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2 一、地球和地球仪

3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_____。 (2)大小:地球表面积______平方千米,平均半径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_千米。 (3)能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___________ ___、月食、海边观看远处驶来的航船、登高望远等。 球体 5.1亿 6 371 4万 地球卫星照

4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列表比较纬线和经线。 项目 纬线 经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半圆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时成一点 相等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5 (2)列表比较纬度和经度。 项目 纬度 经度 起点 _____(0°) ___________(0°)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增至_____ 向东、向西增至______ 重要经纬线 线0°——_______—— _______——90° 0°——_____——_____ ——90°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____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 90° 180° 热带 温带 23.5° 寒带 66.5° 低纬 中纬 30° 60° 高纬 20°W 160°E

6 3.经纬网 (1)定义:在地球仪上,由_____和_____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2)常见形状。 经线 纬线

7 (3)作用。 ①确定点的位置:如图中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 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②确定方向:如图中A点在B点的_____方向。 (20°W,15°S) (40°E, 20°N) (90°E,40°S) 西南

8 【甄别·判断】 1.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和纬度都是逐渐变小。( ) 提示: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到极点变为一点;纬度逐渐增大,到极点为90°。 2.在地球仪上,北半球上的纬度都属于北纬,南半球上的纬度都属于南纬。( ) 提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也是赤道。 ×

9 3.在地球仪上,所有东经度的经线都位于东半球,西经度的经线位于西半球。( )
提示: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不同。20°W向东到本初子午线之间,属于西经度,但属于东半球;160°E向东到180°经线之间,属于东经度,但属于西半球。 ×

10 二、地球的运动

11 1.填表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或1天 1年 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等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12 【名师点睛】昼、夜及其更替 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产生了昼和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13 2.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概况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 昼夜长短 春分 ______日前后 赤道 全球各地_________ _____ 6月22日前后 _________ 北半球各地白昼最___,黑夜最___ 秋分 12月22日前后 3月21 昼夜等长 夏至 北回归线 9月23 昼夜等长 冬至 南回归线

14 【名师点睛】南北半球相反的地理现象 (1)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为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时,南半球为夏季。 (2)除春分、秋分日外,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相反。

15 3.地球上的五带 极昼、极夜 北寒 北温 炎热 阳光直射 四季分明 南温 南寒 寒冷

16 【甄别·判断】 1.一天内从早晨中午下午,影子长度变化为长短长,这是地球公转的结果。( ) 提示: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自转周期是一天。 2.一年内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物体正午影子的长短不同,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 提示: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了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使一年内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物体正午影子的长短不同。 × ×

17 3.如果地轴是竖直的,地球上将不会产生季节的变化。( )
提示:如果地轴是竖直的,太阳将会一直直射赤道,不会再有季节的变化。 4.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上。( ) 提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因此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5.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太阳直射一次。( ) 提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太阳直射两次,回归线上每年太阳直射一次。 × ×

18 三、地图 1.比例尺 (1)概念:表示_________比_________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 (3)表示 方式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_____式:如1∶ _____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70千米 _____式:如 数字 文字 线段

19 (4)比较。 图幅相同的地图 比例尺 表示范围 内容详略 _____ 越小 _______ 越简略 越大 越详细 越大

20 2.方向 (1)一般平面图: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定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一般为_____。 (3)有经纬网的地图:利用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______ ___,纬线指示_________。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方 南北方 东西方向

21 3.常用图例 洲界 国界 铁路 水库 时令 常年

22 四、地形图的判读

23 1.高度的表示方法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的_____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的_____距离。 海平面 垂直 另一地点 垂直

24 【名师点睛】海拔的正负值 海拔是以海平面为基线算起的,高于海平面的地方海拔为正值;低于海平面的地方海拔为负值。计算相对高度时,特别要注意不要漏了负号。

25 2.等高线地形图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_____;等 高线越稠密,表示坡度_____;等高线密集到重合时为_____。 (2)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_____;向海拔低处凸出为 _____。 越缓 越陡 陡崖 山谷 山脊

26 【甄别·判断】 1.比例尺比较大小时,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 就越大。( ) 提示:比例尺是个比值,且分子为1,因此在比较比例尺大小 时,分母越大,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 地距离越大。 2.所有的地图都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断方 向。( ) 提示: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一般地图上可以用“上北下 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断方向,有指向标时根据指向标判定 方向,有经纬网时根据经纬线判定方向。 × ×

27 3.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心部位就是山顶。( )
提示: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时,如果越往中心海拔越低,中心部位表示的是盆地;如果越往中心海拔越高,中心部位表示的是山顶。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 ) 提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

