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配送问题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物流体系尚不健全的我国,物流现已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可谓“成也物流,败也物流”。
7.1 物流概述 7.1.1 物流的概念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汉语的意思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供应建立了“后勤”理论,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1991年的海湾战争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用最经济的方案,将50多万兵力、50多万吨的空运物资和300万吨的海运物资,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基地集结、发送到指定的地点。这项庞大的军事活动被视为后勤学应用的一大典范,并成为企业组织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范例。后来“后勤”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形成了范围更广泛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了“物流”的概念,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概念至今。
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物流的定义: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7.1.2 物流系统的组成 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物流系统涉及通信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系统的综合功能。 1)物流配送中心 2)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3)物流运输网络 4)物流仓储 5)客户服务系统 6)物流管理系统
7.1.3 物流系统的目标与功能 1)物流系统的目标 物流系统的目标,简称“5S”目标。 (1)服务(Service)目标:无缺货,无损伤和丢失现象,且 费用便宜。 (2)快捷(Speed)目标:按用户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送 达。 (3)节约空间(Space Saving)目标:即有效地利用面积和空间的目标,发展立体设施和有关的物流机械,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面积,缓解城市土地紧缺的问题。 (4)规模优化(Scale Optimization)目标:物流网点的优化布局,合理的物流设施规模、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 (5)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目标:制定正确的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
2) 物流系统的功能 物流的功能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结合就能合理地实现物流的总目标。其功能是通过信息、运输、仓储等的协调以及材料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来实现的。 (1)运输 (2)储存 (3)包装 (4)装卸 (5)流通加工 (6)配送 (7)信息
除了传统的物流功能外,现代物流还具有增值性的服务功能。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包括以下几种: (1)增加便利性的服务; (2)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 (3)降低成本的服务; (4)延伸服务。
5.1. 4 物流的效益 一个企业的物流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目的是帮助企业按最低的总成本创造出价值。人们把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物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一利润源泉”,把因降低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二利润源泉”。物流领域是“一块经济界的黑大陆”,具有极大的“利润创造空间”,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1)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许多企业面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成本过高,在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中,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却高达40%左右。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2)减少库存 现代物流的发展,最直接的效益是有效降低累计库存额,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现代物流能使企业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建立起灵敏的物流体系,努力减少库存。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减少了不需要的生产及降价处理损失,避免了货物积压。
3)加快资金周转 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着运行速度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由于流通领域的商品和资本周转速度慢,巨大的库存商品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导致整体的资本周转速度是极其缓慢。现代物流通过选择合理的配送模式,减少了商品在装卸、包装、运输等环节的耗费,提高了商品流转速度,因此,在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方面,物流产业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7.1.5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的改变,而物流体系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如下: 1)物流经营理念 2) 物流运作方式 3)物流经营形态 4) 物流供应链的变化
7.1.6 物流的分类 (1)物流系统按商品运动方式分类 流通业物流 流通业物流是为了克服产品生产点与消费点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而产生一种物品运动方式。它主要通过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运作手段,以最低的成本,把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在特定的时间提交给特定的客户。流通业物流的运作对象一般是产成品,除了少量的流通加工对物品具有一定的生产性作用以外,流通业物流中,物品自身形态不发生变化,而只是发生空间上的转移和时间上的延迟。
制造业物流 制造业物流是为了将各种物料、零件、配件等物品从原始形态转成特定的产品形态而产生的一种物品运动方式。制造业物流中,物品形态随着生产加工的进行而不断变化,直至最后成为特定形态的产成品。制造业物流中按其所发挥的职能可分为: 1)供应物流 2)生产物流 3)销售物流 4)回收物流 5)废弃物流
