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第二节 生物的个体发育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的概念 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 直到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
九孔的繁殖與養殖. 大綱 九孔簡介: * * 繁殖場之構造及設備:潮間帶養殖、平面式養 殖、立體式養殖、餌料處理方式潮間帶養殖平面式養 殖立體式養殖餌料處理方式 種貝的選擇: * * 繁殖的方法: * * 受精卵的發育及養成: * *
第三章 第一节 从受精卵谈起 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阶段划分 指受精卵发育为幼体 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 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 → 性成熟的个体 幼体从母体内生出来 → 性成熟的个体 阶段 划分 阶段 划分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第二章贝类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贝类的贝壳 一、无板纲 无贝壳,但体表被有角质并带有石灰质针、棘外皮.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课比赛 胎盘的形成 姓 名:魏 强 职 工 号: 单 位:动物医学院.
实验八 虾的解剖与淡水 枝角类、桡足类的鉴别
二、腹足类 Gastropoda.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九章 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
第十三章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身体的结构.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一般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生殖细胞.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Welcome 制作:初二备课组.
实验20 鱼类的循环系统 讲授:陈明茹 肖佳媚 谢雯瑜.
动物解剖生理 主讲人:解红梅.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胸 膜 炎.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3学时).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3学时)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异律分节且分部,附肢也分节。 ①象环节动物那样身体分节,能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它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分化,不同的体节具有不同的形态,用于不同的目的。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二十章 胚胎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绦虫纲概述 (Class Cestoda) 绦虫 (cestode) 或称带虫 (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
1. 物种—— “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
第九节 软体动物门 第十章 目录.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人的生殖 滕州市羊庄镇羊庄中学 甘信用.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腹足类 Gastropoda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动物的卵. 温馨提示 1 、观察顺序:先外部,后内部; 2 、实验要求:安静!观察仔细!记录完整! 3 、记录方法:图画 + 文字.
ATP SLYTYZJAM.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解比例.
初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授课教师 何才健 东胜九义校.
假体腔动物 进化地位 本类群包括九个门,外形差异很大,彼此的亲缘关系不清楚,但都具有假体腔。
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用计算器开方.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防蚊灭蚊.
钩虫与旋毛虫.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游标卡尺的使用.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进化地位 重要的真体腔动物,属于原口动物; 出现了所有的器官系统,而且都很发达; 所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都有担轮幼虫期。

生物学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和真体腔;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4个部分, 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 排泄系统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呼吸器官; 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一、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制和分部 2、消化系统 3、呼吸器官  4、循环系统 5、排泄器官 6、神经系统 7、生殖系统和发育

软体动物-分部、齿舌结构图(N.Campbell,1995) 体制和分部 身体柔软,软体部分为头部、足部和内脏团。 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伸成为外套膜, 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石灰质贝壳,覆盖在身体最外面。   软体动物-分部、齿舌结构图(N.Campbell,1995)

1、体制 软体动物体制为左右对称, 但腹足纲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变得不对称。 2、分部 2.1 头部  2.2 足   2.3 内脏团   2.4 外膜  2.5 贝壳

头部 位于身体前端,具摄食和感觉器官,主要为眼、触角。 发达程度的差异: 底栖或附着生活的类群 ——头部不发达或退化消失,如石鳖、角贝、河蚌等; 活动的类群 ——头部发达并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如蜗牛、乌贼等。

石鳖 蜗牛 头部比较

足 位于身体腹面的肌肉质运动器官。 但形态变化甚大: 适于基质上匍匐爬行者,如鲍、石鳖等,足呈块状; 适于底质上潜掘栖居者,如瓣鳃纲的足为斧状,掘足纲的为柱状; 游泳生活者,如头足类,足已经与头部愈合,并环绕头部分裂成若干条长腕; 一些附着生活者,如贻贝足不发达,足部具足丝腺,能分泌足丝; 营固着生活者,如牡蛎成体,足完全退化。

