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影响 曾昭武
前沿 2008年9月份以后,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这场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光、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外贸依存高达70%的中国,必然难以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
前沿 事实证明,早先的一些预测,大都低估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影响,这不利于企业的战略应对和公共政策措施的制定。因此,客观分析和评价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影响,不仅对企业有积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制定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我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总体情况 二、中国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后势展望 四、总结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总体情况 1、宏观经济数据与基本检测指标分析 一国的宏观经济数据直接反映了该国的经济活力和企业运营状况。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仅为6.8%,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总体情况 1、宏观经济数据与基本检测指标分析 从工业生产来看,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同比减缓5.6个百分点。 从主要工业产值增速来看,大部分行业产值增速有所减缓,部分行业在11月份以后出现了负增长。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总体情况 1、宏观经济数据与基本检测指标分析 一般而言,金融危机总是从离生活消费端较近的轻工业向稍远的重工业传导。重工业减速表明金融危机已经触及到实体经济的较深层次 。 以电力指标为例,电力不存在库存问题,因此发电量指标能够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又由于工业史电力消耗大户,发电量的消长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地晴雨表。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总体情况 1、宏观经济数据与基本检测指标分析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先行指标。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总体情况 2、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运营状况及企业行为的影响 所有综合指标的变化实质上都是企业微观运营状况的反映。需求不振的影响沿企业销售、生产、采购的各个环节传递,并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总体情况 2、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运营状况及企业行为的影响 (1)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恶化。 (2)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出口连续减少。 (3)企业生产整体上有所减缓。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创近10年来新低。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总体情况 2、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运营状况及企业行为的影响 (5)部分企业倒闭,中国企业再掀并购浪潮。 (6)企业用工开始减少,一些企业通过降薪或其他方式降低成本。 (7)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受到冲击。
二、中国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晚,影响较小 2、外向程度高的、出口导向型的企业所受冲击更大、更直接 3、从不同地区看,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所受冲击要大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企业
二、中国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4、分行业来看,所有行业利润增速全线下跌 5、从不同企业规模来看,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大型企业的影响 6、分企业类型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表现较差
二、中国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当然,国际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一些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但影响企业经营状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前一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所采取的若干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一些结构调整与升级措施的实施,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行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溢价水平的扭曲,等等。这些因素与国际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共同左右着中国企业运营的总体走势和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幻。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后势展望 从陆续公布的一些统计数据看,显示企业运营状况有好转、回暖的趋势。制造业、出口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同步反弹,其中,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标2009年1月升至51%,这应该视为一个积极地信号,至少表明在销售和流通等非制造环节,已经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后势展望 产成品库存指数2009年1月份为43.5,表明库存耗减尚未结束,但下降的产成品库存说明需求仍然存在。生产和新订单的增长与产成品库存的下降相结合,明显指向工业生产的复苏。从现有数据和国家不断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来看,工业企业生产正在经历短期的“浅V型”发展,但能否实现“深V型”反转有赖于出口和内需的繁荣。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后势展望 1、如果外部经济体持续衰退,中国的出口将难以出现根本改观。从目前的主要出口国来看,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正在危机的泥潭中挣扎。 2009年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仍只有30.7%,显示外部需求继续放缓。2008年11月,出口行业的两大盛会“广交会”和“织教会”上,各企业2009年的出口订单都大幅减少,也预示了2009年中国出口前景不容乐观。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后势展望 2、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生产的复苏只能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 在撬动内需方面,中国存在一定优势: 一是中国的储蓄率比较高,人们的超前消费比较少。 二是中国市场广阔,企业可以挖掘的细分市场仍然很多,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后势展望 在撬动内需方面,中国存在一定优势: 三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有调整空间。收入的二次分配能够大大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从而释放社会消费潜能。 四是政府投资能够拉动一些行业的投资,带动部分就业,从而增加居民收入。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后势展望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95.6下降到了12月的87.3,这反映了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减弱。不过,87.3的水平表明消费者依然对经济前景保持较高的信心。 从2008年12月公布的经济景气指数来看,先行指数上升0.63,令人看到了经济回暖的希望。因此,国内市场的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后势展望 3、当然,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而言,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从2009年PMI指标来看,20个行业中,烟草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加工及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个行业高于50%,在52.1%~68.9%之间,其余15个行业均低于50%,其中纺织业最低,不足30%。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后势展望 这种情况表明,外向程度低的、与基本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小。对于少数严重依赖外需的小企业,这场危机无异于灭顶之灾。
四、总结 企业是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中国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战略将直接决定宏观经济反弹的时间和质量,直接决定中国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方式,并直接反映市场信心。
四、总结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本上是从企业销售方面开始的,由于销售额的下降导致库存的增加和流动资金的紧张,并进而导致裁员、歇业或者倒闭。 但这种影响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以及同一行业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又表现出差异性。
四、总结 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这是各界关心的一个话题,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有5点不成熟的判断: 1、保证中国企业较好运营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 2、中国企业的“去库存化”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总结 3、政府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对实体经济所采取的各项刺激政策,已经对中国企业运营产生积极作用,但由于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以及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民间投资意愿薄弱,呈显著地谨慎、保守状态。
四、总结 4、对处于纺织、金属制品、电子等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而言,经营状况的恢复将是长期的。 5、恢复中小企业的信心将是未来经济增长和保证就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