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现状 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途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当前形势和 国际静安建设 静安党校 王小林. 国际 —— 问题很大、霸权犹在。 1 、国际产业分工的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 新兴产业尚未形成 -- 高失业率 老龄化 -- 高福利 -- 高负债 权威缺失 -- 民主治理的危机 再平衡战略 -- 保护主义抬头。
Advertisements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二、北京水资源现状 三、北京水资源管理措施 主要内容 北京市行政区 域面积 1.6 4万平 方公里,西北部 为山区,约占总 面积的三分之二, 东南部为平原区, 约占总面积的三 分之一。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7 年有 1100 万新增劳 动力有就业要求。据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 示,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420 万人,比 2007 年增加 58 万人,增幅 20.71% 。 2007 年年底 830.
2 你会唱这首歌吗 ? 这首歌反映出我们什么样的情怀?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 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
學習目標 指指出中國地理區的劃分方式 了了解中國七大地理區的區域特色 了了解中國三大經濟地帶的發展特徵 分分析中國區域政策對三大經濟地帶 的影響.
长沙经济发展情况介绍与分析 长沙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长沙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李 跃 教授. 一、长沙市的基本情况 二、 2000 年来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长沙发展的长板和短板.
公共管理 0701 班.  3 月 1 日,在酝酿了一年之后,《神木县全民免费医 疗实施办法 ( 试行 ) 》如期推行。这项被媒体称为 “ 开 国内先河 ” 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两个多月以来,让全 体神木人民真正体会到了 “ 看得起病 ” 的前所未有的 实惠,同时,公众道德风险却又把政府推到了一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 沈文华 2012年12月.
第二篇 當代中國與臺海兩岸關係 第二章 「改革開放」後的發展.
《关注经济发展》 知识复习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它的基本要求是 ?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013年10月.
专题讲座 台湾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1月,台湾海峡
“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 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旅游研究院 黄璜
人口再生产.

煤铁之城 枫叶之都 山城本溪.
——高考政治选择题命题思路分析及备考启示
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
2014年 “两会”学习解读 2017/2/28.
战略机遇期的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走向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策略.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中國的區域劃分 第三節 三大經濟地帶 中國基本資料簡介
明确党员先进性要求 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商贸管理系党总支 张志华 党课教案.
黑龙江省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 李国义.
三十年來的台灣與中國大陸經濟 包淳亮 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2014届高三九月调考 质量分析 武汉市第19中学 雷 逸.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毕业年级中考专题复习
第七讲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实验区保护与建设.
第四章 日本 闭关自守的日本 明治维新 涩泽荣一、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 金融、贸易、工业 《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20年.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工作的四大要素: 环境-能力-服务-领导力
公 共 政 策 学.
飞扬青春 需要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知识讲座 高一(3)唐蕾
考 纲 点 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 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 续协调发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手册 规划就业 规划人生.
落实全会精神 推动创新发展 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 沈立群.
石小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二OO七年一月
李鸿章 李鸿章是一个正面人物, 李鸿章这一生的写照,李鸿章临死的时候的诗最能概括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读书、思想与学校发展 程红兵.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内容简 介.
習作1-6 題目+解答 習作1-6 解答.
改革开放30年的画卷.
第八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编 以冷战为特征的全球格局的演变 第四章 世界力量的分化与组合.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 监督检查的领导责任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曾昌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
坦桑尼亚.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三章 低碳产业体系.
By 燒完.
对中学教育的思考 太原师院附中
(1)性质(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和宗旨(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2)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
徐金海 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扬州大学商学院农经系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本章共有三节,其内容是: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 新疆社会科学院:高建龙.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规划 前海CBD:打造前海CBD是深圳市在改革开放后下一个30年的发展目标。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前海地区将规划建设成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围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高端服务业。 黄智.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章 客观分析环境.
读图辨史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给图片、材料出一个标题 通用汽车的生产 等待领取食物的非洲儿童 发展中国家反经济全球化示威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卫生部日前发文, 为“三好一满意”活动 定出了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
2.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的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正确履行职责 强化安全管理 红土乡安全生产办公室 谭 金.
——浅谈我国医药行业未来面临的环境机 遇与环境威胁
模块三 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经济史的课程知识: 政策与市场的无间道 标准要求(教学要点) 概念与结论、经典试题 教学案例 束鹏芳 (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山东 烟台 2008年7月12日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熊华文
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培育与未来 深圳市期货同业协会会长 管焱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现状 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途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 徐锭明 2004年12月24日 2004-12-2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30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草案) 《人民日报》(2004年07月1日第一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30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草案) 2004-12-24

