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二、国际复本位制 一、健全的国际货币制度应当满足三个条件 1、它所具有的调节机制应当能够纠正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使调节的损失尽可能最小,并且使各国公平合理地承担调节的责任; 2、它应保证各国拥有清偿能力,国际储备总量适当; 3、人们对该国货币制度有信心,愿意持有各种储备资产。 二、国际复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 (1)用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铸造的金币为法定通货。 (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深化。 (3)金币与流通中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 (4)作为一种世界货币,金币在国际结算中可以跨国境自由输出入。 (5)中央银行以黄金形式持有较大部分的国际储备。 (6)价格水平长期稳定。 (7)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至1914年一战爆发以后,各参战国均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暂停止实行。到1928年底,战前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基本上恢复了金本位制。战后各国勉强恢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度,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大危机和1931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彻底瓦解。至1936年世界上曾经实行过金本位的国家都彻底放弃了金本位制。 三、国际金块本位制 四、金汇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1、建立一个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对各国的货币金融事务进行监督、管理,以促进国际金融合作。 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3、IMF向国际收支逆差会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收支困难。 4、废除外汇管制。 5、设立稀缺性货币条款。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1、美元的中心地位—美元荒、美元灾、特里芬难题。 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3、对国际收支的调节
三、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措施 四、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1)稳定黄金价格协定。 (2)巴塞尔协定。 (3)黄金总库。 (4)借款总安排。 (5)货币互换协定。 (6)黄金双价制。 四、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1)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特里芬难题所指出的清偿力与信心的矛盾。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因为难以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而成为难以维持的固定汇率制。 (3)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为了维持稳定的汇率,往往不得不牺牲国内经济目标。
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浮动汇率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1976年1月8日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并达成“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制度的新格局—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浮动汇率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提高SDRs的国际储备地位,修订SDRs的有关条款,以使SDRs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 (4)增加了基金组织会员缴纳的基金。 (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二、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积极性: (1)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 (2)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汇率体制。 (3)国际收支的多种调节机制。 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积极性: (1)牙买加体系基本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通货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敝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2)以浮动汇率制度为主的混合汇率体制能够反映不断变化的客观经济情况。 (3)国际收支的多种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
消极性: (1)随着美元地位的不断下降,以美元为中心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体系日益复杂混乱和动荡不安。 (2)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政府不再受国际收支的“纪律约束”,一些具有膨胀倾向的政府可以大胆地膨胀国内经济,而让货币汇率去随国际收支失衡的后果,汇率的下跌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因而比较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3)牙买加体系下,各国政府并不完全听任货币汇率椭圆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浮动,它仍会多多少少地对汇率的趋势进行干预,使货币汇率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运动。 (4)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仍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