28 请你尝试将下面知识点对号入座,填写在横线上,自主构建本章知识结构。

29 【知识点】A. 圆,赤道最长 B. 昼夜交替 C. 季节变化 D. 五带 E.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F. 半圆,长度相等 G
【知识点】A.圆,赤道最长 B.昼夜交替 C.季节变化 D.五带 E.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F.半圆,长度相等 G.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 H.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I.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 L.最直观地反映了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M.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 A F G B CD I H E L M

30 一、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1.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1)一般经纬网。

31 ①确定经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的是纬线,南北方向延伸的是经线。
②确定经度、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向南增加是南纬“S”, 向东增加是东经“E”,向西增加是西经“W”。

32 (2)极地经纬网。

33 ①以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以0°经线为界,顺着自转方向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以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北纬。
②以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以0°经线为界,顺着自转方向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以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南纬。

34 2.东西经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5 (1)东半球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范围是160°E→180°→20°W。20°W向东至0°经线虽是西经却在东半球,160°E向东至180°虽是东经却在西半球。
(2)若已知地点为东经,则拿该度数与160°相比,比160°小属于东半球,比160°大属于西半球。若已知地点为西经,则拿该度数与20°相比,比20°小属于东半球,比20°大属于西半球。可用口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来记忆。

36 【训练1】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37 (1)经纬度: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
半球。 【解析】此题属综合能力考查题。第(1)题,对于A、B、C三 点经纬度的判断要根据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去分析。经度的排 列:愈往东,度数愈大的是东经,反之是西经。纬度的排列: 愈往北度数愈大的是北纬,反之是南纬。因此A、B、C三点的 经纬度分别是A(40°E,15°N),B(170°E,40°S), C(20°E,30°N)。对于D点经纬度的判断,首先根据地球自

38 转方向呈顺时针,判断该图所示的是南半球部分地区图,那么D点的纬度是40°S;再根据所给出的180°经线、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经和西经的范围;最后,根据所给出的经线判断出相邻经线的经度差是90°,所以D点的经度是东经90°。第(2)题,图中B点经度是170°E,虽然是东经度,但是属于西半球;B点纬度40°S,可知属于南半球。C点的经度是20°E,属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纬度是30°N,属于北半球。 答案:(1)(40°E,15°N) (170°E,40°S)(20°E,30°N) (90°E,40°S) (2)西 南 东 北

39 【易错提醒】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在判断经纬度时,注意以下几点:
(1)先根据图中的信息确定出0°经线。与 180°经线相对应的经线即为0°经线,如右 图A经线即为0°经线。 (2)根据图中的信息确定东西经度。0°经 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 (3)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点。从北极地区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地区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如上图中心为南极点。

40 (4)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向。地球自转的箭头指示方向为东方。

41 二、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1.在没有任何标志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判定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用指向标定向有两种常用方法: (1)指向标平移法。如判断下图中A在B的什么方向。

42 步骤:①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②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然后依次确定出其他三个方向。③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西北方向。

43 (2)转动地图法。 如根据右图中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 (或书本),使指向标箭头成“↑”,再 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进行判断就很方便了。

44 3.在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 (1)根据经、纬线特点判定方向。

45 判读:A在B的北方,C在A的东方。 总结:根据经、纬线的特点判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只有南北关系,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只有东西关系。

46 (2)根据经、纬度判定方向。 判读:A在B的西北方,C在A的东南方。

47 总结:①“东经东大,西经西大”:如果两点属于东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东边;如果两点属于西经度范围,度数小的在东边。
②“南纬南大,北纬北大”:如果两点属于北纬度范围(北半球),度数大的在北边(离北极近的点在北边);如果两点属于南纬度范围(南半球),度数大的在南边(离南极近的点在南边)。

48 (3)根据地球自转判定方向。

49 判读:图一中,甲在乙的东北方,丙在丁的西北方。图二中,甲在乙的西南方,丙在丁的东南方。
总结: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定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俯视——“南顺北逆”,即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都始终不变,都是自西向东自转,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指向东方。

50 注意: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南北方向有终点),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没有终点)。判定东西方向时用“劣弧原则”——小于180°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为劣弧,同一纬线上确定东西方向时,根据劣弧定方向。

51 【拓展延伸】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上判定方向
(1)判定南北方向: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正南;指向北极点的方向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在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正北;指向南极点的方向为南方,相反的方向为北方。