会议认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制定并实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解决好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必须坚持把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4-12-24

会议指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要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借鉴国际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之路。 2004-12-24

为此,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要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 2004-12-24

三要搞好能源发展合理布局,兼顾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综合考虑能源生产、运输和消费合理配置,促进能源与交通协调发展。 四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于国内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同时积极参与世界能源资源的合作与开发。 2004-12-24

五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无论是能源开发还是能源节约,都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强化科学管理。 六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的承载力,努力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2004-12-24

七要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搞好能源供应多元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健全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 八要制定能源发展保障措施,完善能源资源政策和能源开发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能源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努力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源管理体制和能源调控体系。 2004-12-24

会议强调,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依靠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全国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发展节能型经济,建设节能型社会。 2004-12-24

会议要求,要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把加快中长期能源发展与缓解当前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能源规划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加强煤电油运协调工作,挖掘各方面潜力,努力增加和改善能源供应;同时,坚决控制不合理需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落实差别电价措施,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各地区、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千方百计搞好迎峰渡夏的能源供应,努力保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004-12-24

邓小平同志指示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能源不够,不仅是“六五”期间的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问题。 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 2004-12-24

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基础性、竞争性和公益性等多重特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能源问题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能源资源、生产和贸易对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格局也有着深远影响。 2004-12-24

一、能源工业发展现状 二、能源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三、我国未来能源相关政策走向 四、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2004-12-24

一、能源工业现状 产量进入世界前列,需求增长压力巨大 结构逐步优化,调整任重道远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比较仍有差距 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体制约束尚未完全消除 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能源与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 农村能源建设成绩显著,部分地区生活用能亟待改善 节能成效明显,能源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2004-12-24

(一)产量进入世界前列,需求增长压力巨大 天然气350亿立方米占全球总产量的1.3%世界第十七 水电2800亿千瓦时占全球总产量的10.8%世界第四 2003年能源生产总量16.03亿吨标煤,占世界的11%,世界第三位 原 煤:第一位——中国,产量13.8亿吨; 第二位——美国,产量9.9亿吨; 原 油:第一位——沙特,产量4.18亿吨; 第二位——俄罗斯,产量3.8亿吨; 第三位——美国,产量3.5亿吨; 第四位——墨西哥,产量1.78亿吨; 第五位——中国,产量1.67亿吨; 第六位——伊朗,产量1.66亿吨; 水 电:第一位——加拿大,4100亿千瓦时; 第二位——巴西,3400亿千瓦时; 第三位——美国,3000亿千瓦时; 第四位——中国,2880亿千瓦时; 第五位——俄罗斯,1520亿千瓦时 天然气:第一位——俄罗斯,产量5549亿立方米; 第二位——美国,产量5477亿立方米; 第三位——加拿大,产量1835亿立方米; 第四位——英国,产量1031亿立方米; 第五位——阿尔及利亚,产量804亿立方米; 第六位——印度尼西亚,产量706亿立方米; 第七位——挪威,产量654亿立方米; 第八位——伊朗,产量645亿立方米700; 第九位——荷兰,产量599亿立方米; 第十位——沙特,产量564亿立方米; 第十一位——乌兹别克斯坦,产量538亿立方米; 第十二位——马亚西亚,产量503亿立方米; 第十三位——土库曼斯坦,产量499亿立方米; 第十四位——阿联酋,产量460亿立方米; 第十五位——阿根廷,产量361亿立方米; 第十六位——墨西哥,产量353亿立方米; 第十七位——澳大利亚,产量345亿立方米; 第十八位——中国,产量327亿立方米 原油1.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世界第五 原煤产量16.6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3.5%位居世界首位 2004-12-24

