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项目建设进展 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贡献与示范 典型案例 2011年1月,我校经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三部门批准,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 2011年7月,我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正式获得三部门批准。通过两年努力,圆满完成示范校项目各项任务,取得突出建设成果,成效显著,现将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二 项目建设进展 三 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四 贡献与示范 五 典型案例 六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七
一 依据《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我校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加快重点专业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致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建设,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整体情况详见下表。
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二 (一)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制订了《株洲市中级技工学校国家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株洲市中级技工学校国家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确保项目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精细化。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了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陈洪星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其他副校级领导担任组员,统筹管理示范校建设事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成员由各处室系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实施和管理。此外,学校还成立了示范校建设项目监督小组、项目资金保障小组等多个机构。
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二 (三)建立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机制 (四)完善项目保障机制 在校内,各项目建设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例会,讨论研究项目建设具体工作。学校加入了示范校建设交流群,随时接受上级部门检查指导,了解兄弟学校建设动态,交流建设心得。注重与省内外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院校的横向交流,定期组织建设情况通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完善项目保障机制 省市人社和教育部门对学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高度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给予指导以及政策资金扶助倾斜,两年中学校获得国债等项目扶持资金1250万元。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学校恢复全额拨款体制,破解了长期发展后顾之忧,同时在新校区建设、人才引进、国际合作、集团办学等方面也得到了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
项目建设进展 三 (一)重点建设专业项目 模具制造技术 数控技术应用 建筑装饰 机电技术应用 焊接技术应用 模具制造专业成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 模具制造技术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株洲市技工院校十大精品专业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精品专业、株洲市技工院校十大精品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 建筑装饰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为市级特色专业 建筑装饰专业为市级精品专业 机电技术应用 焊接技术应用
项目建设进展 三 1、深入调研,紧跟行业发展,构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项目建设进展 三 2、分解岗位典型工作过程,重构核心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
项目建设进展 三 3、成立专家开发团队,共建专业优质课程
3门省级精品课程 27门专业核心课程 22门数字化专业课程 12门校级精品课程 21本校本教材 6门网络课程 15 本专业教材 项目建设进展 三 3门省级精品课程 27门专业核心课程 3、成立专家开发团队,共建专业优质课程 22门数字化专业课程 5个重点建设专业 12门校级精品课程 21本校本教材 6门网络课程 15 本专业教材 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 1.3TB 专业带头人完成省级课题 4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 2项 技能竞赛单项奖 国家和省部级 地市级 142项 81项 61项 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获奖 252件
项目建设进展 三 4、多元融资,打造功能系列化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5个专业共新建校内实习基地24个 校内实训室35个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参照企业标准遴选实训设备,按照岗位特征营造工作环境,改原有校内实训基地仅满足学生校内实习的单一功能为集教学、继续教育、培训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与株洲南车电机等16家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政府支持、企业投入、学校自筹等投入形式,新建4个校内实训基地和10间实训室,充分满足教学、培训鉴定、继续教育、技能竞赛等多种社会需求。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5个专业共新建校内实习基地24个 校内实训室35个 校外实习基地达38个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0人以上)达30个 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达到1578台(套)
项目建设进展 三 5、内培外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外出培训、以赛代训、校本研修导师制、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等形式,建立了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理实一体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100%。 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达到2480人天
项目建设进展 三 6、校企互融,凸显产学培养特色 校企合作 模式创新 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和形式,积极参加企业技术改造,参与企业项目攻关,签订合作协议企业由28个增加至38个。建立校企共管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落实了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制定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等制度,推行企业经历证书制度。 校企合作 模式创新
项目建设进展 三 6、校企互融,凸显产学培养特色 实习实训 基地建设 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企业参与教学专业数增加12个,企业兼职教师增加25人,兼职教师课时总量增加至3850学时,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数达到950人月。创新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率先构建企业生产、技能提高和继续教育三不误的全新培训体系,将课堂延伸至企业,主动服务企业,“送教到企业”、“送教到工厂”活动企业达20余家,培训企业员工规模达122980人天,完成对外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132个。 实习实训 基地建设
项目建设进展 三 6、校企互融,凸显产学培养特色 校企合作 国际合作 承办南车电机等大型企业职工竞赛7次,经过我校培训的企业选手在全国、省市技能中屡获佳绩,如南车集团株洲分公司的王子荣在2011年南车集团职业技能竞赛上获维修电工第一名;株洲电力机车刘伟、株洲硬质合金厂谢小震获2011年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维修电工一等奖。 校企合作 国际合作
项目建设进展 三 (二)校园信息化特色项目建设 2011年5月学校与中国电信株洲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校园信息化特色项目建设启动。 1、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校园网主干建设完成,全校有线无线网全面覆盖,校园网络设施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2、与武汉英孚软件公司签订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协议。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搭建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运行了统一信息门户和共享数据中心、电子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 3、购置了155台55英寸大屏幕电视机安装在教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进一步丰富了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参与了世界大学城教师、学生个人空间建设工作。 4、完成学校网站中文域名的申请和备案工作,完成外网升级改造提速维护。 5、校园一卡通建设完成。
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四 项目建设总投资164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40万元,学校自筹600万元。 (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其中: 用于购置硬件设施资金200万元,占央财投入资金1040万元的19.2%; 用于教师培训资金85.25万元,占央财投入资金1040万元的8.25%。 (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规范集约使用资金,保障项目资金安全。截止2013年7月25日,项目实际投入1040万元,实际支出1040万元。
