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倍性育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16/9/41 12 年國教 入學方案宣導資料. 2016/9/42 安全快樂 健康發展 活力多元 創意發展 適性揚才 特色發展 務實致用 卓越發展 學前教育 國中小教育 高級中等教育 大專以上教育 教育促進個人向上發展教育促進個人向上發展 教育是國家最有利的投資教育是國家最有利的投資.
Advertisements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生物的性状都是由细胞核 内的遗传物质(核基因)控制的,大量实验也证实了细 胞核对于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们在做紫茉莉叶色的遗传实验时,却出现 了不同的情况! 父本母本子代(F1) 绿 绿绿 白 花 绿 白白 白 花 绿 花 绿白花 白 绿白花 花 绿白花.
1. 花的主要结构 2. 传粉和受精 3.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雌蕊 柱头:可分泌黏液,刺激花粉萌发。 花柱:花粉萌发形成的花粉管由柱头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内含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 花的结构 1. 花的主要结构.
第三章 遗传和基因工程. 知识联系 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 基因的表达 \ 基 因的结构 \ 基因表达的调控 \ 基因工程简介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分离规律 \ 自由组合规律 \ 连锁和互换规律 \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 细胞质遗传 ) 生物的变异.
第 2 节 自由组合定律. P × 黄色圆形 绿色皱形 × F1F1 F2F2 黄色 圆形 黄色 皱形 绿色 圆形 黄色 圆形 绿色 皱形 个体数 比数 9 ∶ 3 ∶ 3 ∶ 1 F 2 出现不同对性状之间的 自由组合,出现与亲本性 状不同的新类型。 现象: 单独分析每对相对性状.
第七章 花药和花粉培养. 【学习目的要求】 1. 掌握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区别 2. 了解花药最佳接种时期 3. 掌握花药培养的大致过程 4. 掌握花粉培养的大致过程 5. 掌握雄核发育的四种途径.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一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第二节 整倍体 第三节 非整倍体及其应用.
高二生物组 林琳.
花药与花粉培养 主讲人:王玉龙.
人教版必修2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六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一) 染色体变异.
第6章 染色体变异 第1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第2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生物的 遗传与变异.
8 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 第八讲 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 8.1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 8.2 企业信息管理绩效的测评.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第六章 多倍体与单倍体植物.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一课时) 二中 锋.
上海第12届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响誉世界的著名“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
不会宽容人的人, 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贝尔奈.
复习回顾 a a×a a×a×a a a×a×a= a×a= 1.如图,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为 平方厘米。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
专业:园林专业 学时:20学时 讲授: 罗凤霞 联系方式:
第九章 倍性育种.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复习课.
小麦育种学 扬州大学 吕超.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 五 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 2 节 染 色 体 变 异 滁州市 滁州中学 晋元生.
第二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 及品种类型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第三节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其遗传特点是紧密联系的;
育种的方法.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第二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 及品种类型.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生物变异与生物育种 细胞骨架
高三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变异、育种与进化 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 刘岷.
二、基因重组 1、定义: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交叉互换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减数分裂 制作:乌海市第十中学 史姝婉.
第7章 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旧知回顾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缺失、增加、移接、颠倒 染色体变异 个别染色体增减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减.
第 二 章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龙江一中 李洪发. 第 二 章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龙江一中 李洪发.
人教版·第六章·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寇永华.
第四单元 生物变异与育种 第1讲 生物的变异.
响誉世界的著名“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
讨论: 1.分离定律适用于几对基因控制着的几对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中如何确定显隐性的关系?
欢迎光临指导.
基 因 的 分 离 定 律 2002年4月.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人类遗传病 周闽湘.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双手手指嵌合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孟德尔及其豌豆杂交试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P189 一、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二、整倍体变异 三、非整倍体变异 四、人类染色体异常和疾病.
实验十 植物多倍体诱发与鉴定 实验十二.
Chromosome Aberration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第七章 回交育种.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第七章 回交育种.
第九章 倍性育种 Chapter 9 Ploidy Breeding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 是指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扰乱了遗传物质和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平衡,使细胞的遗传功能受到影响而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害,是染色体病形成的基础。造成染色体畸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可由电离辐射、诱变剂等理化因素和病毒等生物因素诱发产生。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专题2 细胞工程.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概念:倍性育种是以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后所产生的遗传效应为根据的育种技术,包括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概念:倍性育种是以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后所产生的遗传效应为根据的育种技术,包括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第一节 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用人工的方法诱发作物形成 多倍体,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一、植物的多倍性 (一) 多倍体概念、起源和种类 1.概念: 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的一组染色体。 第10章 倍性育种 一、植物的多倍性 (一) 多倍体概念、起源和种类 1.概念: 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的一组染色体。