原煤生产量 1、煤炭行业 2003年是1980年的2.7倍,年均增长约450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4% 年 份 1980年 1990年 单位:亿吨 年 份 1980年 1990年 2003年 合  计 6.2 10.8 16.67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 3.5 4.8 8.3 国有地方煤矿 1.6 2.0 2.9 乡镇煤矿 1.1 4.0 5.47 2003年是1980年的2.7倍,年均增长约450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4% 2004-12-24

2、石油天然气行业 1949-2003年石油产量表 原油年均增长14.4%; 万吨 发现任丘 发现胜利 发现大庆 2004-12-24

1970-2003年天然气产量表 十亿立方米 天然气年均增长16.3% 2004-12-24

2003年汽煤柴油生产比例 2003年汽煤柴油消费比例 2004-12-24

3、电力行业 自1996年起,我国装机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发电装机1949年列世界第21位,1978年列第8位,1996年列第2位 2000年超过 3亿千瓦 1995年超过 2亿千瓦 1987年超过 1亿千瓦 1978年容量 5712万千瓦 1949年容量 185万千瓦 发电装机1949年列世界第21位,1978年列第8位,1996年列第2位 2004-12-24

200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91亿千瓦 2004-12-24

近年来,中国能源市场供求状况出现了起伏。从总体上看,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到1998年,能源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2000年开始,能源形势再度全面紧张。尽管国内能源生产和原油进口分别创造了年均增长14.35%和11.69%的高增长,但还不能适应需求,增加能源供给的压力重新变得十分巨大。 2004-12-24

(二)结构逐步优化,调整任重道远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2004-12-24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中国煤炭消费比重(67.12%)基本与世界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相当(61.26%);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25.53%)与世界平均煤炭消费比重(26.53%)持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效率低等多方面问题;如果煤炭利用技术没有重大突破,不能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先进国家的独特能源发展道路,未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需求将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 2004-12-24

2001年世界 电源结构 2003年中国 电源结构 2004-12-24

(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比较仍有差距 1、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建设、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综合机械化采煤等现代化成套设备广泛使用,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从1990年的65.1%,提高到2003年的76%,拥有了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煤矿。 我国多数煤矿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不高。2003年全国平均单井产量约6万吨。 2004-12-24

世界主要产煤国机械化程度比较 2004-12-24

世界主要产煤国劳动生产率 吨/人·年 2004-12-24

2、电力工业。总体装备水平进步很快,30万、60万千瓦等级大型机组正在成为电力生产的主力军,水电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区域电网为主,比较完备的500千伏和330千伏主网架,750千伏示范工程启动,电网运行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现代化管理;以三峡电站和其它“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为契机,电网发展进入大规模跨区送电和全国联网的新阶段,并向高效、环保、安全、经济的更高目标迈进。 2004-12-24

电力工业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克/千瓦时 2004-12-24

电力工业还存在着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开发生产能力弱等问题。2002年,全国还有6000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889万千瓦,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平均容量仅5.5万千瓦,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才达到37%。清洁煤发电、核电、大型超(超)临界机组、大型燃气轮机、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和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基本依赖国外技术,技术开发和设备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 2004-12-24

2002年全国火电机组构成 2004-12-24

3、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了从科学研究、勘探开发、地面工程建设到装备制造的完整体系,在复杂区块开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以及低成本作业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石油天然气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近年,石油地质理论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还不适应复杂地区和南方海相地层勘探的需要,亟待理论发展和技术创新。 2004-12-24

4、炼油工业。主要工艺技术和装备已能立足国内。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催化裂解、加氢精制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我国炼油工业存在平均规模小,含硫原油加工能力低,平均综合商品率和轻油收率不高,原油加工损失大,综合能耗高等问题。炼油装置运行周期、油品结构与质量等方面也有很大差距。 2004-12-24

5、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小水电设计、施工、管理和设备制造国际领先。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4000万平方米,占全世界的40%以上;全真空玻璃管热水器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户用沼气池1200多万口,年产沼气约30亿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2100多处,年产沼气13亿立方米。 世界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为1000-2000千瓦,4000千瓦以上风电机组已在试运行,而我国刚刚掌握单机容量750千瓦及以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 世界主要国家在抓紧研究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主力能源技术的氢能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和核聚变发电技术等,我国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相对不足。 2004-12-24

