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概论 淮海工学院 张成考教授 联系电话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物流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 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胡娟 ( ) 胡娟 ( )
Advertisements

酒店的类型 为了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 需要,就出现了各种类型的 酒店。. 十种分类方法 提出者: 英国旅游学家、萨里大学宾馆餐饮 与旅游系主任迈德利克教授 专著:《 宾馆业 》
供應鏈管理系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企劃實務. p2 專業主義 與 生涯策略規劃 企劃書 編撰技巧 行銷企劃 理論與實務 商務企劃能力檢定範疇 策略思考 與 企劃程序 Start....
農產運銷學 2. 運銷環境分析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 雷立芬教授
工資管 106 黃重慶 林耿弘 高振鈞 HW5 - 企業電子化應用.
安徽工程大学本科专业介绍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2014年度部门决算 肇庆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科 2014年12月.
第九章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
物流架構與定位 緒論 物流涵義 物流沿革 物流成本 物流系統構建 現階段物流策略及其發展趨勢與瓶頸 結論.
第七章 製程策略.
科技档案管理 主讲:王莉敏.
存量管理 Yung-Chung Chen *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HU-TE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
 圖書資料採購實務 曾淑賢.
第十二章 供應鏈存貨系統規劃 1.
第九章 認識勞退新制及因應之道 大葉大學 助理教授 邱祈豪.
CHAPTER 5 傳統行銷4P組合、服務業8P/1S/1C 十項行銷組合及案例介紹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讲座 2011年10月.
網路行銷 PART II 網路行銷理論 Chapter 3 網路化商品開發與管理
现代物流学 梁金萍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1世纪新概念教材 现代物流学 梁金萍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章主要内容 工伤保险的功能与实施原则 工伤保险的范围与工伤认定 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的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保险的待遇 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
夜二技行流四甲 指導:鍾明志 教授 6A2D0011 施明枝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释文编写要点
TOYOTA 企管四甲 張庭芳 A 企管四甲 郭志榮 A
如何申报科研项目 何康民
04 顧客知覺價值、顧客關係與忠誠度.
第十三章 有效资本市场 有效资本市场(efficient capital market)是一个证券价格能根据新信息的出现迅速调整的市场,即现行的证券价格能够反映有关证券的全部信息。 研究意义:第一,对投资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观点相差很大,有很多未知问题需要研究。
4.顧客知覺價值、服務品質 與顧客滿意.
第六章 流通加工.
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 讲 解 主讲人: 肖 力.
CHAPTER 9 采购 Procurement.
第2單元:物流概論 助理教授:許聖傑.
现代物流管理.
发挥区域优势 服务地方中心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生產作業與管理 個案探討:大潤發 授課教師:盧淵源 教授 系所: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組別:第七組
運籌管理 Strategic Logistics Management, 4e James R. Stock Douglas M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 分级标准及案例解读 安徽省立医院 徐冬 黄山.
不動產估價.
企业产品执行标准备案 登记办事规程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标准审查部.
物流與供應鏈概論 報告人:洪浩庭 指導老師:張鵬祥.
上海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Shanghai YaLia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 , Ltd
從病人權益角度 看醫療融資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社區組織幹事 彭鴻昌.
第二章 物流與運籌.
第七节 标点符号 目 录 一 标点符号的含义 二 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三 标点符号的作用 四 标点符号的变异形式 五 标点符号的灵活性
纳税指南 二○一一年第九期 主办:青岛市市北国家税务局.
庫存管理模組 本章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庫存管理的概念。首先介紹庫存的定義,接下來介紹目前在庫存管理上比較常被使用的庫存理論,最後介紹Oracle 的庫存管理系統與其他模組之關聯。而第二部分以Oracle 的庫存管理系統為例,介紹實際的操作流程。
Logistics 物流 昭安國際物流園區 總經理 曾玉勤.
第 8 章 通路,後勤管理, 價值鏈管理.
Chapter 11 行銷程序與消費者行為 企業概論 Chapter 11 行銷程序與消費者行為.
供應鏈管理 第五篇 第十二章 供應鏈管理 第十三章 存貨管理 第十四章 總體規劃 第十五章 MRP & ERP 第十六章 剛好及時系統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验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概述.
第5章 物流 授課老師: 流通管理‧許英傑 著 前程文化 出版.
全球運籌與國際物流導論 授課者:林鳳美 老師.
第一章 運籌與供應鏈管理概論.
行銷管理 Marketing Management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107學年度國民中學 學障鑑定個測工作說明 Loading…… 臺東縣特教資源中心.
Chapter 11 行銷程序與消費者行為 企業概論 Chapter 11 行銷程序與消費者行為.
作者:劉文良 出版商:碁峰資訊 網際網路行銷— Web 2.0 作者:劉文良 出版商:碁峰資訊.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應鏈策略 運籌帷幄之間 決勝千里之外 指導教授 盧教授淵源 管材斑 歐碧娟 第9組 郭淑貞
第二章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直銷公司如何利用網路科技 來提昇業績與服務品質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Department of Market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第一章 商業通路與管理.
休閒遊憩規劃.
应用型高校质量控制体系构造 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 重庆警察学院副院长 蒋后强
觀光資源規劃與管理 第 十 章 觀光產業結構與發展 第十ㄧ章 觀光行銷與服務品質 第十二章 觀光資源規劃與經營 管理之未來發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物流管理概论 淮海工学院 张成考教授 联系电话13912150213 物流管理概论 淮海工学院 张成考教授 联系电话13912150213