(2)物流系统按空间范围分类 ①地区物流 地区物流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按行政区域划分,如华东地区、华中地区等;可以按经济圈划分,如苏锡常地区、黑龙江边境贸易区等;也可以按地理区域位置划分,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②国内物流 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所进行的物流。国内物流的运作应遵守国内物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行业标准。 ③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和移动。即包括各种形式的物资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入和流出,如进(出)口商品、转运物资、过境物资、邮件、捐赠物资、援助物资、加工装配所需物料、部件以及退货等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等。
(3)物流系统按研究对象分类 ① 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也称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它是指全社会物流的整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港口、机场、码头、航道、铁路、公路以及重要物资的仓储基地等都会对宏观物流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决定着宏观物流的整体效益。 ② 行业物流 同一行业中的企业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但在物流领域中常常可以互相协作,共同促进行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如日本的建设机械行业,提出行业物流系统化的具体内容为:各种运输手段的有效利用;建设共同的零部件仓库,实行共同集中配送;建立新旧设备及零部件的共同流通中心;建立技术中心,共同培训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统一建设机械的规格等。 ③ 企业物流 企业内部范围内物品的实体流动。
7.2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比较 7.2.1 传统物流的特点 传统物流实行的是信息流、物流合一的方式,它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采用的是“先生产、后推销”的做法。在传统物流中货物沿着供应链向最终用户“推动”,这样的系统需要在仓库储存大量货物,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 传统物流将主要精力集中放在仓储、库存和运输方面。在传统物流中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信息)都是逐级由人工操作、传递,因此上一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对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从而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传统物流模式下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间缺乏合作,没有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
图7. 1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 (a)信息流物流合一的方式 (b)信息流物流分离的方式 经销商 工厂A 一级 批发商 工厂B 配送中心 总公司 工厂A 总公司 工厂A 一级 批发商 工厂B 工厂B 三级批发商 二级批发商 零售商 配送中心 零售商 物流 信息流
7.2.2 现代物流的特点 现代物流实行的是信息流、物流分离的方式。由于制造商与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流,使得制造商能够按需定产,减少了库存积压。现代物流有如下特点: 1) 物流信息化 2) 物流自动化 3) 物流网络化 4) 物流智能化 5) 物流柔性化 6) 物流敏捷化
7.3 物流模式 从现阶段的形势来看,现代物流模式一般有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企业联盟及第四方物流等模式。 7.3.1 企业自营物流模式 企业自身经营物流,称为自营物流。企业自身组织物流,可以说是自己掌握了经营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控制交易时间,更全面地了解其所属市场的情况与特点,保证企业的运作质量。从企业竞争战术的角度来考虑,物流系统最重要的决策变量有两个:一是看是否能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二是看是否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前提是社会物流企业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所要求的物流服务标准。 自营物流通常由两种方法:自行筹建或是依托原有局部区域单一业务的物流系统加以改造,其代表分别是亚马逊(www.amazon.com)和上海梅林正广和(www.85818.com.cn)。
1) 自营物流的优势 自营物流可以使企业对供应链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容易与其他业务环节密切配合,即自营物流可以使企业的供应链更好的保持协调、简洁与稳定。 (1)保持协调 (2)简化供应链 (3)组织结构稳定 2)自营物流的劣势 (1)投入大 (2)缺乏物流管理能力
3)企业自营物流适合的条件 (1)业务集中在企业所在城市,送货方式比较单一。 (2)拥有覆盖面很广的代理、分销、连锁店,而企 业业务又集中在其覆盖范围内的。 (3)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资金比较雄厚、货物配送量巨大的企业来说,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以掌握物流配送的主动权也是一种战略选择。
【案例分析】 企业自营物流模式——亚马逊
7.3.2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由物流的实际需求方(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供给方(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部分地或全部利用第二方的资源通过合约向第一方提供的物流服务,也称合同物流、契约物流。
1)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体现为物流企业对于其所面对的可控制资源与可利用资源进行最大限度上的合理化开发与利用。 (1)节约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自营物流会有很多隐形成本。而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就可以享受全套物流服务。如果把外包与自营物流的总成本加以对比的话,一般来说外包物流的成本是相对低廉的。物流外包可以使企业不必把大批资金投入到物流的基础设施上,而投入到能产生高效益的主营业务上去。 (2)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供应链的优化组合,可以使物流服务功能系列化。
2)第三方物流的劣势 在我国的具体情况下,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有两点需要注意。 (1)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否成熟 我国第三方物流尚未成熟,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而且常常会造成外包物流的失败。外包物流失败的原因有: ①物流公司缺乏合格的专业人员。 ②第三方物流商一旦获得客户,保质保量完成合同的动力就消失了,导致物流外包项目实施到后来,服务质量越来越差。 ③合同不规范或双方都不知道怎样规定合同对款中的服务要求。缺少明确的服务要求的合同已经成为导致物流外包失败因素中的关键因素。