染色体基数:一组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数目 以X表示 高粱 X=10 小麦 X=7 棉属 X=13 玉米 X=10 甘薯 X=15 豌豆 X=7 第10章 倍性育种 染色体基数:一组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数目 以X表示 高粱 X=10 小麦 X=7 棉属 X=13 玉米 X=10 甘薯 X=15 豌豆 X=7 稻属X=12 二倍体: 体细胞具有两组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一粒小麦 2n=2X=14 水稻 2n=2X=24 玉米 2n=2X=20

多倍体:体细胞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 的生物体。 二粒小麦 2n=4X=28 普通小麦 2n=6X=42 陆地棉 2n=4X=52 第10章 倍性育种 多倍体:体细胞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 的生物体。 二粒小麦 2n=4X=28 普通小麦 2n=6X=42 陆地棉 2n=4X=52

2.起源 多倍体的起源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1)、合子染色体数目加倍 二倍体产生少数四倍体细胞(组织); 第10章 倍性育种 2.起源 多倍体的起源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1)、合子染色体数目加倍 二倍体产生少数四倍体细胞(组织); (2)、分生组织染色体加倍 体细胞有丝分裂中发生异常,染色体正常复制、分裂,但细胞不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发育成多倍性组织和器官。 (3)、不减数配子的受精结合 配子形成中,减数分裂异常,产生未减数的2n配子参与受精形成多倍体。

多倍体的来源 × 二倍体种2X=14 图9-3 小麦的可能进化途径图 四倍体种 4X=28 六倍体种 6X=42 第 9 章 远缘杂交与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多倍体的来源 × 二倍体种2X=14 图9-3 小麦的可能进化途径图 四倍体种 4X=28 六倍体种 6X=42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sepltoides(BB) 野生一粒小麦T.aegilopoides(AA) 粗山羊草Ae.squarrasa(DD) 野生二粒小麦 T.dicoccoides(AABB) 普通小麦(AABBDD)

3.多倍体种类 (1)同源多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 (同源四倍体黑麦-RRRR)。 甘薯 同源六倍体 马铃薯 同源四倍体 第10章 倍性育种 3.多倍体种类 (1)同源多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 (同源四倍体黑麦-RRRR)。 甘薯 同源六倍体 马铃薯 同源四倍体 香蕉 同源三倍体 同源三倍体 由一个单倍体的配子和一个二倍体的配子融合而成。 2种形式:①异常减数分裂中形成的2n配子与正常的n配子结合;②同源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杂交。

第10章 倍性育种 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

小黑麦 异源六倍体 AABBR 异源八倍体 AABBDDRR 第10章 倍性育种 (2)异源多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来源不同的多倍体 陆地棉 异源四倍体 A1A1D1D1; 普通小麦 异源六倍体 AABBDD 小黑麦 异源六倍体 AABBR 异源八倍体 AABBDDRR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获得途径示意图 × AA BB A B × 染 色 体 加 倍 同源四倍体 4n 4n 同源四倍体 异源四倍体 第10章 倍性育种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获得途径示意图 × AA BB A B 染 色 体 加 倍 同源四倍体 4n 4n 同源四倍体 异源四倍体 2n配子 2n配子 ×

第10章 倍性育种

在同源异源多倍体之间,还存在一系列过 渡类型或复合在一起的多倍体: 区段异源多倍体 BBB1B1 同源异源多倍体 AAAABBBB 第10章 倍性育种 在同源异源多倍体之间,还存在一系列过 渡类型或复合在一起的多倍体: 区段异源多倍体 BBB1B1 同源异源多倍体 AAAABBBB 倍半二倍体AABB×BB ABB