第一章 物流管理导论 一、教学目的: 首先,通过本章的教学,可以让同学们熟练掌握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定义以及物流的基本职能;其次,在熟悉物流发展过程与现代物流产业构成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再次,在了解现代物流管理任务和物流管理研究方法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

二、教学重点:物流的发展历程及其定义、物流的基本职能和物流产业的构成。 三、教学难点: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内容:1.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述 ;2.现代物流的性质与特点 ;3.现代物流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

五、教学要求: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紧紧围绕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认真复习巩固,不仅要将本章所学知识与物流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 六、教学目标:培养同学们能够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分析与解决物流活动中相关实际问题。

第一节 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述 1. 物流概念的发展历程及其定义 2. 物流的基本职能 3. 物流的分类 4. 物流的发展趋势 5.物流管理的内涵

1.物流概念的发展历程及其定义 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 20世纪40年代末)是物流概念的产生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有:1.影响范围小(主要是在美国);2.研究物流的人员少(仅有几个人);3.研究者的观点不统一。 该阶段关于物流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市场营销学派关于物流的定义。早在1915年,美国学者阿奇.萧(Arch Shaw)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s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一书中研究了市场流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企业的流通活动明确分为创造需求的活动和物流活动,并且指出“物流(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Goods)是与创造需求不相同的一个问题”。

1922年,著名市场营销学者弗莱德.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也论述了物流 Physical Distribution 概念。 直到1935年,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在其编写的《市场营销用语集》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 Physical Distribution)是销售活动中所伴随的物质资料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种种企业活动,并且包括服务过程。”

第二种是从军事后勤角度提出的物流(Logistics)概念。早在1905年,美军少校琼西 第二种是从军事后勤角度提出的物流(Logistics)概念。早在1905年,美军少校琼西.贝克就曾在他所著的《军队和军需品运输》中指出“作战艺术的一个部分——关于军队调度和保障供给的工作称为物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同盟国的大后方,为同盟国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的军用物资。所有这一切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Physical Distribution ,直译应该是“实体分配”,按照我们的语言习惯应该译成“分销物流”;而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应该说,在这一阶段是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学“孕育”了物流学。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是分销物流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 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占据了统治地位,从美国走向全世界,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公认,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物流学的理论体系,从而促使物流学派的出现。1961年,斯马凯伊(Edward W. Smakay)、鲍尔素克斯(Donald J. Bowersox)和莫斯曼(Frank H. Mossman)撰写了《物流管理》,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物流管理的教科书。 20世纪60年代初期,密歇根州立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分别在大学部和研究生院开设物流课程。1963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 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NCPDM)正式成立,该协会聚集了各方面的物流专家,为企业提供教育和培训活动。