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四 (二)学校自筹资金使用情况 学校自筹资金6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重点专业建设,500万元用于特色项目建设,预算资金全部支出。
贡献与示范 五 (一)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通过2年建设,我校示范项目完成既定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构建了多层次办学体系 培养了人才 5个重点专业 示范引领作用 构建了多层次办学体系 形成了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的专业骨干群 形成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2年建设,我校示范项目完成既定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夯实了 基础 注入了 新活力 培养了人才 锻炼了队伍 增强了实力
贡献与示范 五 (一)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技师 高级技师 大学生 技能提升 多层次办学体系 短期培训 创业培训 对口升学 多元校企合作
贡献与示范 五 (一)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数控技术应用 模具制造技术 机电技术应用 焊接技术应用 建筑装饰专业 骨干专业群
贡献与示范 室内设计 五 酒店管理 形成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学模式 省数控专家督导委员会由我校牵头实施督导 (一)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会计 形成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学模式 省数控专家督导委员会由我校牵头实施督导 省车削加工专家委员会常设我校 汽车维修 酒店管理 室内设计
贡献与示范 五 (一)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建设期内 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职工职业(工种)技能实训基地 国家级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院校 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所 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湖南省技工院校招生就业先进单位 湖南省农民工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职业教育培训研究教材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十佳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 学校连续夺得2011年全省职业技能竞赛、2012年全省技工院校技能竞赛、2013年株 洲市职业技能竞赛团体冠军,5个重点建设专业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获单项奖142 项,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上获奖252件。
贡献与示范 五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人才培养 2、职业培训 现有在校学生4864人,两年输送技能人才2709人。 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为中联重科、远大集团等企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880人,毕业生“双证”获取率100%,初次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94%。 1、人才培养 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农民工技能提升、创业培训、大学生技能提升等多种短期培训业务,职业鉴定工种增至23个。2011年完成各类培训9611人,2012年14672人,完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373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承接了7次企业职工竞赛以及株洲市人社局、城建局23000余人次的职业资格考试。 2、职业培训
贡献与示范 五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3、技术服务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均成立了外协技术服务小组,承接各种适合专业建设的高精“外协加工”产品,积极与合作企业开展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先后参与了国家高新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三维激光切割、焊接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空企业战略发展导向下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实施》等课题研究,以及模具零件、装饰建材等产品的研发。学校专业教师多次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生产,解决技术难题,培训企业员工,与株洲电力机车、南车长江车辆公司等企业开展了职工专业技术培训、竞赛前培训,取得良好成效,例如培训的员工马涛获2011年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数控车竞赛第一名,2012年获湖南省数控技能竞赛第一名。 3、技术服务
贡献与示范 五 (三)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起到良好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示范引领 技能比武 人才培养 就业能力 提高大学生 就业能力 4、牵头成立职教集团,促进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5、举办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促进区域 产业发展 示范引领 技能比武 1、对后续国家示范校和地区中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3、承办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兄弟院校提供技能比武平台 人才培养 2、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兄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轮驱动、四环紧扣”,构建校企合作六赢新模式 典型案例 六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对外开放平台 “三轮驱动、四环紧扣”,构建校企合作六赢新模式 一站式服务,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软装创意类---高佳宇 王岑 张方园等 手绘效果图类 手绘效果图类 手绘效果图类
典型案例 六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对外开放平台 在政府主导下与16家企业建立深入合作关系,三方共同出资建成了集教学、模拟仿真、生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技能人才技能训练基地,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服务等多种需求。使学校实训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行业发展前列,优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助力。
“三轮驱动、四环紧扣”,构建校企合作六赢新模式 典型案例 六 “三轮驱动、四环紧扣”,构建校企合作六赢新模式 适应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员工培训的“职前培训,项目经理培训,送教下企流动培训”的三轮驱动,以及学制教育的“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训场地、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校企共育专业技能人才”四环的有机结合,达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全面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校企合作得到深度拓展;专业示范与辐射效应得到精彩呈现;校企共建共赢长效机制得到巩固与发展”的六赢目标。
典型案例 六 株洲市“蓝领精英班”开班 一站式服务,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 对接企业需求,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科学、保障措施健全的蓝领精英人才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既不影响企业生产,又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的情况下,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培养为引领,带动企业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培养。 株洲市“蓝领精英班”开班
典型案例 六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一体化”教学课堂 理实一体教学 一体化实训车间 实训 根据国家级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重新架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实施过程带动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场地设施建设、管理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激发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欲望,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七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遵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内敛实力,外树品牌,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和教育水平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七 1、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2、健全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形成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人员交流制度为保障的兼职教师选用机制。 3、整合资源,积极开展非全日制教育和各类培训工作,努力实现社会培训与学制教育并重、培训收入与学费收入基本相当的目标,不断提高社会贡献度。 4、紧跟湖南先进机械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和扩张步伐,加大与国际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力度和投入,建立海外技能人才输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