内脏团 一般位于足的背面,   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都在内脏团里。

外套膜(mantle) 身体背侧皮肤延伸形成的薄膜,一般包被内脏团、鳃甚至足。 外套腔(mantle cavity)  外套膜与内脏团、鳃、足之间的空隙。 很多软体动物的排泄孔、生殖孔、呼吸、肛门甚至口都在外套腔内, 所以软体动物的排泄、生殖、呼吸等生理活动均与外套腔内的水流有关。

外套膜通常分三层:外层和内层为表皮细胞层,中间层为肥厚的结缔组织。 外套膜结构图

水生种类的外套膜表面或边缘密生纤毛,藉其摆动而激起水流,从而进行呼吸、滤食、排泄等活动;

陆生种类外套膜富有血管,有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 头足类的外套膜成囊状,富含肌肉,其收缩时能挤压外套腔中的水从漏斗射出,藉水流反作用力而前进。

贝壳(shell) 软体动物除极少数种类外,绝大多数都有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贝壳,通常位于身体的最外面,为保护器官。 但不同的种类,贝壳的数目、形态变化很大: 无板类——无壳; 腹足类、单板类、掘足类——1片贝壳; 瓣鳃类——2片贝壳; 头足类——贝壳退化为内壳或成体完全消失; 多板类——8片贝壳。 贝壳的形态及其上的纹、刺、肋、齿等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软体动物-贝壳外形结构图(彼得.丹斯,1998)

贝壳通常分三层: 角质层(periostracum) 外层,由贝壳素(conchiolin)构成,有多种颜色,用来保护构成贝壳的钙质不被碳酸溶解; 棱柱层(prismatayer) 中间一层,较厚、质地疏松、占贝壳的大部分,由柱状的碳酸钙晶体构成,呈方解石(calcite)结构,又称壳层(ostracum); 珍珠层(pearlayer) 内层,由片状的碳酸钙构成,晶体呈文石(aragonite)结构,又称壳底(hypostracum),其表面光滑,具珍珠色彩。 整个贝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占90%-98%;贝壳素约占5%,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等。 随着个体的生长,外套膜不断分泌,贝壳也不断的加大加厚。 外套膜分泌旺盛时,贝壳生长也快,反之生长减慢,于是在贝壳表面形成了疏、密的生长纹,可作为生长情况和年龄测定的依据。

软体动物-瓣鳃纲-贝壳、外套膜结构图(C.P.Hickman,1995)

消化系统 由口、口腔、胃、肠、肛门构成 口腔 除双壳纲由于头部退化没有口腔外,其它软体动物都有口腔。 口腔 除双壳纲由于头部退化没有口腔外,其它软体动物都有口腔。 口腔内有唾液腺,口腔壁有颚和齿舌(radula)。 颚位于口腔的前背部,有刮食物的作用; 齿舌为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由有规律排列的角质齿片组合而成。摄食时由于肌肉的伸缩,角质齿片作前后活动而将食物锉碎舐食。齿片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 胃 典型结构包括晶杆、晶杆囊、胃盾。

蜗牛(Cittarium pica)齿舌(K.Sandved)  蜗牛齿舌图

胃盾 几丁质,双壳纲和一些腹足纲动物具有,保护胃的分泌细胞,有的形成角质和石灰质的咀嚼板。 晶杆 多数植食性种类的胃的一部分形成晶杆囊(style sac),内有一胶质棒状结构的晶杆(crystalline style)。晶杆的一部分在胃内释放出消化酶,并搅动食物,帮助消化。 肝脏、胰脏 肝脏开口于胃或肠的前端,头足类一般还有胰脏。

纤毛滤食蛤类的胃和晶杆结构

肛门 通常位于外套腔出水口附近,双壳纲的在身体后端;腹足纲动物在发育早期由于经过身体扭转,使肛门移至前方;头足纲的多位于外套膜形成的内漏斗。 软体动物食性复杂 肉食性、植食性、滤食和沉积取食

