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兴奋剂 09高药1 黎月天
兴奋剂的由来 兴奋剂在英语中称"Dope",原义为"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由于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最早服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兴奋剂药物--刺激剂类,所以尽管后来被禁用的其他类型药物并不都具有兴奋性(如利尿剂),甚至有的还具有抑制性(如b-阻断剂),国际上对禁用药物仍习惯沿用兴奋剂的称谓。因此,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
兴奋剂的分类 一、刺激剂。一只温顺的绵羊,服完这种兴奋剂,它会变成一头凶猛的狮子。但是,药效一过,他又变回绵羊,而且还有可能停止心跳; 二、麻醉剂。服完它疼痛不见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异常兴奋,但药效一过,疼痛将加剧、还会出现吸困难等症状; 三、合成类固醇。它可以促使身体分泌一种激素,发达运动员的肌肉。但它会带来心脏及肝脏疾病。如果小孩用了,骨头会停止生长,成为小矮人;如果女孩用了,会长胡须,声音变粗; 四、β-阻滞销剂。吃完这种药,运动员的心跳会变慢,血压会降低; 五、利尿剂。它会脱去人脂肪中的水分,吃完这种药,大胖子会暂时变成一个瘦子。可是,因为人体丢失了那么多水分,人会出现很多如腿抽筋、心跳忽快忽慢,甚至心跳停止等严重情况。 这五种兴奋剂都是国际奥委会明令禁止的。
一、刺激剂 二、麻醉止痛剂 三、合成类固醇类 四、利尿剂 五、β-阻断剂 六、内源性肽类激素 七、血液兴奋剂
这类药物按药理学特点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 1、精神刺激药:包括苯丙胺和它的相关衍生物及其盐类 2、拟交感神经胺类药物:这是一类仿内源性儿茶酚胺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物质,以麻黄碱和它们的衍生物及其盐类为代表。 3、咖啡因类:此类又称为黄嘌呤类,因其带有黄嘌呤基团。 4、杂类中枢神经刺激物质:如胺苯唑、戌四唑、尼可刹米和士的宁等。 刺激剂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早禁用的一批兴奋剂,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因为只有这一类兴奋剂对神经肌肉的药理作用才是真正的“兴奋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运动员所使用的兴奋剂主要都属于这一类。1960年罗马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所查出来的使用兴奋剂有苯丙胺、麻黄素、去甲伪麻黄碱和尼可刹米。
这类药物按药理学特点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1、哌替啶类:杜冷丁、安诺丁、二苯哌己酮和美散痛,以及它们的盐类和衍生物,其主要功能性化学基团是哌替啶 2、阿片生物碱类:包括吗啡、可待因,狄奥宁(乙基吗啡)、海洛因、羟甲左吗南和镇痛新,以及他们的盐类和衍生物,化学核心基团是从阿片中提取出来的吗啡生物碱。
作为兴奋剂使用的合成类固醇,其衍生物和商品剂型品种特别繁多,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这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兴奋剂,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国际奥委会只是禁用了一些主要品种,但其禁用谱一直在不断扩大。
此类药物的临床效应是通过影响肾脏的尿液生成过程,来增加尿量排出,从而缓解或消除水肿等症状。 目的: 1、通过快速排除体内水分,减轻体重。 2、增加尿量,来尽快减少体液和排泄物中其他兴奋剂代谢产物,以此来造成药检的假阴性结果。 3、加速其他兴奋剂及其他代谢产物的排泄过程,从而缓解某些副作用。
以抑制性为主,在体育运动中运用比较少,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等,有心得安、心得平、心得宁、心得舒和心得静等。这类药物是1988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新增加的禁用兴奋剂。
大多以激素的形式存在于人体 1、人体生长激素(hGH) 2、胰岛素 3、红细胞生成素(EPO) 4、促性腺素
又称为血液红细胞回输技术,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原来是用异体同型输血,来达到短期内增加血红细胞数量,从而达到增强血液载氧能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血液回输术。有报道说,血液回输引起的红细胞数量等血液指标的升高可延续3个月。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被国际奥委会列入禁用范围。
何为血液兴奋剂 血液兴奋剂,属于兴奋剂禁用方法之一,指非治疗原因使用自体、同源或异源血液,或使用任何来源制成的血红细胞制品,通过静脉注射红血细胞或含有红细胞的血液化合物来达到增加红细胞数量的目的。给运动员使用血液、红细胞、人工载氧体和相关血液制品与红细胞生成素(EPO)等,都属于血液兴奋剂的检测范围。
