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總體經濟指標的衡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三章 國民所得總體經濟學. 資料來源 李美金著作之 “ 全方位經濟學講義 ” , 由龍騰圖書公司出版 。
Advertisements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名目國民所得與實質國民所得 第四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十三章 國 民 所 得.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三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四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四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6-2 國民所得的內容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6-4 「貧窮」與「富裕」-國民所得 分配不均度的測量第六章 國民所得.
經濟學 .方文碩、楊永列、葉志權 合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 12 章 國民所得的衡量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之衡量 瞭解各種國民所得之間的關係 瞭解物價水準與物價指數 瞭解實質國民生產毛額 瞭解國民所得會計之限制 瞭解家計單位所得分配衡量 瞭解新經濟福利指標 瞭解綠色國民所得帳.
1 第 23 章 國民所得的計算. 2 個體 VS 總體 個體經濟學 (microeconomics) - 研究家計單位和廠商如何做決策以及 他們在市場中如何互動。 總體經濟學 (macroeconomics) - 研究整體經濟的現象,包括經濟成長、 景氣波動、通貨膨脹、失業 … 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三节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總體經濟指標 第四課 編製:黃詩茹. 經濟學研究主題 個體經濟研究 探討個體如何做理性的選擇。 研究個人、家庭、廠商等單一行為者的經 濟作為。例如:消費、生產行為。 總體經濟研究 觀察整體經濟體 ( 社會、國家 ) 的現象。 研究整體經濟社會的產出、物價、資產價 格、政府預算等經濟變數的決定。例如:就業.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总量核算:围绕GDP的是是非非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石良平教授 2015年9月5日 1.
第十章 國民所得之衡量.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与优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本单元主要阐明了为什么要生产,靠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所以复习此课时必须把握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与就业的关系,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小微企业的经营与作用。从整个教材看,必须认识消费与收入分配,消费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國民生產毛額的基本概念 國民生產毛額的衡量.
第13章 國民所得帳 第一節 國內生產毛額之定義 第二節 流量與存量 第三節 GDP 之衡量~產出面法 第四節 GDP 之衡量~支出面法
13.1 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第八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總產出.
第2章 國民所得概要.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原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 2012年6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统计为您服务 走近珠海住户调查 第四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
中信证劵的价值评估分析.
    第10章 總體經濟學導論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工 资 把工资问题放在国际大背景下看一看, 会是怎样? 配乐: 樱桃树下 摘自刘植荣的文章《世界工资研究》   请点击鼠标观看.
10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读 一、国民经济核算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两大体系 三、主要经济指标.
第九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物價膨脹與失業.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反映生活成本。當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時,一般家庭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才能維持相同的生活水準。 經濟學家用物價膨脹(inflation)來描述一般物價持續上升的現象,而物價膨脹率(inflation rate)為物價水準的變動百分比。
第1章-國民收益 香港中學會考經濟科 By Mr. LAU san-fat/ver 2004 第1章-國民所得計算-SV.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四課 總體經濟指標 師大附中 陳采妍.
以無異曲線分析物價指數作為COL指標, 有高估或低估的現象。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第 11 章 失業與物價指數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人民痛苦指數 第七組 吳政穎 陳顯榮 許家嘉 張巧吟
第 11 章 總體經濟的度量 本章內容要點 利用循環流程圖來瞭解總體經濟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 衡量物價水準的指標
單元 5 中國的產業.
Chapter 2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2.1 何谓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 具体界定:
經濟學原理 總體經濟 Lecture 1 黃朝熙 2009年3月17日.
中国财政支出 庄志辉 赖灿荣
消費、儲蓄與投資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
日本總體經濟 指導老師 許淑媖 國企三甲 余孟雪.
第四章 資金成本.
國民所得會計帳 國民所得會計帳 1.
國民所得統計與經濟結構 國民所得會計:產出、所得與支出的測量 國內生產毛額 儲蓄與財富 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物價指數與通貨膨脹 利率
失業的定義 按照我國的規定,全國年滿 15 足歲的人口,去除現役軍人與監 管人口後,依其在勞動市場的狀況,可歸屬於「勞動力」或 「非勞動力」。 凡年滿 15 足歲,有能力參與工作,目前已有工作,或無工作但 正在積極尋找工作者,皆屬於勞動力。而年滿 15 足歲但在勞動 力以外的人口,則屬非勞動力。
經濟學 I 第三章 消費行為的研究.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第二章 如何衡量總體經濟.
9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16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討論總體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必須有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具體指標。國民所得是用來測度總體經濟活動的量標。
9 國民所得與物價 以上八課討論個體經濟學,以下八課則是總體經濟學。 個體與總體涵蓋的範圍不同,分析方法卻都是「市場供需均衡」,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生產毛額之定義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的計算方式 解構國內生產毛額的組成
Chapter 10 總體經濟 與 總體指標.
總體經濟學導論 總體經濟學所要討論的是諸如一個國家商品的總需求量、總供給量、商品的進出口量等總量 (aggregates) 的觀念,以及一個國家商品的平均價格水準、勞工平均的薪資水準等平均 (averages) 的觀念。 總體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的差異主要在研究的對象與課題上。前者研究的對象是整體的,是以單一國家,甚至於全世界的經濟現象作為研究的對象。而後者的研究對象是個體的,是以參與市場的個人、家庭、廠商的經濟行為,以及這些行為與個別市場間的交互運作的關係,作為研究的對象。
12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失業與物價膨脹.
13 凱因斯模型 本章與下一章以總合供需模型說明 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是如何決定出來的。 本章先介紹構成總合支出四項目中的民間消費支出與投資,
總體經濟學導論 總體經濟學所要討論的是諸如一個國家商品的總需求量、總供給量、商品的進出口量等總量 (aggregates) 的觀念,以及一個國家商品的平均價格水準、勞工平均的薪資水準等平均 (averages) 的觀念。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9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17 國民所得與經濟福利 本章將首先介紹物價指數的衡量方法,並用以計算平均每人實質國民所得; 再說明國民所得作為福利指標的失。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單元三:敘述統計 內容: * 統計量的計算 * 直方圖的繪製.
Application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本章內容 國民所得與循環流程圖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三種計算方法 台灣的國民所得 福利與綠色國民所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5 總體經濟指標的衡量

