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文化
有关邵阳 历史 风景 名人
邵阳历史 邵阳市,史称“宝庆”,资江与邵水交汇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栖息屯居。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称白公城,属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邵阳属长沙郡,东汉末属零陵郡。三国初属蜀,后入吴。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为昭陵郡,郡治设今邵阳市。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平定东吴,为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为邵陵。,移郡治于资江北岸。唐代设邵州,与邵阳县在今城区同城而治。宋崇宁五年 (1106) ,分邵州西部置武冈军。南宋理宗赵均作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南宋宝庆元年 (1225 年 ) ,理宗登极,用年号命名曾领防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元代设宝庆、武冈 2 府。初设宝庆、武冈 2 府,后降武冈为州。
中华民国2 年 (1913 年 ) ,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民国 11 年直隶于省。民国 17 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民国 26 年,在邵阳县城设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 年10 月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隶邵阳县。11 月,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行政专员公署。翌年7 月,邵阳市升格为县级,1955 年 4 月,邵阳区行政专员公署更名为邵阳专员公署。 1968 年 2 月,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邵阳专区改称邵阳地区。 1977 年 7 月,邵阳市升格为省辖市,仍由中共邵阳地委、地区革委会代管; 10 月,分邵阳地区东北部置涟源地区。 1980 年元月,邵阳市由省直隶。
邵阳文化源头头 楚文化 梅山文化 湖湘文化 移民文化
楚文化 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大楚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之一。邵阳文化是楚文化的组成部分。楚文化本质的特征,是它的坚忍品格和尚武精神,以及从尚武精神中表现出来的悲情色彩。前者是因其艰难的创业历程形成的。成语中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描述楚国创业的艰辛的,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谚也说明楚国在处于弱势和极其困难条件下养成的坚忍品格。所谓悲情色彩,就是被悲情所感染,其具体的实践表现就是在那种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绝地反击,从而以小博大,以弱博强而取胜。楚文化的这一特征被邵阳人所继承,如魏光焘率领的甲午陆战中著名的牛庄战役。还有蔡锷将军率领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也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悲情色彩。
梅山文化 梅山文化是指保存于湖南中部、西南部的一种古老的原始渔猎文化。邵阳地区,即宝庆旧地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梅山文化作为一种原始渔猎文化,浸透了原始巫术的因子,是一种历史悠久、原始神秘的古老文化。梅山文化的特点是其巫术精神,巫术当然有不科学的一面,但梅山文化的优点就是它的神秘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特点对启发人的思维,对文学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文学需要诡异的想象,需要对天命人生超自然的追问和思考。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楚文化,它是指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湖湘文化的特征是理性和尚实。湖湘学人中有一批经世致用的大学者。如理学大师周敦颐,以及明清及其以后出现的王船山等一大批湖湘文化代表都是经世致用的学者,求实的典范,这些精神对邵阳文化以重大影响,邵阳近代史上杰出代表魏源、蔡锷本身就是经世致用学说的创立者和践行者。
移民文化 我这里所说的移民主要指明清以来的移民,可称为新移民文化。邵阳的人口80%以上属于外来移民,而大规模的集中迁入时间主要在明清时期。邵阳许多大族,即后来涌现一批优秀人才的家族大都是在明清时期从外地迁移而来的。如邵阳隆回县司门前的魏源魏氏家族,邵阳的蔡鄂蔡氏家族,车氏家族、隆回谭人凤的谭氏家族,以及历史学家吕振羽的吕氏家族、著名人民音楽家贺渌汀的贺氏家族等均是元末明清以后陆续迁入邵阳的优秀代表。移民文化的特点是其开放性和拼搏精神。而这一思想直接影响邵阳文化、邵阳精神。 文化学者有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这四大文化体系的品格精神已经互为融合,化为一种新的邵阳文化体系。因此,我们要振兴邵阳文化,必须发掘和整理其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邵阳特色的文化品牌,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邵阳,这样的文化提炼才能久远,才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胡克森)
邵阳景点 邵阳境内山环水复,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国家AAAA级、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新宁县境),省级地质公园、AA级旅游区白水洞(位于新邵县境内);有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风光;有全国七十二佛地之一的武冈云山;有原始次生林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市区有“双清秋月”、“龙桥铁犀”、“六岭春色”、“佘湖雪霁”、“神滩晚渡”“山寺晓钟”、“洛阳仙洞”、“白云樵隐”“岳平云顶”、“桃洞流香”等景观。其中如双清亭,地处资江砥矶上,与北塔夹江对峙,大有云带钟声穿林去,月移塔影过江来之神韵;桃花洞庭湖和无底洞,构造奇特,兼有地下暗流,风趣万千。
邵阳市历史上的“宝庆十二景”,多点缀于资江两岸,环布市区。由双清公园、水府庙小游园和东塔公园连缀而成的城区风景区,兼有人工之美和自然之秀。水府庙前,双江汇流;资江南北,两塔并峙;江流蜿转,四桥飞虹;近水遥山,绿意葱笼。 市郊附近的溶洞亦为奇观。境内辟有新宁崀山、城步南山、武冈云山、新邵白水洞等风景区,60多个旅游景点。全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冈云山历来香火鼎盛。有两华耸翠、一瀑飞涛、仙桥横汉、杏坞藏春等10景,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
邵阳名人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11月8日逝世,终年三十四岁。北京政府拨款二万元,举行国葬,追赠他为上将军,定12月25日为云南起义纪念日。其遗体,安葬在长沙岳麓山上。蔡锷遗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松坡军中遗墨》以及《蔡锷集》。
魏源 (1794-1857)隆回县金滩全名金潭,属司门前镇)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其著述甚丰,除《圣武记》、《海国图志》、《默觚》、《元史新编》外、还有《净四土经》、《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默子》、《孙子》、《吴子》等若干卷,并协助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
知识补充 邵阳流传最广的地方戏剧为祁剧。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深受祁剧影响。祁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清末又名“楚南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广泛流行于湖南省的祁阳、衡阳、邵阳、永州、郴州、怀化等地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桂林、平乐、柳州和赣南、粤北、闽西一带。祁剧兼有高腔、昆腔、弹腔3种声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永河、宝河两大流派,其舞台语言均统一使用祁阳话。形成了“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
邵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占94. 06%,除汉族外,有39个少数民族,人口达39. 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 邵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占94.06%,除汉族外,有39个少数民族,人口达39.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 世居邵阳的苗、瑶、回、侗4个少数民族,人口均在万人以上。其中苗族有30.6825万人,瑶族31665人;回族29126人,侗族22203人。其他3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500人以上的有土家族、壮族、仫佬族;100人以上的有满族、布依族、拉祜族、黎族、彝族、白族;10以上的佤族、哈尼族、傣族、水族、高山族、蒙古族、藏族、布郎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僳僳族;1人 以上的有毛南族、仡佬族、畲族、普米族、基诺族、景颇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纳西族、锡伯族、阿昌族、怒族、京族、俄罗斯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城步、新宁、绥宁、武冈市、洞口、隆回等县,建国后,邵阳市在党的民族区域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成立了一个民族自治县一城步苗族自治县,全市共有25个民族乡,其中苗族乡8个,瑶族乡7个,侗族乡2个,回族乡1人,苗族侗族乡4个,侗族苗族乡2个,苗族瑶族乡1个。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