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青松吐鲁番新能源有限公司 安全教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人事科工作汇报 宗 旨 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位职工 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职工总人数: 1077 人 在编职工 452 人 编外职工 293 人 江大编制 14 人 返聘 23 人 离退休 316 人.
Advertisement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项目决策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 ——应急管理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安全管理专家.
绩效考评表格设计 班级:15服务4班 姓名:杨冬茜.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执行董事批准/总经办审核/用人部门/人事处签署意见
述职报告书.
数据采集软件 使用介绍 2011年11月.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组织机构 决策层 咨询 总经理 党群系统 总公司 党 组 管理层 实施层 技术委员会(环境及文物保护委员会)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计划、Emergency Plan)
第15章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 15.1 施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方法和程序 15.2 施工伤亡事故的一般预防 15.3 案例分析
AQ/T 9006—201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二章 矿山应急救援预案.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③如何进行行为安全观察.
                                                                                                                                                                
班组绩效管理 东联公司机械二队吊车一班 2017年5月.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S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Harvard ManageMentor®
化学品清单 类型.
第3章 信息与信息系统 陈恭和.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Harvard ManageMentor®
何勉 新浪微博: Scrum框架及其背后的原则 原始图片 何勉 新浪微博: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解决变化问题的自底向上 流程建模方法 严志民 徐玮.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人员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certification personnel management.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Harvard ManageMentor®
实验七 安全FTP服务器实验 2019/4/28.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六盘水师范学院固定资产报废程序 资产使用部门 1、提出报废申请,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报表 技术鉴定
户名:CIRS KOREA 账号 :WOORIBANK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户名:CIRS KOREA 账号 :WOORIBANK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国电青松吐鲁番新能源有限公司 安全教育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简要介绍 安 生 部

主 要 内 容 一、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救援 二、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三、应急预案的演练 四、应急预案准备控制程序 五、反事故演习与“双预想”的开展

一、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救援 (一)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 (二)应急救援与应急预案 (六)应急救援行动 (七)应急救援保障 (一)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 (二)应急救援与应急预案 1、应急管理 2、突发事件 (三)应急预案分类 3.突发事件的分类 4.突发事件的分级及预警 (四)应急预案体系 5、突发事件的特点 6、应急管理工作的原则 (五)应急救援报 (六)应急救援行动 (七)应急救援保障 (九)应急预案管理 (八)事故善后处置

(一)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 1、应急管理: (2)应急管理就是切实防范和有效应对重特大生产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各类突发事件,控制和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l)所谓应急,应为应对,急是紧急、危急。应急就是应对紧急事件,应对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 (4)应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防止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3)应急管理要对企业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应急培训演练,应急实施与评估等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指导相关单位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123

2、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对国家政治经济活动、人民群众生活、社会稳定和电力企业形象构成重大影响或严重损失的各类突然发生的事件。 3.突发事件的分类 自然灾害。指由于自然原因而导致的事件,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者人类发展所导致的计划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主要包括工矿等企业的各类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指由病菌病毒引起的大面积的疾病流行等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指由人们主观意愿产生,危及社会安全的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4.突发事件的分级及预警 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 1、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2、预警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3、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警、信息网络、广播电视、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5、突发事件的特点 6、应急管理工作的原则 (1)突然性和急迫性。 (2)潜在性和隐秘性。 (3)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4)社会的关注性和广泛的影响性。 (5)危害性和辐射性。 6、应急管理工作的原则 (1)预防为主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统一指挥的原则。 (3)分层分区的原则。 (4)保证重点的原则。 (5)依靠科技的原则。

(二)应急救援与应急预案 1、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救援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既涉及科学、技术、管理,又涉及政策、法规和标准。应急救援是指通过事前计划(预案)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或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控制防止扩大,保护现场工作人员和设备设施安全,将生产事故或自然灾害发生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后所具有的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损失大的特点,也决定了救援行动必须达到迅速、准确和有效。因此,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控和应急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其中预防工作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基础,除了平时做好事故的防范工作外;落实好应急救援的各项预案,做到预警有准备,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及时实施救援。 2、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企业到车间(站)、班组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3、应急预案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控制扩大并尽可能排除风险,将事故对人员、设备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应急预案是预防工作的基础,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现场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练,而且可以指导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按预案有序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应急救援,从而控制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应急预案对于如何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发生恶性事故或自然灾害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效的组织事故抢险和有序地实施救援,达到尽快控制事故蔓延或扩大,降低事故危害和减少事故损失。