52 (2)判定东西方向: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的最简捷的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即小于180°的弧)上,画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如下图中:B位于A的何方?根据图中南极点,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按上述法则,A在西,B在东,B在A的东方。

53 【训练2】(2013·济宁学业考)读下图,完成(1)~(3)题。

54 (1)当太阳光照如图①所示时,图②中的甲地正值四季中的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5 (2)图②中,乙地位于丙地的_____方向( )
A.西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北方 (3)图②中,丁地的经纬度是( ) A.东经90°,北纬70° B.西经90°,北纬70° C.西经120°,北纬70° D.东经120°,北纬70°

56 【解析】(1)选D,(2)选C,(3) 选B。此题组考查了地球公转到特定位 置时,地球上不同地点的季节状况; 考查了经纬网图的判读能力。第(1) 题,图中显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而甲地位于北温带,正值冬季。第(2)题,如图,在图中丙地画出指向标,则乙地位于其何方向一目了然。第(3)题,图中直接显示丁地位于70°N,只要判断出其所在的经度即可。图中显示此区域的经度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由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10°,判断丁地的经度为90°W。

57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识别地形类型 (1)等高线呈闭合状态,若数值中心大,四周小,为山地;若数值中心小,四周大,为盆地或洼地。

58 (2)若等高线稀疏,且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超过200米,为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则为高原。
(3)若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度大,为山地;相对高度小,为丘陵。

59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山地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和坡度的陡缓。

60 3.相对高度的计算 一般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中计算相对高度。如下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A点海拔-B点海拔=670米-100米=570米。

61 【拓展延伸】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2)一般情况等高距全图一致(也有例外):等高距即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会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62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疏,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6)等高线中山谷和山脊的区别。

63 ①图中虚线a为山谷线,也为集水线;图中虚线b为山脊线,也为分水线。山谷处常形成河流,山脊处常形成分水岭。
②山谷两边高,中间低;山脊两边低,中间高。

64 【训练3】(2013·泰安学业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65 (1)图中①、②两条支流,水流比较平缓的是______。
(2)A村庄所在地与最高山峰间的温度差约为_____℃。 (3)在图中河流上拟建一水电站大坝,请用“=”符号标出最佳坝址。修大坝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

66 【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考查等高线判读及利用
等高线分布考查坡度陡缓、高差计算与温差计算、水电站建设 的位置选择、建水电站带来的不利影响、梯田位置选择等方面 的运用。第(1)题,水流的平缓与否主要看地势落差的大 小,等高线稀疏处地势坡度小,河流落差小,则水流平缓。第 (2)题,图中最高山峰为568米,A村庄海拔范围为150~200 米,则A与最高山峰海拔差范围为368~418米,可以400米计 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则二者的温差约 为2.4 ℃。第(3)题,水库选择的位置为口袋形洼地,库容 量大,水库大坝则选择在口袋形洼地口,即图中河流所在峡谷

67 处。大坝建设好后,水库蓄水会淹没A村庄及其周边的耕地等,因而面临一些移民问题。第(4)题,开垦梯田应选择缓坡,即等高线稀疏地区,以减少水土流失。图中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而且位于水库下游,引水灌溉便利。 答案:(1)② (2)2.4 (3)标注如下图 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4)乙

68 【易错提醒】山区水库大坝选址时一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建在河流干流上,保证蓄水量足够大。(2)保证有广阔的低洼地可以蓄水。(3)尽量建在洼地开口(狭谷)最窄处,可节省工程量,如图中乙、丙两处均可建大坝,但两处相比,丙处比乙处工程量小。

69 1.(2013·威海学业考)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圆形 ②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 371千米 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0 【解析】选B。该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 371千米。

71 2.(2013·泰安学业考)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上天 C.郑和下西洋 D.人类登上月球 【解析】选A。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72 (2013·龙岩学业考)读经纬网图,回答3~5题。

73 3.图中四点中,最有可能观赏“午夜太阳”景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图中②点所在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0°经线 B.本初子午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关于图中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阳光直射现象 B.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C.地处低纬度地带 D.地处南温带地区

74 【解析】3选A,4选D,5选B。本题组结合“经纬网图”考查极昼、极夜发生地,半球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地球五带的划分以及有无阳光直射现象的知识,综合性较强。第3题,读图可知,①位于北极圈之内,有极昼、极夜现象,②③④均在极圈之外,无极昼、极夜现象。第4题,读图可知,②在0°经线上,也就是在本初子午线上,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第5题,读图可知,③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现象,处于北温带;③位于30°N和60°N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在北半球,③在120°E经线上,在东半球,故③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B选项正确。