(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重大进展,体制约束尚未完全消除 煤炭生产、销售全面市场化,煤炭价格基本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石油天然气已形成几个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已经起步。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经营、适度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新型能源工业体制逐步形成。 2004-12-24

煤炭企业机制转换滞后,产业集中度低、社会负担沉重、大多数企业竞争力不强;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宏观管理体制不健全,支持煤炭企业优胜劣汰、鼓励优势煤炭企业跨区经营的体制环境没有完全形成。 油气资源市场准入,适应WTO要求的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市场体系,及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体系等有待完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管理中心亟待建立。 全面落实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较长时间的努力。 2004-12-24

(五)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能源与环境、社会的矛盾突出 能源可持续发展受到普遍关注。《21世纪议程》将能源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加强环境保护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在上述战略方针指导下,能源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的成绩。 2004-12-24

资源利用率低。小煤矿资源回收率不足20%,煤泥、劣质煤及伴生资源没有有效利用。90%以上的城市供热和工业用热由普通燃煤锅炉供应。 存在的问题:  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仍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200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90%由燃煤造成,其中电厂排放占34.6%。煤炭生产引起的地表沉陷、矸石堆积及自燃、瓦斯和粉尘排放等对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 资源利用率低。小煤矿资源回收率不足20%,煤泥、劣质煤及伴生资源没有有效利用。90%以上的城市供热和工业用热由普通燃煤锅炉供应。 2004-12-24

能源开发造成的经济社会问题尚待解决。随着资源枯竭,一些以能源开采为主要产业的老工业城市出现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困难和社会稳定压力加大等问题。 能源生产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3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6702人,每生产100万吨煤炭平均死亡4人,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为1人、国有地方煤矿3人、乡镇煤矿10人。是仅次于交通的第二大事故灾害。 能源开发造成的经济社会问题尚待解决。随着资源枯竭,一些以能源开采为主要产业的老工业城市出现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困难和社会稳定压力加大等问题。 2004-12-24

2003年煤矿事故率国际比较 死亡人数/百万吨 2004-12-24

(六)农村能源建设成绩显著,部分地区生活用能尚未解决 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国家先后实施了改灶节柴、推广沼气、农村电气化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农村电网改造和送电到乡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农村生产用能商品化进程加快,逐步走上主要由市场配置解决的轨道;农村生活用能供应显著增加,综合效率从七十年代末的1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20%左右。 2004-12-24

主要问题,一是生活用能商品化程度偏低,许多农民以薪柴和秸杆为主要生活燃料,影响生活条件改善,导致植被严重破坏。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农村普遍存在生活能源短缺问题,东中部山区和贫困地区农村生活用能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 2004-12-24

(七)节能成效明显,能源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我国节能提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万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5.32吨标准煤减少到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了50%。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达到33%,比1990年提高5个百分点。12年来,我国以年均增长3.6%的能源消费支持了9.7%的经济发展速度。 2004-12-24

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我国能源效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8大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锅炉、电机、机动车等主要用能设备和建筑物普遍存在能效低的问题。初步测算,不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因素,仅通过改进技术装备,我国节能潜力就有26%以上,按2003年能源消费水平,可减少能源消耗4.36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亿吨石油。 2004-12-24

西部地区能源资源简况 我国西部地区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1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总人口3.64亿人,占全国的28.4%,其中乡村人口为2.8亿人,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77.1%,乡村户数7153万户。 2004-12-24

截止2001年底,西部地区最终可采能源资源为711亿tce,约占全国总量的57%。其中煤炭最终可采资源量为429亿吨,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为44亿吨,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为8万亿立方米,水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为15678亿KWH,在在全国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7.9%,33.6%,58.7%,70.6%。人均资量西部地区为全国平均的3倍。 2004-12-24