4、电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制订重大突发事件(恶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现场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恶性事故)应急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体系,全面提高企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各生产承包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所辖设备类型及风险大小也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各生产部门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依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汇编》,建立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立足自救;在学习贯彻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做到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应具体、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及针对性强。

5、为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保障人身和设备财产安全。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总纲,专项应急预案是指某一类型事故或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各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和分类应急预案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实施办法。

(三)应急预案分类。 恶性事故。主要包括人员伤亡、全厂停电、特种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各类恶性火灾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全厂停电、重大设备损坏、恶性火灾、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及性质严重的其它紧急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危害程度,集团公司的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恶性事故。主要包括人员伤亡、全厂停电、特种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各类恶性火灾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气象灾害等。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的疾病、职业危害和食物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其它性质严重的突发事件。

(四)应急预案体系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由公司制定并发布实施。 各类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为应对某一类型突发事件或恶性事故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构成种类将不断补充、完善。

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如下: ⑴重大火灾事故应急疏散与救援预案 ⑵全站停电事故黑启动应急预案 ⑴重大火灾事故应急疏散与救援预案 ⑵全站停电事故黑启动应急预案 ⑶防洪抢险及垮坝事故应急方案 ⑷破坏性地震应急救援预案 ⑸生产现场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⑹发电机着火事故应急预案 ⑺大型变压器着火爆炸应急预案 ⑻电缆系统及配电室着火事故应急预案 ⑼蓄电池室着火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⑽电子间、集控等重要场所着火应急预案 ⑾档案室、资料室着火事故应急预案 ⑿食堂厨房等场所着火事故应急预案 ⒀办公楼、接待中心着火事故应急预案 ⒁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⒂厂区内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⒃山体滑坡或建筑物倒塌事故应急预案 ⒄异常高温防暑应急预案 ⒅异常低温防冻应急预案 ⒆恶性食物中毒卫生事件救援应急预案 ⒇发生传染病突发卫生事件救援应急预案

(五)应急救援报警 报警是实施应急预案的第一步。在发生恶性事故或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过程中,值长或最先发现紧急情况的人员要立即向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及有关应急领导组成员报警,提供发生事故的信息,包括紧急情况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委托现场值班人员或其他人员及时通知参与现场应急的所有人员,发生特别重大突发性事件要及时向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报警。 在应急报警中要使用电话、手机、对讲机等通讯手段,搞好应急通讯联系;确保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组织机构之间,应急领导组与应急队员之间和应急领导组与外部应急组织机构之间的联系。

(六)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救援行动是指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即发生重大事故或其它重大突发性事件时,为及时营救人员、疏散撤离现场、减缓事故后果和控制灾情而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援助行动。 最初应急反应,在紧急情况下,值长或最先发现紧急情况的领导组成最初的应急组织。一旦值长或最先发现紧急情况的人员向总经理、总工程师及有关应急领导组成员报警后,企业内应急救援组织全面启动;以集控室或办公楼四楼会议室及其它突发性事件现场,作为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则应及时调动并合理利用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质资源投入应急行动;要针对事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急对策和行动方案,从而能及时有效地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

(七)应急救援保障 应急保障,包括资金、装备、通讯、人力资源及技术保障,是应对突发性事件减少事故损失的根本保证。公司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应急预案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工作,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的领导下,做好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人力、财力、物资、交通运输、食物和饮品供应,并负责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和现场保卫及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工作和其它保障等。

(八)事故善后处置 重大事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善后处置,主要包括事故调查报告、保险理赔及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和改进措施,以及完成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九)应急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由公司颁布,由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各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按照总体应急预案和分类应急预案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和演练,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实施办法。

