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二历史组
科教兴国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本节重点 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了解“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的严重损失 3、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4、了解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文件,正确认识新时期“依法治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有着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开创基业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开创基业 1、结合课本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摆脱落后的文化教育状态,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有了怎样的发展 ?
方针措施: 1、拉开序幕 1)、《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贯彻措施:一是对教育进行了 彻底改造,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度。一是积极改革学制,对各级学校进行调整,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 2)、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3)、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性质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2、制定方针 从课本中找出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为首的党和人民政府提出和制定了哪些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 3.初具规模 在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业在艰难探索中前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失败探索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失败探索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结合图片和课本分析文革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通行证 农村“赤脚医生 海南知青武装训练 结合图片和课本分析文革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成功探索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成功探索 (1)文革后,拨乱反正,全面整顿 1977年冬天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国家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国家规定了教师节,颁布了《教师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获得普遍的提高,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教育界开始了全面恢复和整顿被“文革”搞乱了的教育秩序,学制的恢复与重建,使学校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针对中小学教材短缺和混乱不堪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指示要加强教材建设。教育部积极组织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
(2)改革开放后,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在基础教育方面,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职业教育得到很大发展。 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还启动了“希望工程”。
(3)新时期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 “文革”后,教育界进行拨乱反正 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成为国家有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5月26日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再次提出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 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全面落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实现生产力转化为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成就 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中国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得到发展,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成绩显著。 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探究:比较“文化大革命”前后两个时期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文革”前的教育改革目的在于彻底改造旧教育体制,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革”后的教育改革目的在于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发展现代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科技人材。从内容上看,“文革”前教育的发展注重基础教育,属于起步阶段,“文革”后教育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更为科学合理,“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更显示当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文革”后教育发展方针的日趋成熟。
四、教育事业的机遇和挑战 迎接挑战的背景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中国只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 至20世纪末,中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迎接挑战的措施 1、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3、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2)下列对“文革”中的教育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次“教育改革”开始于《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的发出 B.此次“教育改革”严重依附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 C.此次“教育改革”给知识青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D.此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B ) 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②“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创办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④完善教育立法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没有党的组织,没有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党委不管学校中党的工作,就等于把学校交给资产阶级去领导,就会犯很大的错误。为了建立起学校中首先是高等学校中党的强有力的领导,必须选派得力的干部到这些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办好这些学校。近几年来,各地党委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虽已有所加强,但远赶不上工作需要,不重视或不大重视学校教育工作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的存在,许多党委不注意学校中党的工作,对学校教育的政治思想领导还很薄弱,以致学校教育各项改革和建设工作的进行,显得不够有力。这种只重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做法,是缺少远见的,必须迅速加以改变。 ——摘自《中共中央批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学校教育工作座谈会的报告>给各地党委的指示》一九五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材料二 “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育方针和方法,是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学制要缩短,课程设置要精简,教材要彻底改革,有的首先删繁就简。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摘自1966、8、8《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三日 材料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三日 请回答:据以上三则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结合相关史料谈谈你的看法。 19
(三)问答题 1、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请结合相关知识谈一下你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认识。 2、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简析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意义及其在实施过程中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 3、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指导:从科技、教育、人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 答案提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北京(23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上海市(9所)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天津(3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2所)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1所) 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1所)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 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11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安徽(3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2所)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河南(1所) 郑州大学 湖北(7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3所)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5所)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共1所) 广西大学
四川(共5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1所) 云南大学 贵州(1所) 贵州大学 云南(1所) 云南大学 贵州(1所) 贵州大学 陕西(6所)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1所) 兰州大学 新疆(1所) 新疆大学 军事系统(3所)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