软体动物-腹足纲扭转图(C.P.Hickman,1995)

头足纲肛门成内漏斗

呼吸器官 软体动物靠鳃、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呼吸。 鳃 外套腔中体壁的突起,里面有血液流动。 水流通过外套膜内壁和鳃丝上面的纤毛打动,从外界按一定方向流经鳃,与鳃内血液方向相反,从而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单板纲、多板纲鳃的数目较多,腹足纲的前鳃类(很多螺类:鲍、园田螺、东风螺等)鳃与身体一样也是不对称的,后鳃类(泥螺、海兔、海牛等)则原有的本鳃消失,皮肤形成了一些形态各异的次生性鳃。 “肺” 陆生或淡水种类(椎实螺、大蜗牛、蛞蝓kuoyu)无鳃,以外套膜形成的“肺”进行呼吸。

软体动物栉鳃的原始结构图(C.P.Hickman,1995)

软体动物-肺螺亚纲内部结构图(C.P.Hickman,1995)

循环系统 软体动物是真体腔动物,但其体腔不如环节动物那样发达,而是退缩局限于围心腔、生殖腔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同时出现,存在于身体各器官组织之间。 这些组织间隙充满的不是体腔液而是血液,故名血窦(blood sinus)或血腔(haemocoel),因此,循环系统是开管式的:血液从心耳进入心室,由动脉流入组织间不规则的血窦,再从血窦回到心耳——开管式循环。 开管式循环血液携带氧气和输送营养的效率不如闭管式循环高,因此开管式循环不能满足快速运动种类的需要,在软体动物门中头足类的循环系统是闭管式的,体腔也发达得多,以适应它们在水中快速捕食和躲避敌害。

开管式循环 血液不总是在血管内流动,而是要进入血腔、血窦或组织间隙,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 血液始终不流入组织间隙中,而是从这条血管流到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管网相连。

排泄器官 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形成的,有2个开口:一个开口在体腔内,另一个开口于体表。 肾脏 基本上是一管状的构造,一端以肾口(内肾孔),开口于围心腔(即真体腔),另一端以肾孔(外肾孔)开口于外套腔。 肾口具纤毛,可以收集体腔中的代谢产物。 肾口之后是肾脏的腺体部分,其中有很多血管,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脏,最后经肾脏的膨大部分——膀胱,由肾孔排出体外。 围心腔腺 位于围心腔内,是围心腔表皮分化形成的分支状腺体,也有排泄的功能。

神经系统 典型的软体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cerebral ganglion)、足神经节(pedal ganglion)、侧神经节(pleural ganglion)、脏神经节(visceral ganglion),神经节间由2条神经索连接。 脑神经节 发出神经连接头部的感觉器官; 足神经节 发出神经通向足部; 侧神经节 发出神经通向外套膜和鳃; 脏神经节 发出神经连接消化道和内脏。 头足类神经系统发达,神经节多集中在食道周围形成脑,并有一个中胚层分化的软骨匣包围,这在无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对快速运动适应。

乌贼-神经系统结构图(许崇任,2000)

生殖系统和发育 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 腹足类和头足类还有雌雄异形现象。 生殖系统包括一对生殖腺、输送管和生殖孔,但在腹足类中有一些种类没有生殖导管,生殖细胞由肾管排到外套腔。 生殖方式有卵生(oviparous)、卵胎生(ovoviviparous)等多种形式。 卵生 受精、胚胎和幼体发育均在体外水中进行。 但也有一些种类,雄体排出的精子被雌体吸入,在雌体的鳃腔或输卵管中受精,在鳃腔中发育,鳃腔成了“育儿室”(brood room),发育成为独立生活的幼虫(1arva)才离开母体,此称幼生型(larviparous)。