随着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分销物流( 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已经不能完全表明当时物流活动的内涵,人们开始认识到更换物流概念已势在必行。这已经反映在197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NCPDM)的物流定义中:物流是以对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移动进行计划、设施和统管为目的,并且将两种或三种以上活动集成。这些活动不仅包括顾客服务、需求预测、流通信息、库存管理、装卸、接受订货和零部件供应,而且还提供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退货业务、搬运和运输、仓库保管等服务活动。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现代物流( Logistics)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物流并不仅仅局限于分销领域,而且涉及到企业的物资供应、生产、销售和废弃物再生等在内的全过程。原来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内涵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形势。因此,人们决定放弃Physical Distribution ,而采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NCPDM)改名为 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从此以后, Logistics正式替代了Physical Distribution ,并且提出了新的物流概念

物流的概念 所谓物流(Logistics) 就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有效率或有效益的移动和保管进行计划、设施和统管的过程。该过程不仅包括顾客服务、包装、搬运和运输、仓库保管、工厂及仓库选址、库存管理、接受订货、采购、装卸和零部件供应,而且还提供退货业务、废弃物回收处理和需求预测等服务活动。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是供应链物流(Supply Chain Logistics)阶段。该阶段具有以下几个新特征:1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是供应链物流(Supply Chain Logistics)阶段。该阶段具有以下几个新特征:1.在新经济环境下,物流与供应链联系在一起,物流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使得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乃至终端客户结合成一个同步反应的系统,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了有机集成;3.物流已成为供应链的有机组成部分;4.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了围绕核心企业构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给出最新的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以满足客户需要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生产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正向与反向流动及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

我国物流概念的引进与研究 1979年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并在回国后的报告和研究中直接引用了日本的“物流”一词。我们知道,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 概念是在50年代中期传到日本,它的愿意是“物的分拨”。然而,日本将其译为“物的流通”,由于日本也使用汉字,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们才将“物的流通”改称为“物流”。所以,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日本的 “物流”词汇也就被我国直接引用过来了。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我国学者对西方的物流理论进行了全面学习和深入研究,也一致认为我国的“物流”概念应该等同于“Logistics”。在2001年4月我国颁布了关于物流的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明确规定“物流”一词对应的英文为: Logistics)。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定义 1.物流(logistics)是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 2.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GB/T 18354-2001.4.2]

“物流”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两个基本要素以其独立形态存在时,有其一般性的解释,两者结合在一起之后,其解释便有 了 特 定 的 含义,不再完全遵循原来的解释。

“物”的概念 物流中“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物质资料。这类物质资料可以是固体的,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的;固体的诸如钢材、水泥;液体的诸如石油、水等;气体的诸如天然气、煤气等。它包含了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的全部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的“物”有 一个重要持点,就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 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

正 确 理 解 有 关 “物”的五个概念 1、物资 2、物料 3、货物 4、商品 5、物品

1.物资 物资在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流中“物”的区别在于: “物资”中也包含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基础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学研究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作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2.物料 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弃物统称为“物料”。

3.货物 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另一类是物,除人之外, 凡是“物”都统称为“货物” 。

4.商品 商品与物流学中“物” 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就是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学研究中的“物”。因此,物流学中的“物”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 的一部分。

5.物品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中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活领域中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指的“物” ,就是通常所称的“物品”

“流”的概念 物流学中的“流” ,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的范围可以是空间性的大范围。如在国际、洲际、国内、省际、市际甚至是星际之间,属于中观、宏观、甚至宇宙观的“流” ,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属于小范围位移。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形式为:流通领域中的“流”和生产领域中的“流” 。

在流通领域中 “流”的概念和“流通”的概念。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中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就是流通领域。 区别有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 “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性运动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而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并不以其整体作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比如说: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在生产领域中 物流中的“流”也可以理解为生产 “流程”中物的流动。生产领域中“流程”的概念也是很宽广的,例如,它不仅反映物流运动,也反映技术装备和设备的衔接;还反映管理和调度等问题。因此,生产领域中物的“流”动 ,仅仅是“流程”中的一个局部。

思考:下列哪些是物流设施或设备,哪些不是? (1) (2) (3) (4)

2. 物流的基本职能 (1)包装职能 (2)装卸搬运职能 (3)运输职能 (4)储存保管职能 (5)流通加工职能 (6)配送职能 (7)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职能 (8)信息情报职能

包装(package/packaging ) 包装就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并且使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 对商品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的操作活动。 注:包装单元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基础。

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 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设备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 (GB/T 18354-2001) 概念的核心:物品以垂直方向为主的空间位移。

