在两个缓变流截面上积分 —动能修正系数 ∫ A1 ∫ A2 常数1 代平均值 常数2 代平均值 理想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3.6 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应用条件 (一) 理想、不可压缩、重力流、定常流动 (二) 两截面处为缓变流 (三) 在各缓变流截面的同一点取压强、位置值 (四) 选定基准面和压强度量标准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3-7 伯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理想、不可压缩、重力流体、定常流动、沿流线(或沿总流的两个缓变流截面) 一、 皮托管测量流速 二、文丘里流量计 三、 虹吸管出流 四、都江堰水利工程 PB 静压 V PA 总压
3.7 伯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B A 皮托管测速原理 pA 总压 pB 静压 (1)用伯努利方程求速度与压强的关系
3.7 伯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2)测量静压强差 等压面上两点的静压强 代入测速公式 B A ——— z=0 速度修正系数
3.7 伯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二、 文丘里流量计 联立求解总流的两个方程 (1)连续性条件 =1 (2) 总流伯努利方程 已知管径和密度, 由两截面压差求流量
3.7 伯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3) 测压管给出压强水头和位置水头差 缓变流截面和测压管内有 即 用速度公式
3.7 伯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三、虹吸管出流 等直径虹吸管出流, 忽略粘性影响。 求:(1)出口断面流速;(2)管内最大真空度。 解. (1)在缓变流截面 1、2列伯努利方程 H=4cm L=24cm 已知 =1 得 p、z 用统一的基准度量
3.7 伯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2)在缓变流截面1、A列伯努利方程 由 安装虹吸管的限制: 管内最高点压强 高于液体汽化压 得 真空度 H=4cm L=24cm
3.7 伯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四、都江堰水利工程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3-8 叶轮机械内相对运动的伯努利方程 相对速度 离心力 不计重力 匀角速度旋转 在相对坐标系内的定常运动 替换 方程写为可积形式
3.8 叶轮机械内相对运动的伯努利方程 沿流线积分得 沿流线积分得 设H为总水头(相对坐标系下) 若1、2为由内向外: H2 > H1 叶轮对流体做功 若1、2为由外向内: H1> H2 流体对叶轮做功
第3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A 系统的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 mV mV —质点或系统的总动量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A 系统的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 mV mV —质点或系统的总动量 F —质点或系统受到的外力 控制体动量方程(无粘性力) F 定常流动 经过控制面的动量流量 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
3-9 动量方程及\动量矩方程 理想流体、定常流动 经过控制面的动量流量 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 — 控制体体积 A — 控制体表面积
3-9 动量方程及\动量矩方程 流体系统的动量定理 控制体的动量方程 一、不可压缩流体一元定常流动的动量方程 二、不可压缩流体一元定常流动的动量矩方程 三、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的应用 动量定理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一、不可压缩流体一元定常流动的动量方程 1. 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 (理想流体、定常流动) 控制面 控制体 控制面 物理意义 单位时间内净流出控制体的动量 等于作用在控制体上的合外力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2. 不可压缩一元定常流动的动量方程 控制面上的动量交换(一元流动) 控制面 控制体 流管中的定常流动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流体团的动量变化率 ? 控制面上净流出的动量流量 t 时间后新位置 ⊿t 时间流出的动量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流体团的动量变化率 ? 流体团的初始位置 控制面上净流出的动量流量 t 时间后新位置 ⊿t 时间流出的动量 ⊿t 时间流入的动量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dA2 在坐标方向投影得标量方程 有流量分叉的总流 ? dA1 原控制体内流体受力变化是高阶小量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单位时间内通过控制面净流出的动量 用平均速度表示动量流量 V 有效截面平均速度矢量 动量修正系数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不可压缩一元定常流动的动量方程 净流出控制体 的动量流量 作用在控制体 上的合外力 动量方程是矢量方程 !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二、 不可压缩流体一元定常流动的动量矩方程 1. 积分形式的动量矩方程 理想流体、定常流动 物理意义 单位时间内净流出控制体的动量矩 等于作用在控制体上的外力矩之和。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2. 不可压缩一元定常流动的动量矩方程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三、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的应用 例1 水平面内的水管弯头的支持力 例2 有射流和分流的情况下解动量方程 例3 在相对运动坐标系中解动量方程 例4 用动量矩方程求旋转洒水器力矩 例5 叶轮机械的欧拉方程
