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详解(三) ——自然地理和地图【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地球仪 随歌谣学地理 地球模型地球仪,经线纬线看仔细; 经天纬地辨方向,SNEW是缩写; 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是南纬;
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专题一 地球运动(2课时) 第1课时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 要点·疑点·考点 1.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的东西方向和东西经度。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昼夜长短的规律与计算 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 赵辉 2011、3、2.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  知道: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四季的划分。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灵宝市实验中学 赵 吉 平.
小结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的概念 (2) 天体的多样性 1.宇宙的物质性
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Ⅰ会考复习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章 太阳和宇宙 复习课件 4.1 太阳和月球.
目 录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讲 地球的运动——自转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公转 单元回味一刻钟 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时区和日界线.
第3讲 地球的运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8课 光照图的判读.
第一部分 核心专题攻略 专题二 地球运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课 地球运动规律.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课 地球运动规律.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1.解释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
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三章复习课 第三章 万有引力及其应用 ---天体运动(2课时) 洛城中学 何志明.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课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鹿邑县德源中学.
复习自然地理 的几点体会及方法 —— 浅谈自然地理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江苏省扬州中学 张忆育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杨 其 孝.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 地球运动(新人教版) 枣庄矿业集团第一中学 陆德天.
走向高考 · 地理 新课标版 •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4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时间计算 授课人 梁良梁.
第一部分 中考大纲解读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海边看帆船、月食、站得高望得远、卫星图片、环球旅行等。 3.知道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浅谈时区和日界线知识的 系统复习.
日照图(以侧视图为例)复习方法 ——高一、高二年级用
课件名称 全面突破学生惯性思维的障碍 -----地球运动篇.
[网控全局]. [网控全局] [表解考情] 考点 回顾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每年必考,并且难度往往在中等偏上,考查内容以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为主。 考向 预测   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有关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你注意过一天中人的影子朝向和长短变化吗?它有何变化规律?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 地球运动.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4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地轴 顺 自西向东 逆 23时56分4秒 15度 1447  1670.
专题一 地球运动 【考纲要求】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微课主题:简单判定 两极地区的方向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临朐县寺头初中王晓辉.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章 自然界的运动性.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5.3万有引力定律 一.历史的回顾 1.地心说和本轮理论(C.Ptolemy,约前150)
§2-1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函数的概念 例2.钟表问题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经线 北半球 纬线 南半球.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主讲:曾林海.
地方时与区时.
第4课时 绝对值.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第一章 地球知识 经纬网.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夜半球 昼半球 晨昏线 想一想: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一课时.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郑州十一中北校屈俊良 2007年2月.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太阳系.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09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详解(三) ——自然地理和地图【Ⅱ】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21.南、北极圈 地球上南、北纬66°34′的纬线圈,在南半球的称南极圈,在北半球的称北极圈。南、北极圈是地球上五个气候带中温带和寒带之间的分界线。南、北极圈内气温低,分别称为南寒带和北寒带。 【知识链接】夏季,在北极圈上和北极圈内,全地区都有日数不等的极昼;冬季,则有日数不等的极夜。在南半球正好相反。

22.时区的划分 【能力训练的重点】 ①地方时和经度的关系: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都相同。 ②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 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 某地时区号=某地经度数÷15°=商的整数部分(余数小于7.5°)或商的整数部分+1(余数大于7.5°)

23.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有三折):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时间日界限: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

24.国际标准时间 以零经度线上的时间作为国际上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即为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用于航海、极地及太空。

25.北京时间 我国从西到东跨东五、东六、东七、东八和东九区。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即是东经120º经线的地方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

26.区时的应用 区时计算依据: a.区时=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经度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隔 1°,地方时差4分钟。 b.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1个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它们就相差几小时。 c.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区全球区时最早,180°经线(东十二区)最先进入新的一天。 d.特别计时方法:印度-东5.5区;朝鲜-东9区;欧洲一些国家使用夏时制。

27.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1.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扩展】:北半球某地北极星在当地的仰角=当地的纬度。 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扩展】: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北半球星座日视运动的方向是围绕北极星逆时针移动。  3.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时间是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太阳日:自转360°59’;时间是24小时,比恒星日多3分56秒,是平时使用时间。 【扩展】:同一颗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观测的时间,每天提前4分钟,15天提前1小时,一个月提前2小时;亦即每个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

27.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4、速度: ⑴角速度: 每小时15°,每4分钟1°。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是一样。 【扩展】: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⑵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扩展】: ①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卫星(尤其同步卫星)发射基地为什么靠近赤道?答:借力:卫星飞行速度=火箭速度+地球转动速度分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借助地球自转力提高卫星的飞行速度。省力:使卫星飞行轨道与最终运行轨道靠近同一平面内,可节省大量能量,延长卫星运行寿命。 ③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成因。