國民生產毛額的意義 國民生產毛額(簡稱GNP)是指「特定地區全體人民」,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之所有「最終商品與服務」的「名目市場價值」。 特定地區全體人民:國民生產毛額包括一國或地區全體人民的生產貢獻,無論是在境內或是境外發生,都應納入計算範圍。換言之,國民生產毛額採「屬籍主義」。 一定期間:國民生產毛額係針對一段固定期間如一年或一季來計算,其餘時間的生產則排除在外。因此,國民生產毛額是一種流量變數。

最終商品與服務、名目市場價值 最終商品與服務:為避免重複計算,國民生產毛額僅包括做為最終用途的商品與服務,生產過程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不應列入計算。在國民所得統計中,所謂最終用途包括民間消費、國內投資、政府購買與淨出口等四個主要項目。 名目市場價值:國民生產毛額以市場交易價格做為計算生產價值的標準。未透過市場交易的經濟行為(如黑市交易),或衡量不易的生產行為(如主婦勞務),因缺乏客觀的計價標準,一般均排除在外。此外,政府所提供之國防、司法及治安等公部門生產行為,一般均以生產成本或實際支出計算其價值。 

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 國內生產毛額採「屬地主義」,祇要在本地生產,不論生產者籍設何處,均屬於國內生產毛額的計算範疇。 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生產毛額的差異主要來自於生產要素的跨國或跨區移動。本國生產要素的貢獻減去外國生產要素對本國的生產貢獻,稱為「國外要素淨所得」。因此, GNP = GDP + 國外要素淨所得

實質生產毛額 實質生產毛額 「實質」生產毛額是將物價變動對「名目」生產之影響排除在外,所計算而得的生產毛額。 實質生產毛額  「實質」生產毛額是將物價變動對「名目」生產之影響排除在外,所計算而得的生產毛額。 以某一「基期」價格衡量各期的生產價值,可得該期之實質生產毛額,或稱固定價格生產毛額。

國民生產毛額與經濟福祉(一) 國民生產與經濟福祉並非同義,以其評估一國經濟福祉所產生的問題,至少有以下數端: 忽略所得分配:國民生產毛額衡量的是多寡問題,而非分配問題。 排除非市場交易:非市場交易或資料取得不易的經濟活動均排除在外。 忽略休閒價值:國民生產毛額並未反映現代人對休閒的主觀評價。

國民生產毛額與經濟福祉 (二) 國民生產與經濟福祉並非同義,以其評估一國經濟福祉所產生的問題,至少有以下數端:(接續前頁) 忽略環境品質:國民生產毛額無法反映環境品質惡化或「生產外部性」所衍生的社會成本。 忽略商品及勞務品質:國民生產毛額刻劃的是數量的多寡,而非品質的良窳。 未考慮財富價值:國民生產毛額是流量,財富是存量;前者衡量本期生產價值,後者則是過去生產所累積的資產價值。

國民所得帳 「國民所得帳」是各國政府用於估計國民生產毛額或國民所得的一套會計原則及方法。台灣官方的國民所得帳,由行政院主計處負責編製。 衡量國民生產毛額可從產品的「來路」及「去向」著手,可以觀察生產(供給)面、支出(需求)面及分配(所得)面。