搬运(handing /carrying ) 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 (GB/T 18354-2001) 概念的核心:物品以水平方向为主的空间位移。

储存保管(storing) 储存保管:就是保护、管理、贮藏物品。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 (GB/T 18354-2001) 概念的核心: (1)按照一定原则,将物品存放在适宜的场所和位置。 (2)按照一定要求,对物品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护。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 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 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 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 (GB/T 18354-2001)

物流信息处理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物流信息处理:是对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 容的知识、资料、图象、数据、文件等进行 收集、整理、储存、加工、传输和服务的 活动。

3. 物流的分类 物流可分为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3.1 宏观物流 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带有总体性的 物流活动,其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

3.1.1从物流活动所属产业的角度 第一产业物流 农业物流 第二产业物流 制造业物流、建筑业物流 第三产业物流 批发、零售业物流、饮食服务业物流和 教育业物流

3.1.2从物流活动地域范围的角度 国际物流 行政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 经济区域物流 国内物流 城镇物流 城乡物流 乡村物流

3.2 微观物流 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所从事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 3.2.1从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 1.企业自营物流; 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3.2.2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地位的角度 1.供应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它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2.生产物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3.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和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4.回收物流——不合格产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实体流动。 5.废弃物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废弃物,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实体流动。

物流体系的构成 社会物流 从社会化角度划分 企业物流 物流产业 从产业角度划分 产业物流 现代物流体系 国际物流 区域物流 从地域角度划分 从再生产过程角度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回收物流 从社会化角度划分 社会物流 企业物流 从地域角度划分 区域物流 城市物流 国际物流 国内物流 从产业角度划分 物流产业 产业物流

4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以下新趋势: 1.物流规模扩大化: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率也在提升,市场也不断扩大,这就导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例如:物流从业人数、仓库设施、运输工具、货物流量等方面发展速度都超出了各生产要素的发展速度。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物流规模的发展速度越快,物流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就越重要,占GDP的比例就越大。 2.物流服务社会化:在互联网时代,物流业得到迅速发展,原来由企业自己承担的运输、包装、储存、装卸等物流活动,通过社会化服务网络而得到满足的比例在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的主力军,它是物流服务社会化的必然结果,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物流过程系统化:物流过程不是运输、包装、储存、装卸等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4.物流业务信息化: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业务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过程,保证了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实时把握,使得物流的各项功能实现有机结合,从而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目标运行。

5.物流技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输工具的大型化、高速化和专用化;第二,装卸设备的自动化;第三,包装的单元化与生态化;第四,仓库的立体化与智能化;第五,信息处理的电子化与网络化。 6.物流反应敏捷化: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作业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支撑下,物流适应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加快了。例如:及时配送、快速补充订货和迅速调整库存结构的能力在不断加强。

7.物流通道网络化:随着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导致生产与流通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流通与生产一体化。为了保证物流网络具有最优的库存水平与合理的库存量分布,必须将干线运输与支线末端配送结合起来,形成快速灵活的物流网络通道。

8.物流体系标准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国际化大生产、大流通、大贸易、大循环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各国与世界经济接轨、与国际惯例同步,已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本国物流与世界物流的衔接,以国际物流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物流标准,力求本国物流标准与世界物流标准相统一。现代物流标准化体系是由物流通用基础标准、物流作业标准、物流管理标准、物流信息技术标准、物流服务标准和物流系统建设标准等部分构成。

9.物流活动合理化:根据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仅要推动企业、行业内部物流合理化,而且要致力于整个社会物流合理化。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设施合理化。一般是指物流设施(港口、物流中心等)设置在铁路、水路、公路和机场等交通输纽附近,便于货物流通,加快周转。(2)物流环节合理化。一般是指各物流环节高度重视时间管理,合理使用物流设备,防止迂回运输和相向运输,以最少的时间、最省的费用、最短的路径,将货物及时、准确地运达消费地(或用户),实现高效率、低费用的物流服务目标。(3)物流作业柔性化。就是要以客户的物流需求为中心,对客户的需求变化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并且能够及时调整物流作业方案,有效地控制物流总成本。(4)物流成本最小化。物流管理追求的是物流系统最优化与物流总成本最小化,这是物流活动合理化的重要标志 。

5.物流管理的内涵 5.1物流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1)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定义:物流管理就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社会物质实体流动的一般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物流活动的优化与协调,以便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与效益,满足顾客需求。 (2)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定义:物流管理就是对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以及对物流系统的运作进行管理。

(3) 2004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执行委员会经过投票表决,决定再一次将其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CSCMP). CSCMP给出最新的物流管理定义为: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以满足客户需要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正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并且使其更加有效率和效益. (英文原文为:Logistics management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 that plans , implements ,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orward and revers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 services ,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origin and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 .)