目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国其它地区相比较为滞后。2001年,西部地区GDP为18248. 4亿元,占全国的17 目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国其它地区相比较为滞后。2001年,西部地区GDP为18248.4亿元,占全国的17.1%;人均GDP为5042.7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9%,仅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39%。产业结构层次低,三次产业的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分别为21:40.7:38.3和61.1:12.9:26,一次产业比重太高,二次产业比重太低。对外开放水平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2亿元,公占全国的4.1%;进出口总额168.4亿元,占全国的3.3%。 2004-12-24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人均纯收入1755. 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人均纯收入1755.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2%。西部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现有国家级贫困县375个,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63.3%,这些县农民人均收入更低。 2004-12-24

目前,我国中西部许多地方农村生活用能仍以薪柴为主。据统计,全国农村能源消耗的森林资源占全国森林资源消耗的50%,偏远山区有的高达70%以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每年为2.23亿立方米,其中农民烧柴限额为0.64亿立方米,而实际上当前农村居民生活实际薪柴用量达到2.28亿立方米。 2004-12-24

2001年西部地区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为18948万吨标准煤,其中生活用能占63%,为11933万吨标准煤。生活用能中商品能源消费量为5592万吨标准煤,占生活用能的47%;秸杆、薪柴和沼气等非商品能源的消费量为6341万吨标准煤,占生活用能的53%,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2004-12-24

2001年西部地区农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为0. 425吨标煤,而全国农村人均为0. 444吨标煤,西部农村地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 2001年西部地区农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为0.425吨标煤,而全国农村人均为0.444吨标煤,西部农村地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云南、广西、陕西、甘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18%。商品能源的消费量与全国农村的平均消费水平差距更大,生活用能结构中商品能源的消费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 2004-12-24

非商品能源中秸杆用作能源的消费量为2788万吨标准煤、薪柴3163万吨标准煤、沼气等替代能源399万吨标准煤,分别占44%、50%和6%。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农村严重依赖薪柴、秸杆等非商品能源。在目前西部地区7153万户农村居民中,大约有5000万户以秸杆和薪柴为主要生活燃料。 2004-12-24

二、能源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1、国内资源约束严重 2、能源建设任务艰巨 3、安全隐患不断增大 4、环保矛盾更加突出 5、能源效率低制约可持续发展 2004-12-24

1、国内资源约束严重 煤炭:尽管探明保有储量较大,但可供建矿的精查储量不足。 2004-12-24

石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可采储量不足以弥补当年的采出量,储采比稳中趋降,增储上产难度越来越大,石油资源接替形势严峻。 2004-12-24

综合各方面情况,未来17年国内石油生产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2020年石油产量可能达到2亿吨。但与快速增长的石油消费比较,石油供应缺口将持续扩大,国内石油资源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2004-12-24

天然气:我国天然气总可采资源量约为14万亿立方米,到2003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 84万亿立方米,平均探明率约为20 天然气:我国天然气总可采资源量约为14万亿立方米,到2003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84万亿立方米,平均探明率约为20.3%。从整体上看,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大,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属于储量产量的快速增长期 2004-12-24

水电: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总体上看,尽管我国还有近80%的水电资源没有开发,但剩余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远离用电负荷中心,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2004-12-24

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程度 万千瓦 开发程度61% 开发程度35.7% 开发程度12.6% 2004-12-24

2、能源建设任务艰巨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加大能源建设投入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九五”末期,曾出现能源总量短暂富裕。但从长期趋势看,要保证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能源生产能力还远不能满足需要。 2004-12-24

初步测算,2004-2020年,我国能源行业静态总投资需近10万亿元,其中煤炭1万亿元,电力5万亿元,石油天然气3万亿元,新能源等8000亿元。 2004-12-24

需新增主要能源供应能力情况 2004-12-24

3、安全隐患不断增大 (1)石油进口大量增加将是能源安全的最大隐患 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开发投入,但没有获得大突破和世界能源技术未发生革命性变化前提下,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2.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55%。 从全球范围看,未来50年内,石油资源还不至于枯竭,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控制了世界绝大部分石油资源;海外石油供应运输线漫长;石油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政治、外交及军事形势紧密相关,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霸权主义势力和一些国家、地区的动荡,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在剧烈波动中上涨,都可能构成对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威胁,进而波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2004-12-24