28.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明确三个问题:①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成因的区别。 ②用太阳高度h怎样表示昼夜。(明确地平圈的概念) (昼半球各地:h>0°;晨昏线各地:h=0°;夜半球各地:h<0°) ③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扩展】:太阳日的意义:基本时间单位;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 晨线 昏线 【能力扩展】区别晨线和昏线:从西向东进入白天的那一段是晨线,从西向东进入黑夜的那一段是昏线(∴必须先分清东、西方向)。

28.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晨线 昏线 2、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28.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 【扩展】地转偏向力对水体、大气运动的作用。例如:与河流侵蚀岸、堆积岸的关系,与河流建港的关系,与三角洲的发展关系。 【注意】:弯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积岸,缓坡岸; 凹岸是侵蚀岸,陡坡岸。

28.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N A B C D 上图中的D岸侵蚀最厉害;A岸比B岸侵蚀厉害。

29.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⑴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相同,自西向东。俯视北极逆时针。 ← 15210万千米 → 14710万千米→ ⑴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相同,自西向东。俯视北极逆时针。 ⑵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位于远日点。 ⑶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日6时9分10秒; 1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365四分之一日)。 【扩展】:解释为什么每隔4年有一个闰年。 ⑷公转速度:平均角速度:向东大致推进1°/日;平均线速度:向东大致推进30千米/秒; 近日点时:一月初,速度较快;远日点时:七月初,速度较慢。 【扩展】:解释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90天)为什么比极夜天数多(179天)。

29.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⑸公转特征: ①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 ②地轴与黄道平面(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34’夹角。

30.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23°26’。 意义:它使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有季节变化,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移动。

30.黄赤交角 【推衍结论】: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能得到2次太阳直射(包括赤道)。南北回归线之上的地方,一年只有1次直射现象;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得不到太阳直射。 9.23—秋分 3.21—春分 6.22—夏至 12.22—冬至

3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①北半球夏半年(3.21~9.23):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有极昼。 夏至(6.22),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②北半球冬半年(9.23~次年3.21):(与夏半年反之,学生自己归纳)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关系: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短。 【实际应用】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夜长。

3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正午太阳高度(H)的变化:反映太阳辐射强弱,H地方时间是12点,太阳在上中天。 【对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的5点认识】: ①地球上每时每刻,只有一个地方得到太阳的直射;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一定是正午12点; ③太阳直射点出现在当地的天顶,当地的 正午太阳高度H = 90°。 ④太阳直射时物体的影子长度为零。 ⑤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3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H 因纬度而不同: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纬度差为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在同一半球纬度相减,在不同半球纬度相加)。  

3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②H 因季节而不同: 直射点越靠近时,H逐渐增大;直射点越远离时,H逐渐变小。 【扩展】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   3.四季的形成: ·我国四季:立春(2.4~5),立夏(5.5~6) 立秋(8.7~8),立冬(11.7~8)作为四季起点。 ·气候统计四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3、4、5月—春季;6、7、8月—夏季; 9、10、11月—秋季;12、1、2月—冬季。

3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五带的划分: 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限。 【逆向思维培训】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五带的范围大小变化将是: 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大大小)。 假如黄赤交角变小,五带的范围大小变化将是: 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小小大)。  

3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能力训练】识图地球公转轨道图和各节气日照图,说出图中四点的日期和节气。 A C B D

3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90° 80° 70° 直射在20°N 直射在10°S 推测结论: ⑴太阳直射点与晨昏圈的关系:直射光线始终与晨昏线(面)垂直。 ⑵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与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数之和互余。例如: 90° 直射在10°S 80° 70° 直射在20°N

3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⑶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升落方向的关系: 3.21~9.23: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9.23~次年3.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⑷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在天空的方向关系: ①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 ②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北方向。  

(4)宇宙探测 32.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1.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观测、探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⑴发现在地球上大气层外存在磁层; ⑵发现宇宙空间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和γ射线; ⑶测量了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⑷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情况下,人类完成了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 2.宙探测的意义: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宇宙探测 32.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3.宇宙探测的发展: ⑴世界:1957.10,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20世纪60年代,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先后进入太空,实现无地球大气干扰观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人类从空间探索逐步进入空间开发利用的新阶段。 ⑵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现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999年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飞行时间:21小时/14圈。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05年10月12日9点整发射,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77圈,于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

(4)宇宙探测 32.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4.开发宇宙:宇宙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活动日益走向国际合作之路。 ⑴空间资源: ·轨道资源:人造卫星从高空观测地球,迅速收集各种信息。 ·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实验资源;如在生物卫星上研究失重对昆虫、微生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影响。 ·全球定位和通讯资源:全球定位系统(GPS)24颗卫星,由美国研发并控制。 ⑵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是地球最重要的能源。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例如:太空太阳能电站。 ⑶矿产资源: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约60种矿藏,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3He(核聚变燃料);火星和木星之间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不少富含矿体。

(4)宇宙探测 32.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5.保护宇宙环境:空间垃圾迅速增加。 ·空间垃圾的来源:①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②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③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 ·处理办法:(1)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到其他轨道上去。(2)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知识扩展】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中国三大卫星基地——酒泉、西昌、太原。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