目前,违规使用血液兴奋剂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通过抽血而从同一个体身上获得 ,即自身血液回输;其二,从不同个体取得,即异体输血。自身血液回输,指先由医生从运动员体内抽取适量血液,然后通过离心加速器分离出红血球,经冷冻储藏起来,等到赛前1-7天再将血细胞随生理盐水输回到原抽血者体内,目的是增加循环系统中的红细胞数,借此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异体输血就是输入他人的血液以提高本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研究表明,运动员经自身血液回输后,能够增加最大吸氧量和延长持续运动到极限的时间。 瑞典兴奋剂控制实验室主任马茨·加莱教授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血液兴奋剂能使肌肉耐力迅速提高10%。因此在长跑、游泳、自行车等耐力项目比赛中,血液兴奋剂对提高运动成绩有巨大的作用,这和促红血球生成素EPO的作用是相同的。这也就难怪会有那么多运动员禁不住诱惑,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然而,使用血液兴奋剂不但违反了体育道德和医学道德,而且对损害人体健康有着无法避免的危险。输血或输入血液制品会引起人体内的血量突然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造成循环系统超量负荷,出现心力衰竭或代谢性休克等。如果输入他人的血液,会引起皮疹、发烧等过敏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输血后的发烧或黄疸病症等。如果输入血型有误还会造成对肾脏功能的极大损害。同时,异体输血,及其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给运动员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尽的痛苦和苦恼。因此,国际反兴奋剂组织严令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血液兴奋剂。
兴奋剂的危害 使用兴奋剂绝对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科学研究证明,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危害。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违禁药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说来,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危害如下:
出现严重的性格改变; 产生药物依赖性; 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 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 引起各种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
通常,使用兴奋剂的危害主要来自激素类和刺激剂类的药物。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许多有害作用只是在数年之后才表现出来,而且即使是医生也分辨不出哪些运动员正处于危险期,哪些暂时还不会出问题。 体育界首例与服药有关的死亡事件发生在1886年。那是一名英国自行车运动员,他因过量服用兴奋剂而死亡。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运动员克努德·詹森在公路自行车赛中死亡。当时的报道披露,詹森死前曾服用酒精和苯丙胺混合剂。1967年,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自行车运动员、世界冠军汤米·辛普森在环法赛第13天比赛途中死于法国境内的旺图山峰。进行尸体剖检的病理学家证实在他体内发现了苯丙胺。辛普森的死使人们感到震惊,但悲剧并没有到此结束,因滥用提高成绩的药物而死亡的运动员名单还在不断扩大。
兴奋剂事件 2005年12月,前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短跑名将蒙哥马利,女子短跑名将盖因斯由于使用兴奋剂被禁赛两年。另外,研制传销新型兴奋剂并受到美国政府起诉的“污点证人”孔特,披露亲眼目睹悉尼奥运会夺得3枚金牌和两枚铜牌的美国“女飞人”琼斯往自己大腿上注射兴奋剂。女子100米、200米两项世界纪录保持者乔伊纳1998年9月21日死于心脏病,也被指证服用兴奋剂。但她们都被网开一面。
2000年7月12日,中国女泳名将吴艳艳涉嫌服用兴奋剂。在济南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会达标赛后,吴艳艳药检显示呈阳性。擅长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的吴艳艳将有可能失去代表中国队参加悉尼奥运会的资格。最终中国泳协对吴艳艳作出禁赛4年的处罚,吴艳艳无缘悉尼奥运会。
使用兴奋剂是不道德的 ,所以要反兴奋剂。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