物流管理是对系统(企业、地区、国家、国际)中的物料流及有关信息流进行研究、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 国外有关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以满足客户需要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正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并且使其更加有效率和效益. 注:2004年给出的物流管理定义 [德]R.尤尼曼 物流管理是通过组织的营销渠道进行战略性地管理原材料、零部件和产成品(包括相关信息流)而获得运输和储存,以有效成本来完成定单,并且达到当前和未来盈利能力最大化。 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 CSCMP ) 【英】马丁.克里斯托弗

(4)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追求合适的质量(Right Quality) 、合适的数量( Right Quantity)、合适的时间( Right Time)、合适的地点( Right Place)、合适的服务( Right Service)、合适的价格( Right Price).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之,那么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物流企业或物流服务部门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质量和服务向顾客提供合适的物品。

5.2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1)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范围不同。物流管理是对供应链中具体物流模块的运作进行管理,而供应链管理除了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之外,还涉及到对采购、供应、生产以及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的管理。第二,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不同。物流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中的物流活动,而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强化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中的物流价值(采购与分销之和)在不同行业中均占到整个供应链价值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是供应链价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诞生并得到发展。它是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将跨企业的管理范围扩展到营销、财务、制造等各项职能,并且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供应链管理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而且特别重视打造企业外部的竞争优势,从供应链整体角度上改善竞争模式,将物流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第三,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在供应链环境下进行物流管理,实现供应链物流系统的协调运作,才能对顾客的物流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创造更大的物流价值。

第二节 物流的性质与特点 1. 物流的性质 2. 物流的特点 3. 物流的作用

1. 物流的性质 (1)物流的生产性:第一,从流通领域来看,它是流通的有机构成,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虽然物品的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不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但是它能够保持其已有的使用价值不受损失,从而为物品使用价值的最终实现创造了条件。所以,物流活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同样创造物品的价值。第二,从生产过程来看,它与产品的生产过程直接相关。比如说,半成品、在制品储存是产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还有产成品的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物流的生产性就显而易见了。第三,无论是流通过程还是生产过程,物流功能的实现,与产品的直接生产一样,都由相同的生产要素构成。为了充分发挥物流的功能,必须具备相应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例如:储存物品,需要仓库;输送物品,需要运输工具;提高物流效率,需要装卸搬运机械;防止物品损坏,需要维护保养;等等。显然,这一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在本质上是雷同的。

(2)物流管理的二重性:物流管理与物流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物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物流管理和其它管理活动一样,都具有管理的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物流管理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不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属于生产力范畴,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社会属性是指物流管理具有维护和完善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下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是由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所决定的特殊属性。

(3)物流职能的独立性: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使得管理者能够从商品流通的全过程来考察和研究流通活动的合理性问题,其结果发现:物流和商流渠道的完全一致,存在着经济上的不合理性。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我们认为物流与商流必须分离,将物流作为独立的经济过程进行管理,选择最短的运输路线、最少的装卸次数和最低的库存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与商流分离之后,物流在管理形式和应用技术等方面获得了迅速发展,物流职能也充分显现出它的相对独立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之后,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商品流通的四要素 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商品流通的四大要素。 商品流通过程示意图

对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理解 在商品流通中,消费者取得商品所有权的过程,简称商流。 在商品流通中,通过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活动,将商品送达目的地的过程,简称物流。 在商品流通中,信用证、汇票、现金等,在各个交易方之间的流动,简称资金流。 在商品流通中,所有信息的流动过程,简称信息流。