第10章 倍性育种

A 大多为无性繁殖,多年生 (二).同源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第10章 倍性育种 (二).同源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In a polyploid, when the basic set is multiplied, it is an autopolyploid (AAA) A 大多为无性繁殖,多年生

第10章 倍性育种 B 育性差,结实率低

第10章 倍性育种 C 器官的巨型性

第10章 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丹参D13多倍体品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八倍体小黑麦培育过程

第10章 倍性育种 (三). 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1. 产生同源多倍体

第10章 倍性育种 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

第10章 倍性育种 2. 克服远缘杂交困难

第10章 倍性育种 3. 作为不同倍性物种间杂交的桥梁 X DD AABB

二、多倍体的诱导与育种 1 诱导多倍体材料的选择 2) 综合性状好、染色体数目较少的材料 3) 杂合程度高的材料 第10章 倍性育种 二、多倍体的诱导与育种 1 诱导多倍体材料的选择 1)选择天然多倍体物种比重高的植物。 2) 综合性状好、染色体数目较少的材料 3) 杂合程度高的材料 4) 以收获营养器官为目的的材料 5) 远缘杂种后代 6) 选择生育周期短的作物

第10章 倍性育种 2 诱导多倍体的途径 1) 物理因素:高温、机械创伤、电离辐 射、非电离辐射等[创伤与嫁接诱导多倍体;反复摘心促使多倍体产生;温度骤变(43~45℃)形成玉米合子得到4倍体植株] 。 2) 化学因素:秋水仙素、氧化亚氮、吲哚乙酸等。方法:浸渍法;滴液法;注射法;涂抹法 3) 生物因素:胚乳培养、体细胞杂交等。

第10章 倍性育种 3 多倍体植物鉴定 1)间接鉴定法: 形态、解剖特征、育性

第10章 倍性育种 2)直接鉴定法: 染色体计数

4.多倍体育种的要点 第2节 倍性育种 (1)选用合适的二倍体材料 解决因二倍体诱导成的多倍体,基因平衡受到破坏,出现不良性状的困难。 第2节 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4.多倍体育种的要点 (1)选用合适的二倍体材料 解决因二倍体诱导成的多倍体,基因平衡受到破坏,出现不良性状的困难。 诱导多倍体效果:营养器官的植物>生殖器官的植物,染色体数少的植物>染色体数多的植物。 (2)扩大诱导范围 自花授粉植物用多品系(种)小群体;异花授粉作物减少品种数,群体扩大。 (3)采用合适的诱导方法(表9-2)

秋水仙素:由百合科的秋水仙的器宫和种子中提取的药剂,性极毒,淡黄色粉末,晶体针状,易溶于冷水、酒精、氯仿或甲醛,不溶于乙醚、苯。 第10章 倍性育种 秋水仙素:由百合科的秋水仙的器宫和种子中提取的药剂,性极毒,淡黄色粉末,晶体针状,易溶于冷水、酒精、氯仿或甲醛,不溶于乙醚、苯。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理 能特异性地与微管蛋白分子结合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因此复制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二极,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多倍体。

(4)适宜的倍性水平 不同植物对倍性水平反应不同,找到适宜倍性使优良性状得以表现。 第10章 倍性育种 (4)适宜的倍性水平 不同植物对倍性水平反应不同,找到适宜倍性使优良性状得以表现。 (5)嵌合体问题 选择处理组织器官的发育时期、控制秋水仙碱浓度、采用合适的处理时间等途径解决。 (6)多倍体群体的选育 同常规育种方法。 (7)与其他育种手段结合 与组织培养结合,可保存多倍体材料,也可能消除嵌合体、诱导新类型。

5.多倍体作物的应用 (1)同源多倍体 ①谷类作物 (四倍体黑麦品种)。 优点: 籽粒较大、发芽力强、蛋白质含量高、烘烤品质好。 第10章 倍性育种 5.多倍体作物的应用 (1)同源多倍体 ①谷类作物 (四倍体黑麦品种)。 优点: 籽粒较大、发芽力强、蛋白质含量高、烘烤品质好。 缺点: 分蘖少、每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 ②甜菜三倍体 由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 特点:育性低,但营养生长茂盛,产糖量,抗褐斑病能力强,有害氮和灰分含量少(图9-6) 。

