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环境 第一讲 种群和群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ks5u精品课件.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高二生物必修三 主讲:张新娟.
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 ①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 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和群落 目 录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和群落.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数学模型实验课(三) 插值与三维图形.
第十章 方差分析.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药物的跨膜转运.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实体描述呈现方法的研究 实验评估 2019/5/1.
6.4 你有信心吗?.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函 数 连 续 的 概 念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防蚊灭蚊.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正弦函数图象是怎样画的? 正切函数是不是周期函数?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y=tanx,xR, 的图象 叫做正切曲线;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书利华教育网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Volterra-Lotka方程 1925年, A. Lotka(美)和V. Volterra(意)给出了第一个两物种间的捕食模型。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位似.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环境 第一讲 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填充关键点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答案:

(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思考连接处 (1)用什么方法调查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 (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3)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哪些?

(3)提示:①群落内部因素;②外界环境因素;③人类活动。 答案: 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1)提示:取样器取样法。 (2)提示:环境阻力不同。 (3)提示:①群落内部因素;②外界环境因素;③人类活动。 答案:

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考点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1.种群的数量特征 考点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内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如图所示)。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③年龄组成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性别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但不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2.“S”型曲线和“J”型曲线比较 “S”型曲线 “J”型曲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有限 环境资源无限 曲线 种群增 长率曲线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K值 有K值,K/2时增长速率最大 无K值,增长率保持不变 曲线形 成原因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续上表)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综合分析

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灭鼠最困难 使鱼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3.K值与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灭鼠 捕鱼 K/2(最大增长速率) 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灭鼠最困难 使鱼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 K(环境最大容纳量) 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的生存 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保护K值,尽量提升K值

(1)“S”型曲线t1、t2时种群数量分别是K/2、K。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1)“S”型曲线t1、t2时种群数量分别是K/2、K。 (2)渔业捕捞应在t1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K/2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而害虫防治则尽可能在t1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 特别提醒:

1.(2014·肇庆检测)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对位训练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1.(2014·肇庆检测)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B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D正确。 解析: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1.群落的空间结构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G构建网络 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群落的空间结构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2.群落演替类型 栏目链接 类型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率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注:寄生坐标图: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归纳提炼 栏目链接 1.生物间的几种关系图示。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注:寄生坐标图: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2.群落演替的方向与结果。 (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 (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3.关注几个误区。 (1)“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误认为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属于垂直结构: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植物群落的这种结构应该属于水平结构。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3)误认为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前者属于种群范畴,后者属于群落范畴。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3)误认为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前者属于种群范畴,后者属于群落范畴。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D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对位训练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2.(2014·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D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解析: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考点3 种群密度的调查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种群密度的调查与物种丰富度调查的比较 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取样器取样法 适用范围 植物或固着生活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 土壤或培养基(液)中的微小动物或微生物

①随机取样;②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③求解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栏目链接 方法步骤 ①随机取样;②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③求解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①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②一段时间后重捕;③公式计算: ①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②在实验室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①在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选取样方;②必须随机取样;③样方内、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均计入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注意事项 ①在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选取样方;②必须随机取样;③样方内、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均计入 ①调查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②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 ①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包括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三个操作环节;②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对位训练 3.(2014·四川卷)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消费者 捕食 大于 S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型增长。 福寿螺的密度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消费者 捕食 大于 S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次生 狐尾草 抵抗力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1)根据图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增长率,水花生属于植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样方法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福寿螺能以水生植物为食,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图中可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越大,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处于增长状态,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的水花生存在天敌, 解析: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其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4)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大,最可能成为优势种。(5)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群里的物种丰富度下降,此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例1如图所示是某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例1如图所示是某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栏目链接 C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B.在t0~t2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在t0~t2时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D.在t2时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A.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 B.在t0~t2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在t0~t2时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D.在t2时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

明确图示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转化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转化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破题思路: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明确图示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转化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转化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破题思路: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该曲线的数学模型其实就是“S”型曲线的变式;由曲线变化可知,在t0~t2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在t1时两者相差最大,说明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但是其种群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t2时两曲线相交,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或环境容纳量)。 解析: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思维延伸 (1)绘出该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提示: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栏目链接 (1)绘出该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提示: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2)绘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提示: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在上述曲线中,A、B、C三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解题模板:如何准确判断不同曲线中的K值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1)明确种群数量、增长率、增长速率曲线变化的含义。 (2)明确不同曲线中K值的表示方法。 在上述曲线中,A、B、C三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

例2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例2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标志重捕 样方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垂直

①联想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确定(1);②根据群落的结构特征确定(2)(3)。 破题思路: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①联想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确定(1);②根据群落的结构特征确定(2)(3)。 破题思路: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常见的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是指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总体数量的方法。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所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 解析: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所以调查野兔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2)此项考查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概念,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数目越多,其丰富度越大。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3)此项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包括植物的垂直分层和动物的垂直分层。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群落内各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动物的垂直分层受植物的影响。因为植物会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1)若调查该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什么方法? 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思维延伸 (1)若调查该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什么方法? 提示:取样器取样法。 (2)用适当的方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时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________(偏小,偏大)。 提示:偏大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1.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图示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新题预测 1.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图示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D

D.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由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在三条曲线中,19.8 ℃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所以在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4.8 ℃条件下第五天时的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是最大的,C正确;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 解析: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2.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2.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C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又由于A处的阔叶林和针叶林生长在不同的地段,因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是水平结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但是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 解析: 栏目链接 G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H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D典例精析 新题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