從生產面(供給面)衡量 廠商生產總值減去中間投入的金額,稱為「生產附加價值」。 將全國所有廠商或產業的生產附加價值加總,即得生產面衡量之國內生產毛額。國內生產毛額加上國外要素淨所得,即得國民生產毛額。根據表 15.1: GNP = GDP + 國外要素淨所得 = 6,000 – (300 +200) = 5,500  從生產面衡量國內生產毛額,可瞭解一國產業結構之變化。台灣於 1960 年,農業、工業及服務業的生產加值分別占當年國內生產毛額的 29%、27% 及 44%;1999 年的比重則為 3%、33% 及 64%。

GDP的生產

從支出面(需求面)衡量 國民所得帳中的最終支出包括四項:民間消費支出(C),國內投資支出(I),政府購買(G)及淨出口(出口 X 減進口 M)。此四項支出的加總金額即為支出面衡量的國內生產毛額,表為: GDP = C + I + G + (X-M)

民間消費支出 民間消費支出約占台灣國民生產毛額的 60%,是國民生產毛額中最主要的部份。 民間消費依其屬性,又分為「耐久財消費」、「非耐久財消費」及「服務」等三項。 耐久財消費不包括自用住宅的購買支出。 非耐久財消費指耐用年限較短的商品消費支出。 服務包括房屋租金、水費電費、金融保險、醫療保險、娛樂觀光及教育文化支出等主要項目。

國內投資支出 投資支出約占台灣國民生產毛額的 20%;其中,民間投資略高於政府(即公部門)之投資支出。 投資又稱「資本形成」,係指廠商在商品市場中購買或處分生產設備等資本財的行為。 投資支出依其屬性,又分為「固定投資」、「住宅投資」及「存貨變動」等三個項目。 國民生產毛額中的投資包括「毛投資」及「折舊」兩項。 淨投資 = 毛投資 - 折舊 將折舊自國民生產毛額中扣除,即得國民生產淨額(NNP)。 NNP = GNP - 折舊

政府購買 政府購買又稱「政府消費性支出」,主要包括國防、行政、司法、治安、教育及公教人員薪資等經常性預算支出。台灣的政府消費性支出約占國民生產毛額的 13%,為 1960 年代以來的低點。 政府的「移轉性支付」如失業救濟及規劃中的國民年金等福利性支出,不屬於國民生產毛額。

淨出口 淨出口等於出口減進口,又稱國外淨需求。 出口大於進口稱為「出超」或「貿易盈餘」,出口小於進口則稱「入超」或「貿易赤字」根據表 15.1: GDP = C + I + G + (X-M)= 7,000 + 1,000 + 1,000 + (1,000-4,000)= 6,000 此一金額與生產面所計算之金額正好相等。

從分配面(所得面)衡量 從要素所得角度估計一國生產的方法,稱為「要素所得估計法」。 要素所得包括工資、利息、地租及利潤四大項。這四種要素所得的加總金額,稱為「國民所得」(National Income)。 資本利得不屬於國民所得。 國民所得加折舊再加間接稅淨額,即得國民生產毛額。 間接稅淨額 = 間接稅 - 生產補貼 根據表15.2: 國民所得 = 工資 + 利息 + 地租 + 利潤 = 2,000 + 0 + 300 + 2,050 = 4,350 GNP = 國民所得 + 折舊 + 間接稅淨額 = 4,350 + 500 + 650 = 5,500

從分配面(所得面)衡量

個人所得與個人可支配所得 個人所得之計算方法如下: 個人所得 = 國民所得-(營利事業所得稅+企業未分配盈餘)+國內外移轉性支付淨額 個人所得之計算方法如下:  個人所得 = 國民所得-(營利事業所得稅+企業未分配盈餘)+國內外移轉性支付淨額 個人可支配所得之計算方法如下: 可支配所得 = 個人所得 - 直接稅

一般物價水準(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是指在固定時點,一組商品與服務之「加權平均價格」。 一般常見的價格指數包括國民生產毛額平減指數(GNP Deflator)及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 CPI)。 第 t 期之 GNP 平減指數(以 表示)可計算如下: 假設第 t 期為選定之基期。以兩商品 X 及 Y 為例,則

消費者物價指數 假定第 0 期為選定之基期。以兩商品 X 及 Y 為例,則t期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可定義如下: 消費者物價指數與 GNP 平減指數的差異有二:一是兩者涵蓋的範圍不同;一般而言,GNP 平減指數涵蓋的商品範圍較消費者物價指數廣。二是兩者採用的權數不同;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權數為基期的商品支出比例,而 GNP 平減指數 的權數則為當期的商品支出比例。

物價指數的若干問題 商品種類:現代社會商品種類變化頻繁,產品生命週期縮短。在編製物價指數時(特別是消費者物價指數),一般均定期改變基期並檢討商品的涵蓋範圍來減輕此類問題。  商品品質:物價指數不能真實反映商品品質之改進。  福利意義:一般而言,消費者物價指數「高估」物價上漲帶給消費者的痛苦,而 GNP 平減指數則「低估」物價上漲帶給消費者的痛苦。

End of Chapter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