(2)容易受制于人 如果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不成熟,企业过分依赖供应链伙伴,容易受制于人。例如第三方物流公司送货不及时、送错货物、损坏货物,会使委托企业在供应链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
【案例分析】 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中远货运物流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SGM)能够在一条流水线上同时生产不同型号、不同颜色的车辆,每小时可生产27辆汽车。生产供应采用标准的JIT(JUST IN TIME)运作模式,所有汽车零配件CKD的库存存在于运输途中,不占用大型仓库,而仅在生产线旁边设立RDC(再配送中心),维持288套的最低安全库存。为此,通用汽车遭遇了巨大的物流压力: ①库存量大。RDC库存能力仅为2500个木箱,约合150个集装箱,无法承受源源而来的零配件集装箱,不得不占用中远的集装箱堆场。 ②拆箱次数多。由于库存已达饱和状态,新的零件拉动只能采用掏箱方式。上海通用每天有100多个集装箱等待掏箱,工人24小时拆箱仍然跟不上生产计划的进度。 ③信息混乱。由于掏箱次数的增多,SGM的信息管理系统无法确认集装箱的实际状态(是否掏过箱),造成系统管理混乱。 ④成本巨大。反复掏箱直接导致了运输成本的大幅增加,部分集装箱掏箱竟达8次。
上海中货决定实施木箱仓储管理和配送方案(以下简称木箱配送项目),以全方位的物流战略彻底解决通用物流的难题。重新设计物流流程: ①集卡运力方案设计。根据通用汽车每天发至上海中货的货物运送信息单上的木箱需求量,测算出次日所需的集装箱空箱数,再根据不同送货时间,合理安排发货车辆和时间。 ②装拆箱方案设计。根据仓库情况,叉车工配置,同时进行拆、装箱作业。 ③木箱仓储方案设计。CKD木箱在仓库中的堆存原则是对于指定的任何一个木箱。叉车均可直接到达它所在的库位,进行操作。每一库位垂直堆垛3个木箱,只发生上下翻箱,而库位号保持不变。 ④信息处理方案设计。建立通用CKD信息管理系统,即时订单处理、零件查询等。系统随时处于连续工作状态,保持信息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项目启动后成效显著: 使SGM单箱(集装箱)成本下降了34%,不仅使上海中货的车队和堆场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为中远集运解放了大量的集装箱。木箱项目启动后,共解放1243个高箱,占期间用箱量的62%。运输方面:项目启动前每日配送234个木箱,采用掏箱作业,需派车次数为l36车,平均1.7木箱/车;而木箱配送启动后每日配送162个木箱,仅需派车次数为17车,平均9.5木箱/车,运输效率提高5.6倍。堆场方面:自木箱配送实施以来,集装箱数从最高峰持续下降,目前已稳定在五、六百个集装箱水平。
7.3.3 物流联盟 物流联盟是指企业在物流方面通过签署合同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一般来说组成物流联盟的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物流联盟的各个组成企业明确自身在整个物流联盟中的优势及担当的角色,内部的对抗和冲突减少,分工明晰,使物流商把注意力集中在提供客户指定的服务上,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率,满足企业跨地区、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要求。 1)物流联盟形成种类 战略联盟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一个极端是正式的一体化组织,另一个极端则是在组织之间形成非常松散的协作关系,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或股权的分配。出现这些不同形式的联盟的原因很多,但它们一般都与联盟内的资产有关。
表7. 1 战略联盟的种类和形成的原因 松散的市场关系 契约关系 正式的所有关系 正式一体化 联盟的形式 网络组织、机会性的联盟 分包经营、许可证经营和特权经营 联营,合资企业 收购和合并 影响资产管理 资产不需联合管理 资产管理可被隔离 资产需要联合管理 资产独立性 资产不能独立出来 资产/技术能独立出来 资产的挪用 资产被挪用的风险很高 资产被挪用的风险很低
2)联盟时注意的问题 表7.2 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经营策略 项目 综合型物流企业(大型物流服务商) 功能整合型物流企业(专业物流服务商) 物流企业类型 项目 综合型物流企业(大型物流服务商) 功能整合型物流企业(专业物流服务商) 利用运输业者(运输和货物代理商) 缝隙型物流企业(缝隙物流服务商) 主要特点 功能整合程度高,物流服务范围广,综合服务能力强 功能整合程度高,物流服务范围较广,专业领域服务能力强 功能整合程度较低,物流服务范围较广,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 功能整合程较低,物流服务范围较窄,特定市场和特定功能 竞争策略 对国内外用户复杂多样的物流需求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属先驱型(先导型)垄断经营策略。如美国的UPS公司。 对专业性较强的经济领域提供全面的系统化物流服务,选择目标市场,实行专业化经营策略。如日本的NYK运输公司。 在货主和承运人之间起桥梁作用,满足客户的需要,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有物流伙伴之称,实行个性化服务的经营策略。 提供差别化、低成本物流服务,采取拾遗补缺的细分市场的经营策略。如搬家公司、送奶送报上门、鲜花礼品递送服务等。 表7.2 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经营策略
7.3.4 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定义为“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身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为其顾客带来比第三方物流更大的价值。 全国首家能够提供供应链管理、物流咨询等高端增值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广州安得供应链技术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该公司将自己的业务范围定位于供应链和物流管理咨询、系统实施及物流培训等三大块,包括物流管理的战略性咨询,涉及到战略采购、供应链重组、物流网络规划等,并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1)第四方物流的功能 (1)供应链管理功能: 即管理从货主到用户的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 (2)运输一体化功能: 即负责管理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 (3)供应链再造功能: 即根据货主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其保持高效率地运作。
2)第四方物流的优势 (1)提供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法:通过供应链的参与者将供应链规划与实施同步进行,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将客户与供应商信息和技术系统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规划和业务流程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使物流的集成化上升为供应链的一体化。 (2)整体功能转化:通过战略调整、流程再造、整体性改变管理和技术,使客户间的供应链运作一体化。 (3)降低物流成本:流程一体化、供应链规划的改善和实施将使运营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降低。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管理,使存货减少而降低成本,使物流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7.4供应链管理 7.4.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概念 1) 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由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组成的价值增值链,分成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两种。内部供应链由采购、制造、分销等部门组成;外部供应链包括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最终用户。