乌贼交配图(具性内竞争)(C.Starr,1992) 头足类和部分腹足类需经过交尾(coition),雄体有交接突起,交尾时将精子送入雌体,精卵多在外套腔中受精。 乌贼交配图(具性内竞争)(C.Starr,1992) 章鱼交配图(C.P.Hickman,1995)

卵胎生 少数种类,如多板类的Middendoffa corrugata,受精卵在外套沟中发育,甲石鳖(Lorica)中的个别种类在雌体的输卵管中发育;腹足类的滨螺(Littorina)、 蛇螺(Vermetus)、黑螺(Melania)、海蜗牛(Janthina)等也为卵胎生。圆田螺的胚螺是在雌螺的子宫中发育成长。 软体动物除头足类是不完全卵裂——盘裂外,多数是完全卵裂,与扁形、环节动物相似。 头足类和陆生种类是直接发育外,其他多数种类发育经历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veliger larva)阶段。面盘幼虫后期经变态而成为幼年个体。

软体动物分纲图-演化、相对丰度(C.P.Hickman,1995) 软体动物门 的分类 目前记录的现存的软体动物大约有11.5万种, 此外还发现了3.5万种化石, 根据身体构造的不同,将软体动物分为7个纲: 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 软体动物分纲图-演化、相对丰度(C.P.Hickman,1995)

单板纲(monoplacophora) 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化石种类,只在寒武纪、泥盆纪地层中发现过它们的化石。 直到1952年丹麦“海神号”(Galathea Expedition)调查船在太平洋哥斯达黎加(Gosta Rica)西部沿海3570m深处采到了10个现生的标本,名为新蝶贝(Neopilina)。之后又在太平洋和南大西洋2000-7000m深海底发现了7种。 单板纲属原始种类,身体两侧对称,头部不发达,很多器官有重复排列的现象。外套沟中有5-6对鳃轴的单侧有鳃丝的单栉鳃,具1对心室,2对心耳,6对肾。体背有1个扁平的盾形壳,某些器官出现了分节现象。 目前对其了解不多,尚待进一步深入。

代表动物:新蝶贝(活化石) 特点:两侧对称,腹部有足,帽状贝壳,内部器官分节排列,两对心耳5对鳃,5对肾脏,8对缩足肌,10对足神经,2对生殖腺. 现在共发现8种,对探讨贝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单板纲种类 Neopilina(活体长度3mm-3cm) (C.P.Hickman,1995)

无板纲(Aplacophora) 为软体动物中的原始类型。 全部营海洋生活,体似蠕虫,体长约5cm,穴居或爬行。 无贝壳,腹面中央通常具一腹沟,外套膜发达,表面具角质层及各种石灰质或角质骨刺。 神经系统由围绕食道的神经环和由其向后延伸的2对神经索组成。 多数雌雄同体。 种类不多,约250种,分布于低潮线以下至数百米深海。 如我国南海的龙女簪(Proneomenia)。

代表动物:龙女簪,新月贝 特点:体蠕虫状,无贝壳,外套膜发达,体表被有角质并带有各种石灰质针状棘的外皮.腹面中央有一条沟,无鳃,齿舌具许多齿,无阴茎.

软体动物-多板纲-石鳖(Tonicella lineata) 多板纲(Po1yplacophora) 全部海洋生活; 头部不明显; 身体扁平,卵圆形,背面有8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大多体长2-12cm; 足块状,雌雄异体。 一般以齿舌刮取礁石上的海藻为食,发育过程仅有担轮幼虫期。 现存600多种,化石350种。 潮间带常见的各种石鳖。 软体动物-多板纲-石鳖(Tonicella lineata) (R.Harbo,1995)

代表动物:毛肤石鳖,锉石鳖 特点:体椭圆形,左右对称,背腹扁平,贝壳由8块石灰质的板构成.有环带,头部无触手和眼等附属器官神经呈梯型 (原始),肾脏1对,雌雄异体.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身体侧扁、左右对称,体表具2片贝壳,故又名“双壳纲”(Bivalvia); 头部退化以至消失,又名“无头类”(Acephala); 足部发达呈斧状,又称“斧足类”(Pelecypoda)。