(2)天然气供应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主要原因,一是大量使用天然气的北京、天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一旦出现供应中断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影响社会稳定。二是除四川外,其他地区天然气供应基本是长距离、单一干线对单一用户,天然气供应体系十分脆弱。 2004-12-24

(3)电力供应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美国加州供电危机和“8.14”美加大停电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在电力系统内也有很大影响。但电力安全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许多大型建筑和重要设施没有电力中断的应急措施,独立、分散、灵活、安全、可靠的电力备用体系尚未建立。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影响电力安全运行的因素增多,技术更加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其波及范围和造成的损失将更广、更严重。 2004-12-24

(4)煤炭安全观念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把煤矿安全事故降下来,二是根据我国大量煤炭需要长距离运输的特点,注意防止和消除煤炭运输系统的安全隐患,以免煤炭供应中断。 2004-12-24

4、环保矛盾更加突出 未来能源发展需兼顾经济性和清洁性双重要求,如何在不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未来面临的重大课题。 2020年,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环境难度进一步加大,国际上要求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我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山西、内蒙古和西北等煤炭富集地区严重缺水。火电开发与水资源的矛盾将十分突出。 2004-12-24

5、能源效率低制约可持续发展 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我国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存在巨大的伸缩空间。由技术、管理、体制、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模式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能源效率,是影响未来我国能源需求水平的关键因素。不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单纯加大建设力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全面建设高效、节能型经济社会,实现我国能源效率的跨越式提高,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独特能源发展道路是今后能源工作的重点。 2004-12-24

三、能源相关政策走向 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4-12-24

节能优先、效率为本是从我国能源实际状况出发的必然选择。在经济总量稳步扩大,人民生活用能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的历史条件下,不考虑能源的承载能力,需要多少能源就生产多少能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全方位提高能源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节约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解决能源发展主要矛盾的根本性举措,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2004-12-24

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我国未来能源结构政策的基本方略。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保证能源安全,必须长期坚持能源供应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特点,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无法改变。基于上述一次能源结构特点,我国未来能源结构调整要把优化二次能源结构,特别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清洁性作为中心任务。发展煤炭液化、气化,实现石油替代;推进大型、高效、清洁煤发电,提高发电用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大力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鼓励发展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经济、清洁的终端能源供应。 2004-12-24

立足国内、开拓国外是我国能源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变。石油、天然气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世界油气资源的开发。目前,我国石油需求已经超过国内生产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需求仍将继续稳步增长。在做好石油节约与替代的同时,必须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世界油气市场的开发和资源分享,扩大能源对外贸易和投资。随着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煤炭、新能源等领域在技术、装备和服务等方面的国际比较优势逐步增加,外汇储备充裕,开拓海外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谋求更大发展也成为现实可能。 2004-12-24

统筹城乡、合理布局是能源发展的重大区域政策。在能源供应方面,要关心广大农村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能源保证。在能源建设方面,要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兼顾东部和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各地区的客观条件配置资源,努力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此外,能源布局还要综合考虑生产、运输和消费的合理配置,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2004-12-24

技术进步、体制创新是解决能源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措施。能源开发与节约,都要依靠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建立以市场运作,政府调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能源工业体制和走技术进步的发展道路是能源工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2004-12-24

保护环境、保障安全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两大基本要求。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也使能源安全成为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2004-12-24

四、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2004-12-24

2020年总体目标 总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效率接近上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 形成具有独特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供应服务体系; 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工业宏观调控体系、法规体系、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和企业体制,实现能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004-12-24

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 生产总量与结构目标 2004-12-24

生产总量目标 亿吨标煤 2004-12-24

消费总量与结构目标 2004-12-24

2010年能源消费比例 2003年能源消费比例 2020年能源消费比例 2004-12-24

能源效率与环保目标 2020年,万元GDP能耗从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020年的1.54吨标准煤(1990年不变价),产值能效提高42.5%;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达到或接近目前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以前常规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不超过目前水平。 2004-12-24

关于可再生能源问题 2004-12-24

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004-12-24

到2003年底,新技术可再生能源每年利用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3%。 2004-12-24