供应链意味着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链状结构模式。 供应商 分销商 零售商 用户 制造商 图7.2 供应链中的链状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运作方式有两种:推动式和牵引式。推动式供应链的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各个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低,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牵引式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采用这种运作方式的供应链系统库存量较低。
图7.3 两种不同性质的供应链 (a)制造商推动的供应链: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 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 用 户 (a)制造商推动的供应链: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 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 用 户 (b) 用户牵引的需求链:集成度高、数据变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 图7.3 两种不同性质的供应链
2)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就是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整合,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使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价值最大化,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供应链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供应链管理实行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等职能的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4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求。它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它把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集成起来,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销售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共享供应链管理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最终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一条链路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到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
7.4.2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1)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表7.3 供应链管理的演化阶段 阶段一 1960年前 阶段二 1970-1980 阶段三1980-1990 阶段四 1990年以后 特征 仓储和运输 总成本管理 物流一体化管理 供应链管理 管理关注点 运作性能 优化运作成本和顾客服务 战术/战略物流计划 整个供应链 功能特点 功能分散 功能集合 物流功能集成 伙伴关系,虚拟组织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供应链管理是物流运作管理的扩展,是物流一体化管理的延伸。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发展到集约化阶段的产物 (2)物流管理贯穿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 (3)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新的竞争战略
7.4.3 电子商务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新型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供应链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牵引式”的管理体系。以消费需求刺激、促进和拉动商品供给。这种供应链的管理体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灵活性强:零售企业通过商业收款系统(POS),可以得到很多商品销售资料及分配情况,且数据及时、准确,为营销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使供应链更灵活。 (2)交易成本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商品信息的流通速度,减少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整个交易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3)供应链条短:由于供、产、销直接见面,商品流通的中间周转环节大大减少,提高了商品的流转速度。
7.4.4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技术 1)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条形码简称条码,是由一组黑白相间、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条码隐含着数字信息、字母信息、标志信息、符号信息,主要用以表示商品的名称、产地、价格、种类等,是全世界通用的商品代码的表示方法。
一维条码的条纹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黑色的条和白色的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国际上通用的和公认的物流条码码制主要是UPC条形码和EAN条形码。我国制定的通用商品条形码结构与EAN—13条形码结构相同。它是由13位数字及相应的条码符号组成:前缀码,由三位数字组成,是国家的代码,我国为690;制造商代码,由四位数字组成;商品代码,由五位数字组成,表示每个制造商的商品,由制造商决定;校验码,由一位数字组成,用以校验前面各码的正误。 图7.4 标准版商品一维条码(EAN—13条码)
二维条形码是由一种“点单元”组成的图形。用它来表示商品时,一个符号可以将商品的所有属性表示出来,如我们可以将货物的名称、尺寸、重量、发货地、发货人、收货地、收货人、运输方式等1K以上的数据,全部存储在一个二维条形码中。 如果说一维条形码是商品的身份证,二维条形码则是商品便携的数据库。二维条形码具有高密度、大容量、安全性强的特点。我国采用的是PDF417 二维条码。 PDF417 二维条码 QR code 二维条码 图7.5 二维条码