瓣鳃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关系图(C.P.Hickman,1995) 鳃呈瓣状,1一2对 神经系统较简单,有脑、脏、足三对神经节及相连的神经索; 心脏具1心室2心耳,位于围心腔中; 肾1对,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与外套腔相通。 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发育经历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 大部海产,少数淡水产,已知的种类达30000种左右。 瓣鳃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关系图(C.P.Hickman,1995)

瓣鳃纲动物通常活动性较小,有的以足挖凿泥沙在泥沙中埋栖或穴居; 有的以足丝粘附于其他物体上营附着生活; 有的以贝壳的一部分固着在其他物体上,终生不改变生活地点; 有的在岩石、贝壳、珊瑚骨胳上或竹木等上凿穴而栖。 由于活动性小、耗氧量低,常常可以达到很高的密度; 由于它们靠鳃的纤毛和唇瓣等过滤水中小型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为食,养殖中一般不必投喂。 因此该纲的许多种类已成为捕捞和养殖的重要对象。

根据贝壳铰合齿的形态、闭壳肌的发育程度和鳃的构造等,瓣鳃纲分为三目: 列齿目(Taxodonta) 铰合齿多,排成一列或二列,闭壳肌二个。 主要种类有蚶科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魁蚶(Arca inflata)等。 软体动物-列齿目种类图(彼得.丹斯,1998)

异柱目(Anisomyaria) 铰合齿退化或没有,前闭壳肌小或完全没有。 常见种类如:紫贻贝(Myti1us edulis)、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等。

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 铰合齿少或无,二个闭壳肌近相等,每鳃反折为两片鳃瓣,鳃丝间有血管相通。 如产于淡水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海产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等。

掘足纲(Scaphopoda) 贝壳呈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两端开口,故又名管壳类(Siphonoconchae)。 足发达成圆柱状,头部退化为前端的一个突起。 海产,多在泥沙中穴居,约350种左右。 常见种类:有大角贝(Dentalium vernedei)、胶州湾角贝(D.kiaochowwanense)等。

软体动物-掘足纲种类图(C.P.Hickman,1995)

软体动物-掘足纲类群图(彼得.丹斯,1998)

代表动物:角贝,梭角贝 特征:身体左右对称,贝壳呈象牙状,壳分粗细两端,均有开口,足发达(圆拄状),头部退化,无鳃,无围心腔和血管

腹足纲(Gastropoda) 贝壳1个,呈螺旋状,故又名单壳纲(Univalvia),或“螺类”。 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陆地,为软体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纲。 头部明显,身体左右不对称,神经扭转成“8”字形,有些种类有反扭转现象; 足块状,多具螺旋形外壳; 雌雄异体或同体,有的种类为卵胎生。 海产种类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已经记录75000种现存种类和15000种化石种类。

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 海洋、淡水、陆生。 通常具外壳,壳常有厣板,侧脏神经索交叉成“8”字形; 本鳃简单,位于心室的前方。 如鲍、马蹄螺、笠贝、骨螺、钉螺、圆田螺、东风螺等。

东风螺 马蹄螺 骨螺

软体动物-腹足纲-前鳃亚纲类群图 (彼得.丹斯,1998)

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 全部海洋生活。 一般侧脏神经索不交叉为“8”字形; 贝壳与外套膜通常不发达,亦有全缺者; 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 如泥螺(Bul1acta)、海兔(Notarchus)、石磺海牛(Homoiodoris)等。

软体动物-后鳃亚纲类群图

软体动物-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柄眼类)(N.Campbell,1997) 肺螺亚纲(Pulmonata) 多栖于陆地或淡水。 有壳或消失; 无鳃,以肺呼吸(右侧外套膜内壁在壳内形成“肺”); 头部发达,触角1一2对,眼生于触角基部(基眼类)或生于后触角顶端(柄眼类)。 如椎实螺(Lymnaea)、大蜗牛(Helix)等。 软体动物-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柄眼类)(N.Campbell,1997)

代表动物:田螺,蜗牛等 特点:身体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有眼,触手,贝壳通常螺旋形,心脏位于身体背侧,心室1个,足部发达,扁平,位于身体之腹面.