二、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设备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物资准备等。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作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

1、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1)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 (2)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3)事故应急预案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基本应急预案,可保证应急预案足够灵活,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危害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措施、进行专项应急准备和演习。 (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 (5)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2006年9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并于2006年1 1月1日实施。该导则明确了应急预案应包含的内容和编制要求,为应急预案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依据。根据有关法规及该导则的要求,编制应急预案时应进行合理策划,做到重点突出,反映主要的重大事故风险,并避免预案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策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 等。 (2)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及其影响。 (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4)本单位及其它系统事故的发生情况。 (5)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6)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 基于可能面临多种类型的突发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整体砵协调性和层次,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 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通过综合预案,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应急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及预案的文件体系。更重要的是,综合预案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如油库着火爆炸、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种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的。它是针对具体装置、场所、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危险化学品专项预案下编制的某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等。现场处置方案的特点是针对某一具体场所的该类特殊危险及周边环境情况,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救援中的各个方面作出具体、周密而细致的安排,因而现场处置方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 现场处置方案的另一特殊形式为单项预案。单项预案是针对临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先对相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作出的安排。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下面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为例,阐述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下面6个过程: 1、成立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4、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5、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人签署发布。

(四)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2、应急策划 应急预案是有针对性的,具有明确的对象,其对象可能是某一类或多类可能的重大事故类型。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基于对所针对的潜在事故类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识别出重要的潜在事故类型、性质、区域、分布及事故后果,同时,根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应急救援的应急力量和可乒可用资源情况, 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进行应急策划时,应当列出国家、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作为预案的制定、应急工作的的依据和授权 1、方针与原则 应急救援体系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方针和原则来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3、应急准备 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地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应急预案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与否。应急准备应当依据应急策划的结果开展,包括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互助协议的签署等。 (1)机构与职责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事故应急救援的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各有关机构部门等。对应急救援中承担任务的所有应急组织,应明确相应的职责、负责人、候补人及联络方式。 (2)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各种救援机械和设备、监仪器、堵漏和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另外,对应急资源信息应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更新。 (3)训练与演习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应急预案应对公众教育、应急训练和演习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其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 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培训与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基础培训与训练的目的是保证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战斗意志和作风,明确各自的职责,熟悉潜在重大危险源的性质、救援的基本程序和要领,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等;专业训练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抢运及现场急救等技术;战术训练是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各级指挥人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以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效援水平。 预案演习是对应急能力的综合检验。应急演习包括桌面演习和实战模拟演习。组织由应急各方参加的预案训练和演习,使应急人员进入“实战”状态,熟悉各类应急处理和整个应急行动的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应对演练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4、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 (1)接警与通知 准确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应急救援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受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3)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作出自我防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係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2)指挥与控制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往往涉及多个救援机构,因此,,对应急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应急救援有效开展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分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以便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斂梧队佰开伍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 (4)通讯联络 通讯是应急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等之间,必须建立畅通的应急通讯网络。

(5)警戒与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是防止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7)医疗与卫生 对受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以及合理地转送医院进行治疗,是减少事故现场人员伤亡的关键。在该部分应明确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为现场急救、伤员运送、治疗及健康监测等所做的准备和安排,包括: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急救中心、救护车和现场急救人员的数量;医院、职业中毒治疗医院及烧伤等专科医院的列表,如数量、分布、可用病床、治疗能力等;抢救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解毒药等的供给;医疗人员必须了解主要危险对人群造成伤害能的类型,并经过相应的培训,掌握对危险化学品受伤害人员进行正确消毒和治疗的方法。 (6)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充分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和可用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8)应急人员安全 重大事故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等级、现场安全监姍等,明确应急人员进出现场和紧急撤离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9)消防和抢险 消防和抢险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尽快地控制事故的发展,防止事故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大,从而最终控制住事故,并积极营救事故现场的受害人员。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泄漏、火灾事故,其消防和抢险工作的难度和危险性巨大。该部分应对消防和抢险工作的组织、相关消防枪險设施、器材和物咨、人品的培训、行动方案以及。现场指挥等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10)现场恢复 也可称为紧急恢复,是指事故被控制住后所进行的短期恢复,从应急过程来说意味着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进入到到另一个工作阶段,即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 5、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具有法规权威性,所以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