第10章 倍性育种 图9-6 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甜菜的根

③三倍体西瓜。秋水仙碱诱导出同源四倍体西瓜后,与二倍体品种杂交育成。 第10章 倍性育种 ③三倍体西瓜。秋水仙碱诱导出同源四倍体西瓜后,与二倍体品种杂交育成。 高度不育;含糖量、抗病性提高。 问题:诱导的四倍体结实、结籽率下降,与二倍体杂交制种较低(二倍体的20%),三倍体种子发芽、成苗率较低。 解决的方法:组织培养扩大种苗繁殖。 同源三(四)倍体的黄瓜、南瓜、番茄、辣椒、豌豆、菠菜、芹菜、萝卜、大白菜等。

(2)异源多倍体 小黑麦:异源六倍体(AABBRR,2n=42) 第10章 倍性育种 (2)异源多倍体 小黑麦:异源六倍体(AABBRR,2n=42)

小黑麦:异源八倍体(AABBDDRR , 2n=56) 第10章 倍性育种 小黑麦:异源八倍体(AABBDDRR , 2n=56)

抗逆性强,能适应寒冷和干旱的气候条件,耐瘠薄、抗白粉病。品质上,结合了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和黑麦赖氨酸含量高的特性。 第10章 倍性育种 小黑麦的优点: 抗逆性强,能适应寒冷和干旱的气候条件,耐瘠薄、抗白粉病。品质上,结合了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和黑麦赖氨酸含量高的特性。 六倍体与八倍体小黑麦的共同缺点: 原始品系结实率低,饱满度差,综合农艺性状不理想,六倍体小黑麦缺少D染色体组,烘烤品质不够理想。

第二节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具有配子体染色体数目的孢子体 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导单倍体,并使其成为纯合二倍体,从中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第10章 倍性育种 第二节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具有配子体染色体数目的孢子体 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导单倍体,并使其成为纯合二倍体,从中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一 单倍体产生的途径 1 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 A 延迟授粉:一粒小麦去雄后7、8、9天授粉,单倍体频率达9.1%、27.7%和37.5%。 第10章 倍性育种 一 单倍体产生的途径 1 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 A 延迟授粉:一粒小麦去雄后7、8、9天授粉,单倍体频率达9.1%、27.7%和37.5%。 B 辐射处理花粉

C 双生苗:一粒种子上长出2株(多株)苗。 D 半配生殖:精核进入卵细胞后不与卵核融合,分别进行分裂,形成代表父本和母本性状的嵌和体。 第10章 倍性育种 C 双生苗:一粒种子上长出2株(多株)苗。 玉米产生双生苗的频率是0.1%,其中n:n型占双生苗的30%;小麦属中的双生苗率仅为0.034%。 图9-12 双生苗 N 2N D 半配生殖:精核进入卵细胞后不与卵核融合,分别进行分裂,形成代表父本和母本性状的嵌和体。

E 化学诱导: 2,4 - D、二甲基亚砜(DMSO)直接处理未授粉的果穗。 第10章 倍性育种 E 化学诱导: 2,4 - D、二甲基亚砜(DMSO)直接处理未授粉的果穗。 F 利用远缘花粉授粉:远缘花粉不与 卵细胞受精,但能刺激卵细胞单性生殖。

第10章 倍性育种 失 2 染色体有选择地消失

第10章 倍性育种 玉米和小麦杂交

第10章 倍性育种 3 离体培养 1)花药(花粉)培养: 34科88个属的247种植物在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

第2节 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第 9 章 远缘杂交与倍性育种 图9-8 由花粉单倍体获得纯合二倍体的方法

第10章 倍性育种 2)未授粉子房、胚珠培养 1)花药培养难以成功的植物; 2)雄性不育系; 3)白化苗少; 4)后代倍性、性状较稳定

第10章 倍性育种 二 单倍体鉴定 1 形态、育性、遗传标记 2 染色体计数

三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1 控制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 2 提高获得纯合体的效率 Haploids of heterozygote 第10章 倍性育种 三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1 控制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 2 提高获得纯合体的效率 Selfing of heterozygote Gamets: ½ A + ½ a F2 ¼ AA, ½ Aa, ¼ aa F3 ¼ Aa F4 1/8 Aa F5 1/16 Aa F6 1/32 Aa ½ AA + ½ aa Haploids of heterozygote Gamets: ½ A + ½ a Chromosome doubling ½ AA + ½ aa Save 3-4 generations