75 (2013·淄博学业考)读图,完成6、7题。

76 6.当地球运行到甲处时,日期大约在( ) A.6月22日前后 B.9月23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7.此时太阳直射在(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赤道

77 【解析】6选C,7选D。该题组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日期以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属于记忆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第6题,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节气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其日期分别是3 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第7题,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78 【方法技巧】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自制教具帮助理解。
利用此教具(地球仪、三合板和纸条所做)可演示极昼极夜的形成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79 (2013·湘潭学业考)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据此回答8、9题。
8.伦敦奥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

80 9.湘潭市居民在晚上看比赛直播的时候,伦敦却是白昼。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四季变化 D.纬度位置不同 【解析】8选A,9选B。第8题,地球公转轨道椭圆形左右两端分别为夏至(6月22日前后)和冬至(12月22日前后);上下两端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A项位于夏至和秋分之间,B项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C项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间,D项为冬至。第9题,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的交替和不同地方时间的差异。

81 【拓展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同一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影子长短发生了变化,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发生了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具体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节气 太阳直射点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北温带) 正午物体影子长短(北温带) 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北温带) 春分→夏至 向北移 逐渐变大,夏至达最大 逐渐变短,夏至达最短 逐渐增多,夏至达最多

82 比较项目 节气 太阳直射点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北温带) 正午物体影子长短(北温带) 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北温带) 夏至→秋分 向南移 逐渐变小 逐渐变长 逐渐减少 秋分→冬至 逐渐变小,冬至达最小 逐渐变长,冬至达最长 逐渐减少,冬至达最少 冬至→春分 向北移 逐渐变大 逐渐变短 逐渐增多

83 (2013·淄博学业考)读“我国东部地区某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10、11题。

84 10.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点中,地处山脊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图中A、B两地相比( ) A.A地位于B地的西北方向 B.A地坡度比B地陡 C.A地年降水量可能多于B地 D.A地海拔高于B地

85 【解析】10选B,11选C。该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0题,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的识别。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①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是山谷;②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③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是陡崖;④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第11题,根据指向标判断A地位于B地的东南方向;A地与B地相比,A地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B地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根据夏季风风向判断,A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B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A地与B地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同。

86 12.(2013·东营学业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7

88 (1)图甲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该点一年中有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在A点的_____方向。 (3)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为东营某学校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同一天,则更接近正午的是_____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______图。

89 【解析】该题综合考查地球的有关知识。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A点位于赤道上,由图中经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出A点位于150°E上;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第(2)题,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判断出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第(3)题,C点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此时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现象,据此判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C点昼最长夜最短。第(4)题,身影长短变化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高,越接近直射,物体落在地上的影子就越短,反之就越长。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一年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因此,图乙中②图更接近正午,①图更接近冬至日。

90 答案:(1)(150°E,0°) 2(或两) (2)东南 (3)北温 昼最长夜最短(或昼长夜短) (4)② ①

91 13.(2013·烟台学业考)下面两幅图中,左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蔬菜园和农家乐生态园的位置示意图,右图是该地农家乐生态园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问题。

92 (1)左图与右图相比较,比例尺大的是______。
(2)蔬菜园位于城区以北,清水河的西岸。根据蔬菜园的位置,评价该蔬菜园发展蔬菜生产的条件。 (3)蔬菜园的员工小张第一次开车从蔬菜园去城里的各大宾馆送菜,由于他不认识路,他打开了车上的导航地图,边看图边行进,圆满地完成任务。他车上的导航地图属于( ) A.卫星遥感地图 B.电子地图 C.等高线地形图 D.城市交通图 (4)城区的李明周末开车到农家乐生态园,行进的总体方向是_______。李明想攀登崮山,要选择省力易爬的路线,应该选择a、b两条路线中的______。崮山的海拔范围为____米。

93 【解析】该题综合考查有关地图的知识以及读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第(1)题,两幅图图幅面积相同,但右图的实际面积远小于左图,因此,右图的比例尺比左图大。第(2)题,分析图中信息,蔬菜园靠近城区,消费市场广阔;靠近公路、河流,交通运输便利、水源充足。第(3)题,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第(4)题,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看出,农家乐生态园位于城区的东北方向;在a、b两条爬山路线中,b为山谷,爬山更省力容易些;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崮山海拔范围为600~700米。

94 答案:(1)右图 (2)靠近城市,消费市场广大;靠近公路,运输方便;靠近河流,便于灌溉。 (3)B (4)东北方向 b 600~700


Download ppt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