三、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体现在: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一)演练的类型 可采用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方法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如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桌面演练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其主要目的是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桌面演练一般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应急人员主要来自本地应急组织,事后一般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并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响应工作的建议。

2、功能演练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例如,指挥和控制功能的演练,其目的是检测、评价多个部门在紧急状态的响应能力,演练地点主要集中在若干个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并开展有限的现场活动,调用有限的外部资源。 3、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应急演练的组织者在确定采取哪种类型的演练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 (2)本辖区面临风险的性质和大小。 (3)本辖区现有应急响应能力。 (4)应急演练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 (5)有关部门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态度。 (6)应急组织投入的资源状况。 (7)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应急演练的规定。

(二)演练的参与人员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这5类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演练过程中都应佩戴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 2、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方案及演练计划的要求,引导参演人员按响应程序行动,并不断给出情况或消息,供参演的指挥人员进行判断、提出对策。其主要任务包括: (1)确保规定的演练项目得到充分的演练,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 (2)确保演练活动的任务量和挑战性。 (3)确保演练的进度。 (4)解答参演人员的疑问,解决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保障演练过程的安全。 1、参演人员 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作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演员。参演人员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1)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 (2)保护财产或公众健 (3)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 (4)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

3、模拟人员 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其主要任务包括: (1)扮演、替代正常情况或响应实际紧急事件时应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或服务部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机构或服务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练。 (2)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件、模拟泄漏等 (3)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 4、评价人员 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其主要任务包括: (1)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2)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 5、观摩人员 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

(三)演练结果的评价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1、不足项 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差距,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为不足项时,政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对该不足项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最有可能导致不足项的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包括:职责分配,应急资源,警报、通报方法与程序,通讯,事态评估,公众教育与公共信息,保护措施,应急人员安全和紧急医疗服务等。 2、整改项 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一是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的;二是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问题的。 3、改进项 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改进项不同于不足项和整改项,它不会对人员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

四、应急预案准备控制程序 (一)目的 (二)职责 预防和减少突发性事件可能产生的人员伤害(包括职业病)及设备损坏 1、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应急响应计划的批准.并负责应急指挥。 2、企业主管领导负责协助安全第一责任人进行应急指挥工作,并负责应急准备计划的审核及应急预案的批准。 3、安全监督部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应急响应计划》及《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变更,跟踪落实应急措施的执行;并配合人力资源部门(教培)、生产管理部门进行全厂事故演习(应急预案演练)及紧急救护培训。 4、厂长(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应急响应的组织、调配及日常工作检查,并向上级汇报险情出现及处理情况。 5、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生产分场应急预案的收集、编制、修订、变更:负责制定设备事故抢险措施;负责生产事故及异常的应急指挥,并配合人力马资源部门(教培)进行全厂事故演习(应急预案演练);负责防汛、抗震等工作的布置和督促、检查;负责应急物资筹备;负责确保应急通讯的畅通。 6、人力资源部门(教培)负责将应急培训计划编入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全厂事故演习(应急预案演练)及紧急救护、义务消防员培训。 7、消防管理部门负责全厂防火监控与火灾的扑灭,协助人力资源部门(教培)举办义务消防员防火培训班。负责组织义务消防员每季进行一次消防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习。

(三)工作程序 8、保卫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保卫、人员疏散及道路管制。 9、职工医院负责应急现场人员的医疗救护。 10、交通车辆管理部门负责备好应急车辆。 11、其它各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应急措施的编制、检查和实施,并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对本部门人员进行日常培训。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服从值长及应急指挥部的指挥。 (三)工作程序 1、应急指挥的组织 (1)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 副总指挥:企业主管领导成员。 成 员:其他企业领导、各生产副总工及部门、分场负责人。 办公室:一般设在厂长(经理)办公室。 (2)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总指挥负责应急准备的领导和指挥工作。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进行应急指挥工作。 3)其他企业领导、各生产副总协助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开展应急工作。 4)各部门负责人服从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及调配,并履行本程序规定的职责。