第10章 倍性育种 图9-13 杂交育种与单倍体 育种周期的比较

3 在植株水平上各种配子类型充分地显现4 与其它育种途径相结合,提高育种效果 第10章 倍性育种 3 在植株水平上各种配子类型充分地显现4 与其它育种途径相结合,提高育种效果 ⑴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亲本遗传差异 大,后代不易稳定,可采用孤雌生殖解决。 ⑵提高诱变育种效率 单倍体易发生变异,且当代表现,便于早期识别和选择。 5 合成育种新材料 F1产生的单倍体进行二倍体化,获得染色体附加系和由双亲遗传物质组成的材料

四.单倍体育种的主要步骤 1 诱导单倍体材料的选择: A 易培养的基因型 B 杂种后代,尤其是F1遗传基础丰富,诱导频率存在杂种优势 第10章 倍性育种 四.单倍体育种的主要步骤 选择 诱导材料 获得单倍体 单倍体染色体加 倍 二倍体材料的后代选 育 1 诱导单倍体材料的选择: A 易培养的基因型 B 杂种后代,尤其是F1遗传基础丰富,诱导频率存在杂种优势

第10章 倍性育种 2 花药离体培养

A.愈伤组织 B.再生组织(左为单倍体,右为二倍体) 第2节 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图9-9 水稻的花药培养 A.愈伤组织 B.再生组织(左为单倍体,右为二倍体) A B

图9-7 由番茄离体花粉粒建立组织无性系的看护培养法 第2节 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花药(粉)离体培养 原理:是植物每一特化的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 图9-7 由番茄离体花粉粒建立组织无性系的看护培养法

1)制作培养基、培养条件(低温预处理花粉)、生理状态(大田 > 温室) 第10章 倍性育种 1)制作培养基、培养条件(低温预处理花粉)、生理状态(大田 > 温室) 2)发育时期:四分体→双核期 3)花粉植株的移栽及染色体加倍 4)后代选择

3 单倍体育种程序示意 ♀×♂ ↓ F1 ↓花药培养 花粉植株 ↓加倍 第三年 H1 不选株 第四年 H2 单株选择 第五年 H3 株系比较 第10章 倍性育种 3 单倍体育种程序示意 ♀×♂ ↓ F1 ↓花药培养 花粉植株 ↓加倍 第三年 H1 不选株 第四年 H2 单株选择 第五年 H3 株系比较 第六年 H4 优良品系比较试验

第10章 倍性育种 4 单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 1)基因型限制 2)诱导频率差异 3)白化苗、非整倍体 4)设备投资

五 单倍体育种成绩: 美国:增产10% 水稻品种; 日本:水稻、小麦、烟草、茄子、草莓 中国:水稻(15个)、小麦(6个)、 第10章 倍性育种 五 单倍体育种成绩: 美国:增产10% 水稻品种; 日本:水稻、小麦、烟草、茄子、草莓 中国:水稻(15个)、小麦(6个)、 玉米自交系(100个)

第 9 章 远缘杂交与倍性育种 第2节 倍性育种 第10章 倍性育种 图 单倍体细胞培养及育种技术

第 10 章 倍性育种 重点与难点 多倍体的诱导与选育,获得单倍体的途径和方法,单倍体的鉴定与染色体加倍。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第 10 章 倍性育种 重点与难点 多倍体的诱导与选育,获得单倍体的途径和方法,单倍体的鉴定与染色体加倍。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倍性育种;多倍体;单倍体;体细胞杂交。

第 10 章 倍性育种 二.问答题 1.人工诱导单倍体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第 10 章 倍性育种 二.问答题 1.人工诱导单倍体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植物倍性育种如何与其他育种方法相结合? 4.六倍体小黑麦D缺乏染色体组,籽粒品质不好,你认为如何改良? 5.多倍体和单倍体利用在育种上各有何特点? 6. 多倍体和单倍体各有哪几种类型? 7.多倍体和单倍体在植株外观上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