2)销售时点系统(Point of Sales,POS) POS系统的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进销存三个功能。一个完整的POS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收银系统、销售系统、库存系统、采购系统、验收系统、价格系统、盘点系统、安全控制系统。
3)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EOS) 电子订货系统是指不同组织间利用通信网络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联结方式进行订货信息交换的体系。即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连接的方式将批发商、零售商所发生的订货数据输入计算机后传送至总公司、批发商、商品的供货商或制造商处。 EOS系统的基本流程:在零售店的终端利用条形码阅读器获得准备采购的商品条形码,并在终端机上输入订货资料;利用电话线或网线通过调制解调器传到批发商的计算机中;批发商开出提货传票,并根据传票同时开出拣货单,实施拣货,然后依据送货传票进行商品发货;送货传票上的资料就成为零售商的应付账款资料及批发商的应付账款资料,并接到应收账款的系统中去;零售商对送到的货物进行检验后,就可以销售了。
4)连续补货程序(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CRP) 连续补货程序是利用及时准确的销售时点信息确定已销售的商品数量,根据零售商或批发商的库存信息和预先规定的库存补充程序确定发货补充数量和配送时间的计划方法。 CRP将传统的零售商制作订单的补货程序改变为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它是由供应商根据顾客库存量和销售数据决定补充货物的数量。为了适应客户快速反应、经营者降低库存的要求,供应商与零售商缔结伙伴关系,双方进行库存报告、销售预测报告和订单报告等有关商业信息的最新数据交换,使得供应商从过去单纯地执行零售商的订购任务转向主动为零售商分担补充存货的责任,主动向零售商频繁补充销售点或仓库的商品,并缩短从订货到交货之间的时间间隔。实施CRP的目的是降低整个货物补充过程的存货;改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提高运输效率。
5)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且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GPS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这24颗卫星分布在高度为2万公里的6个轨道上绕地球飞行。每条轨道上拥有4颗卫星,在地球上任何一点,任何时刻都可以同时接受到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也就是说GPS的卫星所发射的空间轨道信息覆盖着整个地球表面。用户通过测量到太空各可视卫星的距离来计算他们的当前位置,卫星的坐标相当于精确的已知参考点。每颗GPS卫星每一时刻发布其位置和时间数据信号,用户接收机可以测量每颗卫星信号到接收机的时间延迟,根据信号传输的速度就可以计算出接收机到不同卫星的距离。同时收集到至少4颗卫星的数据时就可以解算出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GPS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导航与定位系统,将会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到供应链管理中: ①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陆地救援结合GIS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车载监控和导航系统是未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②用于内河及远洋船队航线的测定、航向的调度、监测及水上救援在我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先使用于远洋运输的船舶导航,提高航运能力。 ③用于空中交通管理、进场着陆、航路导航,它可以缩短机场的飞机起降时间间隔,使起降路线灵活多变,使更多的飞机以最佳航线和高度飞行,还可减少飞机误点,增加飞机起降的安全系数。 ④用于铁路运输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其路网及运营的透明度,为货主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⑤货物跟踪管理货物跟踪管理是指物流运输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提高物流运输服务的方法。利用这项技术后,所有被运送货物的物流全过程的各种信息都集中在中心计算机里,业主可以随时查询货物的位置及状态。
6)射频技术(Radio Frequency, RF) 射频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理论的通讯技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可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和有智能等功能。射频识别技术适用的领域为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要求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 射频识别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射频卡和其他自动识别技术,如条码、磁卡、IC卡等相比,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适于实现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以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射频卡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短距离的射频卡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代替条码,长距离的射频卡多用于交通上。
7)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动态的空间地理信息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 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际上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的分析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8)自动化立体仓库 (Automatic Stereoscopic Warehouse, ASW)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和控制,不需要人工搬运工作而实现收发作业的,采用高层货架配以货箱或托盘存储货物,用巷道堆垛起重机及其他机械进行作业的仓库。在此类仓库中,货架的高度一般大于单层库房高度,且经常会采用机械手臂与更复杂的机器人参与作业。
9)语音识别技术及计算机智能化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正逐步成为信息技术中人机接口的关键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与语音合成技术结合使人们能够甩掉键盘,通过语音命令进行操作。一个完整的语音识别系统可大致分为三部分:①语音特征提取;②声学模型与模式匹配;③语言模型与语言处理。