2、应急管理的对象 应急管理的对象为本企业容易发生的事故、事件及其它虽不易发生但一旦发生却会造成严莆后果的事故、事件。 3、应急响应计划 (1)《应急响应计划》由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其它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编制原则是“预防为主、自 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 (2)应急响应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1)应急管理组织 2)应急救援的原则 3)企业及各部门的应急救援组织 4)应急培训与演练的计划 (3)《应急响应计划》编制完成后,交企业主管领导审核,经安全第一责任人批准实施。 4、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编制、实施。 (2)《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变更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原则上每年审核一次。当设备、系统等情况进行调整或变化时,应立即进行调整。变更后的《应急预案》经本企业重新发布,安全监督部门跟踪检查其执行情况。

5、应急信息的收集、传递及应急处理 (1)发生突发性设备事故时,发生事故的单位或最早发现者立即向当班值长报告。生突发性人身伤害时,发现观者根据伤害程度立即实施就地抢救,并汇报值长;突发火灾时,发现者立即向企业119报警,同时汇报值长。 (2)值长迅速用电话报告应急指挥部、主管领导、安监部门和相关部门。 (3)值长迅速组织人员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4)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态发展及故障性质组织处理。 6、应急善后处理 (1)当事故抢救、抢险结束后,立即组成事故调查组,按《事故管理控制程序》进行调查分析处理。 (2)由生产管理、安全监督部门、事故相关部部门有关人员共同制定抢修或抢救方案,经领导审批同意后,按方案组织实施。 (3)应急抢险结束后,生产管理部门应组织对所发生事故的应急预案进行重新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订或增加相应的内容,经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后,及时下发到有关部部门。 7、应急培训与演练 (1)各部门负责人对各岗位人员按《应急预案》及有关规程规定内容进行应急培训,使他们熟悉操作内容,掌握操作步骤。 (2)消防管理部门组织义务消防员每季进行一次消防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习;专职消防员每周进行一次消防活动,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并做好记录。 (3)企业应急预案的演练由人力资源部门(教培)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运行单位每季度一次,其它单位每年一次,并做好记录。 8、应急记录的保管 (1)企业应急记录由其归口管理部门填写并保管。 (2)企业各部门应急记录由各部门相关人员填写,安全员保管。

(四)事故应急处置 1、事故发生后,当值值长应在进行事故报告的同时,迅速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按《应急预案》和现场运行规程规定有关内容执行,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需要紧急恢复运行,须经主管领导同意。 2、事故发生后导致人员伤亡时,应在按《应急预案》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的同时,迅速组织受伤人员是的救护工作。事故现场必须保留原状不能随意改变,经企业有关领导或安全监督部门查看现场并拍照后,才准恢复工作。 3、在事故事态被控制后,为防止事故再度发生蔓延,由主管领导组织安监、生产管理部门、事故所在单位制定临时安全保护措施,由事故单位负责实施。

五、反事故演习与“双预想”的开展 (一)开展反事故演习,提高事故处理水平。 车间(发电部门)每季度举办一次反事故演习,公司每半年举办一次全厂反事故演习,每年在119消防日活动期间进行全厂消防安全演习。通过反事故演习,进一步提高运行人员事故处理努力,这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基础。

(二)事故预警与“双预想” 1、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预防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危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完善的事故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建立事故预警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2、搞好“双预想”活动,是班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防止人身、设备事故的有效措施。怎样才能抓好事故预防工作,把工作危险预想和事故预想作为班组“预防为主”的主要内容;运行班组要坚持每班开展事故预想活动,检修班组要坚持每天开展工作危险预想活动;开展“双预想”活动作为班组实行全面预防工作重点来抓,发动和依靠全体职职工,实行群体预防,使班组真正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个个关心事故预防,形成全员做好预防工作生动局面。为此,各班组要建立事故预想和工作危险预想牌,班长要出预想课题,并写到预想牌上。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