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化学学科 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3年9月6日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吴益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009 年中考复习 专题复习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 教学目标: 1 、通过计算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 有关量的意义。 2 、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 规范完整的书写习惯,提高分析、归纳、解决问 题的能力。 3 、通过习题训练,提高学生对图表和图线的分析、 数据的选择能力,体会出质量守恒定律是进行化.
合理选择饮食.
2016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 标准与考试说明 · 化学(解读)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除法.
2016年中考化学备考研讨 万源中学 唐梅.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2013年中考命题点滴谈 文昌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 许雪珍.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临海外国语学校 冯丽雅.
第二节 原子.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探究实验一:物质溶于水会形成什么? 药品:硫酸铜晶体 酒精 泥沙 食用油 仪器:试管(四支) 步骤: 硫酸铜晶体放入水中 酒精放入水中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摩尔质量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Geophysical Laboratory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强碱弱酸盐-醋酸钠的水解 为什么会显碱性? 盐电离出的酸根是弱酸的酸根,能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导致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过氢离子。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2.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氧化还原反应 温州第五十一中学 汪淑蕾.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用语与常用计量(一)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 平阳十一中 林天炜.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K2Cr2O7标准溶液 的配置 主讲人:李雪莲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3年中考化学学科 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3年9月6日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吴益平

一、试题特点 二、考试情况 三、教学建议

一、试题特点 考查主干知识、核心概念 努力体现化学学科特色 密切化学与STSE的联系 强化化学实验,突出能力考查 重视化学观念、方法的考查

1.(201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课程标准要求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

18.(2013)甲醛是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化学式为CH2O。 (1)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课程标准要求 (一)物质组成的表示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一、试题特点 考查主干知识、核心概念 努力体现化学学科特色 密切化学与STSE的联系 强化化学实验,突出能力考查 重视化学观念、方法的考查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燃烧的条件 (4)金属的物理性质与某些化学性质 课程标准(修订版)规定了至少应该完成的学生实验活动,确保学生获得必备的实验操作技能与必须的实验素养。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燃烧的条件 (4)金属的物理性质与某些化学性质 (5)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6)酸、碱的化学性质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

(5)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9(3)题) (6)酸、碱的化学性质(11、14题)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21题) 课程标准(修订版)规定了至少应该完成的学生实验活动,确保学生获得必备的实验操作技能与必须的实验素养。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22(2)题)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23题) (3)燃烧的条件(17(3)题) (4)金属的物理性质与某些化学性质(9题) (5)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9(3)题) (6)酸、碱的化学性质(11、14题)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21题) (8)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

二、考试结果分析 考生人数:109649 选择题:24.54分(满分:42) 非选择题:27.059分(满分:58) 全卷平均分:51.6分(满分:100) 难度系数:0.52

等级统计 等级 人数 百分比 分数范围 A 11071 10.0968 88.00 --100.00 B 22071 20.1288 71.00 --87.50 C 32689 29.8124 40.50 --70.50 D 22459 20.4826 26.00 --40.00 E 16450 15.0024 13.00 --25.50 F 3535 3.2239 0.00 --12.50 缺考 1374 1.2531 0.00 --0.00

序号 分 段 人 数 百分比 1 0--10 3285 2.9959 2 10--20 8830 8.053 3 20--30 15731 14.3467 4 30--40 15022 13.7001 5 40--50 12290 11.2085 6 50--60 10587 9.6554 7 60--70 9815 8.9513 8 70--80 11132 10.1524 9 80--90 15160 13.8259 10 90--100 7797 7.1109

2013年中考各分数段分布(平均分:51.6)

小题 平均分 难度系数 零分人数 满分人数 1 1.791 0.60 44187 65462 2 2.4128 0.80 21462 88187 3 1.759 0.59 45357 64292 4 2.6107 0.87 14228 95421 5 0.9686 0.32 74248 35401 6 1.8784 0.63 40994 68655 7 2.4505 0.82 20085 89564 8 1.9959 0.67 36699 72950 9 1.9227 0.64 39374 70275 10 1.8883 40631 69018 11 1.2369 0.41 64440 45209 12 1.4751 0.49 55734 53915 13 1.4763 55692 53957 14 0.6766 0.23 84920 24729

小 题 满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零分人数 满分人数 15 8 5.5708 0.696 11603 60333 16 2 0.5645 0.282 54234 7348 17 6 4.0466 0.674 7941 40418 18 4 1.8016 0.450 53140 41762 19 2.0116 0.335 16413 856 20 3.0779 0.513 39051 38576 21 1.6888 0.422 39319 11300 22(1-2). 3.1895 0.531 16333 24202 22(3-4). 1.463 0.244 49344 796 23 10 3.6444 0.364 46761 18353

2007—2013年,我省中考化学学科的相关数据如下: 考生人数 平均分 难度系数 优秀率 及格率 低分率 2007年 113950 58.18 0.529 19.2% 47.72% 34.15% 2008年 118433 52.80 0.480 15.7% 40.4% 2009年 118470 65.46 0.595 27.11% 57.7% 22.69% 2010年 123088 58.89 0.535 21.19% 48.14% 33.41% 2011年 122898 50.9 0.46 14.95% 39.38% 43.81% 2012年 118609 55.2 0.50 16.03% 46.31% 32.3% 2013年 109649 51.60 0.52 20.94% 40.04% 25.40%

go (一)整体呈缓慢提高之势 时间 题型 满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2007 计算 6 1.91 0.32 2009 2.04 0.34 2010 7 2.48 0.35 2013 10 3.66 0.37