2.物流的特点 物流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物流活动虽然不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但是创造价值。物流活动虽然不直接生产产品,但是它具有生产性,都要耗费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商品的价值。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流通过程中,物流将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使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使用价值。如果没有这种转化,物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最终实现。 (2)物流活动具有服务性。物流活动的目标就是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这种效用的实现,依赖于物流活动能否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安全、可靠地满足消费者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因此,物流活动应从满足生产和消费出发,为社会再生产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服务。

(3)物流与商流比较显现出的特性有三点:第一,物流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真正的“实体流通”;第二,物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保证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第三,物流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商流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这是因为物流的范围、规模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商流活动的界限。 (4)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的特性是:必须遵循物流过程的客观规律,根据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现代信息中心、商流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便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网络。

物流的作用 3.1 物流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物流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物流是企业生产连续进行的前提条件。某个企业的生产要想连续不断地进行,一方面必须根据生产的需要,保质保量,均衡不断地及时供给原材料、零部件、工具和设备等;另一方面还必须将产成品及时销售出去。无论是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还是销售物流,如果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将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正常运营。第二,物流是保证商流顺利进行,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一方面要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即实现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空间转移,以便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由此可知,商流引起物流,物流为商流服务。第三,物流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谁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和物流信息,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目前,许多企业都建立了先进的物流信息中心,以便及时掌握企业内外部的物流信息,为

3.2 物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物流不仅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动脉、静脉系统”,而且是联系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重要纽带。 (2)物流的发展对经济发展速度、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 (3)物流技术的改进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第三节 现代物流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1.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与构成 2.现代物流管理的任务 3.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第三节 现代物流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1.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与构成 2.现代物流管理的任务 3.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4.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方法

1.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与构成 (1)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 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物流科学的形成,世界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研究机构来从事物流业务和进行物流问题的研究,使得物流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并且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产业是以物流活动为基础的行业群体,其主要特点是:在非生产领域中,为社会提供具有生产特性的服务。物流产业的形成对推动物流的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物流产业的构成 物流产业主要有交通运输业、储运业、通运业和配送业等行业构成。 a.交通运输业:不仅包括各种不同运输形式(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的行业,而且还包括对主体交通运输起到支撑、保证和衔接作用的其它行业。 b.储运业:在我国储运业中,按物品属性可分为军队储运业、物资储运业、粮食储运业、商业储运业、油气储运业等。 c.通运业:在货主与运输业之间的货运委托人专门从事托运的行业。各种运输业除了直接办理承运手续以外,其它都由通运业从事委托、承办、代办等,来实现货主的运输要求。 d.配送业:以配送为主体的行业,是在大量商流中完成物流活动,是融商流、物流为一体的行业。

2.现代物流管理的任务 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现代化建设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物品实体在流动过程中,按质、按量、及时、准确地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在遵循物流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1)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研究物体在空间上位移的合理化问题; 第二,研究产品在产需之间的时差效用; 第三,研究与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相关的包装、储存、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等问题; 第四,研究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绿色物流(生态化物流)。

(2)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范围涉及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微观物流。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活动。研究微观物流,就是为了有效组织和控制企业内部、工序之间以及销售过程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第二,中观物流。一般是指区域性物流,例如城市物流、农村物流或某个地区物流,等等。研究中观物流,就是以城市物流、农村物流或某个地区物流为代表来进行研究,其中对现代化大城市物流的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堵塞和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 第三,宏观物流。是指整个国家(或全社会)的物流活动。它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到进入生产领域,并且经过生产、流通,直到产成品运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循环过程。研究宏观物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物质资料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迅速转移,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以便用最低的物流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获得最大的物流效益。

第四,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而形成的,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物流活动。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对国际贸易活动发挥着积极作用。认真研究当代国际物流的现状,探索国际物流发展新趋势,对实现国际物流合理化,增强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物流系统的综合研究。就是从物流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入手,深入研究物流系统的存在与运行的内在规律,并且根据这些规律的要求,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物流网络的布局,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

4.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方法 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综合职能研究法; (2)系统分析法; (3)科学抽象法; (4)静态与动态分析法; (5)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本章复习思考题 一、基本概念: 1.物流;2.物流管理;3.供应物流;4.生产物流;5.销售物流;6.回收物流;7.废弃物流;8.包装;9.流通加工。 二、填空题: 1.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方法有:( ); 2.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范围涉及到( ); 3.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追求:( ); 4.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 )四个阶段。 三、论述题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