10)自动分拣系统(Automated Sorting System) 自动分拣系统的作业过程可以简单描述如下:物流中心每天接收成百上千家供应商或货主通过各种运输工具送来的成千上万种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商品卸下并按商品品种、货主、储位或发送地点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类,将这些商品运送到指定地点(如指定的货架、加工区域、出货站台等),同时,当供应商或货主通知物流中心按配送指示发货时,自动分拣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庞大的高层货存架存储系统中准确找到要出库的商品所在位置,并按所需数量出库,将从不同储位上取出的不同数量的商品按配送地点的不同运送到不同的理货区域或配送站台集中,以便装车配送。
11)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技术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使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于综合集成,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7.4.5 供应链管理方法 1)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 快速反应是美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目的是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时间和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 ①快速反应的概念 美国纺织服装联合会对快速反应的定义为:“制造者为了在精确的数量、质量和时间的条件下为顾客提供产品,将订货提前期、人力、材料和库存的花费降到最小;同时,为了满足竞争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而强调系统的柔性”。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快速反应的定义为: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顾客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
②快速反应的实质 供应链是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快速反应供应链的实质就是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整个供应链体系能够及时对需求信息做出反应,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它的基本思想是为了在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中占优势,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对市场环境能够反应敏捷和迅速的系统。
③实施快速反应成功的条件 第一是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企业经营意 识和组织结构。 第二是开发和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第三是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第四是改变传统的对企业商业信息保密的 做法。 第五是供应方必须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商品库存。
2)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ECR)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有效客户反应的定义为:以满足客户要求,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迅速、准确反映,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而组成的协作系统。定义包括了有效客户反应活动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树立以顾客为主的经营理念,相信持续的经营业绩只能从向顾客提供能满足或超越他们要求的商品及服务里达到;二是协作,相信只有当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成员联合起来形成协同商务,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率,创造最大的顾客价值。
有效客户反应的内容: ①高效产品:引进是指通过采集和分享供应链伙伴间时效性强的更加准确的购买数据,提高新产品的成功率。 ②高效商品组合:是指通过有效地利用店铺的空间和店内布局,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品的获利能力。如建立空间管理系统,有效的商品品种等。 ③高效促销:是指通过简化分销商和供应商的贸易关系,使贸易和促销的系统效率最高,如消费者广告(优惠券、货架上标明促销)、贸易促销(远期购买、转移购买)。 ④高效补货:是指从生产线到收款台,通过EDI,以需求为导向的自动连续补货和计算机辅助订货等技术手段,使补货系统的时间和成本最优化,从而降低商品的售价。
3)物料需求计划 在MRP问世之前,库存计划通常采用订货点法。但是订货点法只能保证稳定均衡消耗情况下不出现短缺,不能保证消耗多变情况下不出现短缺,也无法起到降低库存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美国生产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专家首先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IBM公司首先在计算机上实现了MRP处理。 MRP的原理是,由主生产进度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和主产品的层次结构逐层逐个地求出产品所有零部件的出产时间、出产数量。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定工日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其目标是围绕物料转换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的准时生产。如果是自己加工,就形成了加工任务单,如果是向外采购,就形成了采购任务单。
MRP的基本任务是: ①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 ②根据物料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MRP的基本任务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然而,要正确编制零件计划,首先必须落实产品的主生产进度计划,这是MRP展开的依据。 MRP还需要知道产品的零件结构,即物料清单,才能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同时,还必须知道所需物料的库存数量信息才能准确计算出零件的采购数量。
4)准时制(Just In Time,JIT) 准时制是按照需求方要求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将物品在规定的时间配送到指定的地点。不多送,也不少送,不早送,也不晚送,所配送的物品要保证质量,不能有废品。准时制大多是双方事先约定供应的时间,确认供应计划,因而有利于双方做好供应物流和接货的组织准备工作。 JIT是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它不仅是一种组织生产的新方式,而且是一种旨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哲理。依据此哲理,一个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只有当需要进行的时候才开始,即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按需要的品质和数量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