(二)部分考生解答精彩 21.亚硝酸钠有良好的着色防腐作用,常用作肉类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有咸味,外观酷似食盐,容易被误食,过量食用会致癌,因而用量严格限制。 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暴露于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加热至320℃以上或遇强酸则分解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亚硝酸钠的保存方式是 。 (2)区分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方法是 。

22.(3)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

23.为检测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共42.6 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三)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解答较好 2.人体内90%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这里描述的“钙”是指: A.离子 B.原子 C.元素 D.分子 难度系数:0.80

4.从2012年开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颗粒物。为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 B.直接燃烧煤炭 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 难度系数:0.87 7.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下列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A.利用地沟油制售的食用油 B.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 C.添加适量碘酸钾的食盐 D.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 难度系数:0.82

难度系数:0.675 17.节假日,同学们打算到郊外野炊,请回答下列与野炊有关的问题: (1)野炊时同学们用铁锅烧饭炒菜,是利用了铁锅的 (填字母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 延展性 (2)野炊的食谱如下:馒头、猪肉、矿泉水、牛肉干。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看。该食谱还应该添加 (填字母序号); A.鸡蛋 B.面条 C.黄瓜 D.兔肉 (3)引燃“灶”火后,如果往“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灶火”反而燃烧不旺,且产生很多浓烟,其原因是 。 难度系数:0.675

(四)有关化学用语与实验的问题解答较差 + + 5.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 难度系数:0.32

任何一门学科走向科学的过程都是形式化、符号化、建立数学模型、实验模型的过程。不同学科构建符合自身研究对象特性的形式、符号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就是这门学科特有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32.29% 17.80% 38.68% 9.14%

33. (2008年中考)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 “2NaI+Cl2==2NaCl+I2”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单质的反应方程式,它属于: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难度系数:0.56

11.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 HCl气体 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 D CaCO3粉末 KCl 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难度系数:0.41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21.94% 15.07% 41.23% 19.71%

16.为减小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N2和CO2。写出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难度系数:0.282 常见错误 CO+NO=CO2+N2(不配平、漏写反应条件,下同) 2CO+2NO=2CO2+N2↑(箭头乱用) 3CO+2NO=3CO2+N2(配平错误) CO+NO+O2=CO2+NO2(反应物、生成物错误)

22.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3)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 (4)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 ①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 ②氢气与氧气混和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之前必须先 。 难度系数:0.244 教科书中常用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展示化学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考试结果表明,30分以下的考生人数为27846,占25.40%。大面积的低分率,表明相当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需要深入挖掘化学学科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化学的教育价值。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

推荐阅读: 《重构中学化学绪言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08)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是有用的 化学是有趣的

(1)化学是有用的

这是什么元素? 我不认识啊! (2)化学是有趣的

树立大教育观,坚决摒弃所谓的“直击中考”的观念。唯其如此,才可能解放教师,课堂教学才可能生成更多的智慧,才可能真正还原化学学科的本来面目,化学课才可能变得更加有趣,才可能让更多升学无望的学生爱上化学。此为解决大面积低分的重要途径之一。

转化学困生是控制低分率的必经之途 遗忘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优秀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1)以学定教 教学以学生会不会为准,不看讲了几次 (2)分层教学 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 (3)学会等待 尊重宽容学生成长中的差异

2、尊重认知规律,落实“以学定教” 我省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主性有待提高。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牢固地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控制教学进度,关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建立化学观念的阶段性 使用化学用语的经常性 开展探究学习的艰巨性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 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宋心琦

反观教学现状,很多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对概念原理等也主要强调它们的具体定义内容,而忽视了这些具体知识背后的基本化学观念。结果,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的具体性化学知识,做了大量的化学习题,但是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和化学相关的问题却不会从化学的角度进行思维,表现不出受过化学教育的效果。

建立微粒观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1、该部分内容涉及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学生缺乏认知的感性基础,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如元素、分子、原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元素符号、化学式等)比较集中,学习难度偏大。 2、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还不能理解学习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的作用,学习上的内在动力不足。

微粒观的建构需要通过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才能全部达成。建议整体规划,分阶段建构微粒观,在不同的学习单元中,用不同的知识作为载体,逐步加以构建。

(1)初步认识微粒的基本性质 在第三单元(第3章)里,通过实验、模型等引导学生思考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是由分子、原子等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等。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通过“水的分解”实验,水通电以后变成了新物质,水分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新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新物质是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水通电以后变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不存在了,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以水的分解为载体,在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强化了微粒观的建构,并且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3)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溶解的热效应 人教版,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沪教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矿泉水是由多种矿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由于它们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表面的离子或分子向水里扩散,最终形成稳定的溶液。 分子扩散——吸热,分子水合——放热。

(4)从微粒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 对酸和碱进行分类研究,酸的水溶液里面都存在着氢离子,碱的水溶液里面都存在着氢氧根离子,正是它们的溶液中离子组成上的共性,才有了它们外显的宏观的化学性质的共性,至此,微粒观的建构得到深化。

3、夯实基础知识,落实“转识成智” 基础教育化学教学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很多学生获得了化学知识却没有形成认识素养。

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增加溶质 (2)减少溶剂 (3)降低温度

抽样500份试卷(难度系数0.21) 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选项 A B C D E DE CE CDE 其它 人数 42 43 103 75 81 25 27 5 99 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作为教师,我们如果只有一桶死水的话,必然要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才可能成为一条小河,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河,一枚电池,一枚可以充电放电的电池。 ——与各位老师共勉 

敬请关注: 1、海南教研网“化学频道”: 2、“厚德载物”: http://my.hersp.com/9089/blog.aspx http://my.hersp.com/9189/blog.aspx

谢谢各位老师的倾听 请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