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小鹰学飞 舍利街新合小学 刘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A Learn.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除法.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狮子王》.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1 My Classroom 狮山博雅学校 说课人:黄燕.
图表的创建.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问题解决 第2课时 课件设计:罗 丹 重庆市渝北金港国际实验小学 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
Unit 1 What’s this?.
“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 Speaking 课堂练习设计
How to Use Authentic Material in Teaching Chinese Effectively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调查与记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A o e i u ü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前鼻韵母 后鼻韵母 单韵母.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人教PEP)三年级英语下册课件 Unit 6 At the Zoo.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安徽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件(初中) 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活动2 会徽制作显创意 活动2 会徽制作显创意 马鞍山市丹阳中学 刘斌.
填一填 研一研 练一练 本课时栏目开关.
第七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说课”研究 掌握“说课”的内涵和基本程序 掌握“说课”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注意点.
沈莉莉 Baccalaureate School for Global Education New York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Unit 1 I like dogs (Period 1)
Let's have a class party this Saturday! .
第六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Unit 2 I'm going to do the high jump.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教法 主 编:尹少淳 授课教师:黄卫霞.
译林小学英语 三(上)系列课件 Unit 3 My Friends 第1课时 Story time.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blackboard,desk,chair,schoolbag,between,beside; 2、学生能听懂会说下列句子结构: Danny is between the desk and the chair. Jenny is beside Kim.
译林小学英语 三(上)系列课件 Unit 2 I'm Liu Tao 第1课时 Story time Bob Bao.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填一填 研一研 练一练 本课时栏目开关.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Unit 4 At the farm Part A Let’s talk 马兰屯镇林桥小学 谢素珍.
8小鹰学飞.
初稿:叶群芳(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 下册第七单元 不!是乐谱错了.
荷叶圆圆.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Unit 6 Shopping B Let's learn
Recycle 1 第1课时 三年级.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测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Learn-try-share 基于“学讲计划”的 有效的课堂小组活动尝试 学科网 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耿兴连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wǒ men zhī dào de zhí wù 我们知道的植物.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湘少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8 I like a sunny day 郴州市一完小何琳 执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Unit1 Hello! 第1课时 Story time,Fun time.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8、9的认识 一年级组 李 晶.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 、7 、6加几 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冉 梅.
小狮子爱尔莎 授课者: 鲁邱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 小鹰学飞 舍利街新合小学 刘苏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第十单元的第20课精读课文《小鹰学飞》。该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明白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本单元是以“自立自强”为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完成本单元的主要教育目的,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生性活泼,乐于表现自己,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引导他们喜欢读书,还要引导他们喜欢说话。这一课关于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地方很多,而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也是最能引发学生说的地方,所以应该采取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在思悟的过程中学着说。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段,品词析句,具体感悟,理解文章思想。 2、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本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所以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小鹰与老鹰在飞行中三次说的话,感受说话神态、语气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 要勤奋努力、虚心好学。

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通过情境导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 2、品词析句法,朗读训练时,教师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比较、读、悟、表演使学生体会到文中语言运用精当之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学法 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一系列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寓意。

反馈调控措施 教师在学生所说所想的基础上给予指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含义。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首先问学生喜不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然后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动物的生活方式是最自由自在地,从而导入课题。

二、充分品读,读中感悟。 1.首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使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学”。

2、在学习2、3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结合图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鹰飞到大树上面时的想法.

永无止境

课堂小结 孩子们,看看外面的天空,天是没有尽头的,所以小鹰学飞也是没有尽头的,用一个词就是——学无止境。知识和本领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到很多知识,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预期教学目标达成度 在教学中我先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这样一来,不但激活了学生的个性,触发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对话过程中积极情感的反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形式,会使得他们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板书设计 小鹰 老鹰 大树上面 已经会飞啦 ! 不算会飞 大山上空 真的会飞啦 ! 还不算会飞 更高的地方 总算……会飞了吧? 你往上看

谢谢倾听