例1 水平面内的水管弯头,入口截面平均压强 p1= 6.80104N/m2 , V1=1.5m/s,求支持水管的水平力F。 p1 例 题 d1=0.15m d2=0.075m y x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解. 第一步 选定控制面,找出全部外力,写出 动量方程的投影方程 x方向 例 题 y方向 y x 即 已知 p1, V1 , d1, d2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第二步 由连续性方程求V2和Q 例 第三步 由伯努利方程求p2 题 y x 求得支持力为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第二步 由连续性方程求V2和Q 例 题 第三步 由伯努利方程求p2 y x 求得支持力为 Fx=1241.4 N Fy= 534.1 N p1=6.8104Pa, V1=1.5m/s d1= 0.15m, d2= 0.075m
例2 已知平面射流速度V0 、流量 Q0和射流与平板交角,求平板受到的冲击力P 和分流的流量. x y 例 题 P 有自由射流的问题: (1)射流问题一般不计重力影响; (2)缓变流截面为大气压强; (3)各缓变流截面的平均速度相等。 坐标系,控制体,重力,有效断面上的压强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流体团的动量变化率 ? n 控制面外法向单位矢 在缓变流断面积分, 平均速度 方向与外法向相反取负号
3.1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解. 第一步 选定控制面,列动量方程 平板仅在法向受力 例 x y 题 (1)在板的垂直方向投影 P 解. 第一步 选定控制面,列动量方程 平板仅在法向受力 例 题 x y P (1)在板的垂直方向投影 用相对压强与绝对压强的结果一致 (2)在板的平行方向投影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第二步 补充伯努利方程求流速 例 多个缓变流截面的分流问题: 题 第三步补充连续性方程求分流量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第二步 补充伯努利方程求流速 例 题 多个缓变流截面的分流问题: (1)用连续性条件; (2)每一对缓变流截面建立 一个伯努利方程; (3)动量流量为矢量和。 第三步补充连续性方程求分流量 x y P 总流伯努利方程是单位重量流体的能量平衡,适用有分流的各断面:H=C
例3 已知U、V0、Q0和,求射流对匀速运动平板的作用力F 和功率 P(在相对运动坐标系中解动量方程)。 绝对速度 例 题 控制体 在相对坐标系内射流为定常流动: 水流相对速度V= V 0 - U 经过控制面的流量 Q =?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取y轴垂直于平板,动量方程在 y方向投影 例 题 代入动量方程 射流功率
F 相对速度 V 绝对流量 相对流量? 在相对坐标系内射流为定常流动 例. 轴对称叶片在直径为d 的圆射流作用下沿轴向以匀速度u移动,来流流量为 Q。求作用力F 和功率P,且问u取何值功率P最大? 相对速度 V= 4Q/d2 u F 相对速度 V 绝对流量 相对流量? 轴对称流动 在相对坐标系内射流为定常流动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动量方程在射流方向投影 例 题 功率 P取极大值时 F V
例4 旋转洒水装置两臂长度不等,L1=1. 2m,L2=1. 5m;若两喷口直径d=0. 025m,流量 Q=0 例4 旋转洒水装置两臂长度不等,L1=1.2m,L2=1.5m;若两喷口直径d=0.025m,流量 Q=0.003m3/s,不计摩擦力矩,求均匀旋转的转速。 总动量矩不随时间变化 Q 在绝对坐标系建立动量矩方程 例 题 Q 取矩的中心 经过控制面的流量用相对速度计算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解1:动量矩不随时间变化 匀角速度旋转无摩擦 M=0 例 Vr (相对速度)+ 题 V (绝对速度)= d=0.025m,Q=3l/s L1=1.2m L2=1.5m 匀角速度旋转无摩擦 M=0 例 题 Vr (相对速度)+ V (绝对速度)= Ve(牵连速度) 代入得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Q 在相对坐标系建立动量矩方程 例 题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解2:动量矩不随时间变化, 惯性力矩为哥氏力矩 V (相对速度) 例 题 代入得
例5 已知叶轮转速 和流量Q,求转矩与功率的计算公式。不计重力(以工作机为例,流体由内向外流) 1. 合动量矩不随时间变化 Ue2 Ur2 Ur1 例 题 2. 设叶片足够多,忽略 叶片厚度,内外轮周 速度均匀分布 Ue1 绝对坐标系下动量矩方程 匀角速度旋转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绝对速度的计算 V 绝对速度 例 题 叶片表面的 相对速度 Ur Ue =r 沿圆周的牵连速度 r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取内外叶轮之间的空间区域为控制体 不计重力影响 叶轮内外圆周 压力矩为零 例 题 对定常流动控制体应用动量矩方程 —— 叶片产生的合力矩 沿转轴方向的投影方程 M 取动量矩修正系数 =1
3.9 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 叶轮机械对流体做功的功率 例 叶轮机械的欧拉方程 (原动机上式加负号) 题 叶轮机械的欧拉方程 (原动机上式加负号) 工作机多为离心流动,原动机多为向心流动 外侧压强较大,有效转换能量 Ue =r Ur V P > 0 叶轮对流体做功 ( <90) P < 0 流体对叶轮做功 ( >90)