全国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050万千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几年,年均新增装机超过150万千瓦。 2004-12-24

全国已建成并网风电场 40个,总装机容量达到57万千瓦。此外,还有约17万台约2万千瓦小型风力发电机组。 2004-12-24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 生产量和使用量 属世界第一。 2004-12-24

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达到5200万平方米,占全球使用量的40%以上。太阳能生产量达1200万平方米,全真空玻璃管热水器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2004-12-24

我国的沼气技术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70和80年代得到大规模发展,主要用于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 2004-12-24

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广大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用能需要。 2004-12-24

我国可再生能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利用始于八十年代初期。在各级政府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门类多样、技术成熟、初具规模、增长迅速的新兴产业。 2004-12-24

小水电在我国农村电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已完全成熟,设备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4-12-24

太阳能热水器近年来迅速发展,目前,全国约有1000多家热水器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近110亿元,并已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从业人数达到20多万人。 2004-12-24

我国80年代开始风电设备国产化工作,先后研制成功单机容量200千瓦、300千瓦风电机组。九十年代后期又自主开发了600千瓦和750千瓦的风电机组,并正在研制开发兆瓦级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 2004-12-24

我国沼气技术从最初单纯的能源利用已发展为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质的综合利用,并广泛同养殖业、种植业相结合,成为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12-24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县(市)都有农村能源管理和服务机构,沼气施工工程队伍及服务站达到2800多个,从业人员2.4万人。 2004-12-24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成套技术已日趋成熟,可根据处理对象和处理后综合利用的特点,进行包括预处理、厌氧消化、沼气输配、废液后处理的全部工程设计和建设。 2004-12-24

生物质气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已有二十多家设备制造企业,建成了500多个气化站,气化技术包括固定床气化炉、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和干馏热解气化炉等,并自主建设了一批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站。 2004-12-24

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2004-12-24

可再生能源发电。到2010年,小水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容量总计达到约6000万千瓦,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0%左右,其中小水电5000万千瓦,风力发电4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5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45万千瓦。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2%,其中小水电7500万千瓦、风力发电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2000万千瓦,太阳能500万千瓦。 2004-12-24

可再生能源供气。到2010年,户用沼气池(包括与农业生产结合的“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工程)达到3000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建成9600座,秸杆气化等集中供气达到1000处,约4000万户居民生活燃气基本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到2020年,户用沼气池达到5000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16000座,秸杆气化等集中供气达到2000处,可再生能源供气用户达到约7000万户。 2004-12-24

可再生能源供热。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 可再生能源供热。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4亿平方米,地热采暖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地热供热达到60万户。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2.7亿平方米,地热采暖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地热供热达到110万户。 2004-12-24

可再生能源制取液体燃料。开发以农作物茎杆和能源作物为主要原料的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技术,到2010年形成年替代石油产品400万吨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达到800万吨。 2004-12-24

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跟踪国际燃料电池、氢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建立科研开发和技术示范体系,到2010年建成数个有工业应用规模的示范项目,到2020,形成一定的市场应用规模。 2004-12-24

结束语 2004-12-24

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黄金发展期: 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 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 科技进步加速化趋势 资源配置市场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 国际政治关系多极化趋势 2004-12-24

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矛盾凸现期: 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深化改革的难度加大 妥善应对经济全球化风险的难度加大 保持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 2004-12-24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4-12-24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既好又快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把突破体制瓶颈和资源瓶颈作三大战略支撑,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4-12-24

总体目标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004-12-24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004-12-2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2004-12-24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要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考虑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也要考虑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我们不能象美国那样奢侈地消费地球上的资源,也不能因为面临资源问题而影响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根本的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工业化进程中人均累计的资源消费水平,缩短工业化进程,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4-12-24

强化节能,提高能效,全面建设节能型社会 从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要根本解决国内能源资源缺乏、能源建设任务重、环境压力大、安全隐患多、能源效率低等重大问题,必须切实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能源发展中遇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4-12-24

为了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必须全方位提高对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节能不是缓解能源紧缺的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略,应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建立全社会节能、人人节能的长效机制,把提高全民节能意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200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