头足纲(Cephalopoda) 头部、足部发达,足环生于头部前方,故名头足类。 化石种类超过9000种,现生种类约650种左右。 全部海产,多数善游,一些种类能作长距离、快速、定期的洄游。 除原始种类(鹦鹉螺)具外壳,其余种类为内壳或成体无壳; 神经系统复杂,神经节集中于头部,有中胚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

头侧具一对构造相当完善的眼; 足特化为8或10条腕和一个漏斗; 心脏一心室2个或4个心耳; 口内有颚片和齿舌; 不少种类内脏腹侧具墨囊。 外套膜发达,形成袋状,称“胴部”, 其上肌肉十分发达,藉外套膜肌肉收缩,将外套腔中的水分从漏斗口喷出。 所有的内脏器官都包裹在胴部中。 雌雄异体、异形,交配受精,无变态。 分二个亚纲:

四鳃亚纲(Tetrabranchia) 鳃和心耳、肾脏均2对(各4个),外壳螺旋形、分室。 触腕数目多,无墨囊。 现生的仅鹦鹉螺(Nautilus)

软体动物-头足纲-章鱼外形图(N.Campbell,1997) 二鳃亚纲(Dibranchia) 鳃、心耳、肾脏均1对(各2个),内壳或无壳。 触腕8个或10个,具墨囊。 如乌贼(Sepia)具10个腕,内壳为“海螵蛸”; 章鱼(Octopus)只8个腕,内壳退化。 软体动物-头足纲-章鱼外形图(N.Campbell,1997)

代表动物:章鱼,乌贼 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头部和躯干部发达,眼发达,足位于头的前方,环形排列,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有软骨保护,多数种类有墨囊.心耳数相当于鳃的总数.

经济价值 1. 食用和药用: 如鲍壳(石决明),乌贼内壳(海螵鞘),海兔卵群(海粉)等。 2. 高贵装饰品及工业原料:如珍珠,纽扣等. 3. 饲料或饵料: 螺类及双壳类等。 4. 有害的一面: 寄生虫中间宿主;危害农作物;附着堵塞管道等。

小结 软体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有3个胚层,真体腔不发达。身体分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多数有石灰质的外壳。排泄系统是后肾型,有循环系统(开管式)和呼吸器官。除头足类属于盘状卵裂外,其余均为螺旋卵裂。海洋中间接发育的种类有担轮幼虫期。腹足类不对称的体制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的旋转和扭转造成的。

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外套膜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身体背侧皮肤伸展而形成,对其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作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腔隙为外套腔。其排泄、生殖、呼吸等生理活动均与外套腔内的水流有关); 外套膜能分泌贝壳,其形态随种类而异(如石鳖类被覆在身体整个背面;瓣鳃类则悬于体两侧,包住整个身体;乌贼则呈筒状,包住整个内脏团仅露头部)。

2.壳及珍珠的形成过程 珍珠的形成:整个外套膜的外层细胞都可以分泌文石结构的碳酸钙,使珍珠层可以不断加厚。在生长中,如果外套膜和贝壳间进入了沙粒或其它异物,就会刺激珍珠层的分泌,而形成珍珠。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外套膜;外套腔;贝壳;开管式循环系统;血窦;血腔;担轮幼体 2、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 软体动物分为几个纲?从体制特点、贝壳、头、足、外套膜、神经系统的特点、呼吸特点、血液循环特点、生活方式、发育特点等方面比较这几个纲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