《流体力学》实验安排 《流体力学》实验(三次) 第1次 1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 2 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第2次 第3次 1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 2 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3 文丘里、孔板流量计率定实验 3选2 4 管流流态实验 5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6 孔口、管嘴实验 2选1 圆柱绕流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 边界层速度分布测量实验 3选1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热能工程 级《流体力学》第一次实验 实验内容 任选二 1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 2 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3 文丘里、孔板流量计率定实验 时间 地点 班级 周次 星期 节次 水工楼一楼大厅 (水电学院楼西头,能源学院楼南面) 5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热能工程 级《流体力学》第一次实验 实验内容 任选二 1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 2 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3 文丘里、孔板流量计率定实验 时间 地点 班级 周次 星期 节次 水工楼一楼大厅 (水电学院楼西头,能源学院楼南面) 6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第一次实验 文丘里(孔板)流量计实验仪 对于文丘里流量计 对于孔板流量计 测压管液面高差
第一次实验 动量方程实验仪 力矩平衡方程 =135°时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环境工程 级《流体力学》第二次实验 实验内容 选二 1 管流流态实验 2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3 孔口、管嘴实验 时间 地点 班级 周次 星期 节次 水工楼一楼大厅 7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热能工程 级《流体力学》第二次实验 实验内容 选二 1 管流流态实验 2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3 孔口、管嘴实验 时间 地点 班级 周次 星期 节次 水工楼一楼大厅 7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第二次实验 量测实验四:局部水头损失实验(可选)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方法。 2、将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实测值与理论 值进行比较。 3、观测管径突然扩大时旋涡区测压管水头线 的变化情况和水流情况,以及其他各种边 界突变情况下的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情况。
第二次实验 自循环局部水头损失实验装置图
第二次实验 量测实验六:孔口、管嘴实验(可选) 实验目的:测量孔口,管嘴的流量系数 用4支测压管演示管嘴轴向压强变化
第二次实验 思考题 1.孔口的流速系数不可能大于1.0,为什么? 2.管嘴和孔口的截面积相同。管嘴的流量系数 大于的孔口的流量系数,为什么? 管嘴出流 孔口出流
第二次实验 量测实验八:管流流态实验(雷诺实验) 实验目的 测量管流的沿程水头损失,绘制沿程水头损失与管流速度的对数曲线,并确定管流临界雷诺数。 注意 1. 液柱高与测压管倾角有关 2. 水的运动粘度与温度的经验公式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环境工程 级《流体力学》第三次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三 圆柱或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 时间 地点 班级 周次 星期 节次 水工楼二楼风洞室 14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热能工程 级《流体力学》第三次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三 圆柱或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 边界层速度分布测量实验 时间 地点 班级 周次 星期 节次 水工楼二楼风洞室 16 17 请与实验室安老师联系具体时间、地点和实验指导书 电话:87543938
第三次实验 量测实验十二:圆柱绕流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 量测实验十三 平板边界层实验 量测实验十四: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 空气动力实验台 小型教学风洞
量测实验十二:圆柱绕流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 第三次实验 量测实验十二:圆柱绕流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 一、计算来流速度V、Re 二、计算压强系数 Cp 三、计算阻力系数 CD
第三次实验 单位长圆柱体阻力 D 直径,半圆弧36等分(37 测点),梯形公式积分 Cpi为角度θi的测点的压强系数
解释实验结果(红)与理想流动解(蓝)的差异 第三次实验 思考题 解释实验结果(红)与理想流动解(蓝)的差异
第三次实验 量测实验十三:边界层速度分布测量实验 (比较圆管流速度分布) 一、确定平板不同截面处边界层厚度,并量测 边界层内速度分布剖面; 二、绘制平板各截面的边界层厚度和到前缘距离 关系图,并说明是否为层流边界层。
第三次实验 量测实验十四: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 一、测量气流攻角=0、4 、8和12的翼型表面 压强分布 二、绘制攻角=4的翼型表面压强系数CP分布图 三、由压强分布计算升力系数CL
第三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习题 2-15 2-19 习题 3-1 3-9 习题 3-13 3-14 习题 3-19 3-22 习题 3-23 3-27 流体力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